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細內容
第064集
由 正雯老師開示
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歡迎收看「三乘菩提之法華經講義」。我們依 平實導師的著作《法華經講義》來和大家分享,現在的內容進行到《法華經講義》的第十六輯第239頁,從「精進勇猛攝諸善法」開始講。
學佛人想要「精進勇猛攝受」一切「善法」時,其實不容易。在其他道場修學、熏習或者共修,很少能像我們正覺同修會這樣「精進勇猛」而不休息的。對於一般學佛人來說,在正覺同修會裡面這樣子用功修學,只能用兩個字來說明,叫作「辛苦」;除了辛苦,還是辛苦。如果要套一句李清照的詞,說這個長期的辛苦真的很難挨,就說:「怎一個辛苦了得!」確實啊!還沒有證悟之前,要作義工、修集福德、修除性障,而且還要作看話頭的參禪功夫;並且還要聞熏佛法的知見,真的很辛苦。可是悟後也不輕鬆,悟後還有許多智慧要修學;同時還要進一步伏除性障,還要再進一步累積福德資糧,才有辦法繼續再往上走;因為每一個階位的圓滿,都必須有相應的福德來配合,所以在正覺同修會修學菩薩道時真的很辛苦。
像這樣子辛苦而能夠持續地堅持下來,不退縮,真的很不容易。所以有些人兩年半的共修完了以後,他心裡面想:「喔!在正覺裡面學法這麼辛苦,我要休息一陣子再說;等我休息夠了,覺得可以繼續了,我再回來同修會。」所以就暫時告假離開了,要過個一、兩年以後才回來共修。那麼其他的人進了正覺同修會以後,一直努力精進都不休息,然後三年破參,或者五年、七年,或者十年後破參證悟;接下來進到增上班時還是要繼續再努力,都不能休息,這才稱得上是「精進勇猛攝諸善法」啦!
有的人很聰明,所謂見賢思齊;心裡面會想:「平實導師把法送給我們,既不賺錢,也不求名利,他卻是比我們還辛苦,坐在電腦前一直寫、一直寫;然後每週要來講經以外,還要來增上班說法,每年又要辦禪三,也是都沒有休息。他是把法給我們,我們是從他那裡得法;他都不說辛苦,我們怎麼能說辛苦?」所以想一想就覺得說:「不辛苦!不辛苦啦!」反正能得法嘛!得了法以後法樂無窮,怎麼可以說辛苦呢?所以就努力去拼了!因此悟了以後也繼續努力奮鬥,為復興佛教救護學人而精進努力。
其實有不少人是這樣想的,這樣想的人一定不會喊辛苦,一定會繼續努力:為了正法的久住,為了救護眾生,再辛苦都願意努力奮鬥。那麼這樣的人,真的叫作「精進勇猛攝諸善法」,真的是很辛苦,真是菩薩。可是話說回來,當菩薩會有輕鬆的嗎?且不說當菩薩啦!當佛好了,已經成佛了以後,成佛時是輕鬆的嗎?諸位想想看:兩千五百多年前,世尊示現成佛的六年苦行也就不談,單說成佛之後為了度五比丘,從菩提伽耶走路到鹿野苑;那時還沒有柏油路、水泥路,往往是彎彎曲曲的碎石路、泥巴路;而那個距離有多遠?從前我們搭遊覽車從菩提伽耶去鹿野苑,那路不是很好,卻是直路,遊覽車平均時速大約四十到五十公里;開了多久?開了將近六個鐘頭才到達。那麼不妨就以四十公里的時速來算好了,六個鐘頭正是兩百四十公里,等於從臺北走到哪裡?差不多到嘉義!那如果是彎彎曲曲的小路,距離就更長了。那麼諸位想一想,你走路得要走多久?那可是人天至尊啊!只為了度五比丘,就這樣走遠路欸!
後來漸漸地僧團建立起來了,徒眾多了,還有一件事情很辛苦,就是攝受弟子;這事情只會越來越辛苦,不會越來越輕鬆。諸位如果不信,在《四分律》、《摩訶僧祇律》中(但這裡我們要先附帶一句話,你得真正證悟了才能讀;還沒有證悟以前,除非你出家了,否則不能閱讀出家律),你看那麼多的戒條是怎麼來的?都為了這些弟子們不如理作意的行為而制定出來的。每一條戒律的制定都要花掉世尊很多時間的,因為都是因事制戒啊!
那麼成佛時這樣夠辛苦了吧?還不夠!有時白天說法說到很晚,夜已深了,終於休息了;才休息一會兒,突然天際大放光明,因為子時到了,天人來求法了,於是 世尊又得接待天人為他們說法!大概到凌晨四點左右,所有天人都走了才可以再歇一會兒,但也還有他方世界的有緣眾生得要攝受。所以當佛也不輕鬆欸!你們不要以為說:「就如同佛像這樣子,坐在佛龕裡,只是受供而已。」不是啦!忙得要死!所以既然你說:「我要當菩薩,我一定要修習成佛之道,未來一定要成佛。」那就不要嫌辛苦,因為當菩薩以及成佛以後沒有不辛苦的。
那麼當菩薩還有另一樣辛苦,就是要接受世間愚癡凡夫的辱罵。所以有時候,例如早期常常有人告訴 平實導師說:「老師啊!網路上又有人罵你怎麼樣……。」平實導師說:「我不用聽啦!我早就知道他們會怎麼罵了。」而且 平實導師也說:「那都是正常的,本來菩薩就該讓人罵的;菩薩在人間就是要給人家糟蹋的嘛!所以這個不奇怪,人家會罵我,也是正常。」只有一個情況是不正常的,就是當 平實導師的法跟他們一樣是離念靈知、一樣不離識陰的時候,他們還來罵,那就不正常了。因為大家同樣是離念靈知,他們憑什麼來罵?他們應該認同嘛!他們如果還罵,說不對,就是表示他們自己也不對!但人間不可能有這樣的人啦!
所以,如果 平實導師跟他們一樣同流合汙,同樣是落入離念靈知識陰之中,那他們還罵 平實導師,可就奇怪了。既然他們都是離念靈知,而 平實導師說的開悟是證如來藏、證真如,跟他們不一樣,他們不罵才怪呢!因為 平實導師說的開悟是這樣,他們說的開悟是識陰那樣的境界;那麼這兩個人之中,至少有一個人錯誤。而他們不會承認自己錯誤,當然要說 平實導師錯啦!偏偏 平實導師寫了好多書,用聖教量、現量、比量,來證實如來藏妙法才正確;那他們在法上說不過 平實導師,當然只好匿名在網路上開罵啦!他們假使不罵,怎麼能對徒眾交代?這不是他們喜歡罵,而是他們必須罵,得要罵給徒眾看:「你看!我公開說他不對!我說他是邪魔外道。」那些徒眾就會繼續跟隨,否則他那麼一大座佛寺,難道要封山嗎?但他們不可能封山啊!若是真的封山了,對那些信眾要怎麼交代?僧眾的生活、道糧又怎麼辦?所以證悟的菩薩給人家罵是本分。
甚至於有時候還要被殺欸!如果人家只是罵你,沒有殺你,已經夠好了!你還抱怨什麼?所以 平實導師都不抱怨。因為過去世為了求法幾乎死掉;有一世在天竺,平實導師為了住持正法而破邪顯正,因此被殺死過;想起來,現在只是在網路上被罵已經夠好了!這個待遇已經很好了,不要再想求更好的待遇啦!所以 平實導師都很安心地接受人家在網路上的辱罵,不管怎麼辱罵,都很安心接受、心安理得。因為 平實導師弘揚的是金剛心如來藏,他們罵得越多,平實導師的罪業也消得越多,有什麼不好?
《金剛經》中這個說法可不是講著玩的!《金剛經》不是說「如果有人受持『此經』」,此經就是如來藏!那麼這個人「被人家輕賤了,他的先世罪業也就全部消滅」。所以當菩薩給人家罵也是應該的,就怕沒有人罵,先世罪業就難以消除滅盡。所以像這樣來當菩薩,你不能夠說辛苦,全都要接受;可是從說法的立場來說,也從眾生的立場來說,真的要說菩薩這樣如實行菩薩道,就是這一句「精進勇猛攝諸善法」。身為菩薩攝受善法時不該嫌多啊!如果身為菩薩攝受善法的時候都嫌太多,那他就是新學菩薩,不是久學菩薩,其實是不該、也沒因緣讓他證悟的。
很多人學佛學久了,都忘了三歸依的時候已經發了四宏誓願,其中有一句關於善法的那一句怎麼唸?法門無量誓願學。對啊!你看,三歸依的時候已經發了這個大願!不管善法的法門有多少,就是發誓願意把它學到底,要全部學完,結果才一聽到斷三縛結時就推說:「喔!那個太深了,我不要學,我不是那塊料。」都還只是聲聞法證初果欸!後來又聽到說,進入正覺以後不但要斷三縛結,還得要再求開悟明心,就說:「喔!那是聖人們的事欸!哪能輪得到我?我不能學那個,我不要學。」
原來,以前三歸依時在佛前發誓「法門無量誓願學」,只是說著騙佛的。對啊!就像是騙佛的嘛!他當初發了願、發了誓,結果才一談到聲聞法的實證,就說:「喔!那個太深了,我不會,我不該學。」那四宏誓願就是全部忘記了,一般人學佛久了才會這樣啊!可是身為菩薩,不容你自己這樣,所以一定要「精進勇猛」,要攝受一切善法,無一善法而不修學。
因此菩薩要「精進勇猛攝諸善法」,這樣修久了以後,一定會是上一句說的「常貴坐禪得諸深定」的人。坐禪而得深定一定會有一段辛苦的過程,這種辛苦的過程有很多人沒有辦法接受,因為攀緣慣了,坐在那邊要一念不生,心中無所事事,他會覺得心頭好難過喔!那有的人倒不是心頭難過,而是膝蓋難過、腳踝難過。像大家這樣來聽經真的不容易呢!只能坐在地板的蒲團上;很多地方聽經時都是有椅子坐的,咱們正覺講堂竟沒有設椅子。不過,平實導師也不虧待大家,大家這麼辛苦,可以一直換腿都沒關係;平實導師坐上來是不能換腿的,直到要下座前才能換腿,那麼大家就不能抱怨說:「正覺講堂沒有椅子坐,只能坐蒲團。」因為 平實導師在這裡講經說法時,也都是全程盤腿演說的。平實導師都全程盤腿演說的,因此大家就相安無事,可以不要再談事相上的事,就專心在法上用功。所以說,在道場裡面坐在蒲團上聽整整兩個鐘頭的佛法,在一般道場裡面,學人是不太願意接受的,大約都會抱怨的。
那麼「得諸深定」是不容易的,以四禪八定來說,證得初禪是很淺的定;可是到了末法時代的今天,證初禪已經要叫作深定了。因為你看看臺灣佛教界、大陸佛教界,有誰真的證初禪?一個也沒有。佛門沒有,外道就更不用提了。以往也有人說他證得初禪了,只是為了要顯示他真的已經證得三果,但他其實連未到地定都沒有;更早以前也有人宣稱他得二禪、三禪,甚至也有外道宣稱證得第四禪,反而嘲笑正覺的禪定證量低,後來我們加以檢查,其實他們根本就錯會了,誤把五塵中的離念靈知當作四禪定境。
禪定難修有兩個原因,一個是因為不懂得實證禪定的原理,另外一個就是沒有人正確教授他修證禪定的方法,所以末法時代禪定很難修啊!可是 平實導師以前初學佛的時候,也沒有人教 平實導師禪定要怎麼修啊!平實導師卻自己修起來了;後來去檢查以前誰曾經講過得初禪的,或是誰曾經講過得二禪的,平實導師把他們一一檢查了以後,發覺全都是假的,都是誤會後的初禪與二禪。那麼真正的深定其實得要具足四禪八定,不過因為末法時代菩薩們弘法利生很忙,所以就沒有要求具足全部的禪定,只說「諸深定」。「諸」就是可以有好幾種的狀況,因此可以是得初禪、得二禪,或者是得三禪、得四禪,或者更能證得四空定、滅盡定等,有各種的不同。但是不能太粗淺,如果光是證得初禪,就不能說是深定;因為若是真有深厚的定力,是至少要得二禪的;也就是說至少住在定中得要離開五塵——不接觸五塵,至少要這樣才能夠稱為最基本的「深定」。
那麼,能夠受持「此經」,廣行六度;也能夠隨緣書寫「此經」,教人書寫、受持;還能夠教人家證得「此經」,還能夠清淨持戒,「與柔和者而共同止」;他有了「此經」的智慧以後,還能夠貴於坐禪,也就是看重坐禪而得到「諸深定」,這樣的人確實有資格說是「精進勇猛攝諸善法」,因為修定也真的蠻辛苦的。如果修定想要輕鬆一點,最好依照我們的教導,努力去為眾生作事,在不知不覺之中成就了忍辱行,煩惱自然就少了,然後要修禪定就容易了。接著就是等正覺寺蓋好了,開始講禪定修行的方法與原理,那時要證得禪定就容易多了,那叫作事半功倍;如果煩惱一大堆,只想用修定的方法來壓抑、來證得定境,那叫作事倍功半。這一出一入相差四倍,諸位想一想,要用哪一種方法來修?
那麼像這樣子「精進勇猛攝諸善法」的人,他必然會成就一個功德:「利根智慧善答問難。」這樣的人絕對是利根。諸位想一想,他可以證得「此經」,然後不退轉而能受持,接著還能讀誦、書寫「此經」,還能夠內門廣修六度萬行,而且還能夠教人家證得「此經」、受持「此經」,還能夠為人演說「此經」,本身還能夠「持戒清淨」修忍辱行,而且還能夠證得深定,你想一想,他能夠具足這一些法,會是個鈍根的人嗎?不可能!鈍根的人不可能有這樣的功德!
時間的關係,我們今天為大家說明到這裡。祝大家:
身心康泰、福慧增長、學法無礙、早日成佛!
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