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背景资料
第108集
由 正超老师开示
各位菩萨:阿弥陀佛!
欢迎各位菩萨继续收看正觉教团所推出的电视弘法节目。这一季所讲的主题是“三乘菩提之法华经讲义(三)”,这一个系列当中法义要旨,是依据 平实导师所著作的《法华经讲义》作为蓝本,再加以进一步论述当中义理。欢迎各位菩萨能继续熏习这一乘圆教清净了义、究竟圆满而无上微妙的《妙法莲华经》。
上一集说到菩萨具有意根第二个清净特性,则对三界六道一切众生八识心王的“心之所行、心所动作、心所戏论”都能“皆悉知之”。这是因为菩萨证悟了第八识如来藏而受持“此经——妙法莲华”后,从三界六道一切众生八识心王所作的动作来观察,就会发觉只有或多或少的差别,没有不同的地方,都一样有所了别,只是了别的层面不同而已。
这一集我们继续来说明经文,世尊接着又说:“虽未得无漏智慧,而其意根清净如此。”这就是说,假使有第一分的意根清净,也就是说你悟后转依于“妙法莲华经”,所以意根已经可以安于自己目前所需要的六尘,不贪著额外的五欲六尘,这是第一分的清净。那其中“虽未得无漏智慧”,也就是还没有证得慧解脱、俱解脱,“而其意根清净如此”,就是当意根可以有第一分清净的时候,就能够观察“三千大千世界六趣众生,心之所行、心所动作、心所戏论”,不但能够观察,而且“皆悉知之”。这就是意根清净所导致的结果,如果意根不清净,他一定会坚持地认为:“我离念灵知才是真如佛性,我不承认有什么第七识意根,我也不承认有第八识如来藏。那你跟我讲什么‘妙法莲华’,我信都不信,那是神话啦!”那就表示他的意根还不清净,因为他坚决地认为五阴自己是真实法,所以他把自己抓得紧紧的;这时候就会自我美化;怎么美化呢?他就会说:“我们学佛人啊!就是要好好的当自己,要把握自己。”各位菩萨有没有常常听到这个说法呢?这就是“我见、我执”的美化。当大家要把握自己,说要当自己,那就是意根不清净。所以意根不清净的人,末法时代佛教界比比皆是。
那么意根的第一分清净,就是菩萨证得“此经”如来藏的时候,发觉五阴十八界全部自我都是假的。因为所谓的自我,就是意根被意识错误教导了以后,意根不懂得反观自己,却抓住意识说“意识就是我”,同时又以为识阴六个识就是自己,都是被意识给误导了;这就是意根不清净,既是无明,又是我见与我执。那么如果意根有了第一分的清净,就是说菩萨意识运用了前五识与色阴而修学佛菩提道,先修定力而有了功夫,然后有了正知正见,之后正式参禅了,亲自体究开悟明心以后,转依于如来藏“妙法莲华经”,都不退转;所以菩萨的意根已经信受了,也接受了五阴自我都是虚假的,唯有“妙法莲华”如来藏才是真实法,才是诸法的本源。当意根在意识的正确实证而接受不疑时,确定唯有“妙法莲华”才是宇宙万有的实相,这时意根就不再认定自己是真实的,这就是意根的第一分清净。当意根这样子清净的时候,就可以局部了解三界六道有情的“心之所行、心所动作、心所戏论”。知道了局部以后就知道十方三世一切三千大千世界的有情莫非如此,所以也叫作“皆悉知之”啊!
像这样的菩萨,他自然是诸佛所称赞的,因此 释迦世尊赞叹说:“是人有所思惟筹量言说,皆是佛法,无不真实,亦是先佛经中所说。”所以这样的菩萨,当他有所思惟、有所筹量、有所言说时,其实都是佛法。不管他在思惟什么样的事情,也都是依于八识心王作为前提作思惟,不会只是落在意识的层面来作思惟。那么他筹量着怎么样利益众生,怎么样令正法久住时,也是依于八识心王作前提去筹量,去作正法久住的事业。所以他所有的筹量都是依于八识心王来作前提,那他这样筹量出来的一切计划,也当然都是佛法。
那他接着如果有所思惟、有所筹量,而为大众言说、阐扬,当然也是佛法。所以你想要叫这样的一位菩萨有所思惟、有所筹量、有所言说,而跟佛法相违背,那是不可能的。因为意根清净的菩萨,不会为了一己的利益去思惟、筹量、言说。一定是为一切有情、为正法正教,能否在未来继续利乐一切有情而去作思惟、筹量,而去加以言说;所以他所思惟、所筹量、所言说,全部都是佛法。
那么这样的佛法,都是依于他所亲证的现量而照见实相法界,来作各种“思惟筹量言说”,当然“皆是佛法,无不真实”,所说全部都是真实的佛法。既然全部都是真实的佛法,当然也都是过去诸佛经中之所说啊!因为前佛后佛,佛佛道同;此佛彼佛,佛佛道同。不可能前后佛所说各异,也不可能此佛、彼佛所说有异啊;因为既然同样是真实法,而真实法只有一个,同样都是“妙法莲华”,那不可能有第二种。也就是说无始劫以来直到现在,从现在再尽到未来际,实相依然永远只有一种,不可能有两种,也不可能有三、四种。那么实相既然只有一种,佛佛道同,不可能先佛讲一种,后佛又讲另外一种;也不可能此佛讲一种实相,彼佛又讲了另外一种;那当然就不可能正觉同修会的 平实导师讲了一种开悟的内涵,而别人所说与 平实导师不同的开悟内涵也叫作正确。因为同样都是真实法,而真实法只有一个,就是“此经”——“妙法莲华经”,就是如来藏。
那么以前有人指责正觉同修会的 平实导师说:“各人弘各人的法,佛法有八万四千种啊!那为什么你不允许人家弘扬离念灵知呢?”或者说:“各人弘各人的法,不要互相批评嘛!”但不幸的是,了义的、究竟的正法,就只有正觉同修会这里有。所以,佛法的正确与淆讹是大是大非的问题,需要辨正清楚,正法才得以弘传,如此才能够荷担如来家业。这就是表示他们这些见解认为实相可以有两种、有三种,乃至于七种、八种,所以才会主张说:“各人悟各人的,你不必要求大家所悟的都必须一样。”可是最究竟、最了义的真实法就只有一种,既然只有一种,那一定是先佛所说不异于后佛,此佛所说又同于彼佛;绝对是佛佛道同,不可能诸佛之间法道不同啊!那么别人如果是真的悟了,那所悟必定要与我们正觉同修会的所悟的内容要相同才对啊,不可能与我们有所不同,当然就只能是悟得这个“妙法莲华经”如来藏真如心,就是第八识阿赖耶识,才是真正的开悟内容。
所以法门容许有八万四千,但是从不同面向的八万四千门进来,不论是上下左右、东南西北,不同的任何一个门,不论是从哪一个门进来,只要进得这个佛法中来,就只有同一个大殿,永远没有两个大殿;而这个大殿叫作“妙法莲华经”,也就是第八识如来藏、真如。所以,假使有两个大善知识说法时不同,他们的法义正讹的可能性就有两种。第一:一个对,一个错,因为他们说的实证之法互相不同。第二个可能性,是两个全都错!不幸的是这两个现象放诸现在、未来、过去,一切皆准。
所以,凡所思惟、筹量、言说,前提是他的“意根清净如此”,那么他的思惟、筹量、言说,才可能“皆是佛法”。假使善知识滥慈悲,使他悟得太容易,退转了回到离念灵知去,那么虽然他嘴里面说自己是清净的,宣称自己是证悟者,自称住于实相中,可是他的思惟、筹量、言说一定皆非佛法;因为若不是超过了,就是不及,过与不及皆非佛法。因为佛法不能够没有到达,而说他实证;也不能够说他实证了,而可以超过诸佛。所以有个外道写书说:“释迦牟尼佛只在诸佛中的第三级,我是第一级佛啦,阿弥陀佛是第二级的佛。”这就证明那个人真是外道,有没有这样的外道呢?有的!因为佛真实,唯一无二;既然是唯一无二,就没有等级。佛佛道同,怎么可能分等级呢?所以说,实证的人“有所思惟、筹量、言说,皆是佛法,无不真实”,当然是先佛诸经所说亦复如是,不会有差别。
接下来经文说:【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是人意清净,明利无秽浊,以此妙意根,知上中下法;乃至闻一偈,通达无量义;次第如法说,月四月至岁。是世界内外,一切诸众生,若天龙及人、夜叉鬼神等,其在六趣中,所念若干种;持“法花”之报,一时皆悉知。十方无数佛,百福庄严相,为众生说法,悉闻能受持。思惟无量义,说法亦无量;终始不忘错,以持“法华”故。悉知诸法相,随义识次第;达名字语言,如所知演说。此人有所说,皆是先佛法;以演此法故,于众无所畏。持“法花经”者,意根净若斯;虽未得无漏,先有如是相。是人持此经,安住希有地;为一切众生,欢喜而爱敬。能以千万种,善巧之语言,分别而说法,持“法花经”故。】(《妙法莲华经》卷6〈法师功德品 19〉)
经文中是说:【前面的开示说完之后,世尊想要重新宣示这一些真实义,便以重颂重新再说明了一遍:
这个人意根已经是清净的,智慧光明锐利而没有污浊垢秽,以这样的智慧而能够了知上品法、中品法与下品法;乃至于听闻其中的一首偈,就能够通达无量妙义;而且还能够次第为大众如法演述,为人演说一个月、四个月乃至于一年。
不论这个世界之内或之外,一切的所有众生,或者天人、天主、龙以及人类,或者四王天的夜叉、须弥山脚下的夜叉或者鬼神等等,凡是在六趣的众生之中,不论他们心中之所想念有若干种;这位意根清净的菩萨由于受持“法华经”的果报,他在一时之间全部都能够了知。
十方无量无边世界的无数诸佛,各自都有百福胜妙的庄严法相,诸佛为众说法的时候,这位意根清净的菩萨,全都在听闻之后而能受持。
还能够思惟无量无边的真实义,他为大众所说的胜妙法,也都无量无边;讲到最后结束时的法义,追溯到最开始时他所说也都不会有所忘失或者错误,因为他是受持“法华经”的缘故。
那这位意根清净的菩萨也全部可以知道各种法的相貌,并且能够随着诸法的真实义而认知它们的次第性;自身也能够通达种种名字和语言,依于他的所知而为大众演说。
这个意根清净的人凡有所说,都是先佛所曾经说过的法;由于演述这部胜妙的“法华经”的缘故,处于大众之中也都无所畏惧。
受持这部“法花经”的人,他的意根清净到这种地步;虽然还没有得到究竟的无漏,但他已经先有这样的相貌显示出来。
这个人受持这部“妙法莲华经”,安住于这种希有的境界之中;所以被包括天主、天人、龙神等一切众生,所欢喜爱敬而感佩于他。
他也能够以千万种的方便善巧言语,借着言语来为大众分别“妙法莲华经”的真实义,而为大众演说妙法,都是因为他受持“法花经”的缘故。】
此段经文的内涵是说明,世尊想要重新宣示这一些道理,所以用重颂再一次强调说,这位演讲《妙法莲华经》的菩萨,是因为意根清净的缘故,所以智慧是光明的,不幽暗的;而且他的智慧所作出来的观察也是锐利的,不是污浊而有垢秽的。依于这样的意根,因此他能够知道上品法、中品法以及下品法。
这到底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这就是说,意根清净很重要;假使前五根还没有办法清净,至少意根要能够先清净。前面的长行中已经告诉我们说,意根有一千两百功德,其实前五根的清净也是要和意根联结的;因为不管哪一根的清净,都是要依于意根的清净而来。那么所说的前五根的清净,其实也只是依于入手的差别而说五根中的某一根修行清净;但背后其实还是由于意根相应于五根中的那个部分清净了,因此所谓的眼根或者耳、鼻、舌、身根的清净,依旧是由于意根清净才能清净,因此意根是统摄诸法的。
那么如果意根清净的话,前五根就会随着有多分少分的清净差别;只是意根的清净是偏在心相的清净上面来修,而不是偏在五根的事相上面来修,所以这里面有所差别。那么意根的清净,主要或者概略地来说,是说菩萨不在弘法的过程上面想要去求得世间上的回报,他没有想要取得任何世间利益的回报,就只是认为:为众生演述胜妙法是自己回报三宝恩、回报众生恩应该要作的事,因此他没有期待于弘法的过程中获得众生给他世间法上的回报。也就是从最基本的条件上面来说,他已经意根清净;而这不牵涉到习气种子的清净,而只是在现行上面断除意根相应的烦恼而已,以这样清净的层次来说他的意根清净。
由于这样的清净,所以他的意根不在世间法上有所贪著;由于没有这样的贪著,使得意根所统摄的意识心的作用,显示出来时就有智慧的光明,是言思与辨正的智慧都很锐利,显示出来他的意根在世间法上运作时,都没有污浊、没有垢秽的。那么因为这个缘故,用这个妙意根可以知道佛菩提道中的上品法、中品法、下品法等等万法。那为什么这样的意根清净可以成为胜妙的意根,然后他就可以知道上品、中品、下品诸法呢?其实意根的慧心所是很差的,这里所谓的“知”讲的是意识心,由于意根清净,所以意根所摄受的这一聚法,也就是意根、法尘以及意识心,对于上品、中品、下品诸法,他就可以了知了!那为什么他能够了知呢?就是因为意根清净。
今天因为时间的关系只能说到这里。最后祝愿所有的菩萨们:
色身康泰,学法无碍,福慧增长,早证菩提!
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