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細內容
第87集
由 正旭老師開示
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歡迎收看正覺教團視頻弘法節目,今天繼續講解《法華經講義》。
在上一集中我們念了一段經文,但那一段經文的解說講了不到一半,今天這一集繼續講解還沒有講完的經文。世尊接著說:「如是說法者,安住於此間,遙聞是眾聲,而不壞耳根。」這就是說,這樣子說法的菩薩他的智慧、功德,已經使他修行到了耳根初步清淨,又因為了義的《法華經》受持以及為人宣演,而不是自己密藏自珍,所以他能夠有這樣的功德。因此縱使那些阿修羅的音聲很大,他聽到了以後依舊不壞耳根。因為,如果很遠的微細聲音你也可以聽得很清楚的時候,那你聽到阿修羅說話的大音聲,耳根就會被震壞了!但因為菩薩的耳根清淨了,而且有最了義的《妙法蓮華經》在為人解說的功德,而不是依文解義的《妙法蓮華經》,是如實了知並且來為別人宣說;因為有這兩種功德,因此雖然聽到海邊的阿修羅們說話等等的大音聲,他的耳根並不會毀壞,這就是他的功德。
接著說:「十方世界中,禽獸鳴相呼,其說法之人,於此悉聞之。」不但如此,十方世界,也就是三千大千世界外面的其他十方世界,那一些世界裡的人間禽獸在鳴叫,在互相呼喚的時候,這位為人宣演《妙法蓮華經》的法師,因為耳根清淨的緣故,所以他也能夠聽得到。那接下來說:「其諸梵天上,光音及遍淨,乃至有頂天,言語之音聲,法師住於此,悉皆得聞之。」那麼那一些世界中的「梵天上」,因為前面已經講過欲界天了,現在講的是梵天,在色界清淨天上的諸天,不論是光音天或者遍淨天,乃至有頂天(有頂天就是五不還天的色究竟天),他們的言語音聲,這位法師住在這裡也可以全部聽聞到。
接下來說:「一切比丘眾,及諸比丘尼,若讀誦經典,若為他人說;法師住於此,悉皆得聞之。」這裡講的,就是小乘法中的出家凡夫僧在讀誦經典,或者為他人說的聲音。為人如實演說《法華經》的法師,由於他到了色陰盡的時候,而使耳根更清淨了,所以誦經的聲音從很遠的地方傳來,他都可以聽得到。
接著說:「復有諸菩薩,讀誦於經法,若為他人說,撰集解其義,如是諸音聲,悉皆得聞之。」聲聞人不會來讀誦大乘經典的,因為不相應,他們不可能來讀誦這一些大乘經典。你如果聽到有人在讀誦這一些經典,就知道這一定是菩薩。如果有的人還能夠為人演說,功德當然更大。能為人演說大乘經典,很不容易,特別是有關「此經」如來藏的大乘經典;你們聽聽看啊!有哪一些大師請出《如來藏經》來講?有哪一些大師請出《維摩詰經、不增不減經、無上依經》等經典來講的?都看不見!因為凡是談到如來藏、談到第八識的大乘經,他們全都不敢講,是因為沒有實證而讀不懂,這是很容易理解的事。可是竟然有菩薩能夠出來每一段每一句詳細講解,不是依文解義,所以一聽就知道說:「這個聲音是菩薩的聲音。」
如果還有菩薩依大乘經典的法義而撰集論典,或者註解那些經典之中的真義,所以他跟別人有一些對話:「這一句是不是這樣子註解比較好?」或者說明應該怎麼樣註解等等,一聽就知道:「啊!這是菩薩的聲音。」因為如果不是實證的菩薩,不可能這樣來撰集或者來註解,他就不會與別人互相來討論這件事情。所以一聽就知道:「這個是菩薩的聲音。」因為已經走過了這個階段了,所以聽了當然就懂。當他受持了了義的《妙法蓮華經》,而且又修到了耳根清淨了,這時候一聽到就立刻知道說:「這是賢位菩薩、聖位菩薩的聲音。」
所以,只要他是菩薩,這位法師一聽就知道是「菩薩聲」;如果聽到聲聞聖者的聲音,他就會知道這是「聲聞聲」,不是凡夫比丘、比丘尼聲。因為他們是不是有證得初果,他聽了他們講話就知道了。如果有比丘、比丘尼在課誦二乘經典,或者在演說二乘經典,他聽了就知道:「這個人是已經斷了我見、斷三縛結的。」那他就知道這不是比丘、比丘尼眾,這叫作「聲聞聲」,聽了就知道了。因為他們在演說二乘經典的時候,已經顯示他們懂聲聞經典裡面的真義;他不會把他們錯認為外道,因為他們講的是二乘的經典;但是他們已經斷三縛結,他知道這是聲聞人在講經,這已經不是「比丘、比丘尼聲」了。
因為一到證果階段以後,他們說法的聲音就不叫作「比丘、比丘尼聲」了,他們的身分就叫作沙門,因為具有沙門的本質而證得沙門果了。所以在阿含部的經典裡面,不管是在家人、出家人,只要證得初果的時候就叫作沙門,他就叫沙門。沙門果是出家果,在家人身未出家,既然證得沙門果就表示他的心已經出家了,所以在家人所證的沙門果與出家人所證的沙門果完全相同而沒有差別。沙門的意思是什麼?就是出家的僧人。雖然他還住在家裡,在古印度的佛教中,證得沙門果的在家人可能都有妻子,甚至有二妾、三妾、四妾,但他們還是沙門,因為他已經證得沙門果了,已經不是二乘菩提中的優婆塞、優婆夷,也不是比丘、比丘尼了。能夠為人如實演說《法華經》的菩薩,聽到這些人的聲音的時候,都能聽清楚而知道他們的聲音是代表了什麼樣的身分,所以說:「如是諸音聲,悉皆得聞之。」
那麼接下來說:「諸佛大聖尊,教化眾生者,於諸大會中,演說微妙法,持此《法華》者,悉皆得聞之。」「諸佛大聖尊」在教化眾生,這也可能是他方世界的諸佛在教化眾生,但也可能是在同一個世界內,也就是一個三千大千世界內的報身佛,在色究竟天宮為諸地菩薩演說諸法,施加教化;也可能有化身佛在同一個三千大千世界中的其他星球上,為大眾說法教化,所以這句偈的「諸佛」所函蓋的範圍很廣,才叫作「諸佛大聖尊」,那麼只要他有因緣就可以聽得到。當諸佛在教化眾生的時候,在大會之中演說微妙法,這位受持《妙法蓮華經》的耳根清淨菩薩,如果他想要聽聞的時候,全部都可以聽聞得到。
接下來說:「三千大千界,內外諸音聲,下至阿鼻獄,上至有頂天,皆聞其音聲,而不壞耳根,其耳聰利故,悉能分別知。」受持了這部了義的《妙法蓮華經》的菩薩,他對於一個三千大千世界內的種種音聲,上從色界有頂天,下至阿鼻地獄,都可以聽得到。不但如此,乃至這個三千大千世界外,上自色界有頂天,下至阿鼻地獄,也都能夠聽得清楚,但是卻不會因為有的聲音弱小,有的聲音很大,就毀壞了他的耳根,因為他的耳根很聰明而銳利,卻有無生法忍功德的緣故,所以全部都能分別而了知那是什麼音聲。
耳根的聰利,並不是完全指耳根的聽聞,因為耳根縱使聽聞到了,還得要意識配合去了知;所以這個耳根的聽聞,函蓋面其實是包括慧眼、法眼在內的。如果不是有慧眼、法眼,縱使天耳通很好,聽聞到十方世界「比丘、比丘尼聲」,「聲聞聲、辟支佛聲、菩薩聲、佛聲」,他也分辨不出來,只是知道那是說法的聲音,至於那是聲聞還是凡夫?或是菩薩?或者是諸佛的聲音呢?他分辨不出來。但是因為他有慧眼、有法眼,所以他能分辨出來。
就好像《楞嚴經》講耳根圓通法門,以前很多人解釋耳根圓通的時候都是說,要好好聽聲音,聽到就把它流掉,然後講了一大堆如何、若何,全部落在境界上。你們有看過或聽過誰說耳根圓通是在思惟佛法、實證佛法的?都沒有嘛!所以耳根圓通法門中說的「聞、思、修、證」,對他們而言,全都講不進去,都只是在那些文字表面上說,要隨著聲音靜靜聽聞,然後「入流亡所」等等。這類說法講得最有名的就是南老師,其實他們全都錯了。耳根圓通的具足一千兩百功德,是因為能夠具足聽聞佛法,也能具足聽聞一切世界法,所以才說具備一千兩百功德,而不只是八百功德。但耳根這個一千兩百功德,也得要智慧配合才能具足,否則聽了還是不懂的時候,哪來的一千兩百功德?
所以耳根圓通告訴你:聞、聞空,所聞也空。不是在聲音上去聽到他們說什麼「聽而不聽,聞而不聞」,那都是胡扯!真正的「聞、所聞盡」是說,你對於所聞的以及能聞的,全知道同樣是生滅無常,所以都是空;然後這個「聞、所聞盡」的前提是什麼?是有一個本際,是有一個如來藏和祂的妙真如性在運作,這個妙真如性如來藏就是空性,簡稱為空,要去體會這個。體會到這個了,實證空性如來藏了,所以「能聞也空,所聞也空」。因為所聞的音聲畢竟不是你所要證的,而是你所聞的那個音聲裡面所代表的真如佛性才是你要證的;你證了以後能聞與所聞就空了,能聞與所聞同時也就是空性了,因為能聞與所聞都只是空性裡面的一部分,而空性自己的境界中並沒有能聞與所聞可言,這才是「聞、所聞盡」。這是依於智慧而修耳根圓通,不是依於聽聞聲音去修耳根圓通。
《楞嚴經》是佛門的經典,又不是聲論外道的經典,為什麼要弄到聲論外道的「聽聲」法去呢?所以很多人誤會了,因此 世尊在這裡就說明了:「持是《法花》者,雖未得天耳,但用所生耳,功德已如是。」也就是說,因為有了這個能夠如實了知《妙法蓮華經》真實的智慧,這個智慧或者只有慧眼,或者只有法眼,但是由於他耳根清淨了,心也清淨了,所以他能夠這樣子聽聞;這不一定要得天耳通,因為他是「清淨常耳」,所以能夠這樣子聽,才能夠有這樣的功德,於所聞的那一些音聲之中可以一一去辨別:「這是三災的音聲,這是男女音聲,這是迦陵頻伽的音聲,乃至這個是凡夫聲,這個是聲聞聲、辟支佛聲、菩薩聲,或者是諸佛聖尊的音聲。」這其實是要有慧眼、法眼來配合,加上他的四禪八定、五神通等修持而證得色陰盡的境界,使得他的耳根清淨了,才能夠以父母所生耳作得到,不一定要入定使用天耳通才能聽得到。所以說,有了清淨的耳根,還得要有這一種如實受持了義《妙法蓮華經》的智慧,然後用這個父母所生耳,不必使用天耳通,才能夠有這樣的聽聞全部音聲的功德。
各位菩薩,今天這一集就講到這裡,謝謝各位的收看。
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