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細內容
第057集
由 正國老師開示
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歡迎大家收看「三乘菩提之法華經講義」節目。今天我們要跟諸位菩薩一起來探討有關「多聞聖弟子」的相關法義。「多聞」在佛法修學中是很重要的一環,也是在聖教中所常常強調的,因為佛道修學需要有正確的理路與方法,最快的方式當然是透過聽聞善知識說法,而不是靠自己摸索,所以佛道的修學必須是透過聞思修之次第。
我們先來看在《法華經講義》第十六輯中,平實導師的開示:【因為智慧要從多聞而生,多聞之後因為熏習久了,然後融會貫通就是智慧。……所以你們看《阿含經》裡面有很多部經 世尊都怎麼說?都說「多聞聖弟子」,聖弟子前面都加上多聞兩個字;意思就是說,因為他都在法上用功,心地直爽,才能實證而成為聖弟子。】這裡的開示,主要就是在強調「多聞」的重要性,尤其對於菩薩來說,因為要利樂眾生,所以必須要瞭解許多法義,在面對眾生之疑惑時才能加以解說,並且可以方便接引之。而這許多的知見就必須是要透過多聞而來,並非一一自己去摸索;即使是各行各業的世間法,也是要經由拜師學藝,透過師父的教導才能成就,何況是極為深奧的世出世間法,更是一定需要有善知識教導,透過多聞的方式,才能正確及有效率的修學。
而這裡也要注意的是,佛法裡面大部分的內涵,除了聽聞之外,也都是需要再加上自己的思惟整理,及透過實際深入觀行、親自體驗,才能夠真正知道其要旨與微細處,所以說唯證乃知,絕非單純意識思惟即可了知;所以在上述 平實導師的開示中,說要「融會貫通」與「實證」,也就是需要經過聞思修的過程。而現代雖然經教的取得很容易,但是單單經由閱讀經教,是很難真正理解其中的真實道理,所以雖然有經教存在,還是需要透過善知識的解說與教導,因為善知識是過來人;而聽聞之後,也還需要自己思惟整理與觀行體驗,才能正確瞭解其中的真義而不會產生誤解,而在這個過程中,還是需要有善知識之協助,才能隨時解決疑惑,以及修正方向之偏離。所以如果沒有善知識的教導,就很容易誤解經教真義及墮入錯誤之修行,這由現代有許多人誤解經教及修學邪法的現象就可以得到驗證。
所以在《大乘本生心地觀經》卷3中就很清楚開示:【菩提妙果不難成,真善知識實難遇。一切菩薩修勝道,四種法要應當知:親近善友為第一,聽聞正法為第二,如理思量為第三,如法修證為第四。】這裡開示說,學佛的第一步就是要「親近善友」,也就是需要有善友的接引、或善知識的指導,這是修學成功的第一步;如果一開始就接觸了惡友、惡知識,一開始就被誤導了,如何能夠順利修學正法呢?所以《大乘本生心地觀經》中的開示,實際上是非常重要的,而且也明白地點出了關鍵。所以學術界單純透過自己閱讀或研究佛學所得,一定會有關卡限制住,因此往往得到錯誤的研究結果,這是我們所要留意的。學佛者應當瞭解,有實證之善知識才是最珍貴的,如果以學術研究成果為依據,往往會走上錯誤的修學之路。而且這裡面我們也要留意「修學錯誤的法門之後,要再離開通常是非常困難的,因為已經有先入為主的知見」,所以第一步的親近善友,實際上是非常重要的。
同時,如同上述之說明,實際上在《大乘本生心地觀經》所開示的幾個步驟,都是需要善知識協助,因為在聞思修的過程中,都有可能產生錯誤,譬如雖然善知識之說法正確,但是可能自己聽錯或理解錯了;也有可能是有如理正確的聽聞,但是自己思惟整理的時候弄錯了,產生了一些邪見,乃至修證時弄錯了方向或遇到瓶頸、關卡等等。即使聞思修都正確,通常也需要善知識指點方便善巧或要訣,這樣才能快速成就。所以說修學的過程都是不能離開善知識的,諸位觀眾可以由聖教中開示有關善財童子五十三參的道理,就可以瞭解。
所以在上述 平實導師的開示中,也說明聖教中非常強調「多聞」,所以很多地方會出現「多聞聖弟子」這樣的稱呼,譬如在《中阿含經》卷56中開示:「多聞聖弟子見善知識,而知聖法,又御聖法。」也就是說,「多聞」強調的是從善知識聞法,因此才能正確地了知聖法,也能夠以聖法來調御自己,因而能夠實證。而且有智慧的弟子,也一定希望能夠得到善知識的教誨,所以有任何偏差的時候,都能夠很快的得到修正;在善知識座下,通常進步會非常快速,因此一般善知識對於其弟子的教導,會包括教授與教誡,這樣弟子才會得到最大的利益。另外在菩薩道修學中,因為需要長劫的六度之行,所以親近善知識通常是一輩子乃至生生世世的事,因為有太多的法要修學,即使是證悟之後,也還是要在善知識的攝受之下持續修學。
接著我們來看在《法華經講義》第十六輯中,平實導師的開示:【因為你對於法有所實證,繼續進修之後通達了,當你通達的時候,諸法已經互相聯貫而不會有錯失,同時卻又各住法位而不會有過錯,所以你說法的時候不怕人家挑毛病。】這裡的開示主要就是說,善知識因為有實證又通達諸法,所以他開示的法義,是可以互相聯貫而不會有所矛盾,同時可以很有系統性及清楚的說明諸法之間的關係,也就是法住法位;所以聽聞者便可以很容易接受及理解,而不會對於所聞法產生混亂,或者見樹不見林。從這裡大家也就可以知道,其實善知識對於弟子修學的影響是很大的,所以一般說「名師出高徒」,確實是有它的道理存在。在佛法中會使用不同的方式將諸法架構及分類,譬如把一切法分成五位百法,而這些法之間有種種的關係存在,如「與此相應」、「二所現影」、「三位差別」、「四所顯示」等,透過這樣的方式就能夠令修學者很容易掌握佛法的架構,以及各類法之間的關係,這是佛菩薩的慈悲與方便善巧之建立,所以修學者也要注意佛法的架構與分類方式,如此則有利於快速掌握佛法之總綱與重點。
實際上,上述所說通達法義的善知識並不容易遇到,所以說「真善知識實難遇」。如果您遇到了,真的是非常值得慶幸的一件事情,因為有時候弟子聽不懂並不是弟子的問題,而是說法者可能錯說,而令弟子產生知見上的混亂或矛盾;或者說法者說法雜亂,沒有次第、缺乏系統性;或者缺乏方便善巧,令弟子無法掌握重點,因此前面所引聖教中特別要提醒「親近善友為第一」,就是這個道理。
所以在《瑜伽師地論》卷64中開示:【由十相故,具足多聞。謂善說者說故,顯了文句說故,盡其所有、如其所有義說故,安樂方便加行說故,離眾苦說故,如是五種。復有五種,謂不求過失而聽法故,但求涅槃而聽法故,善聽法故,諦聽法故,於依名句文身義審諦觀察而聽法故。】這裡開示說要成就具足多聞,也就是讓聞法能夠達到最大的成效,是有十個相關的條件,其中五個是指說法者,而另五個是針對聽法者;所以要使多聞這件事情能夠圓滿具足成就,是師父與弟子都要有五個條件才能圓滿完成,而不是弟子單方面的事。如果雙方能夠滿足這些條件,就能夠圓滿成就「具足多聞」,而成為「良材美匠」的美事。
首先,善知識本身需要善於依正教說法,包括能夠有系統性、有架構性、有次第性的說法,或者善知識善於使用譬喻等等;接下來是要能夠把法義說得很顯了而容易明白,而要把很深的法義說得讓弟子可以理解,這是很不容易的事,善知識需要具備相當的功力及方便善巧;另外是善知識要把法義說得很完整、沒有保留,也能如實解釋其中的真義與理路,同時其說法之目的是能令弟子修學成就,也會說明如何作加行,以便令弟子克服某些修學上的障礙或關卡,並且能令弟子有實際的受用,而能遠離煩惱無明等之繫縛。所以善知識能依上述五個面向說法,並且單純是為了弘揚正法、利樂眾生而說,完全沒有私心或個人利益之考量,這是圓滿「具足多聞」的前五個條件。
另外五個是從弟子這個方面來說的,首先弟子聽聞善知識說法的目的,不是在專門注意善知識有什麼過失,或者挑剔其說法中的小瑕疵;也不可以心存慢心,而應當是以追求實證涅槃或無上菩提而來聽法,這也相當於是說,弟子聽法要有正確的作意;接下來是弟子要善於聽法,也就是要專注、事前要準備或回去要思惟整理等;也要非常認真聽聞其中的道理,正確瞭解其中的理路,並且不是斷章取義等;最後就是要能夠配合正確的思惟與觀察來聽法。
在《大智度論》卷5中就開示:【有慧無多聞,是不知實相,譬如大闇中,有目無所見;多聞無智慧,亦不知實義,譬如大明中,有燈而無目。多聞利智慧,是所說應受。】也就是說,即使了別思惟能力很好,但是沒有聽聞善知識說法,單純靠自己是不可能了知諸法的真實道理,如同在沒有佛法光明的黑暗之中,是沒有機會修學佛法而親證實相的;相對的,世間雖然有善知識出世弘法,同時自己也聽了很多法義,但是如果自己理解力不足或者有遮障等,結果也是無法了知佛法的真實義。所以如果這十個條件具足,聞法者才能圓滿「具足多聞」而真正理解法義與如法受持。所以從上面所說的十種條件來看,要圓滿「具足多聞」其實也不容易。然而如果您能夠到具有真善知識的正法道場修學,則前面五個條件基本上就沒有問題了,後面五個就要靠自己,如果是能信受三寶,對善知識恭敬,同時能夠認真培植福德與智慧資糧,並且精進求法,那基本上就不會有太大的問題。
在《楞嚴經》卷6中開示:【佛出娑婆界,此方真教體,清淨在音聞;欲取三摩提,實以聞中入。】也就是說,對於我們這個娑婆世界的真實法教之體,最清淨而勝妙的入手處,是經由聲音聞法而建立正知正見,也就是需要從善知識聞法之後,才有能力求悟如來藏而入三摩地;如果不是從聽聞善知識說法中來熏聞正理,單單憑藉自己意識思惟想要悟入三乘菩提,根本就沒有機會,如同上面所引《大智度論》中的開示。所以這裡也顯示了多聞的重要性所在。諸位菩薩試想,善知識已經走過這條路了,已經親證及有真實的體驗,如果聽從他的教導,不就是最快也最安全的一條路,何必自己去辛苦摸索而跌跌撞撞,甚至走錯路而變成在修學邪法呢?所以有智慧的修學者在修學的第一步便是要去尋覓有善知識的正法道場,在現代網路非常發達的環境,各處道場之資訊的取得非常容易,因此可以方便大家作比較與選擇,也可以多問問自己的親朋好友等。所以有心修學正法者,一定要信受「親近善友為第一」的聖教開示。
在《月燈三昧經》卷6中開示,菩薩多聞之十種利益,其中有六個,包括「遠離疑惑」、「作正直見」、「遠離非道」、「安住正路」、「開甘露門」、「近佛菩提」等等,其中之「遠離疑惑」、「作正直見」、「遠離非道」、「安住正路」就是我們剛才所說明的,在善知識座下聞法修學,才是一條最安全、最快速的道路;因為可以安住在正確的知見與法道上修學,不會走入邪道或走冤枉路。而這裡面之「遠離非道」、「安住正路」,實際上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如果是正確的修學方式,則可以一帆風順、超劫精進;相對的,如果進入錯誤的「非道」修學之路,那通常自己很難發現,要脫離是相當不容易的事,而且可能牽涉是否護持邪法的問題,所以這不只是單純對錯的問題,背後尚有相當複雜的因果業力之後果,因此大家必須要非常小心謹慎。而其中之「開甘露門」、「近佛菩提」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如果善知識為您開示的是如來藏正法,那這就是大乘甘露法門的核心,讓您直接以如來藏法門之八識論正知見為基礎來修學正法,實際上這樣就會讓您「近佛菩提」,也就是離實證佛菩提道相對就很近了。而如果所聽聞的僅是世間善法或者六識論等邪見,那離實證佛菩提道可就還很遠,乃至遙不可及。
另外要提醒的一點是,在這一世如果已經在正法道場修學了,那我們也要與道場內的諸同修道友能夠廣結善緣,大家一起以四攝法相處,一起修學、一起護持正法,這樣廣結善緣而且把護持正法的福德綁在一起的緣故,未來世與這些同修道友就有許多因緣能夠相遇,因此就有因緣能夠很快就進入正法道場修學,並且能夠繼續在一起修學與護持正法,這真的是非常重要的一點。因為學佛是生生世世的事情,所以千萬不要與同修道友結怨,這不僅會嚴重損減自己的功德與福德,而且也減少自己下一世接觸正法的機會。如果可以,建議諸位觀眾能夠多收看本弘法頻道,如此可以逐漸建立自己的抉擇慧,那當您遇見假名善知識的時候,自己也可以有能力分辨,而不會被籠罩誤入錯誤的修學法門,這就是對自己最好的保障。
因為時間的關係,我們來作幾個簡單的結論:(1)多聞在佛道修學中非常重要,因為佛法不是單憑自己意識思惟就可以正確瞭解與實證。(2)在成佛之道中的第一步便是親近善友,也就是要依靠善友的接引或善知識的教導。(3)具足多聞的條件,包括善知識之善於說法與弟子之用心修學,這兩方面都是很重要的。(4)菩薩在正法道場中要學習四攝法,與同修道友廣結善緣,這對於自己未來世有因緣修學正法會有很大的幫助。
因為時間的關係,我們這一集就談到這裡。
祝您:身體健康、道業增上!
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