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背景资料
第095集
由 正德老师開示
各位菩萨:阿弥陀佛!
三乘菩提之法华经讲义,今天我们这个单元要继续来探讨“法师功德品”清净舌根的功德。
在前一集说到“真谛之妙说,是则味之上”,指的就是能把佛法的真谛胜妙的演说,这样的甘露法味是出于一切世间味之上的。有情众生如果能够饮用胜妙的甘露法味,就能够舍弃烦恼恶习,修学善法得到解脱;因此菩萨法师无量劫以来常时不间断地以舌根胜妙的广说佛法的真谛如来藏正法,为了救护众生去除邪见、建立正见,摧邪显正破斥邪说、复兴佛陀法教。舌根所造作的口业,让许多大妄语业的修行人能懂得忏悔,免除或者减轻三恶道的果报;让有心修学了义正法的修行人,能够去除迷惑拨云见日,沐浴于佛陀殊胜的一佛乘妙法中,获得清净的解脱法乐。这样的菩萨法师以殊胜的法布施成就救护众生向正道的功德,成就护持了义正法久住世间的功德,成就菩萨学子发起并且成熟修证佛菩提的道心,进而实证佛法、长养法身慧命,发起大愿怜悯众生而炽然正法灯于世间,照耀除灭生死诸黑暗。
菩萨法师必定能够受持《法华经》,为大众读诵解说一佛乘的胜妙义理,犹如《法华经》中所说:【若以舌根于大众中有所演说,出深妙声,能入其心,皆令欢喜快乐。】(《妙法莲华经》卷6〈法师功德品 19〉)这位舌根清净的菩萨法师,如果在菩萨大众之中有所演说,他所说的诸法一定是很深、很胜妙,因为舌根清净所说的大乘法必定不会是依文解义,也不会离开经文语义而自创说法;而大乘法的主旨都是在说法界实相如来藏的性相体用,以及依止所证的实相心如来藏的真如法性如何修行证果,范围从三贤位到十地、等觉、妙觉,法义微妙甚深广大。所以他说大乘法的法音就是“深妙声”,而这个深妙声能够深入于相应大乘法的菩萨大众心中,使菩萨大众都能游戏诸法,心常喜乐而不染五欲。
菩萨在因地这样的弘护正法、广大的利益有情成就诸多功德,到达佛地必定能够成就清净舌根的上味相;因为是以胜妙的甘露法味布施的缘故,因此能够获得诸味中的上味相。例如在天竺的时候,婆罗门阿耆达请 佛及五百僧众受供三个月,但是一时被魔所迷惑而荒废了,闭门受五欲乐,佛以及僧众到达的时候不得其门而入,于是 佛陀带领僧众就近结夏安居,三个月内都由邻近的马师减少马所食用的马麦,用来供养 佛陀与僧众。佛陀虽然食用马麦,但是马麦入于口中仍然是上味相,因为世间没有哪一种可以吃的食物,如来食用的时候而有不作微妙味的。
所以要获得佛地舌根上味相的功德,在因地修学种种菩萨行时,第一个要避免的就是大妄语,如同前一集中所叙述的,就算能够不杀、不盗、不淫,如果邪见坚固难拔,错说佛法而成为使正法沉没的相似像法,过失非常重大。例如无着菩萨的弟弟世亲,在小乘部派中出家,博闻强识专门弘传小乘而执著小乘不信大乘,说大乘非佛说;无着菩萨以方便引诱化导,为世亲略说大乘要义,世亲聪明过人识解深广,即于当时悟知大乘的法理应该胜过于小乘,于是世亲就追随着兄长无着菩萨遍学大乘法的义理,渐渐地通达胜解,也验证了小乘法不能离开大乘法,否则就没有道果可证可得。
世亲菩萨想起先前诽谤大乘法不生信乐,害怕这样的过失会下生三恶道,就向无着菩萨求忏悔,说他自己由舌根生起了诽谤,所以应当要割掉舌根以忏谢谤法的罪过。无着菩萨就对世亲菩萨说:“汝舌能善以毁谤大乘,汝若欲灭此罪,当善以解说大乘。”(《婆薮盘豆法师传》)你能善于以舌根诽谤大乘,所以你如果要灭谤法的重罪的话,应当善于以舌根来解说大乘法,广为宣扬大乘法道使之弘传流通。于是世亲菩萨广为诠释无着菩萨的论,以及造作诸多大乘论总共五百部,使得末法时期的今天,真悟的善知识出世弘传大乘法时,得以运用之来摧破并且取回部派佛教不信大乘之余,却以现象上的缘起性空想要掌控大乘法般若空的解释权;把这个解释权拿回来了,真悟菩萨也得以从无着、世亲两位菩萨的论著中显扬大乘法的真实义理。
因此说,要修得清净的舌根,首先必须能够确实尝到如来的法味——如来的法味就是一佛乘如来藏胜妙法。但是如来藏妙法难信难入难知难证,如果没有亲近真悟并且通达善说第一义谛、能受持演说《法华经》的善知识,信受善知识的教导,从善知识的处所饮得如来法味,你就算有多么好的世间智慧,伶俐的口才善于辩论,舌根照样不清净。世亲菩萨亲近无着菩萨修学大乘之前以及之后的差别呢,就是最明显的例子了。
菩萨在佛法中修学清净舌根,除了遵守佛戒,不造作妄语、绮语、两舌、恶口四种恶语的口业以外,还要积极的修四种善语口业,也就是如实语、质直语,不两舌语、依法语。如实语的意思,如同经中所说:【菩萨实者,不多语,守护语,不麁语,真实语。若在独处、大众、王边,发言诚实,非为财物而故妄语,非为自在而故妄语。若有三千大千世界满中七宝,尚不为之而生妄语,况复小事而妄语也。】(《大方等大集经》卷5〈宝女品 3〉)菩萨真实的本质就是不会多话,所说皆是守护诸佛的正法、守护自己的戒德、守护并摄取众生,说爱语柔软语,对于他人不起伪证方便不覆藏,凡有所说皆如实语;无论在独处的时候,或者大众面前,或者有权力者的面前(的处所),所发出的语言都是诚实语,不会为了财物而故意妄说自己的功德,不会为了自己的面子而故意妄说自己的所证。假设有三千大千世界中充满了金银水精琉璃玛瑙等七宝,尚且不会为了这些七宝而徒生妄语,何况是小事而妄语。
哪些小事情会让众生妄语呢?自己的社会地位、人脉、教育背景、家庭条件,这些与五蕴我有关的面子问题,在菩萨断了我见降伏我执、开悟证般若以后,那都是小事情,没有一位实义菩萨会为了这样的小事情妄语的,更不可能为了获得充满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宝而妄语;因为就算能获得那么多的七种宝物,也仅是一期五蕴生死中的事情,守住那些宝物每天布施,一辈子持续的布施,布施所得的福德,相较于受持乃至为人演说《般若经》的福德,《金刚经》中 佛曾经说:百分不及一,百千万亿分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因为实义菩萨乃是依止其所证的不受福德而圆满法布施福德的如来藏演述《般若经》,因为不受福德故说福德大。以清净的舌根演述《般若经》、《法华经》的福德这么殊胜,一旦为了在大众面前自在而妄说自己的证量,因为正法福德殊胜的缘故,妄语所造作恶业的果报也将同样的殊胜(极重的恶业之苦,也无法以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的布施予以抵销一分),所以布施植福就变成小事,妄语才是大事——不能守护诸佛法脉、不能守护自己的清净舌根、不能守护众生的法身慧命的缘故。
接下来略说一下质直语。质直语的意思就是不谄媚、不欺诳。如果有人为了满足眷属欲,对着悭贪的人说:你不需要修布施就可以开悟证得佛菩提。这样的言语就是谄媚、虚伪欺诳。因为佛菩提的实证乃是因为你修集布施的因缘你才能得,并不是因为悭贪而能得;同样的,你必须是修集净戒、修集忍辱的因缘才能获得菩提,并不是因于破戒能得,也不是因于瞋恚而能得。这就说到了四年前琅琊阁退转的人的痛处了,因为参与由张志成、释惟护带头的匿名化名的那些写手,字里行间充满着瞋恨心所相应的污秽语言,不惜无根诽谤 萧老师与同修会的亲教师,凡有所说皆不离妄语、绮语、两舌、恶口。虽然他们公开忏悔没有开悟,但那也是谄媚欺诳之语;因为在佛法中,你没有开悟的人就是不懂法界实相的人啊,不懂得法界实相也就不懂得涅槃,不懂得般若再加上不承认第八识如来藏就是不生不灭的涅槃本际,那么也必定误解阿含解脱道,更不会懂最胜妙的唯识种智。但是大家看,那没有开悟的张志成却大言不惭的批评 萧老师说错开悟的法、说错般若、说错《成唯识论》,这些言说全都是不质直语,都是谄媚虚伪欺诳的语言。为什么呢?因为一切所说全部意口不相称的缘故,破戒不能得菩提、瞋恚不能得菩提的缘故。意口不相称所呈现的就是什么呢?不如实的本质,不清净的舌根说不出依法之语故。
那什么是依法之语呢?经中 佛说:【法语者,真实之语、守护法语,教人供养父母、和上、耆旧有德,赞叹菩提及菩提道。……赞说一切所有福德,当观十二甚深因缘,分别空门,无相,无愿,无所畏惧。说五阴如幻如化,说十八界如虚空相,说诸入性同于空性,常说七财六念六敬,解说具足六波罗蜜。】(《大方等大集经》卷5〈宝女品 3〉)所谓的法语,就是真实不虚的法的言说表述,守护诸佛法脉的言语,教人供养对自己有恩的父母、和上、道行深湛的老者,赞叹清净解脱的功德及修证菩提的法道。赞叹述说一切布施、持戒、忍辱、精进与禅定的福德。那在智慧方面,告诉学人应当观察,你必须要(有)含藏这个无明、业种与一切法功能的入胎识阿赖耶识,才有非断非常的十二甚深因缘;为学人分别无常空、无我空、现象空、般若空、胜义空、无相、无愿三解脱门而无所畏惧;演说五阴是由阿赖耶识借所含藏的业因、父母与四大之缘所变现,没有真实自性犹如梦幻泡影,十八界皆是阿赖耶识所含藏的种子在因缘中现起的功能,无所从来而无所住,故犹如虚空相;演说内六入、外六入皆是阿赖耶识所具有、没有三界有性的性自性,而同于空性。常常为人演说信、戒、惭、愧、多闻、智慧、布施等七圣财;念佛、念法、念僧、念施、念戒、念天等六念法;身业和敬、语业和敬、意业和敬、利和敬、戒和敬、见和敬等六和敬法;解说具足的布施波罗蜜、戒波罗蜜、忍辱波罗蜜、精进波罗蜜、静虑波罗蜜与般若波罗蜜等六种波罗蜜。为众生演说这些法语,才是依法之语。这些依法之语,在正觉同修会每周二 平实导师讲经时段、增上班上课时段中,以及周间每个禅净班、进阶班的亲教师上课时段,家常所说皆是依法之语的内容。
例如十二甚深因缘,在《长阿含经》有记载着,阿难听闻 世尊说十二因缘法之光明甚深难解,但是他自己心里面想着:“每一因缘他都能观察到如同在目前,到底是以什么为深?”阿难这样去请问 世尊,结果 世尊告诉阿难十二因缘难见难知,为阿难解说流转门一一支的缘,再逆推还灭门一一支灭的缘,到了名色这一支的时候,世尊特地说了入胎识,说要有识入胎,才有名色以及名色的增长,识要出胎才有名色。这里所说的识指的就是入胎执取受精卵的阿赖耶识,因为名色的“名”指的是意根,“色”指的就是受精卵,所以入胎识绝对不是六识心。同时 世尊又说到了这个入胎识就是涅槃本际:【阿难!我以是缘,知名色由识、缘识有名色。我所说者义在于此。阿难!缘名色有识,此为何义?若识不住名色,则识无住处;若无住处,宁有生、老、病、死、忧、悲、苦恼不?】(《长阿含经》卷10〈大缘方便经13〉)佛对阿难说:“我以这样的因缘知道色是由于识入胎才有的,缘于入胎识才有名色、以及名色的增长,我所说的甚深义理就是在这里。缘于名色才有入胎识现前,这是什么义理呢?如果识不住于所生的名色,那么识就没有住处了;如果识没有住处,还会有生老病死忧悲苦恼这些苦可得吗?”这个意思就是在告诉阿难,名色五蕴的出生是因为有入胎识,才会有八苦或者三苦;如果没有五蕴的出生,就没有诸苦可得。然而没有诸苦的涅槃,不是指五蕴的断灭,也不是指五蕴的缘生性空,指的就是无住处的第八识入胎识不再于三界现起五蕴诸法。
这个第八识心本来无生无灭,体性即是涅槃,一切凡夫外道与二乘难见难知,甚深极甚深,因此 世尊说十二因缘法的光明甚深难解。能够演说甚深的十二因缘法者,只有能受持演说《法华经》《般若经》的菩萨,以清净的舌根如实演说是无所畏惧的。因此就算有人因为私心不遂,或者不能忍于深法的无所得,恶意诽谤 平实导师,私下串联影响多人退转,也不可能威胁到 平实导师弘传如来藏正法,宣说阿赖耶识即是如来藏,即是入胎识,即是涅槃本际、诸法实相、真如心体而无所畏惧。因为凡有所说皆随顺佛教,发出的深妙声音都能入于具足善根的听法者耳中与心中,使得听法者欢喜快乐,因为得以从说法的菩萨法师处所品尝如来法味的缘故,这就是菩萨法师清净舌根的不可思议功德。
好,那我们今天就到这里。
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