- 詳細內容
第092集
由 正元老師開示
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上個單元講到 釋迦如來曾經是轉輪聖王的兒子,在賢劫示現成佛。接著說,本來 釋迦如來是很早以前就成佛的,但因為當初一千個兄弟互相有約定,未來要在同一劫中一起成佛;所以當這些兄弟們都可以成佛時,已經有三位兄長來成佛了,祂就倒駕慈航重新再來示現一次成佛。這其實只是一個示現,因為祂本來很早以前就已經成佛了。那麼這是說,轉輪聖王福德很大,因此可以供養一千個兒子;而這一千個兒子各個聰明有智慧,健壯勇武、驍勇善戰,卻又心性溫柔敦厚,這樣才能成就轉輪聖王應該有的功德,並不是只有七寶而已。
所以轉輪聖王,不論是金輪王、銀輪王,或者銅輪王、鐵輪王,都各有千子;因為他有主藏臣寶,所以金銀財寶用之不盡,要供養什麼樣的人都可以,一千個兒子對他來講也不困難。除了這個表相以外,當他治理國家的時候,一定會要求人民受五戒、修十善。如果有誰認為說現在這個地球上有誰是轉輪聖王,要先看看他有沒有教導他的人民受五戒、修十善?所以要當轉輪聖王是不容易的,這是因為轉輪聖王有很大的福德,過去世供養過諸佛,發了大願;至少他曾經在無佛之世供養過辟支佛,發了善願,否則沒辦法當上轉輪聖王。
「群臣諸宮人,聞香知所在;身所著珍寶,及地中寶藏,轉輪王寶女,聞香知所在;諸人嚴身具,衣服及瓔珞,種種所塗香,聞香知其身。」接著說這位受持《法華經》鼻根清淨的菩薩,對於轉輪聖王和他的隨從,身上所穿著以及所佩戴的各種珍寶,都可以經由聞香而知道他們在什麼地方。又譬如說地中的寶藏,這位菩薩同樣可以經由聞香而知道這些寶藏在何處。並且轉輪聖王的玉女寶在什麼地方,他聞香也能知道。接著說那些隨從,身上也各有莊嚴色身的妙具,所穿的衣服、佩戴的瓔珞、身上所塗的種種香;他聞到了那一些香味,不同的香味又是什麼樣的不同身分、那又是誰,他聞香也都可以知道。
「諸天若行坐,遊戲及神變,持是《法華》者,聞香悉能知。」接著說到欲界的天人,他們或是走著,或是坐著,或是遊戲,或是作神通變化,這位菩薩因為鼻根清淨而且受持《法華經》的緣故,所以他聞到香味時也能夠知道。這裡談到行、坐、遊戲以及神通變化四種,那為什麼會有不同的香味?因為天人行走跟靜坐的時候,身上的香味是不同的。當他在遊戲的時候,身上的香味又不如行走與坐著的時候;可是當他在作各種神通變化時,那個香味就超越了行、坐以及遊戲的時候。這是有差別的,所以這位鼻根清淨又受持《法華經》的菩薩,有「聞香悉能知」的功德,所以能為人演說。
「諸樹華果實,及酥油香氣,持經者住此,悉知其所在。」欲界的地居天,也就是四王天、忉利天,他們還有各種樹、各種花、各種果實;往下到人間的酥油;酥油的香氣是最濃的,樹與花的香味稍微淡一點。如果在忉利天上的樹花果實,那香味就不像人間這麼濃,因為越往上是越清淡的。但是這位受持《法華經》的鼻根清淨者,只要聞香就知道那一些無情物的所在。
「諸山深嶮處,栴檀樹花敷,眾生在中者,聞香皆能知。」各種不同的山裡面,深谷之中幽險之處,往往有牛頭栴檀樹,甚至也有奇花異草;有眾生為了採集這些寶物而進入深山危險之處,當然這些眾生身上散發出來的香味也是各不相同,這位鼻根清淨受持《法華經》的菩薩,也都能夠聞香而知。
「鐵圍山大海,地中諸眾生,持經者聞香,悉知其所在。」甚至於須彌山外面香水海,再外面有鐵圍山,這鐵圍山和香水海也有不同的氣味;包括這一切大地中的所有眾生,這位受持《法華經》為人演說的菩薩,只要嗅聞到那些香味,也可以知道是在什麼地方。
「阿修羅男女,及其諸眷屬,鬪諍遊戲時,聞香皆能知;曠野險隘處,師子象虎狼,野牛水牛等,聞香知所在。」阿修羅不論是男或女,以及他們的眷屬,在鬥諍和遊戲時會發出不同的氣味,這位演說《法華經》的鼻根清淨菩薩,嗅聞到香味時也都能夠知道。人間曠野的危險地方或者山隘之處,往往有獅子、大象、老虎、野狼,以及野牛、水牛等等,這位菩薩嗅聞到香味時,也可以知道牠的所在。
「若有懷妊者,未辨其男女,無根及非人,聞香悉能知;以聞香力故,知其初懷妊,成就不成就,安樂產福子。」如果有人懷孕了,古代不像現在照超音波就可以知道是男是女,古人沒有這種科學儀器可以預先測知,但是這位菩薩聞香就知道是男、是女。不但如此,乃至於即將出生的這個孩子有沒有男女根、或是非人,這位菩薩聞香也能夠知道。甚至有的人剛懷孕,但是他們的家族是常常有流產的,所以妻子懷孕之後,擔心會不會又流產,但是這位菩薩一聞香就可以告訴她:「妳不用擔心,這孩子不會流產。」初懷孕時將來這個孩子成就或不成就,他也是聞香可以知道,並且將來生產的時候是安樂產或者是難產,有沒有什麼變化,經由他的聞香也是可以知道的。
「以聞香力故,知男女所念,染欲癡恚心,亦知修善者。」也因為這種聞香功德力的緣故,這位菩薩可以知道一切男人、女人心中所想的、所憶念的是什麼事情。他心中是貪欲,或者愚癡,或者是瞋恚,或者是在修善事的人,菩薩聞香也可以知道。
接著說:「地中眾伏藏,金銀諸珍寶,銅器之所盛,聞香悉能知;種種諸瓔珞,無能識其價,聞香知貴賤,出處及所在。」土地中有各種不同的「伏藏」,「伏」是說被遮蓋,上面有泥土等等的遮蓋;「藏」表示一般人是看不見的。那大地中有各種不同伏藏的金銀珍寶,甚至在銅器中所盛放的物品或者食物,這位鼻根清淨演說《法華經》的菩薩,嗅聞香味也都能夠知道。甚至各種不同種類的瓔珞,價格昂貴,這位菩薩只要聞香,就知道它是什麼樣的價錢,是從什麼地方出產的,而現在有哪一些瓔珞是在什麼樣的地方,他也都經由聞香而能了知。
「天上諸華等,曼陀曼殊沙、波利質多樹,聞香悉能知。」接下來講到欲界天,天上的各種花,大略歸類叫作白花與紅花;以及有一棵樹王,叫作圓生樹;這棵圓生樹的葉子是圓形的,是圓滿的,樹本身長起來好像傘蓋一樣,也是圓形的,所以叫作圓生樹。忉利天這棵圓生樹叫作樹王,據說它高度達到一百五十由旬,一由旬大約是四十華里,大約是二十公里。那它有一百五十由旬的高度,開出來的傘蓋,它的樹葉、枝條往四面伸出去,達到五十由旬,真是難以想像!這一棵樹有個特性,就是整棵樹都是香的:開花也香、葉子也香、樹枝樹幹乃至樹根全部都香。所以它是忉利天上最寶貴的一棵樹,因此它是忉利天的樹王。而這位菩薩連天上各種的白花、紅花都可以嗅聞得到,所以這棵樹王當然也是聞香悉能知。
「天上諸宮殿,上中下差別,眾寶花莊嚴,聞香悉能知。」諸宮殿就是說,不同的天人擁有不同的宮殿;福報大的天人,他的宮殿就比較大、比較莊嚴。大略分成上品、中品與下品,隨著天人在人間所修福德——受持五戒、行十善等不同的差別,死後往生到忉利天去,獲得的宮殿就有上中下品差別。越上品的宮殿,裡面的各種莊嚴就越多,各種寶花也越多;中品就差一點,下品的宮殿最差。
這些宮殿就是他們的住所,同時也是交通工具;當他們想要去哪裡,這宮殿就會飛到那裡去,然後就在那裡遊玩。所以天人們不用買車子,我們人類才需要車子。天人一念心動,宮殿就飛過去了;到了目的地就在那邊遊玩。這就是忉利天。但是這些不同的宮殿,裡面的不同莊嚴物,不同的寶花,這位演說《法華經》而即將圓滿佛道的菩薩,只要一聞香就知道了。
「天園林勝殿,諸觀妙法堂,在中而娛樂,聞香悉能知。」忉利天中還有各種遊戲的園林,也有納涼的夏宮等等,有一點類似人間,因為他們的境界跟人間是差不多的,只是比較殊勝、比較清淨而已。並且還有各種的亭臺樓閣,還有各種的「觀」。「觀」是類似道教的小廟,本來道教的廟就是從忉利天上的道觀學來的,所以忉利天的天神下來說要建廟,應該建成什麼模樣,講了出來,人們就照這樣子建,那叫作「觀」。所以道教那些廟的模樣,其實就是忉利天上的「觀」。這些「觀」是天人們討論事情的地方,就好像人間的廟是眾神降乩辦事的地方,也就是論事的地方。
忉利天中釋提桓因還有個說法堂,因為他也是一個菩薩,是修學大乘法的天主,一樣是佛弟子,所以也有個妙法堂——有時候經中叫作善法堂。不論是在園林、勝殿、諸觀,或者是在妙法堂,是遊戲娛樂或者是以法樂自娛,都有不同的香味,那麼這位菩薩也是聞香悉能知。
「諸天若聽法,或受五欲時,來往行坐臥,聞香悉能知;天女所著衣,好華香莊嚴,周旋遊戲時,聞香悉能知。」那麼諸天如果聽聞佛法,或者領受五欲的時候,乃至於來往行住坐臥,都會有不同的香味散發出來,那麼這位菩薩聞香悉能知。每一個天人各有五百天女服侍,這些天女當然是穿天衣。
有一句成語叫作天衣無縫,因為天衣是自然生成的,不需要人工來裁縫。忉利天的天人需要穿的衣服也有定數,他一生可以穿多少天衣,那是有定量的。忉利天的衣服,是樹上所生的。有一棵奇特的大樹,樹上滿是天衣,天人想要衣服就到那邊去,大樹會依他的身分,垂下來適合他的天衣。不同的天衣有不同的香味,因為那是他們每一個天人、天女依照他們的福報而獲得的衣服,那就是他們的依報;這個依報是已經天然生成在等著他們,所以不用買,也不用縫,但是不同等級的天衣有不同的香味。在天上,各種不同的好花,也有各種不同的香味;這一些花的香味各個不同,所以天女身上搭配著不同的花朵來作莊嚴時,她們的香味也就有所差別。當她們在來往遊戲的時候,這位菩薩一聞香,就會知道這是誰的香味。
「如是展轉上,乃至於梵世,入禪出禪者,聞香悉能知。」就像是這樣子展轉而上,一直到清淨世間;「梵」就是清淨,「梵世」就是清淨世間。這裡說的清淨世間,並不是佛法中所說的已經斷除三界煩惱的清淨境界,而是相對於欲界而言,說色界天是清淨世界;這是因為欲界有飲食便溺,也有男女欲,所以說為不淨。到了色界天就沒有飲食便溺,也沒有男女欲,所以叫作清淨世間,就稱為「梵世」。在色界天裡面,如果有人進入禪定,或者有人離開禪定,所散發出來的香味也是不一樣的,那這位菩薩聞香悉能知。
因為時間的關係,我們這個單元就介紹到這裡。最後祝福大家:
身心康泰、學法無礙!
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