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背景资料
由 正超老师开示
各位菩萨:阿弥陀佛!
欢迎各位菩萨继续收看正觉教团所推出的电视弘法节目。这一季所讲的主题是“三乘菩提之法华经讲义(三)”,这一个系列当中法义要旨,是依据 平实导师所著作的《法华经讲义》作为蓝本,再加以进一步论述当中义理。欢迎各位菩萨能继续熏习这一乘圆教清净了义、究竟圆满而无上微妙的《妙法莲华经》。
上一集说到意根清净的菩萨之第二个清净特性,就是要离开欲界法的贪著;而意根清净的菩萨,他之所以能够清净,是因为受持“此经——妙法莲华”,也就是证悟了第八识如来藏后,观察一切诸法的功能差别。也就是一切种子皆为如来藏所含藏,就如荷花的特性具有花果同时。就好像发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净土一样,由净土经典中说往生到净土(极乐净土)的人都要住在莲花苞里面;那个莲苞很大,方广五百由旬,所以住在里面也不会觉得闷,因为你玩都玩不遍。
但是什么时候莲花才会开敷呢?要等到善根圆满成熟可以见佛的时候,莲花才会开敷。所以你在这娑婆世界真的开悟了,往生极乐世界时,就不必在那边等候莲花开敷,因为你是坐金刚台去的,你不是被包在莲苞里面带过去的,因为你本来就已经看见果实了。可是你如果还没有证悟成为上品中生的人,往生时是西方三圣带来一朵紫金色的莲花台来,因为你是一个念佛的行者,生前已经修学了大乘般若,只是未悟;假使你发愿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你就是那一位行者,经文中说“行者自见坐紫金台”。《观经》是这么告诉我们的,说那个念佛往生极乐的行者,这时自己的中阴身,“看见自己坐在紫金色的莲花台上”,然后莲花合起来,佛菩萨就把你带到极乐世界去,种在那个七宝池里面,要在那里边待一个晚上。
那里一个晚上等于这里娑婆世界的半个大劫,半个大劫之中你要干什么呢?要听那八功德水顺着你所住的这朵大宝莲花“寻树上下”,发出声音,演说苦、空、无常、无我、六度波罗蜜、十二因缘等等。要在那里(那一朵大莲苞里面)听多久呢?等于这里的半个大劫时光。你住在里面听完半个大劫以后,这些法差不多都懂了,于是那一朵大宝莲花就打开了,佛菩萨就来为你说法,再经一小劫你就可以证无生法忍而入地了。
那一朵莲花既然可以让你坐,那莲花里面是有莲台的,表示里面的果实是跟你一起存在的,是花果同时;正当开花的时候,果实就已经成长了。至于是否具足成熟,那就要经过开花一段时间以后,才能够具足成熟;但是花开的时候,果实就已经具足存在了。所以你看见自己念佛求生极乐世界是如此,在娑婆这里呢?也是一样!当你佛菩提道修到开花的时候,你自己来检查一下说:“原来这个果实本来就存在的,就是花果同时。”这样的花才能够叫作“妙法莲华”,如果不是这样的花,就不是“妙法莲华”,因为没有胜妙可说,也没有成佛之法可说,那就不是莲华。
这就是说,当你所证的这一朵“能生妙法的莲华”,这样的“此经”实证了以后,依于这部经如来藏而继续进修,第一个步骤虽然还不离人间的五欲,但绝对不贪额外的五欲,这就是第一个层次的意根清净;就可以少分了解三千大千世界六趣众生“心之所行、心所动作、心所戏论”,已经可以少分知之了。
如果再进一步到第二个层次的意根清净位,所知的就多了一些;如果能够把四禅八定都完成,不是只有智慧超越了三界,而是超越了慧解脱,成为俱解脱的菩萨,这时超越三界境界了,同时也加修了五神通、四无量心,已经可以成为三明六通的菩萨了,所以圆成了三地心,进入了四地的入地心了;这又是另一个层次的意根清净,对于“三千大千世界六趣众生,心之所行、心所动作、心所戏论”的所知就更多。就这样子有不同层次的意根清净,一直修到佛地才算是圆满知之。那么这里说的“皆悉知之”是说,于三千大千世界的六道众生这三个部分,也就是“心之所行、心所动作、心所戏论”全都知道,但不是圆满知道,而是全部知道确实是六趣都有。我们就来稍微了解一下这一段经文。
“三千大千世界六趣众生”,虽然讲的是一个三千大千世界,其实等同于函盖十方三世一切三千大千世界。当你了解了这个道理,对于十方法界就不必要再有别的猜测与妄想,十方世界的三界世间全都是这样的有情。那么这时可以了解,不管是哪一类的有情,他们的心都一样,也就是说每一个高等生物类的有情,都一样具足含藏着八识心王的功能差别;但是随着各个有情异熟果报的差别,所以八识心王的功能差别的现行,或多或少,最多不超过八个识,最少可以剩下三个识,不会更少了。
既然有这样的状况,众生“心之所行”自然也有所差别,所以众生“心所动作”也会产生差别。接着就是众生“心所戏论”,当然更会有差别。譬如以“心之所行”而言,在人间每一个正常的人都有八识心王;假使你这一朵妙法莲华开敷了,可以细观八识心王的差别,那么你会看见人们的眼识只在色尘上运作,耳识只在声尘上面运作;而鼻舌身识也都各住于一尘境界中运行;但意识却不一样,意识同时函盖了六尘,可以借由前五识而在六尘之中一一运行。
那么既然证悟了,弄清楚了意根,了知最粗浅的意根之所行,就会发觉只要有一个不留神,众生就会显示出意根在处处作主,可是众生竟然完全不知。而且意根只在法尘中运行,但祂对法尘的了知的智慧是很差的,却对法尘普遍执著,然后借由法尘而执著于一切的五尘境界,无所不包。然后你又可以看见众生的真实心“妙法莲华”运行时,原来都不在六尘中了别,你也可以看得很清楚!这样清楚照见了众生“心之所行”,这就同时了知众生“心所动作、心所戏论”,那你就全部了解,这不就是“皆悉知之”了吗?
人类如此,哪天遇到了一条狗,看见它的八识心王亦复如是。于是畜生道的“心之所行”,你也就知道了。意根如果再细微一些来说,意根是时时刻刻在作主。大部分的学佛人与大法师们都不了解这一点,可是你如果悟久了,你会发觉意根时时刻刻在作主。譬如以前好喜欢吃香肠喔!路上走着走着,看见卖香肠的小贩子放着一个海碗,三颗骰子放在里头;当你看见了,意识说:“我不能吃!不能吃!现在学佛了要清净了,不能再吃众生肉,我是菩萨啦!”意识一面想着、想着,意根竟然直接下决定就走过去;对不对呢?这就是意根在作主,这是很明显、很粗糙的意根作主;可是意根的作主其实是剎那剎那都在作主的,还有很细微的作主情况,在悟前是很难以了解的。
如果悟了以后,你会看见说:“原来大家在讲话、在笑,原来如来藏也在运行。”当然祂都不在六尘里面运行,你也都知道,因此说你悟了以后,“心之所行,皆悉知之”!可是假使一天到晚都在贪著,一天到晚都在想着世间法,当意根不清净的时候,就不会在这上面用心,对这八识心王的运作就观察不出来,因为一天到晚都想着:“我是老大,我最重要,怎么可以把我否定呢?”他就会认定能思想、能攀缘的意根,才是真正的自己;却不晓得意根自己是遍缘诸法,却不会刻意产生遍缘,也不会反观自己有没有在攀缘,只是自然任运地攀缘;他不知道这个道理,所以他的意根不清净,那他就不可能照见众生八识心王之运作。
可是意根初分清净的时候,就是说你这一朵“妙法莲华”开敷了——也就是开悟了,般若智慧生起了;然后可以去观察八识心王而不退转,转依于真如心“妙法莲华”。这就是意根的初步清净,就开始可以观察众生“心之所行”。这就是先对自己观察以后,有了自相智;然后去观察别人,发觉别人跟我一样,因此有了共相智;这样观察完了,生起了好奇心,从畜生道里面,例如对狗、猫等等,我们去看,随着它们的层次高低来观察,就知道它们原来各有不同。假使一条狗、一只猫,你大声吆喝,它们就赶快逃走。可是低等生物呢?例如遇见了蜗牛、蚯蚓,你大声吆喝,它们几乎没有耳识,听不见,它们不会溜走,那你就说:“喔!原来它们‘心之所行’是不一样的。”
为何不一样呢?这是因为它们八识心王或多或少而有差别,不会超过八个识,但有的众生少于八识啊!那你也就知道畜生道里面也有不同的“心之所行”啊!
从这样子来观察说畜生道如此,差异这么大,然后你可以再来观察鬼神道。假使你到阴神的宫庙去,如果他们有鬼神附身降乩,那么在乩童身上就会表现出来。那时候用你的慧眼去观察:他们是有一点点的他心通的,当信众在心中怀疑乩童所说的话时,他马上就会很生气地说:“你为什么不信我的话?”然后就把你臭骂一顿。正神是不会臭骂人,可是鬼神可会臭骂人喔!那时候你就会发觉:喔!他的八识心王是怎么运作的。你会发觉八识心王运作的规则是不变的。
鬼神界如此,饿鬼道的众生呢?你也可以用比量来观察,也还是如此!那么地狱道的众生呢?我们就用比量去推断,而这个比量一定不会成为非量,一定与事实一样,成为类似的现量。因为你以这个智慧来观察,比量推断出来的结果是不会有错误的。因为地狱道众生一定是八识心王具足。为什么一定要八识心王具足呢?因为要处罚他们,而八识心王具足才能够具足处罚他们。那么谁来处罚他们呢?由因果律来处罚,不是什么人要去处罚他们,是因果律自然就会这样地实行。而他们要受极苦、遍苦,当然要八识心王具足。
假使地狱有情没有“妙法莲华”——没有第八识如来藏,他就不可能出生在地狱。如果他没有末那识——没有意根,那他在地狱道中受苦的时候,又谁决定说要哇哇大哭?又要嚎啕大叫?又谁决定要奔跑来逃离痛苦,然后又被另外一个苦所拘束呢?这个全部都是意根在作决定。那他为什么会领受到地狱中的痛苦?是因为意识知道;意识能领受五尘的种种细相,也能领受苦受的总相。那么意识为什么能够领受、能够知道当时是苦呢?是因为有前五识。因为眼之所见都是恶劣的环境,极不可爱;耳之所闻都是天雷巨响、巨石相击种种不可爱的音声等等,乃至于鼻舌身面对香味触等等觉受,一样是八识心王具足。如果在地狱中没有前六识,那他能受什么苦呢?地狱的存在,在因果律中就没有意义了,因此地狱有情当然要八识心王具足。这样子,你就知道地狱众生“心之所行”,因此三恶道众生“心之所行”,一样“皆悉知之”。
低等层次观察过了,我们再来看欲界天好了。欲界六天的有情,因为有八识心王的运行,因此可以受用欲界六天的福报,以甘露为食,身着无垢无缝的天衣。再往上看色界天,到了初禅天已经没有五欲了,所以只有离五欲的人,才能够发起初禅,死后才能够受生到初禅天去;那么初禅天人不食团食,连欲界天的甘露都不吃,是以禅悦为食,就用禅定的力量使他们的色界天身维持着、增长着。既然不吃团食,就不必要有舌识来尝味道,也不需要有鼻识来嗅食物的香味,所以他们就少了这两个识;那么八识心王中其余的六个识,依旧不离那六个识原来运行的范围;所以这样子一看,你也能够知道:“色界天人,他们‘心之所行’即是如此啊!”
接着再往上推,推到无色界去,无色界既然无身,就不需要呼吸,当然更不必要饮食;他们也不需要有身识,因为连身体都没有了;没有身体的时候,就没有眼睛;当然更不会有眼识,因为他根本不需要看色、不需要闻声;在无色的状况下,当然就没有耳朵的扶尘根、胜义根,全都没有啊!所以他也不需要闻声,那时只剩下四空定中的法尘,完全没有五尘,所以也就没有五识,只剩下定境中的法尘,那时是由哪个识来分别呢?是意识,所以他只剩下意识。意识存在时一定有意根,因为意根是意识的俱有依根。
可是他既然成为无色界的天人,依旧是从他自己的“妙法莲华经”中出生来的,所以他一样有“妙法莲华经”如来藏。这时他只剩下三个心:妙法莲华第八识心、末那识、意识。那他既然住在四空定中一念不生,他的“妙法莲华经”如来藏怎么运行、意根怎么运行、意识怎么运行,你也就可以从比量上知道了!这也是了解无色界天“心之所行”,自然也是“皆悉知之”。
这时你从三界六道一切众生八识心王所作的动作来观察,你会发觉只有或多或少的差别,没有不同的地方,都一样有所了别,只是了别的层面不同;因为这八识心王各自所作的动作,都各有祂们不同的范围或层次。例如眼识不会来作耳识所作的动作,耳识也不会来作鼻识所作的动作,乃至于意根不会来作如来藏“妙法莲华经”所作的动作。当你受持“妙法莲华经”“此经”不退转,让意根有初分的清净,对于“心所戏论”就可以有所初分的“皆悉知之”。意根有第二分的清净时就可以有第二分的“皆悉知之”。“皆悉知之”就是说八识心王的“心之所行、心所动作、心所戏论”你都知道。不但如此,从这一个三千大千世界来看,所有的有情莫非如此。既然这个三千大千世界的有情莫非如此,放诸十方三世一切三千大千世界的有情亦复如是,不外于“此”——“妙法莲华经”,又名如来藏、真如,因为这个缘故,你当然可以说自己如今“皆悉知之”。
今天因为时间的关系只能说到这里。最后祝愿所有的菩萨们:
色身康泰,学法无碍,福慧增长,早证菩提!
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