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背景资料
第113集
由 正龄老师开示
各位菩萨:阿弥陀佛!
欢迎收看“三乘菩提之法华经讲义”节目,今天我们要看的是“修百福之利益”。上次节目中我们说“如何修百福庄严相”?就是每作一件善事时,就以十善业的身三业、口四业及意三业,于实行前先作五思。如不杀这个身业,有“离杀思、劝导思、赞美思、随喜思,回向思”的作意,及其他身口意的善业,由于每一善事各有十善业的五思,就有五十思。一件善事完成后,须再作检讨,就是要作加行净、根本净、后起净、离寻伺之害以及念摄受等后五思,来检讨、检查所作善事,是否有作不好之处?行善的根本及事后的所作事项,是否有不清净须要改进的地方?作善事时是否没有依如来藏的清净性作,而是落入五阴我所中?或者不是单纯为了摄受对方、不是为了利益对方,而是别有所图?这样再作后五思,使每一件善业都能具足这前后五思,共十思,使每一件善业的福德更圆满。
平实导师在《法华经讲义》中,又演绎了修百福的功德,及应该修习百福的道理。因此今天我们要从《法华经讲义》第十八辑300页开始,来说明有关 平实导师开示:在菩萨道中依着这百思修集福德,有哪些利益及其中蕴涵的道理。
第一,由于长时间每作一件善业,都依着前五思及后五思如实去作,久了成为习惯,说话一定不会酸溜溜的,也不会有谄媚的语气,更不会有嫉妒的味道,心中纯粹是为了摄受对方,完全不为自己设想。也就是说,起心动念的根本、方便、成已,都没有违背前五思;事后也加以检查,不违背后五思。这样所得就不只是小小的世间善法福德,还加上佛法中十种善法的福德。
第二,为了快速增长福德,菩萨们对每一件事情这样去作前五思、后五思,还要再检查:“我作这件事情是身业,讲这一句话是口业,想到这么一件事情是意业,那么所想,或者所作、或者所说,这件事情的身三、口四、意三等十种业的前五思有没有圆满?后五思有没有作?有没有检讨?后五思有没有圆满?”当这样养成习惯后,就不再是暴戾之人了!这是说有的人暴戾之气很重,看起来杀气腾腾、非常粗鲁的样子。所以如果能够在做事时有前五思、后五思,这种情况就不会存在了;大家也不会害怕,反而乐于亲近你,跟随在你身旁时都觉得很安祥,不会有惊惧之心,因为知道您不会有害心,更不会实际上伤害他们。大家知道您连意业都很小心,何况是口业与身业?这百福之业如果修习久了,一定可以让起心动念有所转变,如俗话说的“相由心生”,这就改头换面,和以前完全不同,如此福德就会大大增长。
第三,导师说如果懂得修百福,每件事也确实作到十善业的百思,对身、口、意行的作为,都能依着清净及摄受众生的作意来实践,性障修除将会非常快速,这一生想要取证三果当非难事;未来 弥勒尊佛来人间的时候,被授记入地亦不为难,就看自己有没有确实做到。
第四,在 弥勒尊佛下生成佛前,要能够如实修这百福之妙。这是说,如果未来世大家同样都是阿罗汉了,可是有人被授记将来什么时候成佛,而有人却不能被明确授记,为什么会这样?既然一样是同学,也都是阿罗汉了,差异这么大的原因在哪里?原因在于自己有没有好好伏除更微细的性障,以及修学这百福而使福德大大增长。所以如果能够真真确确伏除更微细的性障,使心性更趋向初地的圣性,也勤修这百福之业,未来世 弥勒尊佛成佛的时候,被授记时绝对不止通达位,可能已经满初地心,也可能已经到二地、三地了,那时被 弥勒佛授记成佛的内涵,就会非常完整了。
平实导师说,百福的修行之所以重要,就在它会使人换骨易髓,从里到外换一个人;完全改变为另一个人,这样道业进展就会非常神速。这犹如别人是在地面上行走,而您是坐着喷射机在天上飞过去;在地面每一秒钟,即使用跑的前进,每一秒钟跑两步、三步,这算很快了;可是乘着喷射机,一秒钟可以飞多远?菩萨们想想看,这百福的修行是不是很重要?
那么因为有百福伴随着,所以诸佛的大人相与转轮圣王的大人相就完全不同;就如菩萨《优婆塞戒经》卷一所说:【菩萨从修三十二相业,乃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于其中间多闻无厌。菩萨摩诃萨修一一相,以百福德而为围遶。修心五十,具心五十,是则名为百种福德。】由于诸佛在菩萨位阶段不但多闻无厌,所修三十二相的一一相,都是以修心五十、具心五十的百福来围遶、庄严,自然福德庄严无比;因此又说:【菩萨常于无量劫中,为诸众生作大利益,至心勤作一切善业,是故如来成就具足无量功德;是三十二相,即是大悲之果报也。转轮圣王虽有是相,相不明了具足成就。】
诸佛如来在无量劫中,至心为诸众生勤作一切善业,以此大利益来成就众生,也因为这样大悲的功德果报,成就诸佛的三十二大人相;而转轮圣王虽然也有三十二大人相,却不具足如此百福德,其大人相就不能明了具足成就。虽然转轮圣王也有三十二大人相,但不明了,故未能成佛;而诸佛的三十二大人相一定具足且明了,如《方广大庄严经》卷三中说:输檀王的太子具有分明显著的三十二大人相,又有八十种随形好,这是只有诸佛才会有的,并非转轮圣王所拥有的,因此太子未来必定当出家得成佛道,不会只以在家身相当转轮圣王。经文说:【具此三十二大人之相,分明显著,如是之相唯诸佛有,非轮王有。大王!圣子复有八十种好,不合在家作转轮王,必当出家得成佛道。】另外诸佛下生时,同时也具有八十种随形好,这也是一定会成就佛道的法相,显然不是转轮圣王所具足的。
由此可知,由于有百福伴随着,所以诸佛不只三十二大人相一一相具有百福,即使是随形好中的每一好,都同样代表着百福中的某个部分,这样就与转轮圣王完全不同。而这是在诸地位阶中渐修渐增,所以刚入地菩萨的大人相有很少分、很少分,谈不上具足百福;随形好也是很少分、很少分,也谈不上百福;随着地地修上去渐渐具足,到佛地时具足成就百福庄严的三十二大人相。所以这百福的修行,在因地时就应该建立起来,接着就要开始努力去修习实作,使我们的修行能有足够的福德可以支撑,道业自然会快速前进。
第五,如果诸位证了如来藏以后,现前将观察到:“原来自己的五蕴(也就是身口意行)全部都在如来藏中,不外于如来藏!”而这一切业造作了以后,不论善业、恶业,这一切业落谢成为种子以后,都不会外于自己的如来藏,全都存在自己的如来藏中,然后就会想:“既然如此,为什么我不把这个善业变得更好?如果是一般人修善业,他们善业的种子只有那么一点福德,可是我先作了前五思,事后又作后五思;成为习惯以后,每一件善业都各有十思,因此我每一件善业除了世间福德以外,又增加十个福德,何乐而不为呢?”
所以这个百福之思,不但会增长福德,也会使性障的消除非常快速,这不但关系到福德的修集,也会改变我们行事的作意,及对果报的了解,可说与大家都有切身利害关系。大家不妨从现在开始,依着这百思的方法实践您所作的每一件善事,日久成习惯了,未来犹如诸佛一样,成就一一相好,乃至随形好的百福庄严相,自然就是水到渠成了。由于十善业一一善业都有十思,每一思都有一种福,那么十善业总共就有百思,百思即有百福。这就显示以这百思修百福,可以将原来一分善业的福德与功德,变成十分的福德与功德,这样每一善业增长的福德就非常快速。
接下来所说的道理,请各位菩萨一定要记在心上,平实导师说:【如果往昔多劫以来恶业干惯了,今天进了正觉学法,就用这百思来作思惟,那些不好的习性也会很快消灭掉。有很多人修了福德,期待满满地存进如来藏心中,可是存入时往往损失了十之八、九,自己却不知道。如果你懂得这百福的道理,这每一个善业的前五思、后五思都弄清楚,十分的功德、十分的福德修成以后,那就是十分的具足,都不会流失了,未来世的果报实现时是不一样的。】(《法华经讲义》第十八辑,正智出版社,页307。)这里要提醒各位菩萨的是:不要让每一善业的功德,由于我们的身口意习性的缘故,而使原来具足十分的福德,在不知不觉间流失掉,最后只得一分、两分,那就很冤枉,也很可惜了!
所以,从导师的开示中可以看出来,如果能善于修习这百思、成就百福,不仅可以得到善业的福德与功德,还可以在过程中快速消灭掉往昔所熏习形成的不良习性,这样不好的烦恼或无明,可以透过前五思、后五思的磨练与思惟观察实践,慢慢消融而使其消灭。所以以十善业的百思来修行,不只能修集百福庄严,还可在不知不觉间消除掉不好的习性,如此的大利益,菩萨们是不是应该学习下来,而确实运用在日常的修行中呢?
从另一方面来看,如果我们所修集的福德与功德,在实作中夹带有不善的身口意业,未来世实现福德、实现功德时,就会同样有不善果报夹带着。这是因为修集福德时,如果又夹带功德的话,未来世在福德实现时也会有道业可以实证,但是因为夹带的是不善的业,过程就会有困难出现,甚至障碍重重。也就是说,福德虽然也会实现,可就是会被七折八扣,或是被人家分走,因为夹带不善业的果报要同时实现。所以如果能将这十思都作好,将来功德成就都不受干扰,福德成就也会很顺利,没有人可以拿走您的福德。所以十善业的百思,诸位菩萨如果能善加修学而加以实践,在菩萨道上修集福德的时程将会缩短,道业自然可以快速增进。
最后再回来看:“十方无数佛,百福庄严相,为众生说法,悉闻能受持。”世尊这四句颂其实也在显示说,十方诸佛的百福庄严相,不但能成就三十二大人相、八十种随形好,也说出因为这个庄严相,令听闻诸佛说法的众生,不但能全部听闻到,也能将所听闻的法加以受持。为什么这样?我们都知道十方诸佛世界、诸佛净土中,有无量无数佛为众生说法,诸佛所示现的三十二大人相,一一相都各有百福,还有八十种随形好;而诸佛正是以这样的“百福庄严相”来摄受众生,因此众生很容易被摄受。所以诸佛以这样的庄严相和各各百福的功德来摄受众生时,所说的种种法,众生听闻了之后就能够受持;如果没有“百福庄严相”来为众生说法,众生不一定会受持。就算所说的法义,众生都从头听到尾“悉闻”,全部都听闻完了,也可能不会受持,只是当作增长知识而听一听,因为众生对你没有信受之心。可是如果有“百福庄严相”,众生不知不觉之间就会信受你,那您所说的法,从头到尾都会信受,于是能够奉行,也能够受持,这就是诸佛的出世间法运用在世间法中来利乐众生。
时间的关系,说明到这里,感谢您的收看!敬祝各位菩萨:
色身康泰,一切无碍,福慧增长,早证菩提!
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