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細內容
第065集
由 正雯老師開示
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歡迎收看「三乘菩提之法華經講義」。我們依 平實導師的著作《法華經講義》來和大家分享。
上一集講「精進勇猛攝諸善法」,談到像這樣子「精進勇猛攝諸善法」的人,他必然會成就一個功德:「利根智慧善答問難。」這樣的人絕對是利根。可是這一種利根的菩薩,在世間法上往往被人家瞧不起,因為在世間法裡面,別人藉冠冕堂皇的理由就可以欺騙他,就可以欺負他;在世間法上他看來是笨笨的。利根菩薩並不是指聰明伶俐的人,所以你如果看到哪一個人,說話嘰哩呱啦好像機關槍一樣,不管什麼事情,他都能辯出一套理由來,你都辯不過他,也許你就說:「這人是個利根的菩薩。」其實錯了!這個人要叫作鈍根,因為他在世間法上聰明伶俐,那他在出世間法上就修不好。但是像前面這一位利根菩薩,在世間法上他看起來會有點笨,但他是為什麼笨?只是因為他無心於世間法。所以人家講一個好理由就可以欺壓他,而他就為眾生作很多事,勞累得要命,但他也會去作,也不懂得抱怨。
有一句諺語說「君子可欺之以方」,對不對?「方」就是端端正正!編造出端正的理由,就可以欺負一個君子,因為他直心,就想:「你說得對啊!」利根的菩薩正好就像這樣子,看來笨笨的,可是再怎麼辛苦,他也願意去作。
所以,像這樣願意吃虧去為眾生作事,願意吃虧去為正法久住而努力,願意吃虧為了救護眾生回歸正法來拼命,從世間法來看是個愚癡人啊,但其實從佛法來看正是個利根的人,道業進展將會很快啊!想想看,現代斷三縛結是普天下大師們作不到的事,你來正覺同修會就作到了。你那麼「愚癡」不斷地為眾生、為正法去付出,結果你斷了三縛結;有一些大師們那麼聰明,運用媒體的力量和其他宣傳的力量,以及造勢的方法,能夠營造出一大片產業,大殿蓋得像皇帝住的金鑾寶殿一樣,金箔貼得金光閃閃;徒眾是出家人幾百眾,在家信眾少者十幾萬人,多則幾十萬甚至幾百萬人,他們夠聰明了吧?否則怎麼可能成就這樣的世間功業?可是他們都斷不了三縛結啊!而你們已經斷了三縛結,那麼請想一想:是他們利根呢?或者是你們利根?是誰?就是你們利根嘛!所以要這樣看「什麼叫作利根、什麼叫作鈍根」,千萬別從世間法的表相上來看,從世間法的表相上來看是不準確的。
那麼像這樣子努力去修行「得諸深定」等等,能夠有這一些功德的人,當然是利根人啊!在世間法上不必說:「哎呀!我什麼都比不上人家。」不必去管世間法,你只要管佛菩提這個部分:他們是不是可以具足?若是能夠具足,他們就是利根人。這樣的菩薩既然是利根人,顯然智慧足夠「善答問難」。當人家來提出疑問,他可以解答;人家來提出質疑,他也可以如理答覆,這就是「善答問難」。可是這樣的利根人,往往是被新學菩薩們所瞧不起的;然而沒關係,被新學菩薩瞧不起,只要咱們大家互相瞧得起就好了!因為咱們大家都是久學菩薩了,所以我們就信受這樣的久學菩薩,就如法修行,使自己的道業進展神速。
這不是為了你自己喔!是為了眾生而要使道業進展神速啊!每一個人的背後都有很多的眾生因緣,那一些眾生的因緣,就要先依靠你們在法上的實證;到未來世你們就可以攝受他們,而他們從這一世與你們之間的關係,也就得到了利益。所以是要為眾生來得法,不是為自己而得法。那麼在世間法上,人們瞧不起這樣的菩薩,都說:「這個菩薩真笨,有錢不會自己花,有時間不會去享受;把錢拿去花在眾生身上,把時間都用在眾生身上,過得那麼辛苦,真是個呆瓜!」可是佛陀不說這種人是呆瓜,佛陀說這種人是利根菩薩。
對於這樣的利根菩薩,佛陀接著就吩咐說:【阿逸多!若我滅後,諸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讀誦是經典者,復有如是諸善功德,當知是人已趣道場,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坐道樹下。】(《妙法蓮華經》卷5〈分別功德品 17〉)佛陀作了這麼如實的、一點都不誇張的讚歎。佛陀特地告訴 彌勒菩薩說:「如果我入滅了以後,諸善男子、善女人等,如果受持了『此經』,也讀誦了『此經』,並且還有前面所說的六、七種功德,就應當要知道這個人並不是等閒之人,這個人已經趣向道場了。」也就是說,他已經趣向佛菩提果的金剛座,已經開始走向那個金剛座了。這裡「道場」解釋作成佛時所坐的那個獅子座。應當知道這個人,已經開始走向那個金剛座了,他已經接近無上正等正覺,他已經是坐在道樹之下,不久就可以廣為人天說法了。
釋迦如來滅後,到了末法時期想要為人如實演述「此經」是不容易的,「此經」就是如來藏;《法華經》就是指如來藏,和《金剛經》中一樣稱如來藏為「此經」。如來在世時沒有人能夠挑戰,如來不在世間了,大菩薩們都跟如來到另外一個世界去度化別的星球世界的眾生去了,這裡已經沒有 如來跟大菩薩們住世,那麼你們要繼續受持「此經」,並且還要弘揚「此經」,就是很困難的事。想一想,我們弘法以來,經常被佛教道場罵作邪魔外道;以前佛教全都落入六識論中,成為常見外道,竟反過來罵我們正覺是外道呢!
當年罵我們邪魔外道的道場可真不少呢!可是自從我們寫出《假如來藏》、《辨唯識性相》、《燈影》、《真假開悟》、《識蘊真義》等之後,佛教就沒有人敢再罵我們是邪魔外道了!原因在哪裡?因為我們從根本來證明:「此經」如來藏才是佛法真正的中心義理,三乘菩提都不能違背第八識如來藏。然後我們再告訴他們識蘊的內涵是什麼,我們也告訴他們開悟的內容是什麼;也說明什麼是悟得真,什麼是悟得假;然後把增上慧學中,人家提出來質疑的內容寫了《假如來藏》,寫了《辨唯識性相》與《燈影》,來證實我們的法真正無訛,最後再用《真假開悟》作了一個總結。於是大家一看,心想:「好像沒有辦法推翻,因為說的都跟聖教量一樣啊!」然後我們再來寫《阿含正義》,幫助他們自己去斷三縛結、證得初果。
我們相信現在臺灣佛教中,應該有不少沒名氣的法師或居士已證初果,這是我們很篤定相信的,除非他們只閱讀、只觀行而沒有絲毫定力。因為經由《阿含正義》的教導,他們只要肯如實去消除性障、修集福德、加修定力,然後如實去作觀行;當他們如實觀行以後,要斷三縛結、證初果並不是難事啊!那麼,因為從正覺的書本中學習而在法上得到利益,所以他們開始禁口,不再說正覺是邪魔外道,因為我們教導他們實證聲聞初果了!他們以前對於初果都沒有辦法實證,一談到證初果,大家都說:「喔!那是師父的事,那是菩薩們的事。」現在自己親證了,對於我們所寫的那一些大乘法的書籍,就多少都能夠領受一些妙義了,所以他們漸漸地開始回歸正道了。當他們回歸正道的時候,就跟我們走在同一條路上了;當他們跟我們走在同一條路上的時候,還能罵我們是邪魔外道嗎?當然不能罵了,除非他們準備罵自己是邪魔外道,準備死後下墮三惡道。因為大家已經走在同一條路了,當然就一樣是菩薩而非外道了。
因此說,像這樣子在 如來滅度之後,為人家宣揚「此經」如來藏是多麼困難的事;而我們這樣前後經歷二十餘年,才終於辛苦走過來了。以前有很多人在等著,想要在最後為正覺作一個判決,當年他們想要給正覺判決的結論是什麼?就是「新興宗教」。可是現在呢,他們大概都把這個判決從心中捨棄了,不敢判出來。佛教界以往一直有人在等著看:「看你們正覺什麼時候分崩離析了,那就證實是新興宗教了。」這是因為:新興宗教通常有一個特色——活不過二十年,最後人家會認清楚:那不是正統的佛教,不是正統的基督教……等,所以就稱為新興宗教。可是現在呢,大家看看說:「欸!『此經』如來藏弘揚起來了,也有一些道場不敢再罵如來藏是外道神我了,更有許多道場開始認同如來藏了。」還有一些大道場各自組成研究小組,開始在研究正覺的書籍,想知道如來藏到底是哪一個?希望自己將來也可以弘揚「此經」如來藏。
所以你想,我們正覺從各方面寫了這麼多書籍出來證明:佛法的修學應當如何、不應當如何。我們是分兩方面來作的:法應當如何、不應當如何。我們寫了這麼多的書,像這樣子有內容而且是正確的,書裡的內容又這麼豐富,講的層次又這麼廣,你們去找找看,當代佛教界還有什麼人能夠這樣作?大約就是言不及義的大量糟粕佛書罷了。但我們這樣作到了,在完成這個內容時當然會作得很辛苦;前後二十多年了,佛教界裡不對的說法,我們一一挑出來,然後為大眾說明為什麼不對,把現量、聖教量都拿出來一一說明,再從現量觀察而提出比量,來說明為什麼這是對、為什麼那是不對。
為了救護被誤導的大師與學人,所以我們講的法義層面很多,有禪宗的,有般若中觀的,也有密宗的,還有唯識增上慧學;不但有聲聞法,也有菩薩法,不但有講經的,也有寫成論的體裁,然後所說的菩薩法裡面還講到唯識種智的部分。我們從許多不同的層面來說明以後,經過了二十餘年,如來藏正法才終於被臺灣佛教界接受。所以「此經」如來藏的弘揚真的不容易啊!真的要很辛苦才能辦到啊!我們必須要作得面面俱到,佛弟子四眾覺得哪一個部分我們還沒有說明,所以就不相信我們,那麼我們得要為他們再繼續寫下去,來幫助他們提升上來。那你想,「此經」如來藏的弘揚是那麼容易的事嗎?當然不容易啊!
所以 佛陀這麼說,衡之於兩千五百年後的今天,真是早就洞見機先了!佛說 如來滅後,不管是誰,能夠信受「此經」如來藏都是不容易的事,如果能夠受持那就更難了;結果呢,菩薩竟然能夠自己內門廣修六度萬行,還教導大眾同樣證得「此經」如來藏,還要教導大眾都能夠受持、讀誦、書寫而不退轉,這真是不容易啊!那麼諸位就要瞭解說,每一個人行菩薩道時,都要先設下這樣的目標:「我自己將來也一樣要這樣作。」不要畏懼辛苦啦!會給眾生罵,那就給眾生罵,沒有關係,你就把臉皮鍛鍊厚一點吧!就好像說,你常常要伸手去水裡救落水狗,那你就要準備一雙厚手套,準備讓那隻狗咬你;當牠誤會而咬著你,你就把牠拉上來,放牠走,牠才會相信你真的是要救牠,而不是害牠。無明的佛門四眾剛開始也會像這樣,總會認為你是要害他走入外道法中,直到你救了他們,讓他們認清自己真的得救了,才會放開咬你的嘴,那你就要這樣練功夫啦!
所以菩薩度眾生,都得要練這個功夫。在世間法上,本來臉皮都很薄,人家講一句話就覺得不好意思,耳朵都會燙起來;可是在度眾生的時候,眾生怎麼罵都沒有關係,耳朵一點都不會發燙,這就是菩薩要練的忍辱功夫啦!那你能夠這樣子作,就能夠像 世尊說的這樣子作到。你要立下這樣的志願:「將來有一世,我就是要像這一段經文所說的這樣,我要能夠作得到。」那麼應當知道那時的你,是已經開始趣向佛地的金剛寶座了,這表示你已經邁入第二大阿僧祇劫的修行時程了。
進入第二大阿僧祇劫時,就是聖種性的菩薩,已經離開了道種性、性種性、習種性;這三個階位的種性已經超越了,所以這時就是正式入地了。入地之後就是正式邁向佛地的過程了,因為已經不是「遠波羅蜜多」,而是開始修習「近波羅蜜多」而開始大乘修道位的過程,這叫作「已趣道場」,就是已經開始趣向佛地的境界了。那時你就知道說:「喔!比起以前來,我現在已經更接近無上正等正覺了。」因此諸位應當要發這樣的願。
那麼當你發了這樣的願,如果你也達成這些條件與功德時,你就可以「坐道樹下」。坐於道樹之下,意思是說,你已經有能力為眾生全面說法,而不再是依文解義了,並且也不再是侷限於一個很小的層面來說法,你可以為大眾廣作說法,這叫作「坐道樹下」,就是為大家廣說種種法的意思。
那麼將來你有這樣的功德時,眾生應該要怎麼樣對待你,世尊都為你預先安排好了,所以 世尊又吩咐說:【阿逸多!是善男子、善女人,若坐若立若行處,此中便應起塔,一切天人皆應供養如佛之塔。】當你將來走到這個地步的時候,你所坐過的地方,眾生就應該為你建造一個佛塔,就是紀念塔;當你在什麼地方站立了一會兒,不是直接走過,那麼眾生就應該在那裡造一座紀念塔來紀念。當你走過某一條路,那一條路也應該選個地方,為你造個塔作紀念說:「某某菩薩何年、何月、何日,曾經從這一條路走過。」
時間的關係,我們今天和大家分享到這裡。敬祝大家:
身心康泰、福慧增長、學法無礙、早日成佛!
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