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学般若波罗蜜

第056集
由 正国老师开示
文字內容

各位菩萨:阿弥陀佛!

欢迎大家收看“三乘菩提之法华经讲义”节目。今天我们要跟诸位菩萨一起来探讨有关“修学般若波罗蜜”的相关法义。“般若”、“实相”或“第一义谛”等这些名相,往往会很困惑学佛者,因为要实证实相而发起般若智慧很不容易,同时也是少之又少,所以一般人很难清楚地作具体的解释,因此听闻者通常就很难真正理解其中之道理。然而般若对于修学者来说却是极为重要,因为它是入内门修学的钥匙,也是避免落入邪见的关键。

我们先来看在《法华经》卷5中的开示:【若人求佛慧,于八十万亿,那由他劫数,行五波罗蜜;于是诸劫中,布施供养佛,及缘觉弟子,并诸菩萨众;……是人于百千,万亿劫数中,行此诸功德,如上之所说;有善男女等,闻我说寿命,乃至一念信,其福过于彼。】这里的开示非常重要,也就是说,实际上有很多修学者,虽然想要求佛慧,想要修学六度,但是实际上,他们在修学的通常只有前五度,因为他的师父或老师,虽然表面上是在教导第六般若度,然而实际上多是落在现象界,或落在意识心上面,而不是正确的般若度,所以导致他的弟子们实际上最多只能修学前五度,而无法真正进入第六度之实修。所以才会产生“若人求佛慧,于八十万亿,那由他劫数,行五波罗蜜”的现象,而且这是在现在末法时代相当普遍的现象。

所以在《法华经讲义》第十六辑中,平实导师开示:【可是他们在讲般若波罗蜜的时候,讲的是般若波罗蜜吗?那可不是啊!因为般若讲的是实相法界的事,可是他们讲的都是现象界中的事,只是把般若的法相套上去罢了,没有般若而没有波罗蜜。他们是拿现象界的意识来当作般若波罗蜜所要实证之标的……。】因此很多人虽然修学了很久,通常只是修学“表相般若波罗蜜”,而不是真正的般若波罗蜜;更冤枉的是这些“表相般若波罗蜜”,通常隐藏着许多邪见,而可能让修学者因为熏闻错误的知见而断送法身慧命,所以这是我们不可不知的事情。

上述《法华经》中的开示中,有提到“于八十万亿,那由他劫数”,这是非常久远的时间,代表要值遇有佛菩萨弘传真正第一义谛了义正法是非常不容易的事,而且如果没有善知识指导,要靠自己去亲证,基本上也是不可能的事。所以如果因缘不具足,真的是在极长远的时节中都只能修学前五度。这主要的原因是因为众生自小到大都是落在蕴处界现象界之中,而不知有实相心第八识存在,如果没有人教导,通常就会把意识心或其变相当成真实的自我,这在修行人当中是屡见不鲜的事情。最主要就是意识心具足地与五别境心所法相应,也就是欲、胜解、念、定、慧等五个心所法。因为意识心会依自己所“欲”,而希望能够成就某些事情,这实际上对于有情是有很大的意义,因为对某些事情或目标有“欲”,才会精勤去追求,这也是一般众生生存的推动力。同时意识对于种种法能产生“胜解”,能确定某些事情之实际状况,或者某些事情是正确的,或者是应该去作的,这样才能往自己想要的方向前进。另外,意识有忆—“念”的能力,可以记起以前所发生或所学习的种种法,所以可以把以前的五阴我与现在的五阴我产生连结,因此误认这个五阴好像是有一个主体性、一个不变的成分,能随着时间的推进而一直存在,因此误认为是真正的我。意识也与“定”相应,能令有情专注在某些法或事情上面,因此才能因专注而成就某些所希望的事业。最后一个是“慧”心所,它能够使有情可以有很强的思惟分析与推理判断能力,也可以使有情深入了别及受用种种五欲境界上面的法尘韵味,或者思惟简择种种法义,使得生命多采多姿。从上面的分析,大家就知道意识心在六尘上面之运作是非常厉害,也是很好使用的,再加上意识心有证自证分,能够反观自己而产生自我之真实存在感;因为这样的缘故,造成一般众生会把意识心当成真实的自我,甚至执著意识心可以到未来世,而落入常见之中。

众生如果没有受到正确的教导,则通常不知道意识心是刹那生灭变异之法,实际上是无法从上一个刹那至下一个刹那,因为都是由第八识刹那流注意识种子而才能刹那生灭存在。譬如在《十地经论》卷5开示:【正观有为法一切行无常,……念念生灭,不从前际来、不去至后际、现在不住,如是正观一切诸行。】也就是意识等有为法都是刹那由第八识流注其种子,而不是自己本身就能够存在,也不是第八识外的其他法所能出生。而自己要跳脱出蕴处界范围的思惟而了知有一个本住法,是极为困难之事,所以才会说许多众生长远的时间以来,大多只能修学前五度。

在圣教中开示,众生因为不知道自己有“常住真心”,所以一直都在轮转生死之中,这就是因为不知道有一个不生灭心,而一直落在生灭法中,所以对于自我就弄不清楚,就无法断我见,因此一直落在我见、我执、我所执之中;总是落在我见,以自我为中心来思考而造作诸业,所以无法出离三界六道之系缚。另一个原因是,因为常住真心又称为“非心心”、“无心相心”,祂跟众生所认识的七识心截然不同,也有不同的体性,也没有七转识的心行法相,所以从常住真心之“非心心”、“无心相心”的称呼,大家也可以知道,这个心是不容易理解及很难被发现的。从上面的说明,大家就可以大略知道,这常住真心与七识心之不容易分辨的原因所在,也证明要正确修学第六度是非常不容易的。

而众生之常住真心实际上是众生的宝藏,绝对值得大家去深入探索。在《央掘魔罗经》卷4中开示:“是如来藏胜一切法,一切法是如来藏。”也就是说,如来藏是众生之生命根源,能出生有情的一切法,所以如来藏当然是“胜一切法”,同时如来藏是不生灭之本住法,当然胜过一切无真实不坏体性之被出生的生灭法;而一切蕴处界法都是如来藏所出生,亦可摄归于如来藏,故说“一切法是如来藏”。而亲证此常住真心能令众生亲证真我、断除我见,因而出生智慧,并逐渐可以解脱于种种系缚;此常住真心也蕴含无量无边的功德,等待众生去开发。所以在圣教中有种种譬喻来形容常住真心,例如“真金堕不净处”、“贫家有珍宝藏”等种种譬喻,都是在显示常住真心是众生的宝藏。

既然常住真心是众生的宝藏,是这么的胜妙,那大家一定要设法修学第六度般若波罗蜜,来开发这具无量功德的常住真心,不能只局限在前五度之中;而如果您现在修学之处,无法回答您有关般若波罗蜜的一些基本法义,那您就要好好思惟,要如何去寻觅何处有教导正确般若波罗蜜之善知识,否则将永远落在上述《法华经》所开示之“于八十万亿,那由他劫数,行五波罗蜜”之中,这绝对不是我们所想要的;《宗镜录》也提醒我们说:“五度如盲,般若如导。”,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而第六度般若波罗蜜,实际上就是依此不生灭之常住真心为核心而开演的,因此学人必须先知道有第八识这个常住真心,才能逐渐契合般若波罗蜜,而不会偏离第六度的修学。因为了知了众生都有常住之不生灭真心,而不只是有生灭之蕴处界,此时学人的了知范围就变得不一样,或者说他就可以进入另一个象限,因此就慢慢对于生命与宇宙可以有比较全面性的了解,而不只局限在蕴处界现象界中而已,所以不同的智慧就可以慢慢出生。等到他亲证了常住真心之后,就能够现观八识心王自性;因为可以现观、有亲自的体验,就能够作更深入的观察而引生更深的智慧,所以亲证第八识的菩萨,就说他叫作“真见道”,因为已经可以正确地往成佛之道前进了。而他这个时候就称为有般若智慧,因为已经亲证了法界实相,不同于一般人局限于只观察蕴处界而出生的智慧,所以特别称为“般若智慧”,有别于一般未亲证实相的智慧。

实际上“般若”是梵文的音译,之所以不直接翻译作“智慧”,原因就是刚才所说的“唯有亲证了常住真心,才能称为有般若智慧”,如此可与世间智慧与二乘的智慧有所区别。所以从这里就可以知道,所谓的般若波罗蜜就是指因为第六度的修学,能令修学者出生般若智慧,而真正了知生命与宇宙的真相;而菩萨真见道后,就可以逐渐转依此不生不灭的常住真心彼岸,故说依智慧到彼岸,而实际上蕴处界也都不离如来藏,所以依证悟者的智慧来说“彼岸也是此岸”。

而实际上第八识出生了有情的一切法,所以是有情生命的根源,是最根本的法,所以又称为“本际”,因此是第一位的法,是万法之首,是众生生命的根源,所以这个法或究竟真理就称为第一义谛;也就是思惟诸法的时候,有一个法是一切法的根源,无法被超越的,就是圣教中所开示的“不能过彼”,没有一法可以超越祂,因此这个法或真实道理,就称为第一义谛。因为常住真心本自存在,不是施设安立之法,所以又称为非安立谛。以上略作简单的说明,有关第一义谛的详细解说,诸位观众可以参考本视频中,以第一义为主题的节目,就可以深入了解。

我们再来看在《瑜伽师地论》卷56中,开示有关众生流转的法义:【问:依何分位建立流转?此复几种?答:依因果相续分位建立流转。此复三种,谓刹那展转流转、生展转流转、染污清净展转流转。】大家可以留意这里面无论是哪种流转,如果没有信受八识论,都是无法正确解释或理解的。其中第一个“刹那展转流转”,指的是诸法能够持续刹那生灭,这是因为诸法皆是由第八识中的种子依因缘而流注现行,因为诸有为生灭法都是刹那生灭变异,因为这样的缘故,诸法虽然是刹那生灭,但却是因果相续、展转流转。第二个“生展转流转”,是在说明众生能在三界五趣往返流转,也是因为有一个能依有情诸业异熟种而出生众生五阴的第八识,才能成就众生之生生世世的生死轮转。第三个“染污清净展转流转”,说的就是众生熏习染污法或清净法之所以能够成就,是因为有第八识这个种子识能够储藏所熏习的一切染污与清净种子,所以因缘法中才能有流转与还灭之现象能够成就。

所以从这里就可以知道,要能够了知诸行或生命流转的真相,就必须信受八识论,而菩萨在证悟之后有了般若智慧,他就能够作更深入与广泛的观察,而引生更深的智慧,所以说般若波罗蜜绝对是非常重要的。上述三种流转,用八识论来解释,大家就很容易可以了解,但是对六识论者则完全无法解释。在《大乘入楞伽经》卷7中开示:【缘于本住法,我及诸如来,于三千经中,广说涅槃法。】也就是说,如来所开示的种种涅槃,都是依于本住法第八识,而要实证涅槃也是要从信受有本住法开始,包括要正确解读各种经论,也是必须信受有本住法。

大略了解般若波罗蜜的内涵是什么之后,大家就可以多少了解,般若度在佛法修行上有多么重要,以及为什么证悟本心后才可以入内门修学。在《法华经讲义》第十六辑中,平实导师开示:【释迦如来也用祂自己的例子告诉我们说,过去无量劫奉侍诸佛修诸福德,可是都没有被诸佛授记过,……一直到祂后来悟得般若波罗蜜,开始内门广修六度万行,然后 锭光佛才为祂授记……。】这就是说菩萨证悟后,才能真正弄清楚自己是谁,也能够逐渐真实了知生命及宇宙的真相,所以可以逐渐正确地朝“正遍知”前进,逐渐远离无明的黑暗而开显智慧光明,所以说诸佛才能为这位菩萨授记有关他成佛的相关事情,因为他已经朝着成佛之道的正确方向前进了。

然而如果能够信受如来藏法门,实际上都是不简单的,所以在《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中开示:【如来灭后,后五百岁有持戒修福者,于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为实,当知是人不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已于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根。】也就是说,在末法时代的最后五百年,若是有人听闻《金刚经》中的章句以后,认定是真实法,而不是认为是在说一切法空之虚妄说,这些都已经在无量佛所种过善根了;而《金刚经》中开示的核心,当然是“金刚心如来藏”,所以从这里可以知道,能够真实信受真实心第八识有多么不容易。而如同我们一开始所说的,有许多人在非常长远的时节,实际上都只有在修学前五度,这有一个很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没有机会接触正法道场,听闻真正的般若波罗蜜。如今您已经有此因缘收看本系列的节目,因此建议您可以请阅 平实导师的法宝书籍深入了解般若波罗蜜,或者亲自到本会听闻完整教理行果及有次第性的课程,您就很快有机会能够跳出长久以来只有修学前五度的束缚。

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们来作几个简单的结论:(1)若无真善知识之正确教导,学佛者通常只能修学前五度,而难以进入第六度作正确的修学。(2)修学般若波罗蜜的关键在于信受八识论,也就是要相信有不生灭的第一义谛如来藏心真实存在。(3)修学正确的般若波罗蜜,才能令修学者正确了知生命与宇宙的真相。(4)菩萨需要培植福德与智慧资粮、亲近善知识,如此方能有因缘修学正确的般若波罗蜜。

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们这一集就谈到这里。

祝您:身体健康,道业增上!

阿弥陀佛!


点击数: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