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背景资料
第082集
由 正益老师開示
各位菩萨︰阿弥陀佛!
今天是“三乘菩提之法华经讲义”,子题是:六根功德。
在这一品中呢,世尊特别为我们说到,说能够信受、能够来持守受持这个《法华经》的人,他读诵、演说,乃至于书写这个经典,这样的话呢,这样的法师他清净了六根,可以得到许许多多的功德。那我们要说,到底为什么要说到“六根”这样的事情呢?这牵涉到《楞严经》告诉我们的,因为《楞严经》在解结(就是解开这个结),一个一个结解开的时候呢,世尊现出这样的法告诉我们“六根有种种的功德”。
以眼根来说,眼根的功德比较有局限,因此眼根有八百功德。没有局限的,就像是耳根,就有一千二百功德。为什么呢?因为,譬如说我们走在路上,突然呢听到消防车或是警车,然后它的警笛响了以后,你四面八方都可以听得到的,但是眼根不一样,眼根只能够见前面的或侧边的,后面它就看不到,所以这样的局限的结果,就会使它的功德比较少。那像耳根的话,因为可以听见这么样来自四面八方的声音,所以有时候你还不清楚说,到底这消防车是从我后面来、前面来,还是左边、右边?这就是因为耳根它能够接收所有这样的声音的讯息。那眼、耳、鼻、舌、身、意,就是依次以八百功德、一千二功德,这样大家就可以比较容易记下来,所以意根呢也是属于一千二百功德这样。
那有这样的功德,到底是什么,讲这个《法华经》就有这样的功德?平实导师跟我们说︰因为三地满心的菩萨,他的心清净了,所以他的五阴中的“色阴尽”的现象就会出现了。所以,他在五阴尽的这第一个——色阴就色、受、想、行、识的第一个——色阴尽的情况下,他心清净了;这时候,就可以如《妙华莲华经》所说的“用肉眼就可以去观察众生、观察世界”。所以在这个情况下,他明白众生的因缘、果报、业报这样的种种:为什么这一个人会出生在这里?然后为什么有的人出生在清净的世界?为什么这个是一只小猫?为什么这个是小狗?他就因为心清净了,所以他看这个人、这只猫、这狗的时候,他就能够意会到是怎样的因缘、业报、果报这样而来的。
所以,这就是“眼根”得到了第一分真实的清净,然后包括六根也都是如此,所以这就是三地满心位的修学。所以即使他不现起天眼,也可以这样的来理解。所以,透过讲解《妙法莲华经》,就可以很快的让自己的六根可以得以清净庄严,然后可以发起种种的功德,这就是这里经典要告诉我们的;所以应该来尽量传播这个如实的大乘经典,让众生们得到这种好的法义。然后读大乘经典的时候要说呢,你如果如实理解,这本身就叫作“读”。这部经又说“诵”——就是把它发挥出来;怎样发挥出来?就是自己能够把它演讲、然后念诵,然后去为别人解说等等。
好,那我们来看到《楞严经》它本身除了这个以外呢,它既然讲到五阴,那就应该有讲五阴的种种啊!那因此《楞严经》被一些人误会,误会这部经典是伪经,是后人伪造的经典,那实际上这是不对的!因为佛法里面,最后你要灭尽五阴区宇,就是五阴的这一些呢,它的全部你要把它灭尽。在五阴尽的这样的过程中呢,是有着佛法要来说明,譬如说︰你要怎样才叫作色阴尽?色阴尽的时候会有什么样的境界?那这个就是在《楞严经》来说明了。那因此色、受、想、行、识,根据这样的次第,一直到佛地识阴尽,然后最后圆满佛道。然后佛道的成就,实际上是要经过两次的开悟,就是一个是明心、一个是眼见佛性,这样才能够究竟成佛;那一般法师们或是学佛人对此不太明白,那 平实导师有告诉我们,因为明心的时候,可以圆满六、七、八(识)的智慧,然后等到眼见佛性,可以把前五识的智慧圆满,所以它经过两个阶段。眼见佛性是看到天空鱼肚白,第一道星体的光明照射过来,那时候那个光明叫金星的光明;因为 如来明心、眼见佛性,那时候星空最亮的星体是金星,所以就眼见佛性以后,就四智圆明,一切无明就全部灭尽了,这时候成就如来地。所以这五阴区宇、五阴尽的内容,对于大众来说也应该来明白,所以不应该说这部经不存在。然后透过如来密因这样的解释,这个法可以六根互通。禅宗虽然说到六根是通流,但是实际上是在说这如来藏祂有种种的妙真如功德性;所以在六根里面通流,并不是说六根互通的道理。所以六根互通——说这一根可以作其他的根来使用,譬如眼根来作耳根,然后呢耳根来作鼻根等等,依这样来说一时作一根来使用。因此,我们就可以知道说,经典所说的义理非常非常的深奥,而且都可以互通的;并不是这部经和那部经……,如有些学术的人他以为︰喔!这一世创造的、思想的结果。不是!实际上这都是 如来亲证的道理,因此要透过这样才能够理解六根功德是不可思议的!也可以由此知道《楞严经》它的重要。也由此可以知道说︰六根互通在《楞严经》所说的这样的道理是怎么样,然后不断地熏习佛法。
因为六根都是如来藏的妙真如性所出生的,从来没有离开过这真如心体。如果有一个法,今天有人说︰“这个法是我自己可以独自如何如何如何的。”那他必然是误会了,而将生灭法来当作是实际。所以不论有的人他打坐打到怎么好,他对于这正理都不清楚——他也不知道有六识和第八识之间的差别,他也不知道生死轮回的众生我实际上就是第七识,他只一直想说︰六识心只要处理好杂念、只要处理好妄念,我就成就开悟啦!他不方便说自己成佛,但实际上这道理是不对的!
六识心不会说你如果开悟以后,到了祂断灭的时候,你就变成不开悟;那不是醒过来,你要重新再开悟?那到底开悟什么?而且只是杂念停止,并不代表你的无明有去处理。尤其,到底你这个心可以出生万法吗?也不行啊!意识心没有这个能力,意识心只能想象,所以只能透过思惟、理解种种;所以可以出生哪一个法,真实出生那个法的一定是能够触于色的,然后祂一定有大种性自性,也就是说四大种的体性祂是充分掌握的,因为这四大种的体性就是祂里面体性的一部分,这就是如来藏的七种性自性之一。所以,这样就可以明白说《法华经》要告诉我们:众生就是有这个“此经”。所以应当来相信。
佛道就是呢,您即是“理即佛”,也就是说道理上你就是佛啦!但是并不是真正你现在就成佛了。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如来藏到了后来后来,您修证成佛的时候,这如来藏心体还是同一个,祂没有变出第二个;也不是说祂突然自己生出了另外一个,然后把自己灭掉——祂觉得祂自己原来不好,然后新的才是佛。不是!第八识永远是第八识,就是这如来藏心体,只是说成佛以后,你就不要再称祂、也不需要再称祂叫如来藏了!然后祂所有的种子都已经清净了,清净到难以思议,而且都不会再熏习受熏了,因为一切的无明都断了!一切无明都断了、智慧都圆满了,所以完全是极善性,也就是说没有办法再增益了!中国人说止于至善,这时候就止于至善了,所以要继续再熏习什么善法?那现在已经是最善了!所以种子不会再受任何的熏习,所以也不会有一些人以为的说︰这时候成佛是不是还会因为无明以后变为众生?那是不可能的!因为熏习要第七和第八祂们同一(起)啊,然后这时候第八识实际上已经就是纯善性;这样情况下,完全的纯善性,然后又是极善,所以任何的恶法、染污法、不清净法、无明法都没有办法熏习进来了。
不光是第八识如此,前七转识这时候也不称为“转”了,都叫作前七识。因为都有智慧,所以也是纯善性、极善性,这样情况下呢,也不会造作任何不清净的业,所以一切都是利益众生,所以佛地如是不可思议!所以一切的这些染污法,都没有办法再熏习进来,那自然就不会有任何一尊佛会像众生所愚痴想象说︰喔!佛又变成众生。或是说:我本来是佛,然后因为无明污染以后呢,所以就堕落或是下堕。不是!不是这个道理!
“理即佛”是告诉大家:你理上是佛。但是,这是说理上是有自性如来,是关于到未来的佛地这个心体您是有的,可是还不是佛。要等到他开始明白︰喔!这个佛法在讲真如、佛性,那他就想要清净,这时候可能还没有真正地观行,所以这时候就叫作“名字即佛”。他也可能有受戒啦、或是做许许多多的事情,那等到他最后开始——我应该要去找这个如来藏、或是思惟这个真如佛性,这时候就叫“观行即佛”。那等到他最后找到了,这时候就是“相似即佛”。
“相似即佛”的意思是什么?因为他会知道说︰这个佛呢,佛世尊的心体,实际上就是我现在这个心体,我将来也可以成佛,但是我的心体有一点不一样的是因为我的心体含藏许多七转识的种子,这些有很多很多的染污啊!所以呢和佛地一切清净是不同的,但我的心体所有的、拥有的和佛地的功德是如出一辙的,是完全无二无别的,佛拥有的功德、我也都有。后来等他眼见佛性就更为相似了,他知道︰喔!原来佛所见到的那个眼见佛性,我现在也有一分了,虽然不是佛地的这样的眼见佛性圆满的功德啊;所以这时候称为“相似即佛”。
等到他过完第一大阿僧祇劫以后,入地了成为圣位菩萨,然后这时候生如来家,称为佛子,种姓尊贵,无可讥嫌;众生已经没有办法再嫌弃他什么,因为他的种姓就是这样,他自然为了众生而愿意不断地出生入死,所以他已经在这样的生命旅程中呢进入了第二大阿僧祇劫的修学,这时候是要灭这个习气种子了。烦恼障习气种子就是在第二大阿僧祇劫灭了,所以这时候就叫“分证即佛”。那最后等到他十地修完,继续受职为法王子,然后再进入等觉、妙觉地,然后最后成为究竟佛,这时候就叫“究竟即佛”。
透过六即佛,我们就知道说︰不管哪一位众生,总是要开启自己找寻真如佛性的历程,因为流浪生死永远没有一个究竟的,而且没有真实的意义。所以透过佛法告诉我们这个真实的见道——你是如 玄奘菩萨在《成唯识论》所说的,就是找到了这个阿赖耶识(就是第八识),然后呢你会亲证祂的真如性,所以转依真如继续地修学;最后如《解深密经》所讲的,在种种诸法中呢,你把这个七真如,知道真如这个后得无分别智的所行境界,这样你就发起了后得无分别智;应该说呢,真如的所行境界于世间上种种,这就是后得无分别智,然后能够得证这个三品心(编案:非安立谛三品心,谓内遣有情假、内遣诸法假、遍遣一切有情诸法假)。
对于许多他是来这个世间协助护持正法的入地菩萨,他虽然有胎昧,但是他就可以很快地透过善知识的教导来实证这三品心(这三品心就是非安立谛的相见道的这三品心)。所以能够以无所得智继续地在佛道上、继续地修学,不用担心自己是不是会退转,因为以前的种子修学过后,它会不断留存在第八识心田里面,会不断地在这个适当的因缘它会生起;而且即使来这个世间护持正法看起来很艰辛,但实际上还是有很多的福德可以让自己再往下一个阶位,成为下一个阶位的道粮。所以,如是不可思议、不可思议!
然后师父 平实菩萨摩诃萨,又跟我们提到一件事情,就是说您在任何情况下作法师的时候,也就是说在领众的时候啊,您不要太过于绝情。像以前有一位禅师啊,他因为弟子犯了过失,所以就在冬天(那时候是隆冬的时候),他就把他赶出去了,那这样就不好。就是说,即使说这位弟子他犯了很严重的过失,这样的一个方式,就是让他失去在寺院的常住的身分,但是他还可以继续去别的寺院啊!可是这时候先不要赶他走,因为这时候天候不好,天气既然那么寒冷,那实际上应该把他留下来,就对大众宣布︰因为我们是要慈悲为怀,所以他有过失,那我们就等到天气好以后,再请他离开寺院。这样来处置就可以了。
那因此,师父告诉我们不要走须菩提的老路。不过后来这位被赶走的弟子啊,他很特别,因为他求法心切,所以最后他一直坚持,然后等到有一些因缘的时候成就了,然后这个禅师在寺院外又看到他,欸!就非常的诧异,于是就给他机会,给他锻炼的机会,就锤炼他,但也不特别说,喔!这是他回到寺院的条件。对!就是借此锤炼的结果,这位弟子能够继续为这个法,继续留下来。那因此这个禅师再将这个弟子呢,再请他回到、叫人叫他回到寺院,再担任常住,最后让他开悟,所以这样也是一个美好的结局。
所以我们不管是怎样当法师来领众的时候,都要心怀慈愍,对待弟子要有这个善因缘,让法能够一代一代昌盛下去,直到九千年灭尽。
好,我们今天就讲到这里。
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