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师功德品〉——六根功德差别(一)

第103集
由 正翰老师开示
文字內容

各位菩萨:阿弥陀佛!

很高兴又再次共叙法缘。欢迎您继续收看正觉教团弘法节目“三乘菩提之法华经讲义(三)”,主题是:〈法师功德品〉之六根功德差别。

我们继续前一回谈到的“清净意根”。经文中 世尊开示:“如来灭后受持是经,若读、若诵、若解说、若书写,得千二百意功德。”(《妙法莲华经》卷6〈法师功德品 19〉)这受持、读、诵、解说、书写的真实内涵,是值得我们去探讨的。那么何谓能受持“此经”呢?“受持”就是对如来藏能领受任持——能领受如来藏的功德,并心心无间,保任执持。这表示要真实证悟后,对无生之法“此经”心得决定,永不改易,才能叫作受持“此经”。有了受持“此经”如来藏的真见道智慧,接下来才有能力读“此经”。这个“读”就是不断地深入理解的意思,当你不断地深入去观察如来藏时就叫作读“此经”。

如果证得“此经”,不断地去观察以后,你对“此经妙法莲华”的了解就更多。那我们证得“此经”以后能够读文字上的经典,了解它背后的意义,是因为我们阅读经本的时候,能同时阅读自己身中本有的“妙法莲华经”,所以我们能如实知道文字上的此经中的意思。这叫作眼力够,读透经背。能够读透经中语言文字背后的意思,才说你眼力够,真的深入理解“此经”,真的读懂了。而且要读自己身中专有的“妙法莲华经”如来藏,而不是读经本那一部《妙法莲华经》!经本那一部《妙法莲华经》,只是提示你不同的方向和层次,然后你可以一面读它而随文入观,对照自己的“法华经”并印证确实没错,智慧就跟着提升,这样才叫作真正的读经。

读“此经”以后,你总要去作思惟整理;整理的时候常常会用到语文(语言文字)去思惟,这就叫作“诵”。可是你诵“此经”并不是用语言文字在那边唱诵,而是要依着证悟明心的功德去作体验观察;现观“此经”而去作思惟,就能不断增长相见道智慧。至此在真见道与相见道智慧多分圆满了,才能进入诵“此经”,即是为人解说,纯粹是利他之行,是把自己所读的,自己已诵过的拿来为大家解说,让大家有一个可以遵循的路,在成佛之道上前进!

再来是“书写”此经,因为能利益大众,成就大功德。这有两种方式:一种就是把它整理成文字,造册成书,将真谛之法流布于世间;另外一种“书写”方式,就是去主持禅三,用嘴巴写、用身体写,不论何时都是在不断地写着;走来走去用脚写,指桑骂槐用嘴写,就这样把祂写出来,帮助有福德、有定力、有正见的有缘人实证,那才是真正的“书写”。能够这样子作,愿意辛苦这样作,是因为意根清净,是因为转依成功了!从“此经”的读、诵、演说、书写来着眼,这样才能使意根得到部分清净乃至未来全部清净,才能“得到圆满的一千二百功德”。

六根所得功德各有不同,眼根、鼻根、身根只得八百功德,耳根、舌根、意根却得一千二百功德;这就值得探究分别了。佛在《楞严经》中,为我们开示此中的差别:六根本各有千二百功德,但在人身的限制下却有差别性。佛陀教导我们,要在六根中详细观察,从哪一根来下手修行会得到较好、较殊胜的修证功德。比如眼根,当眼根在观看色尘时,眼根的背面是黑暗而看不见的,眼根的前方则是光明而可以看清楚、看得见;所以说,眼根“前方全明,后方全暗”,但为了看见后方的影像,所以转动头和眼根可以左观和右观;可是左观右观之时,还是无法具足一千二百功德。若是依转头及眼珠跟着左右观所见的全部色尘境界而言,一般人只能看见四面八方影像的三分之二,故经中言“三分言功,一分无德”。所以应该要知道,眼根只有八百功德。

接着再来讨论耳根,耳根可以周遍听闻十方传过来的声音,只要声音能够传到,不论是从哪一方传过来的,没有一方会被遗漏,耳根都可以听得很清楚。事实上,从来没有人听不见背后或上方、下方传过来的声音,因此说“如耳周听十方无遗”,而且“动若迩遥”——只要有了动静时,若近若远的声音,不论是从哪个方向传过来的,只要声音传到这里了,耳根就会听得出来。耳根的功德运作时就好像无远弗届一样,只要声音能够传到耳根处,就都可以听得见,所以是没有距离与方向限制的。而且声音传到耳根的时候,并没有限制是哪一类的声音、从哪个方向传过来的才无法分辨;所以有所诤的时候,只要声音够大,就可以分辨清楚是什么意思。因此,经中说“诤无边际”。由此可以知道,耳根的功德是圆满一千二百的。

如果是鼻根,鼻根是要透过出入息来作用的;如果不是通出入息,鼻根就无法分别香尘了。能闻到香尘,是因为有呼吸就有空气在鼻根出入,如果把呼吸停了,空气不再于鼻根中出入时就闻不到香味了;因此一定要透过出入息,才能产生分别香尘的作用。可是当我们呼吸时就一定是一进一出的,正当空气进出转换时,这时所嗅的香味暂时不在了。当你嗅闻一个物品香味时,如果嗅不清楚,就要(在)吐气之后重新再吸气。当你吐气时,刚才吸入的空气中香尘已经淡了,已经没什么可供分别的香味了;而且正当吐气完毕时,还没有新的气味进入鼻根中,当然无法了解是什么气味,这时正是“而阙中交”的时候,一定要重新再吸气时才能延续分辨所嗅的香尘。吐气后重新再吸气时是如此,吸气后重新吐气时也是如此,都会有暂时停顿而没有气息出入的状态,都有暂时阙了中交的时候。这样观察检验时,把鼻根与耳根来作一个比对,显然鼻根的功德三分之中已经阙了一分,所以鼻根的功德只有八百。

再来讲舌根,譬如舌根宣扬正理时,可以谈尽世间一切法,也可以道尽出世间一切法;世间的智慧、出世间的所有智慧,也可以借舌根来传达。正因为舌根可以宣扬,能把一切世间智慧和出世间智慧全部加以宣扬,因此纵使“言有方分”,所说的语言虽然都是一个方向与分际的限制,然而所说的法义却可以无穷尽而圆满地表达出来,让修学者可以依照诸佛所说的究竟正理,次第修学而究竟佛地的智慧。所以“理无穷尽”,没有不能借舌根解说来让弟子了解的。所以舌根是圆满的一千两百功德。

今天的视频到此先告一个段落。

阿弥陀佛!


点击数: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