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細內容
第056集
由 正國老師開示
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歡迎大家收看「三乘菩提之法華經講義」節目。今天我們要跟諸位菩薩一起來探討有關「修學般若波羅蜜」的相關法義。「般若」、「實相」或「第一義諦」等這些名相,往往會很困惑學佛者,因為要實證實相而發起般若智慧很不容易,同時也是少之又少,所以一般人很難清楚地作具體的解釋,因此聽聞者通常就很難真正理解其中之道理。然而般若對於修學者來說卻是極為重要,因為它是入內門修學的鑰匙,也是避免落入邪見的關鍵。
我們先來看在《法華經》卷5中的開示:【若人求佛慧,於八十萬億,那由他劫數,行五波羅蜜;於是諸劫中,布施供養佛,及緣覺弟子,并諸菩薩眾;……是人於百千,萬億劫數中,行此諸功德,如上之所說;有善男女等,聞我說壽命,乃至一念信,其福過於彼。】這裡的開示非常重要,也就是說,實際上有很多修學者,雖然想要求佛慧,想要修學六度,但是實際上,他們在修學的通常只有前五度,因為他的師父或老師,雖然表面上是在教導第六般若度,然而實際上多是落在現象界,或落在意識心上面,而不是正確的般若度,所以導致他的弟子們實際上最多只能修學前五度,而無法真正進入第六度之實修。所以才會產生「若人求佛慧,於八十萬億,那由他劫數,行五波羅蜜」的現象,而且這是在現在末法時代相當普遍的現象。
所以在《法華經講義》第十六輯中,平實導師開示:【可是他們在講般若波羅蜜的時候,講的是般若波羅蜜嗎?那可不是啊!因為般若講的是實相法界的事,可是他們講的都是現象界中的事,只是把般若的法相套上去罷了,沒有般若而沒有波羅蜜。他們是拿現象界的意識來當作般若波羅蜜所要實證之標的……。】因此很多人雖然修學了很久,通常只是修學「表相般若波羅蜜」,而不是真正的般若波羅蜜;更冤枉的是這些「表相般若波羅蜜」,通常隱藏著許多邪見,而可能讓修學者因為熏聞錯誤的知見而斷送法身慧命,所以這是我們不可不知的事情。
上述《法華經》中的開示中,有提到「於八十萬億,那由他劫數」,這是非常久遠的時間,代表要值遇有佛菩薩弘傳真正第一義諦了義正法是非常不容易的事,而且如果沒有善知識指導,要靠自己去親證,基本上也是不可能的事。所以如果因緣不具足,真的是在極長遠的時節中都只能修學前五度。這主要的原因是因為眾生自小到大都是落在蘊處界現象界之中,而不知有實相心第八識存在,如果沒有人教導,通常就會把意識心或其變相當成真實的自我,這在修行人當中是屢見不鮮的事情。最主要就是意識心具足地與五別境心所法相應,也就是欲、勝解、念、定、慧等五個心所法。因為意識心會依自己所「欲」,而希望能夠成就某些事情,這實際上對於有情是有很大的意義,因為對某些事情或目標有「欲」,才會精勤去追求,這也是一般眾生生存的推動力。同時意識對於種種法能產生「勝解」,能確定某些事情之實際狀況,或者某些事情是正確的,或者是應該去作的,這樣才能往自己想要的方向前進。另外,意識有憶—「念」的能力,可以記起以前所發生或所學習的種種法,所以可以把以前的五陰我與現在的五陰我產生連結,因此誤認這個五陰好像是有一個主體性、一個不變的成分,能隨著時間的推進而一直存在,因此誤認為是真正的我。意識也與「定」相應,能令有情專注在某些法或事情上面,因此才能因專注而成就某些所希望的事業。最後一個是「慧」心所,它能夠使有情可以有很強的思惟分析與推理判斷能力,也可以使有情深入了別及受用種種五欲境界上面的法塵韻味,或者思惟簡擇種種法義,使得生命多采多姿。從上面的分析,大家就知道意識心在六塵上面之運作是非常厲害,也是很好使用的,再加上意識心有證自證分,能夠反觀自己而產生自我之真實存在感;因為這樣的緣故,造成一般眾生會把意識心當成真實的自我,甚至執著意識心可以到未來世,而落入常見之中。
眾生如果沒有受到正確的教導,則通常不知道意識心是剎那生滅變異之法,實際上是無法從上一個剎那至下一個剎那,因為都是由第八識剎那流注意識種子而才能剎那生滅存在。譬如在《十地經論》卷5開示:【正觀有為法一切行無常,……念念生滅,不從前際來、不去至後際、現在不住,如是正觀一切諸行。】也就是意識等有為法都是剎那由第八識流注其種子,而不是自己本身就能夠存在,也不是第八識外的其他法所能出生。而自己要跳脫出蘊處界範圍的思惟而了知有一個本住法,是極為困難之事,所以才會說許多眾生長遠的時間以來,大多只能修學前五度。
在聖教中開示,眾生因為不知道自己有「常住真心」,所以一直都在輪轉生死之中,這就是因為不知道有一個不生滅心,而一直落在生滅法中,所以對於自我就弄不清楚,就無法斷我見,因此一直落在我見、我執、我所執之中;總是落在我見,以自我為中心來思考而造作諸業,所以無法出離三界六道之繫縛。另一個原因是,因為常住真心又稱為「非心心」、「無心相心」,祂跟眾生所認識的七識心截然不同,也有不同的體性,也沒有七轉識的心行法相,所以從常住真心之「非心心」、「無心相心」的稱呼,大家也可以知道,這個心是不容易理解及很難被發現的。從上面的說明,大家就可以大略知道,這常住真心與七識心之不容易分辨的原因所在,也證明要正確修學第六度是非常不容易的。
而眾生之常住真心實際上是眾生的寶藏,絕對值得大家去深入探索。在《央掘魔羅經》卷4中開示:「是如來藏勝一切法,一切法是如來藏。」也就是說,如來藏是眾生之生命根源,能出生有情的一切法,所以如來藏當然是「勝一切法」,同時如來藏是不生滅之本住法,當然勝過一切無真實不壞體性之被出生的生滅法;而一切蘊處界法都是如來藏所出生,亦可攝歸於如來藏,故說「一切法是如來藏」。而親證此常住真心能令眾生親證真我、斷除我見,因而出生智慧,並逐漸可以解脫於種種繫縛;此常住真心也蘊含無量無邊的功德,等待眾生去開發。所以在聖教中有種種譬喻來形容常住真心,例如「真金墮不淨處」、「貧家有珍寶藏」等種種譬喻,都是在顯示常住真心是眾生的寶藏。
既然常住真心是眾生的寶藏,是這麼的勝妙,那大家一定要設法修學第六度般若波羅蜜,來開發這具無量功德的常住真心,不能只侷限在前五度之中;而如果您現在修學之處,無法回答您有關般若波羅蜜的一些基本法義,那您就要好好思惟,要如何去尋覓何處有教導正確般若波羅蜜之善知識,否則將永遠落在上述《法華經》所開示之「於八十萬億,那由他劫數,行五波羅蜜」之中,這絕對不是我們所想要的;《宗鏡錄》也提醒我們說:「五度如盲,般若如導。」,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而第六度般若波羅蜜,實際上就是依此不生滅之常住真心為核心而開演的,因此學人必須先知道有第八識這個常住真心,才能逐漸契合般若波羅蜜,而不會偏離第六度的修學。因為了知了眾生都有常住之不生滅真心,而不只是有生滅之蘊處界,此時學人的了知範圍就變得不一樣,或者說他就可以進入另一個象限,因此就慢慢對於生命與宇宙可以有比較全面性的了解,而不只侷限在蘊處界現象界中而已,所以不同的智慧就可以慢慢出生。等到他親證了常住真心之後,就能夠現觀八識心王自性;因為可以現觀、有親自的體驗,就能夠作更深入的觀察而引生更深的智慧,所以親證第八識的菩薩,就說他叫作「真見道」,因為已經可以正確地往成佛之道前進了。而他這個時候就稱為有般若智慧,因為已經親證了法界實相,不同於一般人侷限於只觀察蘊處界而出生的智慧,所以特別稱為「般若智慧」,有別於一般未親證實相的智慧。
實際上「般若」是梵文的音譯,之所以不直接翻譯作「智慧」,原因就是剛才所說的「唯有親證了常住真心,才能稱為有般若智慧」,如此可與世間智慧與二乘的智慧有所區別。所以從這裡就可以知道,所謂的般若波羅蜜就是指因為第六度的修學,能令修學者出生般若智慧,而真正了知生命與宇宙的真相;而菩薩真見道後,就可以逐漸轉依此不生不滅的常住真心彼岸,故說依智慧到彼岸,而實際上蘊處界也都不離如來藏,所以依證悟者的智慧來說「彼岸也是此岸」。
而實際上第八識出生了有情的一切法,所以是有情生命的根源,是最根本的法,所以又稱為「本際」,因此是第一位的法,是萬法之首,是眾生生命的根源,所以這個法或究竟真理就稱為第一義諦;也就是思惟諸法的時候,有一個法是一切法的根源,無法被超越的,就是聖教中所開示的「不能過彼」,沒有一法可以超越祂,因此這個法或真實道理,就稱為第一義諦。因為常住真心本自存在,不是施設安立之法,所以又稱為非安立諦。以上略作簡單的說明,有關第一義諦的詳細解說,諸位觀眾可以參考本視頻中,以第一義為主題的節目,就可以深入了解。
我們再來看在《瑜伽師地論》卷56中,開示有關眾生流轉的法義:【問:依何分位建立流轉?此復幾種?答:依因果相續分位建立流轉。此復三種,謂剎那展轉流轉、生展轉流轉、染污清淨展轉流轉。】大家可以留意這裡面無論是哪種流轉,如果沒有信受八識論,都是無法正確解釋或理解的。其中第一個「剎那展轉流轉」,指的是諸法能夠持續剎那生滅,這是因為諸法皆是由第八識中的種子依因緣而流注現行,因為諸有為生滅法都是剎那生滅變異,因為這樣的緣故,諸法雖然是剎那生滅,但卻是因果相續、展轉流轉。第二個「生展轉流轉」,是在說明眾生能在三界五趣往返流轉,也是因為有一個能依有情諸業異熟種而出生眾生五陰的第八識,才能成就眾生之生生世世的生死輪轉。第三個「染污清淨展轉流轉」,說的就是眾生熏習染污法或清淨法之所以能夠成就,是因為有第八識這個種子識能夠儲藏所熏習的一切染污與清淨種子,所以因緣法中才能有流轉與還滅之現象能夠成就。
所以從這裡就可以知道,要能夠了知諸行或生命流轉的真相,就必須信受八識論,而菩薩在證悟之後有了般若智慧,他就能夠作更深入與廣泛的觀察,而引生更深的智慧,所以說般若波羅蜜絕對是非常重要的。上述三種流轉,用八識論來解釋,大家就很容易可以了解,但是對六識論者則完全無法解釋。在《大乘入楞伽經》卷7中開示:【緣於本住法,我及諸如來,於三千經中,廣說涅槃法。】也就是說,如來所開示的種種涅槃,都是依於本住法第八識,而要實證涅槃也是要從信受有本住法開始,包括要正確解讀各種經論,也是必須信受有本住法。
大略了解般若波羅蜜的內涵是什麼之後,大家就可以多少了解,般若度在佛法修行上有多麼重要,以及為什麼證悟本心後才可以入內門修學。在《法華經講義》第十六輯中,平實導師開示:【釋迦如來也用祂自己的例子告訴我們說,過去無量劫奉侍諸佛修諸福德,可是都沒有被諸佛授記過,……一直到祂後來悟得般若波羅蜜,開始內門廣修六度萬行,然後 錠光佛才為祂授記……。】這就是說菩薩證悟後,才能真正弄清楚自己是誰,也能夠逐漸真實了知生命及宇宙的真相,所以可以逐漸正確地朝「正遍知」前進,逐漸遠離無明的黑暗而開顯智慧光明,所以說諸佛才能為這位菩薩授記有關他成佛的相關事情,因為他已經朝著成佛之道的正確方向前進了。
然而如果能夠信受如來藏法門,實際上都是不簡單的,所以在《金剛般若波羅蜜經》中開示:【如來滅後,後五百歲有持戒修福者,於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為實,當知是人不於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種善根,已於無量千萬佛所種諸善根。】也就是說,在末法時代的最後五百年,若是有人聽聞《金剛經》中的章句以後,認定是真實法,而不是認為是在說一切法空之虛妄說,這些都已經在無量佛所種過善根了;而《金剛經》中開示的核心,當然是「金剛心如來藏」,所以從這裡可以知道,能夠真實信受真實心第八識有多麼不容易。而如同我們一開始所說的,有許多人在非常長遠的時節,實際上都只有在修學前五度,這有一個很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沒有機會接觸正法道場,聽聞真正的般若波羅蜜。如今您已經有此因緣收看本系列的節目,因此建議您可以請閱 平實導師的法寶書籍深入了解般若波羅蜜,或者親自到本會聽聞完整教理行果及有次第性的課程,您就很快有機會能夠跳出長久以來只有修學前五度的束縛。
因為時間的關係,我們來作幾個簡單的結論:(1)若無真善知識之正確教導,學佛者通常只能修學前五度,而難以進入第六度作正確的修學。(2)修學般若波羅蜜的關鍵在於信受八識論,也就是要相信有不生滅的第一義諦如來藏心真實存在。(3)修學正確的般若波羅蜜,才能令修學者正確了知生命與宇宙的真相。(4)菩薩需要培植福德與智慧資糧、親近善知識,如此方能有因緣修學正確的般若波羅蜜。
因為時間的關係,我們這一集就談到這裡。
祝您:身體健康,道業增上!
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