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細內容
第072集
由 正墩老師開示
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歡迎收看正覺教團「三乘菩提系列弘法講座」,本單元是依 平實導師《法華經講義》的內容,來解說《妙法蓮華經》〈分別功德品〉有關法師功德以及七真如。
佛法裡所說七真如中的「清淨真如」,第一個層次要符合聲聞菩提。聲聞菩提主修四聖諦的滅聖諦來說清淨,因已「不受後有、我生已盡」,不再有後世的三界輪迴染汙諸法,就叫作「滅」;證得這樣的滅,他的第八識才能夠叫作清淨真如。這是因為「所作已辦、梵行已立」,所以才能不更受有。第二個層次是緣覺所證的清淨真如,雖與聲聞皆不證真如,但菩薩依自己所證來施設二乘聖人那個境界叫作清淨真如。《解深密經》中說:「清淨真如,謂我所說諸滅聖諦。」《成唯識論》則是說:「清淨真如,謂滅實性。」因此可知,清淨真如是以滅盡生死煩惱般涅槃的寂滅為清淨;相對於已究竟清淨,凡夫則因為有煩惱雜染無法滅盡,所以非清淨,也因為仍有導致未來世不可愛異熟果五取蘊的生雜染因,所以仍會造作不清淨業的邪行。
邪行真如是因為眾生心有邪思、口有邪說、身有邪行,所以集合一切世間的苦種,也就是造作了惡行而成就了集諦,因此收集了惡業種,使他的真如被命名為「邪行真如」。意思是說,一切畜生等三惡道有情,乃至人間造作種種為害眾生等邪行的有情,他們雖然有種種邪行在造作,但也同時顯示出他們各自的真如法性,一樣是有真如法性存在,所以把他們的真如安立為「邪行真如」,正是因為他們造作了各種收集惡道後有種子。反過來就是「清淨真如」,就是一切染汙全部滅盡,一切會導致集合世間苦的染汙全部有已滅盡,依此來說清淨;但是染汙滅盡是有許多不同的層次,也就是清淨也有不同的層次,而不是很簡單的就像阿羅漢那樣把三界愛的現行滅盡而已。
在解脫道中,初果的清淨也只是見地上的清淨而已,只是知道五蘊、十八界無常苦空無我,不可愛樂;見地是清淨了,他在見地上是實證了五陰的每一個陰、十八界的每一界、十二處的每一處、六入的每一入,一一法皆是無常、苦空、無我,所以應該厭離,可是那也只是在見地上面的現觀,心裡面還沒有真正心得決定想要入涅槃、不受後有。因為當他從善知識教導修證解脫道時,教導入無餘涅槃是:「所作已辦,梵行已立,不受後有,我生已盡」,心中或許仍不能完全接受,所以他的清淨只是見地上的清淨,只是初果人的證量境界。二果人也仍不決定想入涅槃,因為他覺得人間或者是欲界的五欲雖然應厭離,他的貪、瞋等煩惱雖修斷而變少,可是仍無法斷盡。三果算是比較清淨,是多分的清淨真如,對於欲界的種種法已無任何貪愛,已超越欲界境界,因此捨報後能往生色界天,永不再還來欲界,只會往出三界的道路繼續前進而不會後退,因此被稱為不還果。可是三果人只有世間煩惱繫縛上的清淨,仍尚未圓滿,捨壽時無法立刻入無餘涅槃;或者有中般涅槃,品質最差的還要生到色界天,然後繼續不斷地往上受生,不是很願意立刻就入無餘涅槃,表示他的真如依然不是究竟清淨。
只有阿羅漢是最清淨的真如。但阿羅漢有時解脫、非時解脫兩種。時解脫就是慧解脫,因為要等待捨壽時才能入無餘涅槃;非時解脫,也就是俱解脫,是隨時可以入無餘涅槃,所以不必待時——不必等到捨壽的時間到來——就可以提前入無餘涅槃。但無論哪一種解脫,都不算究竟清淨。且說提婆達多與阿闍世王欲以醉象害佛,阿羅漢各各逃走,只剩阿難一人跟在 佛陀身邊,阿難並非不怕死,而是對 佛陀具足信心,他相信 佛絕對可以依靠,可是阿羅漢們全跑光了。由此可知,阿羅漢並不是究竟清淨,只是相對於三果人說是究竟清淨、究竟解脫,其實不能跟入地的菩薩相比。
入地的菩薩是通達七真如的,已經一一經歷過阿羅漢之所經歷的修行過程,卻再故意生起一分思惑,成為起惑潤生,不怕辛苦繼續受生於人間,所以他的佛菩提智慧不是阿羅漢所能瞭解的。因為真正的清淨圓滿是要到佛地才究竟的,可是清淨真如的實證,卻是應當從大乘法的四聖諦加以實修,必須先經歷各種的現觀;其中的現觀,例如現觀一切有情的邪行真如,能夠斷除一切的集;但這個集是包括現行與種子的集,而不是只像阿羅漢斷三界愛現行的集。
那麼這個邪行真如,他已經瞭解要這樣子斷,又去現觀一切有情的流轉真如:十方三世一切有情都在流轉中,也都有真如法性時時刻刻顯現著;再從諸大菩薩的真如,從二乘聖人的真如,從賢位菩薩的真如,從一切外道凡夫、天主、天人的真如,以及一切三惡道有情的真如,一一觀察瞭解各個都有真如,便依這個事實而安立一切有情的真如,如實了知「安立真如」。
這不是只有看見他自己,或者看見人類而已;這樣他瞭解了一切法中的真如,無始劫來不斷地流轉,到未來無量劫後仍然是「流轉真如」。這樣子觀察之後,再從自相、共相上面去觀察一切眾生都有「了別真如」,也就是說一切眾生的真如都有識別的法性;所以一切眾生的真如出生了眼識,眼識就能夠識別色塵;出生了耳識,就能夠識別聲塵;乃至出生了意識,能夠識別各種法塵。可是這些識的了別莫非真如所生,而真如了知了這些識的運作,因此說真如也是識性,故名阿賴耶識、異熟識、無垢識;而一切識莫非歸攝真如,所以說是「了別真如」。
如此瞭解以後得到現觀,就能親自證實「三界唯心,萬法唯識」,因此了知遍十方三世一切有情莫不皆有「了別真如」,所以一切識的真實性其實就是真如。這個觀察的範圍是很廣的,完全不是二乘聖人之所能知,也不是三賢位菩薩之所能知。這樣的觀察之後,再來觀察一切有情修學二乘菩提道之後,證得無我法而可以出離三界生死,這樣的出離三界生死,也只是在人無我的實證上的法相而已,然而阿羅漢不知道人無我之中還有真如相,而菩薩卻已親見、實證。
接著,菩薩還從一切法中:蘊、處、界,或者說地、水、火、風、空、識六界,乃至一切心所法等等,於一切法中觀察諸法無我,可是這個諸法無我,其實依舊是依於真如而建立的法相,不外於真如、不離於真如、不異於真如。這不是三賢位中所能觀察的。如此觀察後發覺:「原來這麼多的真如都只是安立,依於不同眾生所住的不同境界,然後安立各種真如。自己該如何離開安立真如的境界?使我的真如變成究竟位的清淨真如?」
地上菩薩所觀的清淨真如,知道不能單憑對於二乘解脫道的實修而稱之為清淨真如;因為二乘解脫道的實修,所說的四聖諦,都只是在三界愛的現行上面去見、去斷、去修、去證而已,但是在法我上面如何去把它斷盡而具足法無我?這就得依於大乘法所說的四聖諦來修。也就是要依勝鬘夫人所說的「無作聖諦義、無量四聖諦義」來說明、來瞭解、來思惟、來實修、來實證,而不是二乘所證的「有作聖諦義、有量的四聖諦」。所以勝鬘夫人說:「阿羅漢、緣覺沒有證四聖諦。他們的四聖諦只是方便施設,不是真正的四聖諦。」因此入地後的菩薩要依大乘法所說的四聖諦來付諸於實行,那是依於無生之法來修行。
而且不是滅後的無生,因為滅後的無生是二乘法;菩薩應當依於本來無生的法來修,不是像二乘聖人以五陰滅後不再受生的無生來修,這才是大乘的四聖諦。就這樣子來修四聖諦,從法無我上面來知苦、斷集、修道、證滅,那麼這樣的苦所知的範圍就很廣了;這樣子的所應斷的集就不單單是現行,還包括習氣種子;而這習氣種子不只是三界愛的習氣種子,也包括行陰與識陰等非異熟果的異熟生習氣種子。已經長劫修行而把這樣的習氣種子及異熟法種全部斷盡,才算是大乘法的集已經斷盡了,才能說是究竟清淨的真如。
可是這樣的集斷盡以後,所證的滅諦到底是什麼境界?是先把二乘聖者所斷的三界愛現行全部斷盡而入地之後(也就是先斷分段生死的煩惱),接著再去斷五陰習氣種子;那麼五陰的習氣種子滅盡時,就是成佛的時候了。這時候才能夠說已經滅盡一切所應滅之法,真如心中含藏的所有種子都不再有變異了。當種子流注的前後都不會再有變易,度過變易生死了,這兩種生死都已經斷除,這才是大乘四聖諦中滅諦的內涵,這才算是具足證滅——具足證得大乘的滅諦,才能說是大乘法中的「清淨真如」。但這得要經由大乘四聖諦的道諦來修行,才能夠全部完成。
也就是說,三界愛的現行斷盡了,五陰裡面的色、受、想三陰的習氣種子滅盡了,滿足了七地心,接著還要把行陰與識陰的無記性習氣種子變異性滅盡了,才能滿足妙覺位的修行;(然後)才能夠成佛,真如心中的一切種子再也不需要變易了,種子究竟清淨而使真如心體與種子都常而不變,這是內外皆常而成為究竟位的真常。可是這樣的大乘滅諦究竟應當怎麼證?那就要修大乘的道諦。大乘道諦具足實修圓滿了,所以大乘的滅諦也就完成了,這就稱為清淨真如。
由此可知,清淨真如不好證。過往無量數劫努力奮鬥,流了多少汗、掉了多少淚、喝了多少母乳,然後壞掉了多少色身,要達到清淨真如的境界,函蓋的範圍是非常廣的。五陰盡的境界,色陰盡是三地滿心;受陰區宇破盡了成為受陰盡,是六地滿心;七地滿心是想陰區宇破盡了成為想陰盡。五陰盡的境界全部完成了,才算是應當修證的清淨真如完成了。
那麼菩薩至少已經知道清淨真如的內涵,從邪行真如、流轉真如、相真如、安立真如、了別真如,一直到第六個清淨真如;能夠知道七真如的內涵來為人演述《法華經》的時候,就可以具足宣說,不是依文解義,而是知道《法華經》背後的真正意涵,然後如實演說。所以當他能夠這樣為人演述《法華經》的時候,對這樣的法師,大眾應當以天華來散花供養,應當以天衣披覆其身而作供養,見到他時應當「頭面接足禮,生心如佛想」。因為知道他定是不久就會在菩提樹下坐,不久就會成佛,因此他所行住坐臥、經行之處,乃至為人簡單說一點點佛法的地方,都應當在那個地方起造寶塔而作供養。
因為他瞭解七真如這個功德,而這個清淨真如證得了,才算是大乘滅諦完成。而這是指大乘四聖諦裡面的滅諦,不是二乘菩提中的滅諦;是要圓滿了清淨真如才算全部完成,所以這個清淨真如真的不容易證。因為五陰盡的修證圓滿了,才算是五陰的習氣種子全部滅盡,才算是證得了清淨真如。
以最粗淺的色陰盡的境界來說,得要先有無生法忍,而在此之前卻要先有阿羅漢的實證,然後接著才能夠有時體驗一下色陰盡的境界。色陰盡的功德具足實證的時候,是三地滿心時;三地滿心的時候,白天等於黑夜,黑夜等於白天,沒有差別。所以布滿了烏雲的無月之夜,又碰巧停電了,也沒有蠟燭可點,三地滿心菩薩看得清清楚楚。色陰盡在白天所見與黑夜所見只有一點差別,就好像一張亮面的照片不小心被墨水淋了,趕快用水沖洗,相片是回復原來的色彩與影像了,卻有一層薄薄的黑色覆在照片上面,都不妨礙你看那一張照片的內容與色彩,但卻是有一層微微的黑色覆蓋著。這就是色陰盡的三地滿心菩薩在暗無光色時所見的色塵境界,三地滿心的菩薩在全然無光的暗夜裡所見的色塵就是這樣子。
可是三地滿心菩薩色陰盡的所見並不只如此,比白天的所見還要清楚。即使很遠的地方,例如一丈、二丈遠的牆壁油漆還沒刷好,在暗夜完全無光時也能夠看得清清楚楚;假使二丈遠的牆壁在修飾水泥時沒有做好,留下一點又一點的毛細孔,粉刷了白漆以後,如果沒有用白土全部填滿再上漆,即使暗無光線的情況下,三地滿心菩薩還是很清楚地看得見,這就是色陰盡的境界。
三地滿心這個色陰盡是很不容易實證的,如果具足實證,這時他是可以分身到別的世界;由那些分身為眾生說法,他自己在這邊聽著分身出去別的世界為佛弟子們說法,成就「谷響觀」。而這個只是三地滿心的境界,才只是色陰盡而已;那六地滿心的受陰盡,七地滿心的想陰盡,十地滿心的行陰盡,諸佛則是識陰盡。識陰盡的時候是六根互通。因為真如性已經完全不受拘限,那可不是開悟明心在見地上真的六根互通。開悟明心所證的見地上的六根互通,那是說:「我眼根有真如,耳根有真如,鼻舌身根、意根都有真如,真如在六根中互相通流。」這只是見地上的,只是看見真如在六根中通流,不是六根功能的互通。當然也不是眼見佛性的那個六根互通——六根跟六識都有佛性。諸佛的六根互通,是說眼根可以作耳根用、作舌根用、作身根用等等,每一根都可以如此互用;有時不叫你用眼根看,那時你要用身根去看也行;那就可以這樣把六根功能互相通流運用,因為諸佛完全是以真如而起用!這才是清淨真如!
但這個內涵的具足了知和實證是很困難的,要怎麼樣去了知?無門可入。只有老老實實按部就班,先從斷三縛結開始,先從二乘的四聖諦、八正道實修,然後再實修菩薩道,這樣大家就可以稍微瞭解清淨真如了,可是佛地的第八無垢識,卻可以具足五個別境心所法以及十一個善心所,這可就不是妙覺菩薩之所能知,這時才是真正的清淨真如。
由於時間的關係,這一集解說到此。
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