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百福之利

第113集
由 正齡老師開示
文字內容

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歡迎收看「三乘菩提之法華經講義」節目,今天我們要看的是「修百福之利益」。上次節目中我們說「如何修百福莊嚴相」?就是每作一件善事時,就以十善業的身三業、口四業及意三業,於實行前先作五思。如不殺這個身業,有「離殺思、勸導思、讚美思、隨喜思,迴向思」的作意,及其他身口意的善業,由於每一善事各有十善業的五思,就有五十思。一件善事完成後,須再作檢討,就是要作加行淨、根本淨、後起淨、離尋伺之害以及念攝受等後五思,來檢討、檢查所作善事,是否有作不好之處?行善的根本及事後的所作事項,是否有不清淨須要改進的地方?作善事時是否沒有依如來藏的清淨性作,而是落入五陰我所中?或者不是單純為了攝受對方、不是為了利益對方,而是別有所圖?這樣再作後五思,使每一件善業都能具足這前後五思,共十思,使每一件善業的福德更圓滿。

平實導師在《法華經講義》中,又演繹了修百福的功德,及應該修習百福的道理。因此今天我們要從《法華經講義》第十八輯300頁開始,來說明有關 平實導師開示:在菩薩道中依著這百思修集福德,有哪些利益及其中蘊涵的道理。

第一、由於長時間每作一件善業,都依著前五思及後五思如實去作,久了成為習慣,說話一定不會酸溜溜的,也不會有諂媚的語氣,更不會有嫉妒的味道,心中純粹是為了攝受對方,完全不為自己設想。也就是說,起心動念的根本、方便、成已,都沒有違背前五思;事後也加以檢查,不違背後五思。這樣所得就不只是小小的世間善法福德,還加上佛法中十種善法的福德。

第二、為了快速增長福德,菩薩們對每一件事情這樣去作前五思、後五思,還要再檢查:「我作這件事情是身業,講這一句話是口業,想到這麼一件事情是意業,那麼所想,或者所作、或者所說,這件事情的身三、口四、意三等十種業的前五思有沒有圓滿?後五思有沒有作?有沒有檢討?後五思有沒有圓滿?」當這樣養成習慣後,就不再是暴戾之人了!這是說有的人暴戾之氣很重,看起來殺氣騰騰、非常粗魯的樣子。所以如果能夠在做事時有前五思、後五思,這種情況就不會存在了;大家也不會害怕,反而樂於親近你,跟隨在你身旁時都覺得很安祥,不會有驚懼之心,因為知道您不會有害心,更不會實際上傷害他們。大家知道您連意業都很小心,何況是口業與身業?這百福之業如果修習久了,一定可以讓起心動念有所轉變,如俗話說的「相由心生」,這就改頭換面,和以前完全不同,如此福德就會大大增長。

第三、導師說如果懂得修百福,每件事也確實作到十善業的百思,對身、口、意行的作為,都能依著清淨及攝受眾生的作意來實踐,性障修除將會非常快速,這一生想要取證三果當非難事;未來 彌勒尊佛來人間的時候,被授記入地亦不為難,就看自己有沒有確實做到。

第四、在 彌勒尊佛下生成佛前,要能夠如實修這百福之妙。這是說,如果未來世大家同樣都是阿羅漢了,可是有人被授記將來什麼時候成佛,而有人卻不能被明確授記,為什麼會這樣?既然一樣是同學,也都是阿羅漢了,差異這麼大的原因在哪裡?原因在於自己有沒有好好伏除更微細的性障,以及修學這百福而使福德大大增長。所以如果能夠真真確確伏除更微細的性障,使心性更趨向初地的聖性,也勤修這百福之業,未來世 彌勒尊佛成佛的時候,被授記時絕對不止通達位,可能已經滿初地心,也可能已經到二地、三地了,那時被 彌勒佛授記成佛的內涵,就會非常完整了。

平實導師說,百福的修行之所以重要,就在它會使人換骨易髓,從裡到外換一個人;完全改變為另一個人,這樣道業進展就會非常神速。這猶如別人是在地面上行走,而您是坐著噴射機在天上飛過去;在地面每一秒鐘,即使用跑的前進,每一秒鐘跑兩步、三步,這算很快了;可是乘著噴射機,一秒鐘可以飛多遠?菩薩們想想看,這百福的修行是不是很重要?

那麼因為有百福伴隨著,所以諸佛的大人相與轉輪聖王的大人相就完全不同;就如菩薩《優婆塞戒經》卷一所說:【菩薩從修三十二相業,乃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於其中間多聞無厭。菩薩摩訶薩修一一相,以百福德而為圍遶。修心五十,具心五十,是則名為百種福德。】由於諸佛在菩薩位階段不但多聞無厭,所修三十二相的一一相,都是以修心五十、具心五十的百福來圍遶、莊嚴,自然福德莊嚴無比;因此又說:【菩薩常於無量劫中,為諸眾生作大利益,至心勤作一切善業,是故如來成就具足無量功德;是三十二相,即是大悲之果報也。轉輪聖王雖有是相,相不明了具足成就。】

諸佛如來在無量劫中,至心為諸眾生勤作一切善業,以此大利益來成就眾生,也因為這樣大悲的功德果報,成就諸佛的三十二大人相;而轉輪聖王雖然也有三十二大人相,卻不具足如此百福德,其大人相就不能明了具足成就。雖然轉輪聖王也有三十二大人相,但不明了,故未能成佛;而諸佛的三十二大人相一定具足且明了,如《方廣大莊嚴經》卷三中說:輸檀王的太子具有分明顯著的三十二大人相,又有八十種隨形好,這是只有諸佛才會有的,並非轉輪聖王所擁有的,因此太子未來必定當出家得成佛道,不會只以在家身相當轉輪聖王。經文說:【具此三十二大人之相,分明顯著,如是之相唯諸佛有,非輪王有。大王!聖子復有八十種好,不合在家作轉輪王,必當出家得成佛道。】另外諸佛下生時,同時也具有八十種隨形好,這也是一定會成就佛道的法相,顯然不是轉輪聖王所具足的。

由此可知,由於有百福伴隨著,所以諸佛不只三十二大人相一一相具有百福,即使是隨形好中的每一好,都同樣代表著百福中的某個部分,這樣就與轉輪聖王完全不同。而這是在諸地位階中漸修漸增,所以剛入地菩薩的大人相有很少分、很少分,談不上具足百福;隨形好也是很少分、很少分,也談不上百福;隨著地地修上去漸漸具足,到佛地時具足成就百福莊嚴的三十二大人相。所以這百福的修行,在因地時就應該建立起來,接著就要開始努力去修習實作,使我們的修行能有足夠的福德可以支撐,道業自然會快速前進。

第五、如果諸位證了如來藏以後,現前將觀察到:「原來自己的五蘊(也就是身口意行)全部都在如來藏中,不外於如來藏!」而這一切業造作了以後,不論善業、惡業,這一切業落謝成為種子以後,都不會外於自己的如來藏,全都存在自己的如來藏中,然後就會想:「既然如此,為什麼我不把這個善業變得更好?如果是一般人修善業,他們善業的種子只有那麼一點福德,可是我先作了前五思,事後又作後五思;成為習慣以後,每一件善業都各有十思,因此我每一件善業除了世間福德以外,又增加十個福德,何樂而不為呢?」

所以這個百福之思,不但會增長福德,也會使性障的消除非常快速,這不但關係到福德的修集,也會改變我們行事的作意,及對果報的瞭解,可說與大家都有切身利害關係。大家不妨從現在開始,依著這百思的方法實踐您所作的每一件善事,日久成習慣了,未來猶如諸佛一樣,成就一一相好,乃至隨形好的百福莊嚴相,自然就是水到渠成了。由於十善業一一善業都有十思,每一思都有一種福,那麼十善業總共就有百思,百思即有百福。這就顯示以這百思修百福,可以將原來一分善業的福德與功德,變成十分的福德與功德,這樣每一善業增長的福德就非常快速。

接下來所說的道理,請各位菩薩一定要記在心上,平實導師說:【如果往昔多劫以來惡業幹慣了,今天進了正覺學法,就用這百思來作思惟,那些不好的習性也會很快消滅掉。有很多人修了福德,期待滿滿地存進如來藏心中,可是存入時往往損失了十之八、九,自己卻不知道。如果你懂得這百福的道理,這每一個善業的前五思、後五思都弄清楚,十分的功德、十分的福德修成以後,那就是十分的具足,都不會流失了,未來世的果報實現時是不一樣的。】(《法華經講義》第十八輯,正智出版社,頁307。)這裡要提醒各位菩薩的是:不要讓每一善業的功德,由於我們的身口意習性的緣故,而使原來具足十分的福德,在不知不覺間流失掉,最後只得一分、兩分,那就很冤枉,也很可惜了!

所以,從導師的開示中可以看出來,如果能善於修習這百思、成就百福,不僅可以得到善業的福德與功德,還可以在過程中快速消滅掉往昔所熏習形成的不良習性,這樣不好的煩惱或無明,可以透過前五思、後五思的磨練與思惟觀察實踐,慢慢消融而使其消滅。所以以十善業的百思來修行,不只能修集百福莊嚴,還可在不知不覺間消除掉不好的習性,如此的大利益,菩薩們是不是應該學習下來,而確實運用在日常的修行中呢?

從另一方面來看,如果我們所修集的福德與功德,在實作中夾帶有不善的身口意業,未來世實現福德、實現功德時,就會同樣有不善果報夾帶著。這是因為修集福德時,如果又夾帶功德的話,未來世在福德實現時也會有道業可以實證,但是因為夾帶的是不善的業,過程就會有困難出現,甚至障礙重重。也就是說,福德雖然也會實現,可就是會被七折八扣,或是被人家分走,因為夾帶不善業的果報要同時實現。所以如果能將這十思都作好,將來功德成就都不受干擾,福德成就也會很順利,沒有人可以拿走您的福德。所以十善業的百思,諸位菩薩如果能善加修學而加以實踐,在菩薩道上修集福德的時程將會縮短,道業自然可以快速增進。

最後再回來看:「十方無數佛,百福莊嚴相,為眾生說法,悉聞能受持。」世尊這四句頌其實也在顯示說,十方諸佛的百福莊嚴相,不但能成就三十二大人相、八十種隨形好,也說出因為這個莊嚴相,令聽聞諸佛說法的眾生,不但能全部聽聞到,也能將所聽聞的法加以受持。為什麼這樣?我們都知道十方諸佛世界、諸佛淨土中,有無量無數佛為眾生說法,諸佛所示現的三十二大人相,一一相都各有百福,還有八十種隨形好;而諸佛正是以這樣的「百福莊嚴相」來攝受眾生,因此眾生很容易被攝受。所以諸佛以這樣的莊嚴相和各各百福的功德來攝受眾生時,所說的種種法,眾生聽聞了之後就能夠受持;如果沒有「百福莊嚴相」來為眾生說法,眾生不一定會受持。就算所說的法義,眾生都從頭聽到尾「悉聞」,全部都聽聞完了,也可能不會受持,只是當作增長知識而聽一聽,因為眾生對你沒有信受之心。可是如果有「百福莊嚴相」,眾生不知不覺之間就會信受你,那您所說的法,從頭到尾都會信受,於是能夠奉行,也能夠受持,這就是諸佛的出世間法運用在世間法中來利樂眾生。

時間的關係,說明到這裡,感謝您的收看!敬祝各位菩薩:

色身康泰,一切無礙,福慧增長,早證菩提!

阿彌陀佛!


點擊數: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