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根清净(四)

第109集
由 正超老师开示
文字內容

各位菩萨:阿弥陀佛!

欢迎各位菩萨继续收看正觉教团所推出的电视弘法节目。这一季所讲的主题是“三乘菩提之法华经讲义(三)”,这一个系列当中法义要旨,是依据 平实导师所著作的《法华经讲义》作为蓝本,再加以进一步论述当中义理。欢迎各位菩萨能继续熏习这一乘圆教清净了义、究竟圆满而无上微妙的《妙法莲华经》。

上一集说到 世尊欲重宣前面的义理,而用偈言来重复解说意根清净的菩萨,对于佛菩提道中的上品、中品、下品诸法,他就可以了知了。这一集接着继续说明:为什么意根清净了就能够了知佛菩提道中的上品、中品、下品诸法呢?这是因为他的意识在意根清净的主导下,从来不在世间法上用心,都在佛菩提各种法上用心,当然他渐渐的就可以了知上品、中品、下品法了,这就是其中的因果。所以这是说意根还没有清净以前,会导致意识在世间法上作很多的思惟、攀缘;可是当意根清净的时候,他是一心一意在世出世间法上面,也就是在第一义谛上面去用心,当然就能够“以此妙意根,知上中下法”。

那么这个上中下法,是怎么样表现出来的?一定有个征象,一定有一个过程示现出来。那就是说,听闻了整部经典,或者听闻了很多部经典时,或者也许只是听闻了某一部经的某一章、某一节,或者下至只是听闻到其中的一首偈,他就可以“通达无量义”。这里的“通达”,是说他对于第一义谛,也就是对世出世间各种上中下品的法的位阶,都已经如实知了;知道它们每一个法各有自己在某一个部分、或某一个层次之中,才可以说他是通达的。

例如解脱而出三界生死,实证了解脱果在佛菩提道中的定位是什么;或者说菩萨证得阿罗汉果位时,在佛菩提道中的五十二位阶是属于哪一个位阶,这是一个总相上的了知。如果是证得了初果,或者证得了二果、三果、四果,那这四种果位在佛菩提道中的位阶是什么,他也都能够知道,这就是其中一部分——从解脱道衍生出别相的部分——各在佛菩提道中的层次是什么,通达的菩萨都已经了知的。假使连这个也不知,而宣称自己已经入地、已经是四地菩萨,那便是大妄语业成就,果报可就大大不好了。

接着说,在因缘法中也是如此,乃至于佛菩提道中开悟明心称为真见道,在佛菩提道中的位阶是什么,然后怎么样是可以通达,这一些通达的内涵各自在佛菩提道里面的位阶又是什么,他也应该都已经了知。然后接着是,通达了以后究竟是属于佛菩提道里面的哪一个位阶,以及未来二地、三地乃至于十地、等觉、妙觉,所应该修的法,所实证的法在佛菩提道中究竟是什么样的位阶,这些都要了知。

当这一些都一一了知,才能够说他是通达位的菩萨了!如果没有通达于这些诸法的位阶,那就表示《阿含经》里面说的“是诸法性,法住法位,法尔如是”,他并没有了知。既没有了知,就不能够说他已经通达了。如果有人胆敢自称已经入地了,或者自称已证四地、五地了,舍报后就准备下地狱了。

所以,经中所说的通达并不是那么容易的。通达是要有一个函盖面,那个函盖面必须要能够广大,包含了解脱道以及佛菩提道都有实证;然后所函盖的那一些法,也都必须要有一定的深度,虽然不能够说都非常地深入,那至少要有一个基本的深度在,那才能够叫作通达。也就是说,解脱道中必须要证得第四果不退,佛菩提道中必须要有大乘真见道的功德,还要具足相见道位的功德,也就是相见道位中的非安立谛的三品心,以及安立谛的十六品心、九品心,全都必须具足,才能有意根清净位的初分,也才是真的通达大乘见道位应有的功德。

所以说,意根清净的时候,一定是可以通达的,怎么样通达呢?譬如有人提出一个佛法的名字叫作“涅槃”,那这位菩萨才听到这两个字“涅槃”,他就可以通达无量义。于是他就依于这两个字,首先就列出四种涅槃来,然后依这四种涅槃中的第一个有余涅槃,他就可以开始解说什么叫作有余涅槃。有余涅槃讲完了,接着讲第二个无余涅槃,他就开始解说无余涅槃的境界,又应该如何实证。那讲完了,接着说明这还不是胜妙法,而胜妙法连阿罗汉都不懂,他就开始讲解本来自性清净涅槃的境界。于是对这个本来自性清净涅槃讲了一大堆法:本来性、自性性、清净性、涅槃性。然后从这里又开始谈真如,又由这个真如又谈到中道的观行,最后告诉大众说:这样的中道观行具足完成了,才算证得中道。

那接着就演说无住处涅槃。当初只是涅槃两个字,他就这样的讲下去!接着无住处涅槃是该怎么样证?它的原理是什么、它所依的根本是什么呢?然后又拉回到本来自性清净涅槃为体,来讲这个无住处涅槃;那把这个道理讲清楚了之后,接着说明这个无住处涅槃是应该要怎么样实修。于是他就从初地心应该要修怎么样的法开始讲起,那就是讲十度波罗蜜道种智。最后全部都讲完时,这样子全部修完了所以成佛,无住处涅槃终于成就了!因为涅槃两个字就函盖了三乘菩提,那就是说他可以从某一法而“通达无量义”。

也许有人心里面会想:“如果我不问涅槃,我问真如,这可扯不上解脱道了吧?那你是不是就少了因缘讲解有关有余涅槃、无余涅槃呢?”结果他照样由这个真如开始讲解,然后说到:“为什么这个真如实证了以后不能够通达的原因,是因为你还缺少两种涅槃,叫作有余涅槃、无余涅槃。”于是拉回来又讲有余涅槃、无余涅槃,因为这两种涅槃是通达初地真如所必须要具足的境界。因为这有余涅槃跟无余涅槃不能外于真如,外于真如就没有这两种涅槃可以实证了。所以你问真如,他会从不同的位阶往下讲、往上讲,一样把它讲圆满而已。

这就是“通达无量义”的道理,因为对于三乘菩提他都通达,这样才叫作“通达无量义”。如果听众的层次是比较低的,善根因缘是比较不成熟的,那他可能还要再多讲一些。他就会告诉大众:“你想要证有余、无余涅槃之前,还有事情要先作、先修;所谓的施论、戒论、生天之论。”那他就得要告诉大众布施的因果、持戒的因果、生天的因果,生天之论就是在讲世界悉檀。

也许有人问:“师父啊!您讲解这个施论等等这些法,好像跟佛法的实证无关欸!”没有想到他说:“那这些全是佛法的基础,有了这些地基先打好了,才能够实修解脱之道。解脱之道修好了,你才有资格可以证得佛菩提道。”结果这些次法也都还是佛法。因为佛法叫作世出世间法,是函盖一切法的。所以你问他两个字,他用自己所通达的无量义跟你讲解了很久很久。也就是说,诸法虽然看来各有不同,但是法住法位,也就是诸法各自住在什么样的位阶之中,他全都了解。因此他可以从你所问的那一个法,往旁边、往上下来讲,一一都有关联,然后就这样子具足为你说完,这就是具足的法而不是残缺的法。所以 世尊说“乃至闻一偈,通达无量义”,真的没有骗人,这是事实啊!

因此一定要依于“此经”“妙法莲华经”,也就是依第八识真如——如来藏——来进修,要转依于如来藏,依止于如来藏的妙真如性,然后修行把三界爱断除,经历三贤位的过程,具足非安立谛及安立谛的实修以后,把佛菩提以及二乘菩提在佛菩提道中的内涵与相关联处,全部弄清楚了,自然能够了解“法住法位”的真义。这时什么样的法住于佛法中的什么位阶,全都清楚了,知道“法住法位”的时候,他就是通达了,就是入地了。

那既然通达了,在所有法里面,这位通达位的菩萨就会了知每一个法在佛法中的位置都很清楚。也就是说,整个佛法有那么多的法,几乎数不尽,但是当你问到某一个法,通达的人就指出来说:“喔!这一个法在整个佛法里面,它的位阶是在这里。”那个法的高低、左右位置以及与其他诸法的关联性,他都知道。如果你问他另一个法,他说:“那一个法在最边边。”他也都知道,然后跟其他的法的关联性他也都知道,这就是通达。所以不论里面的哪一个法,他是从这一个法都可以联结到。由于他能够把任何一个法联结到其他的每一个法,因此他可以把法整个具足讲解圆满。

所以不论你问什么样的法,他都从这一个法出发而把整个佛菩提道告诉你,所说是完整的而不是割裂的。可是如果他不知道诸法的“法住法位”,也不知道这一个法在整个佛菩提中是什么样的位阶,跟其他的法的联结是什么、跟其他法的关联是什么,他全都不知道,那他只能单单讲这个法。可是通达位的菩萨对法与次法的互相关联全都知道,所以他从这一个法就知道这一个法的这里面,跟其他诸法的关联是什么,就可以一一的告诉你。

但是他讲来讲去其实就是佛菩提道,完整地、圆满地告诉你,所以你给他一首偈,他听过了就说:“这是总相智的法。总相智跟别相智的关联是什么,它跟道种智的关联又是什么,它跟解脱道又有什么关联,它跟缘觉道的关联又是什么。”他全都知道。然后他就自己构想出来告诉你说:“从你所问的这个法,我先告诉你这个法的本身,然后跟这个法比较直接关联的部分,我接着就再告诉你;然后引申出来,这边跟那边的诸法与解脱道的关联是什么。”他又能再告诉你许多法。所以他为了你所问的这一个法,如果要讲得比较圆满一点,就得讲上一年!那如果要从你所问的这一个法,具足函盖一切法来讲解圆满全部的佛法,那得要讲几年呢?四十九年。对啊!世尊在人间示现,讲了四十九年佛法才算讲完。

所以这部经里面说的绝不夸大。所以说,《法华经》之所说是如实语、是诚实语、不异语,而且是不二语;你没办法用第二种说法来取代它,所以说这部经不容易了解。从字面上来看时,文字语义都很简单,好像是在说故事一般;但是其实它背后的真实义,是很难理解的!因为难信,也因为如实知的人太少,真义就被淹没不彰了。

因此只要你通达一切世间、出世间法,那么接着你就通达了世出世间法,因为世间法是三界六道之法,是属于世界悉檀,那这个部分,佛弟子们也不应该跳过去;所以布施之论、持戒之论、生天之论等等次法也得要懂。这些都懂了,才有资格修学出世间法。所以这样子,从这个法联结到声闻菩提,又联结到世间法了,是不是“法住法位”呢?你知道了这个层次差别,知道了世间法——这些世界悉檀等法跟二乘菩提的关联,而这个二乘菩提跟人家问你的真如的关联又是什么,你就这样衍生出去而为人解说;那你用什么法来演说出去呢?用真如啊!这个真如“妙法莲华经”根本心就是你要说的主轴,你用这个主轴贯串到二乘菩提,再贯串到世间法来演说。这就是说,你一定要懂得世间法与真如“妙法莲华经”的关系,也一定要懂得出世间法、二乘菩提与真如“妙法莲华经”的关系。

那世间法讲完了,声闻菩提也讲完了,然后你从这里再拉回来演说;因为想要成佛并不是只有证得这些法,还得要证缘觉菩提啊!“为什么佛世的大阿罗汉们又叫作缘觉呢?缘觉所证悟的菩提,跟你所问的这个真如又是什么关联?”你就先开始为他解说这个部分。然后说到真如,而真如一名之所从来究竟是什么?然后说明真如其实就是如来藏心“妙法莲华经”。而这个真如心为什么跟缘觉法相关呢?因为你如果不信有这个第八识真如心,你就不可能证得缘觉法,然后你就开始讲解缘觉法。

也许对方这时候还不相信,你就告诉他,从老病死往上推究是由于有生,生往上推是有,就这样一直往前推,推到什么呢?名色。而名色之所从来就是识,那识为什么不是意识呢?你还得要讲上一大堆法义他才能够听得懂,不然,他会跟你争执说“那个识就是意识、就是第六意识”。那你还要再告诉他:意识是含摄在“名”之中,名色的“名”就含摄了意识,而十因缘法中所说的“名色从识生”,能生名色的那个识,当然不是意识或者是识阴。然后你告诉他:“名色从这个识生,推究到这个识为止,过去就没有一法可得,所以 世尊说:‘齐识而还,不能过彼。’那么那个‘识’应该叫作什么呢?便叫作真如,就是你问的这个‘真如’。”于是他问的这个真如,跟这里的缘觉菩提就联结了,那你再告诉他:“假使不是有十因缘法所说的这个第八识,入涅槃就成为断灭空,就等同于断见外道。”

那这个缘觉菩提演讲以后他听懂了,可是到底正不正确呢?你还要为他讲回来检查一遍,让他可以在这心中印证确定;所以从这个“识,名色;名色,六入;六入,触;……”就这样往顺着推衍下来,到最后正是有生老病死,就这样检验确定出来。结论就是:“原来这个真如,跟因缘法是有这个关联的。”然后你告诉他:“那你接着要借因缘法来断除我见、我执啊!”那该怎么断呢?你就告诉他:“用十二因缘法!”十二因缘有白品法,也有黑品法,那就先告诉他黑品法——就是流转法,让他来理解无明是什么;接着告诉他白品法——就是逆观之法,当他这样观完就懂得:“喔!真的是如此,何必再流转生死了?”于是他才愿意来断我执啊!

今天因为时间的关系只能说到这里。最后祝愿所有的菩萨们:

色身康泰,学法无碍,福慧增长,早证菩提!

阿弥陀佛!


点击数: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