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淨鼻根功德(一)

第088集
由 正元老師開示
文字內容

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這個單元繼續跟大家介紹 平實導師所寫的《法華經講義》。

上一集講到〈法師功德品〉,接下來經文接著說:【復次,常精進!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是經,若讀、若誦、若解說、若書寫,成就八百鼻功德。以是清淨鼻根,聞於三千大千世界上下內外種種諸香:須曼那華香、闍提華香、末利華香、瞻蔔華香、波羅羅華香、赤蓮華香、青蓮華香、白蓮華香、華樹香、果樹香、栴檀香、沈水香、多摩羅跋香、多伽羅香,及千萬種和香:若末、若丸、若塗香。持是經者,於此間住,悉能分別。又復別知眾生之香:象香、馬香、牛羊等香,男香、女香、童子香、童女香,及草木叢林香;若近若遠,所有諸香,悉皆得聞,分別不錯。持是經者,雖住於此,亦聞天上諸天之香:波利質多羅、拘鞞陀羅樹香,及曼陀羅華香、摩訶曼陀羅華香、曼殊沙華香、摩訶曼殊沙華香、栴檀、沈水、種種末香,諸雜華香;如是等天香和合所出之香,無不聞知。又聞諸天身香,釋提桓因在勝殿上,五欲娛樂嬉戲時香;若在妙法堂上,為忉利諸天說法時香;若於諸園遊戲時香,及餘天等男女身香,皆悉遙聞;如是展轉乃至梵世,上至有頂諸天身香,亦皆聞之。并聞諸天所燒之香,及聲聞香、辟支佛香、菩薩香、諸佛身香,亦皆遙聞,知其所在。雖聞此香,然於鼻根不壞不錯,若欲分別為他人說,憶念不謬。】(《妙法蓮華經》卷6〈法師功德品 19〉)

首先用白話來解說這一段經文:世尊又開示說:「除了耳根以外,常精進!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受持這部《妙法蓮華經》,或者閱讀、或者課誦、或者解說、或者書寫,他可以成就八百的鼻根功德。由於他用清淨的鼻根去嗅聞這個三千大千世界上下和內外的種種諸香,所謂:好意花香、金錢花香、鬘花香、黃花香、薰香花香和紅蓮花香、青蓮花香、白蓮花香,以及開花的樹香,以及果樹的香,或者栴檀木的香、沈水木的香,或者無垢花的香,木花的香;以及千萬種和合而成的香,譬如末香、丸香、塗香。受持這部《妙法蓮華經》的菩薩,全部都能了知。此外也可以知道眾生的香,譬如象的香、馬的香、牛羊的香,或者男人香、女人香、童子香、童女香,以及草木和叢林的香。不論是近處或是遠處所有的香,全部都可以嗅聞,而且能夠加以分別,不會錯亂。受持這部《妙法蓮華經》的人雖然住於這裡,也可以嗅聞到天上諸天的香,譬如圓生樹的香、大遊戲樹的香,以及白花的香、大白花的香、紅花的香、大紅花的香,以及天上的牛頭栴檀和沈水香,以及種種末香,或者各種雜類不同的花香。像這樣子天上的香,和合或者單獨所嗅聞出來的香,這位菩薩沒有不能嗅聞而了知的。而且他還可以嗅聞諸天色身的香,譬如釋提桓因在勝殿上,以五欲娛樂嬉戲時發出的香;或在妙法堂上為忉利諸天說法時所產生的香;或者在種種園觀遊戲時所發出的香,以及其餘天男、天女色身的香,他全部都可以在遠處而嗅聞到。像這樣子展轉嗅聞,乃至於色界天,最高到達色究竟天的諸天身上的香,也都可以嗅聞到。並且還可以嗅聞到諸天所燒的香,也能嗅聞到聲聞人的香、辟支佛的香、菩薩的香、諸佛身上的香,也全部都可以在遙遠的地方而嗅聞到,知道有什麼樣的賢聖在什麼地方。雖然他嗅聞了這些香味,但是並不會毀壞他的清淨鼻根,而他的清淨鼻根的分別也不會錯亂,如果他想要為別人加以區別而說明,也能夠憶念而不錯誤地解說。」

這裡同樣是兩個前提,就是受持了義、不是依文解義的《妙法蓮華經》,並且還要加上一個鼻根清淨。鼻根要如何才能清淨?首先要知道這個鼻子不是用來隨便亂嗅的,得要有正當性。這就是說要依於聞所當聞、依於讀所當讀,所以依於嗅所當嗅,要這樣子去修行,才能清淨六根。同樣的,鼻根就是應該依於嗅所當嗅,對於各種香塵應該能知道所嗅是什麼香,但都不執著。假使點了香上供時心想:「喔!好香!」就在那邊猛嗅;有時想:「喔!這個香不夠好。」這也是一個執著。不論好與不好,反正你都買回來了;既然都買回來上供了,第一次聞過知道好或不好,可以作為下回要不要繼續再買的參考就行了,不必每天都要聞一下說這個好或不好。所以嗅所當嗅,也是在佛法修行中所應當注意的。這也是清淨鼻根的方法之一,但這只是在事相上說。

那麼在理上,應該去瞭解一切所嗅的香塵都是虛妄的;這個要先去作觀行,然後再回到第一義諦上面來觀行說,一切所嗅都是自己如來藏的香味,要這樣子去作觀行。就如同一切聲音是如來藏聲,同樣的道理,一切香也都是如來藏香。這裡所說的香,不是只有順心境界的香,其他不順心的香塵境界——也就是臭,那也歸納在「香」的定義裡面,凡是屬於香塵的部分都叫作香。

世尊又告訴常精進菩薩,為什麼這些法都向常精進菩薩說呢?為什麼不是向別的菩薩說?因為這是在告訴大眾說,你要精進,才能證得清淨鼻根的所有功德。那麼常精進就是很精進,是永遠都在精進,沒有一時一刻不在精進的菩薩,所以叫作常精進。

常精進菩薩所聽聞到的《法華經》這個部分,講的是要讓你六根清淨的方法,那我們聽了以後想要達到六根清淨,就應該在心裡面放一個名字叫作常精進,要像他一樣的精進,這就是這一品經文主要的意涵,所以聽了或讀了以後可別說:「那是常精進菩薩的事,跟我無關。」不!這跟大家都有關,因為你進了正覺講堂,在佛法中是可以實證的;既然是可以實證的,這跟你就有關了。所以你不但要當前面的那些菩薩,現在還要再有另一個身分,叫作常精進菩薩,那就得要修行讓六根清淨,要設法讓六根清淨。

「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是經,若讀、若誦、若解說、若書寫,成就八百鼻功德。以是清淨鼻根,聞於三千大千世界上下內外種種諸香:」接著說,善男子或是善女人,受持這部了義《法華經》的時候,不管他是理上的讀、事上的讀,是理上的誦、事上的誦,或理上的解說、書寫,或事上的解說、書寫,都可以成就鼻根的八百功德。那就是說,你一定是受持了義的《法華經》,而不是依文解義的《法華經》,這樣一世一世受持,一劫一劫「受持,若讀、若誦、若解說、若書寫」,最後才有辦法讓自己的眼根清淨、耳根清淨、鼻根清淨;那麼當鼻根清淨的時候,以這個清淨的鼻根,可以嗅聞到三千大千世界裡面的各種香,上自有頂天,下至阿鼻地獄,乃至於其他世界的上自有頂天,下至阿鼻地獄的各種香,都可以嗅聞到。

那麼這一個清淨的意思是什麼?一般而言,至少要能夠超越色陰區宇;色陰區宇已經超過了,也就是「色陰盡」的實證。這個「色陰盡」是三地滿心菩薩的證境,但是三地滿心菩薩並不是只有這個證境,他還要有其他的功德,譬如四禪八定的具足,四無量心和五神通的具足,他還要有三地滿心位應該具足的無生法忍,才算是滿足三地心。如果在那上面沒有具足,只專心在鼻根的清淨上面去修,那也是不可能獲得《法華經》所說的這一些功德。

因為三地滿心所要有的無生法忍內涵是很多的,但是這位依於了義的《妙法蓮華經》來受持,乃至成為為人如實演說的菩薩,如果能夠從鼻根上面來修行清淨,那麼他就會獲得這些功德,而不一定要滿三地心才能獲得這些功德。也許他在二地心、初地心因為鼻根清淨,就先擁有這個功德。

「須曼那華香、闍提華香、末利華香、瞻蔔華香、波羅羅華香、赤蓮華香、青蓮華香、白蓮華香、華樹香、果樹香、栴檀香、沈水香、多摩羅跋香、多伽羅香,及千萬種和香:若末、若丸、若塗香。持是經者,於此間住,悉能分別。」接著就一個一個來作大略的說明,先講花香。「須曼那華香」,就是好意花的香味。好意花就是不管誰看見了都會很歡喜,心開意朗,所以心意都很開朗而不會有惡意出現,就叫作好意花。

還有「闍提華香」,好意花有它的香味,闍提華也有它自己的香味;闍提華就是金錢花,它開起來好像金錢一樣,所以叫作金錢花,它當然會有自己與眾不同的香味。「末利華香」,這個末利不是我們這裡講的茉莉花,這是音譯過來的;這個末利就是鬘華,因為它開的時候是一串長長的,所以叫作鬘華;這一串花摘下來以後,你可以把它弄成頭上的花鬘,或者掛在胸前,這就叫作鬘花。

「瞻蔔華香」,瞻蔔華是黃色的花,這種花也是一串的,大概是一尺或一尺半的長度,它的花朵很多,開成一整串;它的味道很香,所以叫作「瞻蔔華香」。還有就是「波羅羅華香」,波羅羅華是屬於薰香類的花,花型不是很漂亮,但是它的香味比較濃,可以用來作薰香。例如歐洲有一種薰衣草,人家把它剪下來放到衣櫥裡面的下方,衣櫥的門關起來以後,用它來薰衣服;那個味道蠻清香的,叫作薰衣草;「波羅羅華香」就類似這一種作用,不在觀賞它的花型、花色,而在於它的香味。

那麼這種薰香類的花,例如像茅草類的香茅草,也是用來薰香的。即使現在的印度,還是有很多線香是用香茅草作的;那一類的線香並不是用沈香、檀香去製作,而是用香茅草,那種線香的質地感覺就是比較粗糙,因為不會磨成很細的粉末去製作;所以它作出來的時候,不會像我們臺灣用沈香木作的臥香、線香那樣細緻。

接著還有「赤蓮華香、青蓮華香、白蓮華香」,這是另外一類花,屬於蓮花類,也就是紅蓮花、青蓮花跟白蓮花。這三種花都很美,而且是脫俗的美,不會美得讓人感覺俗氣,它們的香味也都很清淡,不會太濃。

接著說華樹的香與果樹的香,這就不一樣了。有的樹只開花而不結果,例如玉蘭花、含笑花那一類,這叫作華樹;因為它主要是開花,而你種它的目的也是為了聞它的花香。又如桂花,沒有什麼可以觀賞的,但是花香清淡而很高雅,這些都叫作華樹。華樹的花期過了以後,樹的本身也有它的香味,那也叫作華樹的香。那麼果樹呢?果樹的花期過了以後,也會有樹木自己的香味,跟華樹的香味是不一樣的,這就叫作果樹的香,這兩種是同一類。

接著說「栴檀香、沈水香」,這兩種又是另外一類。這種香屬於樹木本身的香味,是要拿來作成供養賢聖用的香,所以歸成同一類。栴檀香當然是用檀香木製作的;但是檀香木有很多種類,有的檀香木沒有什麼香味,你把它的粉末點燃起來嗅時,感覺是很臭的。我們平常用來供佛的檀香粉,是屬於專門用來作臥香、塗香,或者是供佛用的線香使用的;但是有的檀香木只能拿來作地板用,或者拿來作傢俱使用,因為那種檀香木的香味不好,例如紫檀或是金檀,這種檀香木的粉末點起來是燒焦的味道,是臭臭的,這個不能用來供佛。

因為時間的關係,我們這個單元就先介紹到這裡。

阿彌陀佛!


點擊數: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