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淨鼻根功德(四)

第091集
由 正元老師開示
文字內容

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上個單元講到忉利天的各種香味,接著說:「就像是這樣子,從夜摩天展轉而上,一直到清淨世間的色界諸天,其中有進入禪定,或者離開禪定的人,以及天人各種不同的行為差別,這位演述《法華經》的菩薩嗅聞到香味時也能夠知道。

還有在人間的比丘,在佛法上長時精進,當他們坐下來思惟或者經行,以及讀誦經典的時候;或是在樹林下專心的坐禪,這位持經的菩薩只要嗅聞到香味,也都知道他們的所在。如果有菩薩志願堅固,有時候坐禪或者讀誦經典,或者為人演說佛法,這位受持《法華經》的菩薩,嗅聞到香味的時候也都能夠知道;十方世界的諸佛世尊,是一切有情所恭敬的,都是憐愍大眾而在為大眾說法,這位受持《法華經》的鼻根清淨菩薩,嗅聞到香味的時候,也能夠知道;當眾生在佛前聽聞經典以後生起歡喜心,能如法修行時,這位受持《法華經》的菩薩嗅聞到香味,也都能夠知道;雖然這位菩薩還沒有得到八地的無生法忍所擁有的那一種鼻根,但是他因為自己鼻根清淨,並且受持了《法華經》,所以他可以先得到這一種鼻根的清淨相。」

這段經文是 世尊特地以重頌的方式再說一遍。世尊先說了一個條件:「是人鼻清淨。」也就是這個菩薩修行到鼻根已經清淨了。六根全部清淨是很不容易修證的,因為六根都清淨的時候,是可以六根互通的:眼根能作鼻根用,也能作身根用,也能作耳根用等等,那時他是六根互通的。為什麼能夠六根互通?因為本來就是一個如來藏擁有的功能,本來如來藏是可以在三界中見色、聞聲、嗅香、嚐味、覺觸,乃至了知、思惟等等,全部功能都有的;但是因為在三界中流轉久了以後,為了向外去攝取、去貪著六塵的境界,於是就開始有了界的分隔而被分割出去;六塵境界分割出去以後,被分割出去的如來藏了別功能就被各自侷限了,所以分割出去成為眼識的部分,就不歸如來藏所使用,就由眼識去使用;既然是分出眼識來使用,那麼如來藏本有的見色功能就被侷限在外色塵上面,而眼識除了見以外,就不能聞、不能嗅、不能嚐、不能覺、不能知,其他什麼都不行。

然後在聞聲的部分就另外分割一部分出來,面對六塵的作用就這樣不斷分割出來,所以就變成現在有六個部分,《楞嚴經》說這是次第綁了六個結。這六個部分本來都是如來藏的功能差別,現在分割出來以後,每一個部分都被侷限,就沒辦法使如來藏中原有的全體功能具足顯現出來,這就叫作不清淨。那麼六根都是如此,所以眼根不能夠作耳根用,耳根不能作鼻根用,乃至意根不能作眼根用,六種功能也就不能互通。因為不清淨,有各種不同的執著,就會被各種不同的境界所拘束。

當六根全部都具足清淨時,了別六塵的功能就開始在六根中互通了,但這是成佛時的境界。可是這個清淨是要從斷除執著去下手,那麼修行的時候,你沒辦法一時間把六根同時修行清淨,所以《楞嚴經》才告訴我們說:理上你知道六根、六塵、六識,都歸如來藏所有,你證得如來藏而進修以後,知道這本來都是如來藏的功能差別,這是頓悟就可以知道的;可是修行時對於執著煩惱的斷除,想要回復六根互通的境界,卻得要次第去修。

也就是如來藏本來並沒有被六根境界所侷限,但是因為無始劫來在六道中的輪轉,所以不斷地一個結又一個結打上去,打成六個結以後又越結越堅固。這六個結,你沒辦法用兩隻手把這六個結同時解開,你一定要一個結又一個結,次第去解開。所以諸位想一想,眼根清淨、耳根清淨、鼻根清淨,是不是容易的事?這不是容易的事!但是有的人願意先從斷除煩惱來下手,那他如果能受持《法華經》,他未來就能作得到。那你如果眼根、耳根、鼻根沒有清淨的時候,就不要妄想那個境界;如果妄想自己可以不必辛苦修行就能證得那個境界,將來精神狀態就會出問題,成為一個精神病,所以這要很小心。意思就是說,鼻根的清淨是不容易達到的,雖然不容易達到,但不能否定有人可以作到。比如他在六根裡面可能有一根作到,可能有兩根作到。也因為境界不同,而《法華經》所說的對象不是只有人類,有時是他方來的菩薩,或是海龍王宮的菩薩、四王天的菩薩,乃至天界的菩薩,對象是很廣的,所以我們不能單用人類的前提來看待這部《法華經》。

就像你不能用人類的前提來看待《華嚴經》中的真實義,意思是一樣的。因為《華嚴》是頓教,從人間往上到了天界一直講上去,就這樣把整部佛法講完;因為有的境界並不適合在人間說,所以要先從人間開始說,然後有的法要到四王天、忉利天中去說,一直講上去。那你不能用人類的這個境界作前提去讀它,要從整個佛菩提道的內涵作為前提去讀它;否則你將會越讀越沒信心,然後心中就開始相信《妙雲集》這位法師所說的:「大乘非佛說,大乘經典是後人編造的。」結果反而被他轉了,那就很冤枉!就變成好不容易前進十步,又往後退回五十步,那就很可惜。

接下來講:「大勢轉輪王,小轉輪及子,」這是有差別的。大勢轉輪王是說轉輪王中勢力最大的就是金輪王;勢力次大的是銀輪王,勢力再小一點的是銅輪王,小轉輪就是鐵輪王。不管哪一種轉輪王,同樣都有千子。但轉輪王並不是一出生就是轉輪王,而是說他出生以後成為太子,然後繼位。繼位以後在某一天晚上,可能是在他的王宮涼臺納涼時,通常都是在夜晚,突然間會有一個金輪出現,這個金輪乘空而來;當金輪出現時,轉輪聖王有智慧,會瞭解這是什麼,這時他就會走到前面,右膝胡跪,偏袒右肩;就像我們搭衣一樣,右肩是露出來的,搭衣就是偏袒右肩,表示恭敬。然後右腳胡跪,用右手去碰觸或是去扶著金輪,他就開口說:「如果我真的是金輪王,那麼請金輪帶著我的四種兵遊行天下。」所以他就召集四種兵,接著請金輪前行,四種兵就會跟著金輪寶飛空而去。金輪王是管須彌山周圍香水海中的四大部洲,我們只是南瞻部洲裡面的一個小世界而已。

當金輪飛空而去,金輪王跟四種兵就因為金輪寶的勢力跟著飛空而去,到了一個國家,那個國家就馬上降伏,把國家奉獻給金輪王。金輪王當然不接受,就說:「你已經奉獻了,就是已經供養我了,以後還是你繼續治理,但你要以法治理、以法教化眾生,要如法治國。」然後金輪又飛起來,又到其他國家去,就這樣遍歷四大部洲的每一個國家,然後就回來本地,這就是金輪聖王。

那銀輪王只能到達三大部洲,銅輪王只能到兩大部洲,鐵輪王叫作小輪王——小轉輪王,只能王於一洲,例如在南瞻部洲。那金輪王可以上到須彌山頂忉利天宮,跟釋提桓因相見,共坐在論法堂的寶座,銀輪王就作不到了;所以金輪王就叫作「大勢轉輪王」。

轉輪聖王有什麼寶貝?有輪寶。有輪寶之後還會有一個珠寶,那個珠寶其實就是夜明珠。但不是人間的夜明珠,因為人間的夜明珠,要把電燈關掉才能看見它會亮,可是它的亮度也只是顯示它的存在而已,不足以照亮房間。轉輪聖王的夜明珠是突然間從天而降,然後這顆夜明珠一到的時候,那黑夜就會變成白天,只是不熱而已。白天太陽會熱,但它不熱,而它的亮度是一樣的,這就是他的珠寶。

他有輪寶、有珠寶,接著還有什麼?人間是欲界,所以他就會有玉女寶。在欲界中當王,一定是有配偶。那轉輪聖王既是男子,當然就會有個女人成為他的玉女寶。這玉女寶來到的時候,她顯現出來的是皮膚好、容貌好,而且身體是香的,說話的口氣也是香的。玉女寶還有個好處,是冬天時她的身體是溫暖的,夏天的時候,她的身體是涼的。雖然是這樣的玉女寶,轉輪聖王不會一天到晚想要把她抱在身邊,因為只是他的寶,為他莊嚴而已,這才是轉輪聖王。

另外還有主兵臣寶。就是說他如果想要操練部隊,這個人可以隨時為他操練,完全如法;然後如果必須要征戰,他率兵出去,稍微打一下就贏對方了,這叫作主兵臣寶。還有主藏臣寶,就是專門管寶藏;當這個主藏臣寶出現的時候,轉輪聖王想:「我要試驗看看他是不是真的?」就故意找他來,坐船出去,在海上或水上行走,轉輪王說:「我現在想要一個金盆來裝水果,你現在就給我。」主藏臣寶回答說:「現在不在陸地,回到陸地再給你。」轉輪王就說:「你如果真的是主藏臣寶,你現在就得給我!」無可奈何下,他只好把手伸到水裡去撈,撈出一個金盆來,轉輪王一看:「果然是金盆!」就說:「一個不夠,你還要給我更多。」於是一個又一個一直撈上來,撈到船都快滿了,然後轉輪聖王說:「你還真的是我的主藏臣寶,我只是要試驗你一下而已。」金輪王就有這樣的功德。

有了輪寶、珠寶、玉女寶、主兵臣寶、主藏臣寶,還有什麼?就是象寶跟馬寶。轉輪聖王的大象是六牙的象,就是 文殊菩薩坐的那種大象。他當時就會有這種大象,全身是白色的,但頭部有一點紅紅的雜色;當他坐上這隻象寶以後,可以到處飛翔;不管到哪一大部洲,都是到了該吃飯的時候就可以回到家裡。然後還有馬寶,這馬寶出現的時候也是一樣的情形。這樣總共有七寶,這就是「大勢轉輪王」的所有。那麼銀輪王、銅輪王、鐵輪王,同樣有七寶,只是等級差一點。

可是不管哪一種輪王,同樣都有千子。生了一千個兒子,養起來辛不辛苦?不辛苦!因為轉輪聖王手下傭人很多,因為他的財寶太多了,不怕養不起。你也不要見怪說:「他為什麼養那麼多的兒子?」如果以前不是有轉輪聖王養了一千個兒子,我們賢劫就不會有千佛。所以如果有轉輪聖王養了一千個兒子,我們要隨喜讚歎,要教導他們趕快學佛,然後未來就會有眾生得大利益,他們大約會在同一劫中成佛,那是多麼殊勝的事!這就是轉輪聖王有千子。

重頌的經文接著說:「群臣諸宮人,聞香知所在」,這是說不論是大威勢的金輪聖王,乃至威勢最小的鐵輪聖王,以及他們各自所生的一千個兒子,再加上他們的群臣以及所有的宮人,這位受持《法華經》鼻根清淨的菩薩,都可以聞到他們的香味而知道他們的所在。那麼我們這個賢劫能夠有一千佛相繼出世,是因為 釋迦如來在過去無量數劫以前,曾經是一位轉輪聖王的兒子,他有九百九十九位兄弟,當時 釋迦菩薩排行第四,所以賢劫時就特地倒駕慈航來人間示現成佛,就排在第四位。

因為時間的關係,我們這個單元就先介紹到這裡。

阿彌陀佛!


點擊數: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