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根清淨(四)

第109集
由 正超老師開示
文字內容

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歡迎各位菩薩繼續收看正覺教團所推出的電視弘法節目。這一季所講的主題是「三乘菩提之法華經講義(三)」,這一個系列當中法義要旨,是依據 平實導師所著作的《法華經講義》作為藍本,再加以進一步論述當中義理。歡迎各位菩薩能繼續熏習這一乘圓教清淨了義、究竟圓滿而無上微妙的《妙法蓮華經》。

上一集說到 世尊欲重宣前面的義理,而用偈言來重複解說意根清淨的菩薩,對於佛菩提道中的上品、中品、下品諸法,他就可以了知了。這一集接著繼續說明:為什麼意根清淨了就能夠了知佛菩提道中的上品、中品、下品諸法呢?這是因為他的意識在意根清淨的主導下,從來不在世間法上用心,都在佛菩提各種法上用心,當然他漸漸的就可以了知上品、中品、下品法了,這就是其中的因果。所以這是說意根還沒有清淨以前,會導致意識在世間法上作很多的思惟、攀緣;可是當意根清淨的時候,他是一心一意在世出世間法上面,也就是在第一義諦上面去用心,當然就能夠「以此妙意根,知上中下法」。

那麼這個上中下法,是怎麼樣表現出來的?一定有個徵象,一定有一個過程示現出來。那就是說,聽聞了整部經典,或者聽聞了很多部經典時,或者也許只是聽聞了某一部經的某一章、某一節,或者下至只是聽聞到其中的一首偈,他就可以「通達無量義」。這裡的「通達」,是說他對於第一義諦,也就是對世出世間各種上中下品的法的位階,都已經如實知了;知道它們每一個法各有自己在某一個部分、或某一個層次之中,才可以說他是通達的。

例如解脫而出三界生死,實證了解脫果在佛菩提道中的定位是什麼;或者說菩薩證得阿羅漢果位時,在佛菩提道中的五十二位階是屬於哪一個位階,這是一個總相上的了知。如果是證得了初果,或者證得了二果、三果、四果,那這四種果位在佛菩提道中的位階是什麼,他也都能夠知道,這就是其中一部分——從解脫道衍生出別相的部分——各在佛菩提道中的層次是什麼,通達的菩薩都已經了知的。假使連這個也不知,而宣稱自己已經入地、已經是四地菩薩,那便是大妄語業成就,果報可就大大不好了。

接著說,在因緣法中也是如此,乃至於佛菩提道中開悟明心稱為真見道,在佛菩提道中的位階是什麼,然後怎麼樣是可以通達,這一些通達的內涵各自在佛菩提道裡面的位階又是什麼,他也應該都已經了知。然後接著是,通達了以後究竟是屬於佛菩提道裡面的哪一個位階,以及未來二地、三地乃至於十地、等覺、妙覺,所應該修的法,所實證的法在佛菩提道中究竟是什麼樣的位階,這些都要了知。

當這一些都一一了知,才能夠說他是通達位的菩薩了!如果沒有通達於這些諸法的位階,那就表示《阿含經》裡面說的「是諸法性,法住法位,法爾如是」,他並沒有了知。既沒有了知,就不能夠說他已經通達了。如果有人膽敢自稱已經入地了,或者自稱已證四地、五地了,捨報後就準備下地獄了。

所以,經中所說的通達並不是那麼容易的。通達是要有一個函蓋面,那個函蓋面必須要能夠廣大,包含了解脫道以及佛菩提道都有實證;然後所函蓋的那一些法,也都必須要有一定的深度,雖然不能夠說都非常地深入,那至少要有一個基本的深度在,那才能夠叫作通達。也就是說,解脫道中必須要證得第四果不退,佛菩提道中必須要有大乘真見道的功德,還要具足相見道位的功德,也就是相見道位中的非安立諦的三品心,以及安立諦的十六品心、九品心,全都必須具足,才能有意根清淨位的初分,也才是真的通達大乘見道位應有的功德。

所以說,意根清淨的時候,一定是可以通達的,怎麼樣通達呢?譬如有人提出一個佛法的名字叫作「涅槃」,那這位菩薩才聽到這兩個字「涅槃」,他就可以通達無量義。於是他就依於這兩個字,首先就列出四種涅槃來,然後依這四種涅槃中的第一個有餘涅槃,他就可以開始解說什麼叫作有餘涅槃。有餘涅槃講完了,接著講第二個無餘涅槃,他就開始解說無餘涅槃的境界,又應該如何實證。那講完了,接著說明這還不是勝妙法,而勝妙法連阿羅漢都不懂,他就開始講解本來自性清淨涅槃的境界。於是對這個本來自性清淨涅槃講了一大堆法:本來性、自性性、清淨性、涅槃性。然後從這裡又開始談真如,又由這個真如又談到中道的觀行,最後告訴大眾說:這樣的中道觀行具足完成了,才算證得中道。

那接著就演說無住處涅槃。當初只是涅槃兩個字,他就這樣的講下去!接著無住處涅槃是該怎麼樣證?它的原理是什麼、它所依的根本是什麼呢?然後又拉回到本來自性清淨涅槃為體,來講這個無住處涅槃;那把這個道理講清楚了之後,接著說明這個無住處涅槃是應該要怎麼樣實修。於是他就從初地心應該要修怎麼樣的法開始講起,那就是講十度波羅蜜道種智。最後全部都講完時,這樣子全部修完了所以成佛,無住處涅槃終於成就了!因為涅槃兩個字就函蓋了三乘菩提,那就是說他可以從某一法而「通達無量義」。

也許有人心裡面會想:「如果我不問涅槃,我問真如,這可扯不上解脫道了吧?那你是不是就少了因緣講解有關有餘涅槃、無餘涅槃呢?」結果他照樣由這個真如開始講解,然後說到:「為什麼這個真如實證了以後不能夠通達的原因,是因為你還缺少兩種涅槃,叫作有餘涅槃、無餘涅槃。」於是拉回來又講有餘涅槃、無餘涅槃,因為這兩種涅槃是通達初地真如所必須要具足的境界。因為這有餘涅槃跟無餘涅槃不能外於真如,外於真如就沒有這兩種涅槃可以實證了。所以你問真如,他會從不同的位階往下講、往上講,一樣把它講圓滿而已。

這就是「通達無量義」的道理,因為對於三乘菩提他都通達,這樣才叫作「通達無量義」。如果聽眾的層次是比較低的,善根因緣是比較不成熟的,那他可能還要再多講一些。他就會告訴大眾:「你想要證有餘、無餘涅槃之前,還有事情要先作、先修;所謂的施論、戒論、生天之論。」那他就得要告訴大眾布施的因果、持戒的因果、生天的因果,生天之論就是在講世界悉檀。

也許有人問:「師父啊!您講解這個施論等等這些法,好像跟佛法的實證無關欸!」沒有想到他說:「那這些全是佛法的基礎,有了這些地基先打好了,才能夠實修解脫之道。解脫之道修好了,你才有資格可以證得佛菩提道。」結果這些次法也都還是佛法。因為佛法叫作世出世間法,是函蓋一切法的。所以你問他兩個字,他用自己所通達的無量義跟你講解了很久很久。也就是說,諸法雖然看來各有不同,但是法住法位,也就是諸法各自住在什麼樣的位階之中,他全都瞭解。因此他可以從你所問的那一個法,往旁邊、往上下來講,一一都有關聯,然後就這樣子具足為你說完,這就是具足的法而不是殘缺的法。所以 世尊說「乃至聞一偈,通達無量義」,真的沒有騙人,這是事實啊!

因此一定要依於「此經」「妙法蓮華經」,也就是依第八識真如——如來藏——來進修,要轉依於如來藏,依止於如來藏的妙真如性,然後修行把三界愛斷除,經歷三賢位的過程,具足非安立諦及安立諦的實修以後,把佛菩提以及二乘菩提在佛菩提道中的內涵與相關聯處,全部弄清楚了,自然能夠瞭解「法住法位」的真義。這時什麼樣的法住於佛法中的什麼位階,全都清楚了,知道「法住法位」的時候,他就是通達了,就是入地了。

那既然通達了,在所有法裡面,這位通達位的菩薩就會了知每一個法在佛法中的位置都很清楚。也就是說,整個佛法有那麼多的法,幾乎數不盡,但是當你問到某一個法,通達的人就指出來說:「喔!這一個法在整個佛法裡面,它的位階是在這裡。」那個法的高低、左右位置以及與其他諸法的關聯性,他都知道。如果你問他另一個法,他說:「那一個法在最邊邊。」他也都知道,然後跟其他的法的關聯性他也都知道,這就是通達。所以不論裡面的哪一個法,他是從這一個法都可以聯結到。由於他能夠把任何一個法聯結到其他的每一個法,因此他可以把法整個具足講解圓滿。

所以不論你問什麼樣的法,他都從這一個法出發而把整個佛菩提道告訴你,所說是完整的而不是割裂的。可是如果他不知道諸法的「法住法位」,也不知道這一個法在整個佛菩提中是什麼樣的位階,跟其他的法的聯結是什麼、跟其他法的關聯是什麼,他全都不知道,那他只能單單講這個法。可是通達位的菩薩對法與次法的互相關聯全都知道,所以他從這一個法就知道這一個法的這裡面,跟其他諸法的關聯是什麼,就可以一一的告訴你。

但是他講來講去其實就是佛菩提道,完整地、圓滿地告訴你,所以你給他一首偈,他聽過了就說:「這是總相智的法。總相智跟別相智的關聯是什麼,它跟道種智的關聯又是什麼,它跟解脫道又有什麼關聯,它跟緣覺道的關聯又是什麼。」他全都知道。然後他就自己構想出來告訴你說:「從你所問的這個法,我先告訴你這個法的本身,然後跟這個法比較直接關聯的部分,我接著就再告訴你;然後引申出來,這邊跟那邊的諸法與解脫道的關聯是什麼。」他又能再告訴你許多法。所以他為了你所問的這一個法,如果要講得比較圓滿一點,就得講上一年!那如果要從你所問的這一個法,具足函蓋一切法來講解圓滿全部的佛法,那得要講幾年呢?四十九年。對啊!世尊在人間示現,講了四十九年佛法才算講完。

所以這部經裡面說的絕不誇大。所以說,《法華經》之所說是如實語、是誠實語、不異語,而且是不二語;你沒辦法用第二種說法來取代它,所以說這部經不容易瞭解。從字面上來看時,文字語義都很簡單,好像是在說故事一般;但是其實它背後的真實義,是很難理解的!因為難信,也因為如實知的人太少,真義就被淹沒不彰了。

因此只要你通達一切世間、出世間法,那麼接著你就通達了世出世間法,因為世間法是三界六道之法,是屬於世界悉檀,那這個部分,佛弟子們也不應該跳過去;所以布施之論、持戒之論、生天之論等等次法也得要懂。這些都懂了,才有資格修學出世間法。所以這樣子,從這個法聯結到聲聞菩提,又聯結到世間法了,是不是「法住法位」呢?你知道了這個層次差別,知道了世間法——這些世界悉檀等法跟二乘菩提的關聯,而這個二乘菩提跟人家問你的真如的關聯又是什麼,你就這樣衍生出去而為人解說;那你用什麼法來演說出去呢?用真如啊!這個真如「妙法蓮華經」根本心就是你要說的主軸,你用這個主軸貫串到二乘菩提,再貫串到世間法來演說。這就是說,你一定要懂得世間法與真如「妙法蓮華經」的關係,也一定要懂得出世間法、二乘菩提與真如「妙法蓮華經」的關係。

那世間法講完了,聲聞菩提也講完了,然後你從這裡再拉回來演說;因為想要成佛並不是只有證得這些法,還得要證緣覺菩提啊!「為什麼佛世的大阿羅漢們又叫作緣覺呢?緣覺所證悟的菩提,跟你所問的這個真如又是什麼關聯?」你就先開始為他解說這個部分。然後說到真如,而真如一名之所從來究竟是什麼?然後說明真如其實就是如來藏心「妙法蓮華經」。而這個真如心為什麼跟緣覺法相關呢?因為你如果不信有這個第八識真如心,你就不可能證得緣覺法,然後你就開始講解緣覺法。

也許對方這時候還不相信,你就告訴他,從老病死往上推究是由於有生,生往上推是有,就這樣一直往前推,推到什麼呢?名色。而名色之所從來就是識,那識為什麼不是意識呢?你還得要講上一大堆法義他才能夠聽得懂,不然,他會跟你爭執說「那個識就是意識、就是第六意識」。那你還要再告訴他:意識是含攝在「名」之中,名色的「名」就含攝了意識,而十因緣法中所說的「名色從識生」,能生名色的那個識,當然不是意識或者是識陰。然後你告訴他:「名色從這個識生,推究到這個識為止,過去就沒有一法可得,所以 世尊說:『齊識而還,不能過彼。』那麼那個『識』應該叫作什麼呢?便叫作真如,就是你問的這個『真如』。」於是他問的這個真如,跟這裡的緣覺菩提就聯結了,那你再告訴他:「假使不是有十因緣法所說的這個第八識,入涅槃就成為斷滅空,就等同於斷見外道。」

那這個緣覺菩提演講以後他聽懂了,可是到底正不正確呢?你還要為他講回來檢查一遍,讓他可以在這心中印證確定;所以從這個「識,名色;名色,六入;六入,觸;……」就這樣往順著推衍下來,到最後正是有生老病死,就這樣檢驗確定出來。結論就是:「原來這個真如,跟因緣法是有這個關聯的。」然後你告訴他:「那你接著要藉因緣法來斷除我見、我執啊!」那該怎麼斷呢?你就告訴他:「用十二因緣法!」十二因緣有白品法,也有黑品法,那就先告訴他黑品法——就是流轉法,讓他來理解無明是什麼;接著告訴他白品法——就是逆觀之法,當他這樣觀完就懂得:「喔!真的是如此,何必再流轉生死了?」於是他才願意來斷我執啊!

今天因為時間的關係只能說到這裡。最後祝願所有的菩薩們:

色身康泰,學法無礙,福慧增長,早證菩提!

阿彌陀佛!


點擊數: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