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种性尊贵(二)

第099集
由 正子老师开示
文字內容

各位菩萨:阿弥陀佛!

欢迎您收看正觉教团视频弘法节目,目前导读的主题是以 萧平实导师著作《法华经讲义》为蓝本,我们接续第十八辑之〈法师功德品〉第十九。上一集说到三界世间的有情,都是在每个人自己的“法华经”如来藏“清净身”中出生的,当然也是要在自己的“法华经”“清净身”中显现出来。众生的“法华经”“清净身”就依着众生往世各自造作种种不同的业而出生了不同种类果报的有情身,然后也会依于那些有情类而变现出相应于果报的世间,让他们可以酬偿愿力与业力。假使没有这一些共业有缘的人类,就不需要有人间这个器世间了!同样的,如果没有这类人间有情继续存在的需求,这个器世间随后也会渐渐毁坏归于空无,他们的“法华经”“清净身”如来藏,就不再以“不可知执受”来执持这个人间器世间了。那么当有人持五戒、修十善,他的如来藏就开始为他形成下一世所需要安住的欲界天世间,因为他即将生到欲界天去。

同样的道理,假使有人修学禅定,证得初禅、二禅乃至四禅,舍报后当然应该往生到初禅天乃至四禅天去,那么就由那些人共同成就四禅天的器世间。若没有地狱有情将要出生,也就不会有地狱世间出现。所以这一切的有情,下从阿鼻地狱,乃至色界顶为止,这其中的有情跟所有的器世间,都是在“法华经”如来藏“清净身”中显现出来。

这样看来“法华经”如来藏“清净身”,到底是有色还是无色?答案是:非有色非无色。因为如果如来藏是有色之法,一切色法有生必坏,那么“法华经”如来藏“清净身”就应当会坏灭。如果如来藏是“非有色”之法,那如来藏就不应该有能力变现我们这个五阴身,特别是这个色蕴——色阴十一个法。所以“法华经”如来藏“清净身”显然是具有能生色法的功能,否则“法华经”如来藏“清净身”又如何能出生我们这个色身,以及我们的内相分六尘等色法。

所以“法华经”如来藏“清净身”本身无色,但是祂有一种特性,是其余七识心之所无,就是祂有“大种性自性”。宇宙中的地水火风四大,是由“法华经”“清净身”所变现的,这个如来藏“清净身”能够变现宇宙中的地水火风,祂也就能够变现我们这个色身。既然能够变现这个主人翁的色身,那我们也得有受报的空间来成满愿力以及业力,所以祂就同时变现出人间这个器世间。因此,“法华经”如来藏第八识心,回小向大的阿罗汉们写论的时候,就把祂称为“色识”,说祂是有色法功能的识,不像前面七个识都是无色法功能的识。在大乘法经论中当然更如此说,特别是《楞伽经》中更明说祂有“大种性自性”。因此说如来藏非色非非色,而能生一切有情的色、心;有情的七识心与色身莫非是各自的如来藏“清净身”所生,出生了以后,色阴十一个法,以及名——受、想、行、识,就同时都在如来藏清净身中生存,一切的生老病死也都在如来藏清净身中显现。

接着 世尊在经文中的两句偈颂说:“唯独自明了,余人所不见。”菩萨对于这个“清净身”,可以从里面看见一切世间的所有世界与众生;但是却只有他自己可以明了,别人是看不见的。

佛陀为什么要特地演说这两句呢?这是在崇显能够修学佛菩提道的胜妙。初转法轮时期的声闻菩提、缘觉菩提并不胜妙,是被佛菩提道所函盖的。然而只有菩萨们才懂得其中的真实意涵,却不是每一个修学佛法的人都能实证,更不是外道与佛门凡夫们所能实证,因为连二乘圣人都看不见这个“清净身”如来藏;所以菩萨在人间或读、或诵,或解说、或书写“此经”“清净身”的时候,他会发觉唯有自己一个人单独看见了,别人都不了解。

这个佛菩提道的修学,还真得是以菩萨种性的心性与心量方能圆满成就,因为这内涵与我们大众都有关联,让我们再恭读另一部经典作深入的了解:《楞伽阿跋多罗宝经》的教示:“云何为种性?非种及心量?”佛法中的名相界定都很清楚,佛法中所谓的“种性”,是指能够具足修证佛法的心性。而能修学佛法的种性有三种:声闻性、缘觉性、菩萨性。声闻种性佛弟子只适合修学声闻四圣谛:无常、苦、空、无我、不净等法的观行;缘觉种性佛弟子只适合修学缘起缘灭、因缘性空、十二因缘等比较容易观察的到的世间现象法;而菩萨种性佛弟子,若听闻前所未闻之第一义谛甚深微妙法界实相诸法,心中不会畏惧,却能勇猛直前,有意愿更加深入了解接受挑战。

而经中所称之“非种”者,是指那些不信因果、不信有佛、不信有解脱,他们说一切法空、法界实相空;由于他们福德不足,遇到假名善知识的邪教导而错解大乘般若空的意涵,等同一般大众之贪著世间利益等人,因为全都还没有具足修证三乘菩提心性的缘故啊!所以在经中称之为“非种”。

而经文中所称之“心量”,是说一切法都是由有情的八识心王而现行,八识心王摄归第八识如来藏,所以藏识又名一切法。三界唯心莫非由此如来藏心所显,万法唯识皆由如来藏心而来,是故心之量就是法之量;以心能生万有诸法,与万法相应,所以法量就是心量。这是否也说明了,如来藏中所含藏一切万法的种子,经由修行若能够毕竟体验,断除烦恼障、所知障,福德、智慧具足,对于如来藏本体的自性功德亦能了然于心,就是圆满佛菩提了。

若此,有了佛法中定义“种性”的概念之后,我们再细心阅读《大般若波罗蜜多经》,佛陀的开示:【菩萨种性补特伽罗,亦依如是甚深般若波罗蜜多精勤修学,超诸声闻及独觉地,证入菩萨正性离生,复渐修行证得无上正等菩提。】(《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130〈校量功德品30〉)经文中教导佛弟子们同样都得依于此甚深般若到彼岸的智慧,精勤修学以到达无生死的彼岸。这里所指“甚深般若”,自然就是指人人都本自具足的宝藏识——第八识如来藏——为根本因,一切身口意行所应修、应断、应舍的各类种子,都如实储藏于宝藏识之中。然而具有菩萨种性的有情类是超越所有声闻以及独觉的境界,他们若能证得菩萨之真见道功德,再能亲证初禅,于是次第进修而最终能成就无上正等正觉。菩萨种性有情需要持续修行三大阿僧祇劫的时间,以能摄受一切善法及律仪,这期间并能无间断地饶益一切有情而圆满成就福德、智慧。

我们再恭读另一段《大般若波罗蜜多经》的经文也同样开示:【三世诸佛皆依般若波罗蜜多精勤修学,证得无上正等菩提;若诸声闻、独觉种性修梵行者,亦依般若波罗蜜多精勤修学,得声闻果、独觉菩提;菩萨种性补特伽罗亦依般若波罗蜜多精勤修学,超诸声闻及独觉地,证入菩萨正性离生,渐次修行诸菩萨行,得住菩萨不退转地。】(《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430〈设利罗品35〉)此段经文说:三世诸佛也都是依于般若波罗蜜多为根本因精勤修学,最终而能证得无上正等菩提;所有的声闻、独觉种性弟子们修清净梵行,也得要依于第八如来藏宝藏识为根本因精勤修学,才能证得声闻果、辟支佛果,达到不生不死彼岸的功德——那就是入涅槃,永远不再有未来世的出生,不能够再利益有情类。经文中 佛陀再说菩萨种性有情也是依于般若波罗蜜多精勤修学,却是“超越”所有声闻及独觉种性的修行境界,因为菩萨种性弟子们还必须能渐次修行种种菩萨所应修、所应行的内涵,最终能得住于菩萨究竟不退转的境界;意思就是说,可以成就佛菩提道——成佛。佛陀言下之意就是在说明“菩萨种性珍贵”,因为菩萨们的心志宏广,愿意三大阿僧祇劫的旷劫修行,不辞劳苦饶益一切有情,同事利行,成就佛道之后还永无尽期地饶益有情众生。

这样看来,由于众生的心性不同,还真不能提早宣讲《法华经》,否则真的会有许多人反弹。还记得吗?当 世尊开演《法华》之时,有五千声闻人当场退席,这也是一种反弹的落实表现。世尊留到最后圆教时期才开演《法华》,也正是因为这个道理。

我们再说这位得到八百身功德的菩萨,当然是指这位菩萨已经得到如来藏的清净身了。接下来的经文重颂说:【三千世界中,一切诸群萌,天人阿修罗、地狱鬼畜生,如是诸色像,皆于身中现。】别人看不见,只有这位菩萨能看见;他所看见的是整个三千大千世界之中,一切有情类,不论是天、人、阿修罗,或者鬼、畜生,或者地狱众生,一切有情的色像,不论长成什么模样,都是在自己的“法华经”如来藏“清净身”中显现出来的。这个真理实相,只有菩萨种族才会知道,其他的有情不知这个道理,也无法现前观察。世尊这六句重颂是在告诉我们,证得如来藏以后,可以观察一切的有情,无一不从自身如来藏清净身中而出生,没有一个有情能够外于如来藏清净身而出生。在这个大千世界中如是,去到别的三千大千世界中亦复如是。

佛法的经典法要,五时三教,从初转法轮至唯识方广时期是一整体有脉络的连贯性,以第八如来藏识为主轴开演,从粗浅隐说,逐渐转入深广显说的内涵,我们处处都可看到佛法大意。本段文字也呼应了 佛陀在《楞严经》详细开示三界世间的起源内容。

我们今天说明到此,下一集再继续分享。敬祝各位菩萨:

身心安康,福慧增长!

阿弥陀佛!


点击数: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