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細內容
第063集
由 正祺老師開示
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歡迎您繼續收看「三乘菩提之法華經講義」單元。在上一集,提到《法華經》的經文中 世尊說:「又復如來滅後,若聞是經而不毀訾,起隨喜心,當知已為深信解相,何況讀誦、受持之者,斯人則為頂戴如來。」在這裡說「頂戴如來」時,對於如來的壽命長遠要能夠「深心信解」,深心信解後就會產生一個理解:等於看到如來常住在靈鷲山,「共大菩薩、諸聲聞眾圍繞說法」。也就是信解 如來也有四種淨土,這樣才是「深信解相」。所以深信解相一定有這兩個前後的現象。可是光有「深信解相」還不是真正的「頂戴如來」,還得要在 如來滅後聞此《法華經》的真實義,而不加以誹謗辱罵,心中生起隨喜心,這是第三個狀況;然後再加上第四個:能夠讀誦以及受持。具備了這四個情形而不終止,就是能夠「頂戴如來」。若能夠頂戴如來,對我們有很大的好處。
《法華經》中,經文接著說:【阿逸多!是善男子、善女人,不須為我復起塔寺,及作僧坊以四事供養眾僧;所以者何?是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讀誦是經典者,為已起塔、造立僧坊、供養眾僧,則為以佛舍利起七寶塔,高廣漸小至于梵天,懸諸幡蓋及眾寶鈴,華、香、瓔珞,末香、塗香、燒香,眾鼓、伎樂,簫、笛、箜篌,種種舞戲,以妙音聲歌唄讚頌,則為已於無量千萬億劫作是供養已。】(《妙法蓮華經》卷5〈分別功德品 17〉)世尊又吩咐 彌勒菩薩說:「慈氏啊!這位善男子、善女人,不需要再為我建造佛塔、佛寺,也不需要另外建造僧人所住的房屋,以四種事情來供養眾僧;為什麼這樣子說呢?因為這樣的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讀誦這部《妙法蓮華經》的時候,就等於已經為我釋迦如來起造佛塔、造立僧坊,和供養眾僧了,這就等於是以我釋迦如來的碎身舍利來供養而起造七寶塔,既高又廣,往上漸漸狹小乃至到達梵天;而在這個七寶塔上面懸掛著種種的幡蓋和種種的寶鈴,並且用花、香、瓔珞,末香、塗香、燒香,眾鼓、伎樂,簫、笛、箜篌,和種種跳舞歌戲,用勝妙的音聲和歌唄來讚頌,就等於已經在無量千萬億劫作這樣的供養了。」
世尊在這上面特地的說明:對如來壽命無量等等的法教能夠「深心信解」的人,才是真正有大功德的人;不是起建寺廟、供養眾僧叫作大功德,這在前兩集當中,梁武帝與達摩祖師的對話當中已經提過。造寺、寫經、度僧這種功德比起對 如來能夠深心信解、能夠頂戴而言,功德已經顯得很小,這就是 如來特地要強調的。世尊用譬喻來說明:起造僧坊佛寺佛塔、供養佛舍利、供養僧眾的功德非常大,可是還有更大的功德,就是對於 如來壽量無盡有「深心信解」——對於 釋迦如來一樣有四種淨土能夠深心信解,不但能夠聽聞《法華經》而且信受,隨喜而不誹謗,進而有能力讀誦、受持、供養等等,這樣的人不需要另外為 釋迦如來建造佛塔、佛寺、僧坊、供養僧眾。
也就是說,如果沒有人能夠依於「此經」而得實證,就無法真的讀誦、受持、供養「此經」,那麼起造無數佛寺,度一大堆人出家了,又有何用?如果有人能夠依於「此經」而「深心信解」、「頂戴如來」,而且能將「此經」為人讀誦,也為大眾而受持,這樣的人來讀誦、受持此經的時候,可以利樂很多出家與在家等四眾,然後再來起造佛塔、起造僧坊,而以四事供養眾僧,這才有意義;否則佛教就只會成為表面上的佛教,沒有修行上的實質。當佛教沒有實證上的實質時,「此經」就沒有人受持、奉行,更不可能有人「深心信解」,當然也沒有人信受 釋迦如來有四種淨土,也不會有人「頂戴如來」而將《法華經》繼續讀誦、受持,那麼正法就滅了。
所以說,這段經文必須要這樣子來理解:像這樣的善男子、善女人,能夠這樣子受持、讀誦此經,其實他就是已經起造佛塔、起造僧坊,而且是已經供養眾僧;他就是等於「以佛舍利起七寶塔,高廣漸小至于梵天」,並且作諸供養。為什麼這樣子作,就等於起造了佛塔、僧坊也供養了眾僧?因為假使沒有對「此經」隨喜信受、深深受持,而且讀誦受持,正法不久就滅了。正法滅了以後,空有佛塔、佛寺又有何用?不可能再有人來正法當中出家、讀誦、受持、為人解說了!那麼最後就會變成外道法,佛教被滲透而演變成為外道法的時候,金剛護法們都不願意再護持了,最後就連佛寺這個表相也會被消滅。
因此說,正法的存在才是最重要的,寺廟的存在不是最重要的,只要夠用就好。因為佛教寺廟的存在只是一個表相,得要有正法在寺院當中弘揚起來;有正法弘揚的道場,不怕沒有寺院,遲早都可以建立起來,遲早都可以供養僧眾;可是如果沒有正法,最後人都會走光了!
真正的僧眾是為了法而出家,不是為了讓人家禮拜、供養而出家的。所以 世尊才會說,如果能夠對於《法華經》這樣信受,也知道如來壽命長遠,也深入瞭解 釋迦如來有四種淨土,因此也是常在靈鷲山為大眾說法,既有聲聞眾也有菩薩眾;能夠如此信受《法華經》,隨喜而不懷疑、毀罵、否定,而且能夠為人讀誦、解說,這樣子就是「頂戴如來」。像這樣子頂戴如來的人,就等於已經造作了僧坊、起造了佛塔,並且以飲食、衣服、臥具、湯藥四事供養僧眾。這四件事情現在縱使不作,將來自然也會成滿、也會成功,因為只要能夠作到這四點,未來就能夠起造佛塔、僧坊、寺院、供養眾僧。只要對於「此經」實證而能夠「深心信解」時,這些都是遲早能夠作得到的事情。
《法華經》中說:「是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讀誦是經典者,為已起塔、造立僧坊、供養眾僧,則為以佛舍利起七寶塔,高廣漸小至于梵天。」世尊說,能夠頂戴如來的人,就等於以佛舍利起造七寶塔。佛的舍利,很多人喜歡供養;因為真正的佛舍利是非常靈感的,目的就是體恤信眾,讓信眾對於三乘菩提發起信心或者圓滿十信位!這就是 釋迦如來慈念眾生,世尊知道這個眾生與法已經有緣了,就只是信心不夠,所以就對他示現一下,他就會信受得不得了;這個時候你叫他離開佛教,他怎麼也不想離開了!
所以,起造僧坊是對於初學佛者,給他們機會種福田,讓他們增長福德,讓他對三寶增長信心,漸漸培養證道的福德資糧。可是如果信已經具足的時候,就要把法的真實理告訴他,所以起造僧坊佛塔四事供養眾僧,不如信受此經、讀誦受持此經。也不如「深心信解」而且進一步能夠為人說明 釋迦如來也有四種佛土,能夠這樣的話,就是已經得到 佛陀的法舍利了。因為舍利有兩種,一種是碎身舍利,一種是法舍利。我們在末法時代常常會說「釋迦如來遺法」這句話,遺法就是法舍利。
釋迦如來的真骨是什麼?大家會說:就是如來的舍利呀!因為荼毗以後剩下來燒不壞的,就是 釋迦如來的真骨啊!但那只是應身如來的真骨,可是法身佛的真骨卻是祂所流傳給我們的三乘菩提妙法。當我們能夠深心信解 釋迦如來壽命長遠,常在靈鷲山為大乘小乘僧眾說法;這樣子信解以後,又能夠對《法華經》所說的這些內涵也能夠隨喜、不否定,並且還能夠為人讀誦、受持,這就是得到了 釋迦如來的法舍利。我們得到了這個法舍利無形無相,就不需要用那些磚頭建築、栴檀木、七寶來供養;因為它無形無色,無法供養。我們要把這個七寶塔蓋在心中,在心中蓋好了以後還要去眾生心中也把它給蓋起來。
這個 佛陀的法舍利建塔以後,要繼續增長它,使它「高廣漸小至于梵天」。當在很多眾生心中,都用 佛陀的法舍利起造了七寶塔以後,這種七寶塔是無形無色的,可是這種七寶塔會成長的,剛開始是在人間,這是七寶塔的最底層;這個七寶塔在人間的部分是最底層,不斷地蓋上去,然後就會有一些人有因緣生到四王天去,這一些人終究比留在人間的菩薩少;也有人死後會往生到忉利天去,也有人生到夜摩天、兜率天,再往上是化樂天、他化自在天,一直到梵天——也就是初禪天,這樣是不是越往上越蓋越小?
所以說,用這個法舍利供養 釋迦如來,所建造的七寶塔是無形無色的,因為是在每一位證悟者各人的心中,但是要從人間蓋起來,而且要蓋得很多才行,於是就會有人因為法上的實證,死後會往生到天界,越上去的人數就越少,通常最高會往生到初禪天去。因為二禪以上就偏定了,所以往生到梵天就好了。這個七寶塔很高廣,可是高廣的七寶塔不會腐臭,因為是用栴檀木去建造起來的;因為這是世出世間法,具足函蓋了人天乘、緣覺乘、菩薩乘,當然是很莊嚴。
這樣的七寶塔,當然同樣也函蓋了「幡蓋、眾寶鈴」,以及「華、香、瓔珞,末香、塗香、燒香,眾鼓、伎樂,簫、笛、箜篌」來作供養。這表示在這樣的佛塔之中,要能夠把它完成而且到達梵天,以後就需要這些東西來莊嚴,這些東西代表什麼?代表了四念處、四正勤、五根、五力,七覺支、八正道等等;總而言之,就是三十七道品,這一切就是「眾寶鈴,華、香、瓔珞」等等。可是這些供養起來以後,一定還要有「種種舞戲」和「妙音聲歌唄讚頌」,這代表什麼?代表大家都在這裡面修行、論議法義、弘揚佛法、演說諸經。
當我們能夠從人間開始建造廣大佛弟子們心中的七寶塔,把 佛陀的法舍利供養在大眾心中的時候,就等於已經用栴檀木等等「建造僧坊」,以四事「供養眾僧」,而且是用這麼多的供養來供養無量千萬億劫了。這是因為,能夠這樣子作,表示我們修行「此經」,已不是一世兩世、一兩劫了。
為什麼說能夠依前一段經文的開示,「深心信解」等四個條件具足了,就等於「為已起塔、造立僧坊」並以四事「供養眾僧」百千萬億劫?因為一定是經過很長久的時劫修行,今天才能夠作得到這四個條件。因為「深心信解」是不容易的,並不是讀了就真的懂了,重要的是,背後的意思有沒有真的懂?如來的開示隱含什麼意思?為什麼是這個意思?而這個意思的原理是根據什麼而來的?都得要有根據,不能夠空口說白話,就說:「你只要能夠這樣子,就等於已經這樣子供養無量百千萬億劫。」
所以這是不容易的事情,因此對於初機的學人而言,告訴他說起造僧坊功德無量無邊,起造佛寺功德無量無邊,以飲食衣服臥具湯藥四事供養眾僧,功德無量無邊;這是對初機人而說,因為他對於法的信心還是不具足,他的福德也還不具足,所以他得要在信位裡面或在六住位之前,好好地供養三寶來累積他的福德資糧,到後來信具足了才能夠讓他實證。可是實證以後,就可以對《法華經》真的「深心信解」嗎?也不盡然。因為還無法瞭解《法華經》背後所說的真實義,等到後來終於瞭解的時候,已經是過完一大阿僧祇劫了。所以當能夠這樣子作的時候,就不需要為 釋迦如來去廣造七寶塔、去廣造佛寺,也不必一天到晚煩惱著如何四事供養眾僧;因為這些事情在過去一大阿僧祇劫中已經作夠了,現在要繼續作的就是繼續供養 佛陀的法舍利——繼續把七寶塔在人間不斷地蓋在眾生的心中,只要他有因緣,就把它給種下去,這是在眾生心中起造七寶塔,讓眾生未來世因為這一世的實證而可以次第上生,最高可以到達梵天;也就是最高證得初禪,不要再往上走了,要發願生生世世在人間廣行菩薩道,這就是對 如來、對三寶最大的供養。
這集就為各位菩薩說明到這邊,歡迎各位菩薩繼續收看。
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