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背景资料
第063集
由 正祺老师开示
各位菩萨:阿弥陀佛!
欢迎您继续收看“三乘菩提之法华经讲义”单元。在上一集,提到《法华经》的经文中 世尊说:“又复如来灭后,若闻是经而不毁訾,起随喜心,当知已为深信解相,何况读诵、受持之者,斯人则为顶戴如来。”在这里说“顶戴如来”时,对于如来的寿命长远要能够“深心信解”,深心信解后就会产生一个理解:等于看到如来常住在灵鹫山,“共大菩萨、诸声闻众围绕说法”。也就是信解 如来也有四种净土,这样才是“深信解相”。所以深信解相一定有这两个前后的现象。可是光有“深信解相”还不是真正的“顶戴如来”,还得要在 如来灭后闻此《法华经》的真实义,而不加以诽谤辱骂,心中生起随喜心,这是第三个状况;然后再加上第四个:能够读诵以及受持。具备了这四个情形而不终止,就是能够“顶戴如来”。若能够顶戴如来,对我们有很大的好处。
《法华经》中,经文接着说:【阿逸多!是善男子、善女人,不须为我复起塔寺,及作僧坊以四事供养众僧;所以者何?是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读诵是经典者,为已起塔、造立僧坊、供养众僧,则为以佛舍利起七宝塔,高广渐小至于梵天,悬诸幡盖及众宝铃,华、香、璎珞,末香、涂香、烧香,众鼓、伎乐,箫、笛、箜篌,种种舞戏,以妙音声歌呗赞颂,则为已于无量千万亿劫作是供养已。】(《妙法莲华经》卷5〈分别功德品 17〉)世尊又吩咐 弥勒菩萨说:“慈氏啊!这位善男子、善女人,不需要再为我建造佛塔、佛寺,也不需要另外建造僧人所住的房屋,以四种事情来供养众僧;为什么这样子说呢?因为这样的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读诵这部《妙法莲华经》的时候,就等于已经为我释迦如来起造佛塔、造立僧坊,和供养众僧了,这就等于是以我释迦如来的碎身舍利来供养而起造七宝塔,既高又广,往上渐渐狭小乃至到达梵天;而在这个七宝塔上面悬挂着种种的幡盖和种种的宝铃,并且用花、香、璎珞,末香、涂香、烧香,众鼓、伎乐,箫、笛、箜篌,和种种跳舞歌戏,用胜妙的音声和歌呗来赞颂,就等于已经在无量千万亿劫作这样的供养了。”
世尊在这上面特地的说明:对如来寿命无量等等的法教能够“深心信解”的人,才是真正有大功德的人;不是起建寺庙、供养众僧叫作大功德,这在前两集当中,梁武帝与达摩祖师的对话当中已经提过。造寺、写经、度僧这种功德比起对 如来能够深心信解、能够顶戴而言,功德已经显得很小,这就是 如来特地要强调的。世尊用譬喻来说明:起造僧坊佛寺佛塔、供养佛舍利、供养僧众的功德非常大,可是还有更大的功德,就是对于 如来寿量无尽有“深心信解”——对于 释迦如来一样有四种净土能够深心信解,不但能够听闻《法华经》而且信受,随喜而不诽谤,进而有能力读诵、受持、供养等等,这样的人不需要另外为 释迦如来建造佛塔、佛寺、僧坊、供养僧众。
也就是说,如果没有人能够依于“此经”而得实证,就无法真的读诵、受持、供养“此经”,那么起造无数佛寺,度一大堆人出家了,又有何用?如果有人能够依于“此经”而“深心信解”、“顶戴如来”,而且能将“此经”为人读诵,也为大众而受持,这样的人来读诵、受持此经的时候,可以利乐很多出家与在家等四众,然后再来起造佛塔、起造僧坊,而以四事供养众僧,这才有意义;否则佛教就只会成为表面上的佛教,没有修行上的实质。当佛教没有实证上的实质时,“此经”就没有人受持、奉行,更不可能有人“深心信解”,当然也没有人信受 释迦如来有四种净土,也不会有人“顶戴如来”而将《法华经》继续读诵、受持,那么正法就灭了。
所以说,这段经文必须要这样子来理解:像这样的善男子、善女人,能够这样子受持、读诵此经,其实他就是已经起造佛塔、起造僧坊,而且是已经供养众僧;他就是等于“以佛舍利起七宝塔,高广渐小至于梵天”,并且作诸供养。为什么这样子作,就等于起造了佛塔、僧坊也供养了众僧?因为假使没有对“此经”随喜信受、深深受持,而且读诵受持,正法不久就灭了。正法灭了以后,空有佛塔、佛寺又有何用?不可能再有人来正法当中出家、读诵、受持、为人解说了!那么最后就会变成外道法,佛教被渗透而演变成为外道法的时候,金刚护法们都不愿意再护持了,最后就连佛寺这个表相也会被消灭。
因此说,正法的存在才是最重要的,寺庙的存在不是最重要的,只要够用就好。因为佛教寺庙的存在只是一个表相,得要有正法在寺院当中弘扬起来;有正法弘扬的道场,不怕没有寺院,迟早都可以建立起来,迟早都可以供养僧众;可是如果没有正法,最后人都会走光了!
真正的僧众是为了法而出家,不是为了让人家礼拜、供养而出家的。所以 世尊才会说,如果能够对于《法华经》这样信受,也知道如来寿命长远,也深入了解 释迦如来有四种净土,因此也是常在灵鹫山为大众说法,既有声闻众也有菩萨众;能够如此信受《法华经》,随喜而不怀疑、毁骂、否定,而且能够为人读诵、解说,这样子就是“顶戴如来”。像这样子顶戴如来的人,就等于已经造作了僧坊、起造了佛塔,并且以饮食、衣服、卧具、汤药四事供养僧众。这四件事情现在纵使不作,将来自然也会成满、也会成功,因为只要能够作到这四点,未来就能够起造佛塔、僧坊、寺院、供养众僧。只要对于“此经”实证而能够“深心信解”时,这些都是迟早能够作得到的事情。
《法华经》中说:“是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读诵是经典者,为已起塔、造立僧坊、供养众僧,则为以佛舍利起七宝塔,高广渐小至于梵天。”世尊说,能够顶戴如来的人,就等于以佛舍利起造七宝塔。佛的舍利,很多人喜欢供养;因为真正的佛舍利是非常灵感的,目的就是体恤信众,让信众对于三乘菩提发起信心或者圆满十信位!这就是 释迦如来慈念众生,世尊知道这个众生与法已经有缘了,就只是信心不够,所以就对他示现一下,他就会信受得不得了;这个时候你叫他离开佛教,他怎么也不想离开了!
所以,起造僧坊是对于初学佛者,给他们机会种福田,让他们增长福德,让他对三宝增长信心,渐渐培养证道的福德资粮。可是如果信已经具足的时候,就要把法的真实理告诉他,所以起造僧坊佛塔四事供养众僧,不如信受此经、读诵受持此经。也不如“深心信解”而且进一步能够为人说明 释迦如来也有四种佛土,能够这样的话,就是已经得到 佛陀的法舍利了。因为舍利有两种,一种是碎身舍利,一种是法舍利。我们在末法时代常常会说“释迦如来遗法”这句话,遗法就是法舍利。
释迦如来的真骨是什么?大家会说:就是如来的舍利呀!因为荼毗以后剩下来烧不坏的,就是 释迦如来的真骨啊!但那只是应身如来的真骨,可是法身佛的真骨却是祂所流传给我们的三乘菩提妙法。当我们能够深心信解 释迦如来寿命长远,常在灵鹫山为大乘小乘僧众说法;这样子信解以后,又能够对《法华经》所说的这些内涵也能够随喜、不否定,并且还能够为人读诵、受持,这就是得到了 释迦如来的法舍利。我们得到了这个法舍利无形无相,就不需要用那些砖头建筑、栴檀木、七宝来供养;因为它无形无色,无法供养。我们要把这个七宝塔盖在心中,在心中盖好了以后还要去众生心中也把它给盖起来。
这个 佛陀的法舍利建塔以后,要继续增长它,使它“高广渐小至于梵天”。当在很多众生心中,都用 佛陀的法舍利起造了七宝塔以后,这种七宝塔是无形无色的,可是这种七宝塔会成长的,刚开始是在人间,这是七宝塔的最底层;这个七宝塔在人间的部分是最底层,不断地盖上去,然后就会有一些人有因缘生到四王天去,这一些人终究比留在人间的菩萨少;也有人死后会往生到忉利天去,也有人生到夜摩天、兜率天,再往上是化乐天、他化自在天,一直到梵天——也就是初禅天,这样是不是越往上越盖越小?
所以说,用这个法舍利供养 释迦如来,所建造的七宝塔是无形无色的,因为是在每一位证悟者各人的心中,但是要从人间盖起来,而且要盖得很多才行,于是就会有人因为法上的实证,死后会往生到天界,越上去的人数就越少,通常最高会往生到初禅天去。因为二禅以上就偏定了,所以往生到梵天就好了。这个七宝塔很高广,可是高广的七宝塔不会腐臭,因为是用栴檀木去建造起来的;因为这是世出世间法,具足函盖了人天乘、缘觉乘、菩萨乘,当然是很庄严。
这样的七宝塔,当然同样也函盖了“幡盖、众宝铃”,以及“华、香、璎珞,末香、涂香、烧香,众鼓、伎乐,箫、笛、箜篌”来作供养。这表示在这样的佛塔之中,要能够把它完成而且到达梵天,以后就需要这些东西来庄严,这些东西代表什么?代表了四念处、四正勤、五根、五力,七觉支、八正道等等;总而言之,就是三十七道品,这一切就是“众宝铃,华、香、璎珞”等等。可是这些供养起来以后,一定还要有“种种舞戏”和“妙音声歌呗赞颂”,这代表什么?代表大家都在这里面修行、论议法义、弘扬佛法、演说诸经。
当我们能够从人间开始建造广大佛弟子们心中的七宝塔,把 佛陀的法舍利供养在大众心中的时候,就等于已经用栴檀木等等“建造僧坊”,以四事“供养众僧”,而且是用这么多的供养来供养无量千万亿劫了。这是因为,能够这样子作,表示我们修行“此经”,已不是一世两世、一两劫了。
为什么说能够依前一段经文的开示,“深心信解”等四个条件具足了,就等于“为已起塔、造立僧坊”并以四事“供养众僧”百千万亿劫?因为一定是经过很长久的时劫修行,今天才能够作得到这四个条件。因为“深心信解”是不容易的,并不是读了就真的懂了,重要的是,背后的意思有没有真的懂?如来的开示隐含什么意思?为什么是这个意思?而这个意思的原理是根据什么而来的?都得要有根据,不能够空口说白话,就说:“你只要能够这样子,就等于已经这样子供养无量百千万亿劫。”
所以这是不容易的事情,因此对于初机的学人而言,告诉他说起造僧坊功德无量无边,起造佛寺功德无量无边,以饮食衣服卧具汤药四事供养众僧,功德无量无边;这是对初机人而说,因为他对于法的信心还是不具足,他的福德也还不具足,所以他得要在信位里面或在六住位之前,好好地供养三宝来累积他的福德资粮,到后来信具足了才能够让他实证。可是实证以后,就可以对《法华经》真的“深心信解”吗?也不尽然。因为还无法了解《法华经》背后所说的真实义,等到后来终于了解的时候,已经是过完一大阿僧祇劫了。所以当能够这样子作的时候,就不需要为 释迦如来去广造七宝塔、去广造佛寺,也不必一天到晚烦恼着如何四事供养众僧;因为这些事情在过去一大阿僧祇劫中已经作够了,现在要继续作的就是继续供养 佛陀的法舍利——继续把七宝塔在人间不断地盖在众生的心中,只要他有因缘,就把它给种下去,这是在众生心中起造七宝塔,让众生未来世因为这一世的实证而可以次第上生,最高可以到达梵天;也就是最高证得初禅,不要再往上走了,要发愿生生世世在人间广行菩萨道,这就是对 如来、对三宝最大的供养。
这集就为各位菩萨说明到这边,欢迎各位菩萨继续收看。
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