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背景资料
第100集
由 正子老师开示
各位菩萨:阿弥陀佛!
欢迎您收看正觉教团视频弘法节目,目前导读的主题是以 萧平实导师著作《法华经讲义》为蓝本。我们接续上一集所说,一切有情的色像,不论长成什么模样,都是在自己的“法华经”如来藏“清净身”中显现出来的。这个真理实相,是依于诸佛示现人间的无上智慧而知,经由真善知识的谆谆教示,引导我们如何阅读、理解,乃至贯通经文的前后法义,最终还能获得实证解脱的智慧与受用。准此可见,能有三宝住持世间,对后世有心修学佛法的人是多么的珍贵啊!
我们引用《楞严经》卷九,佛陀开示的经文:【汝等当知:有漏世界十二类生,本觉妙明觉圆心体,与十方佛无二无别。由汝妄想迷理为咎,痴爱发生。生发遍迷,故有空性;化迷不息,有世界生。】《楞严经》经文中说:“佛弟子们都应当要知晓:有漏世界的十二类有情众生,各自的本觉微妙光明的心体,这是恒常圆满、具足功德的如来藏心体,与十方诸佛都是同样而没有差别的。这是在说,大家都各自具有的第八识心体,由于众生无明的虚妄想而迷惑于正理,所以产生了过咎,愚痴与贪爱便发生了。由于愚痴贪爱的生起发动而普遍迷惑于三世与方界,所以有虚空的法性出现;法界中无数如来藏就这样化现出各种迷惑于三世与方界的众生而不停息,于是便有世界出生。”
我们若没有善知识的指导,解读经典就会误会经文所说的意旨,说我们的实相心与佛无二无别,那就以为是大家都与诸佛共有一个如来藏心体,如此变成共有一个大我,这误会可大了!这正是外道与哲学界的说法。如果是一切有情共同拥有同一个实相心如来藏,那么诸佛就不应该是佛,因为他们将永远不能成佛,而是必须先将所有众生的染污性都帮忙修除了,才有可能成佛。此经文中所说之“无二”,是说诸佛的第八识心所具有的一切功德与一切凡夫众生各自的第八识心的一切功德,以及本来自性性、本来清净性,本来涅槃性、本来恒住性都完全相同没有差异。“无别”是说此如来藏心体的体性都没有差别,都同样具有真如性、不生不灭性、不来不去性、不增不减性,都同样具有无量的中道性,也都同样具足了能够成就一切有漏世间法与无漏出世间法的圆满自性。凡夫众生和究竟佛地的第八识,都同样本自具有这种体性,都没有差别,所以才说是“无别”。
佛陀教示:有漏世界的十二类有情众生,各自的本觉微妙光明如来藏心体恒常圆满、功德具足,与十方诸佛都是同样而没有差别。由于如来藏心体中,有情各自内涵的种子有所差异,于是产生种种不同的世间,以及同一个世间里的有情五阴与果报异熟互有差异。众生都是迷理无明,不知道宇宙万法的真实相而有种种虚妄想,对真如理体——阿赖耶识的真如性与种子差异性——迷惑而产生的过咎,导致愚痴与贪爱的发动而出生。“痴”就是无明,对真如正理迷惑不明;“爱”是由于不明真实理而导致对五阴自己以及种种我所产生了贪爱,于是有我执与我所的执著。因为有痴、有贪爱,接着我瞋与我慢就会出现。因此,“痴爱发生”以后就会付诸三业的实行,产生瞋慢的情绪。由于如来藏中集藏的愚痴、贪爱种子生起发动,不理解世界形成的原因,都是因于自心种子的染净变异,所以错误的计著三世与方界,便有虚空的法性被认知而出现于觉知心中了。当虚空被认知为真实有,各种世界的境界真实有的虚妄想也会跟着持续建立及生起,于是众生的如来藏便开始化现各种世间的众生;当各各有情的如来藏不断化现众生的五阴而且都不停息时,就有世界不断地形成而出现了,这就是三界各种世间的由来,世界就如此形成。
早在2500年前,佛陀经典中已经详细叙说世界形成的因由,反观眼前二十一世纪的科学家还坚持要从外在的物质色法,经由人类研发的仪器来探测世界以及生命的本源,并且偏执地拒绝佛经教导,认为太老旧的内容不符合科学。其实虚空只是众生心中的一个想法与认知,虚空的念头出生于人们自己的心中。由于这个缘故,世界就不断地出生在空无之中,也就是众生所误会的“世界出生在虚空中”。换言之,当众生心被如来藏感应而发生了应该出生五阴的动力时,众生当然必须要在三界六道中流转,那时就得要有流转以及接受因缘果报所需要的器世间,于是众生所需要的那一分器世间跟着就在空无之中出生了。这个器世间、世界以外的处所,就被众生指称为虚空。总结而言,追究器世间与虚空出生的缘由,都是源于众生迷理无明、不知不证如来藏的缘故。其实虚空就是空无,就是无;虚空没有法,全是依于物质的边际来施设,称为虚空。所以虚空是依附于色法的边际而假名施设。所以在佛法中,虚空又名“色边色”——色法边际的色法。所以虚空其实是从众生的心想而产生,若没有众生的心想来施设物质的边际为虚空,就不会有虚空这个法。
前段所引《楞严经》经文述说世界出生,一切有情全都依于有情众生的自心如来藏,无一不从如来藏清净身中而出生;没有一个有情能够外于如来藏清净身而出生,都是在自己的“法华经”如来藏“清净身”中显现出来的。此说也如实契符《法华经》的意旨——“法华经”如来藏“清净身”出生显现世间万法。
我们再说《法华经》接下来的经文重颂:【诸天等宫殿,乃至于有顶,铁围及弥楼、摩诃弥楼山,诸大海水等,皆于身中现。】是说:诸天等宫殿,乃至于有顶(到达色界顶的宫殿),再往下看到人间的须弥山、大须弥山,铁围山、大铁围山,七大海水等,全都是在有情的如来藏“清净身”中显现。这怎么解释呢?我们如果把它缩小到一个自性“小世界”来说,每个人也有一个须弥山!住在须弥山顶宫殿的是我们的意识、意根;还有自己的四大部洲,手脚具足。诸大海水呢?也就是诸识种子连续不断,如大海波,这就是七个识的种子,而与无明共俱,这不就是大海水吗?这一切都在我们各自的如来藏“清净身”中显现!虽然如来藏显现了这个五阴身,而如来藏祂依旧是“如净琉璃”,所以当我们证得祂以后就是“得清净身”。所以说从诸天乃至有顶,或者人间下至阿鼻地狱,莫不如是,都是诸大海水波涛汹涌,七识种子无量无边而与无明共俱,然后本来还好,业风一吹,无明助阵,于是大海水波涛汹涌,那就继续轮转生死永无了期,这就是众生的身心世界同样“皆于身中现”。
这些句子听起来是否很熟悉呢?正是。于《楞伽经》中有如此的句子:【藏识海常住,境界风所动,种种诸识浪,腾跃而转生。】【海水起波浪,七识亦如是,心俱和合生。譬如海水变,种种波浪转,七识亦如是,心俱和合生。】在《楞伽阿跋多罗宝经》中,直接将第八识称作“此如来藏、识藏”。经文中是譬喻说藏识阿赖耶本体犹如大海水一般常住不灭,由于六尘境界如同猛风吹动海面的缘故,便有眼耳鼻舌身意六识,以及末那识等不同种类的识浪生起;犹如大海水生起波浪,此波浪翻腾跃进后,又转生下一个波浪,七转识也是一样,前识浪生起坏灭后,又转生后一识浪生起。依于海水所以有波浪生起,与海水共同运转;七转识也是一样的道理,因为有自心阿赖耶识为所依,所以能与阿赖耶识和合在一起而生起。所以八识和合似一而生起运作,其实都是由于阿赖耶识之所生所显,并且全都是在自身中显现——“皆于身中现”。
各位菩萨,前述的《楞严经》《楞伽经》,以及目前主说之《法华经》等经典引文,佛陀在在处处都在宣说,每位有情众生都各自具有能够圆满成就佛道的如来藏识,真是人人平等,世间万法同时也都是唯识所显,诚然是万法唯识。
于此同时,我们又可与另一部经典的教示联结,内容也完全相契符,《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佛告首迦:“一切众生系属于业,依止于业,随自业转。以是因缘,有上、中、下差别不同。”】佛为首迦长者说不同善恶业报差别,是说在这个三千大千世界的形成,全都依于众生各自心性安住的境界所造作的身口意业而有四圣六凡十法界的有情类果报差异,绝对公平。由于熏修佛法的智慧,让我们得以“知其所以然”,能懂得从源头改变命运,可以选择自己的生命品类。显然我们会期许自身能具备 佛陀所称扬的“菩萨种性补特伽罗”的心性,也就是珍贵的“菩萨种性”,以能利益、影响全体有情生命的品质。
而此《法华经》宣演舌根清净、身根清净的菩萨修行心量内涵及智慧功德,也都是我们菩萨行者需要渐次经历的体验,于过程中持续广利社稷群生,以落实 佛陀宣演《法华经》的意旨,期待众生都能进入如来大乘法门唯一佛乘,以之成就佛道,广利有情!
各位菩萨,我们说明到此。敬祝各位菩萨:
身心安康,福慧增长!
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