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背景资料
第081集
由 正益老师开示
各位菩萨:阿弥陀佛!
我们今天是“三乘菩提之法华经讲义”,今天的子题是:二乘圣教显示大乘法。这意思是什么呢?二乘圣教为什么有大乘法?如果常听这些我们录制的单元,就可以明白说,在《阿含经》里面有不断地说到大乘法,只是一般的声闻人他不能够理解,他觉得为什么会有大乘法?不是二乘经典只会说二乘法吗?实际上不然!所以真正的法师要能够理解、不排斥这些诸法在《阿含经》里面呈现,甚至在亲近大乘法以后,这二乘法师也应该要赞同大乘法才是根本。
那我们今天来说其中的一段经文:【缘生故有老病死忧悲恼苦。此等诸法,法住、法空、法如、法尔;法不离如,法不异如。】(《杂阿含经》卷12)这是不是 如来在说明这缘起法的时候,讲到这样缘起所生的一切法,就是不断地生死病苦,然后乃至于老死?这样的过程中,有许许多多的忧悲愁恼种种的苦,这些苦这么多,那到底这些法是怎样呢?这些法不就是烦恼吗?不就是只是痛苦而已吗?不就只是无明所恼乱的?结果经典告诉我们,这些种种的法,不管是哪一个法,全部都是“法住”。“欸!你讲法住?不是刹那刹那不住吗,怎么变成法住了呢?”这个就有疑问了。接下来“法空”,法空实际上是指空性,不是指空无,那等到他终于明白这地方的法空,他就会觉得为什么这些是空性,还跟如来藏有关啊。然后接下来“法如”,那最后又说到“法尔”。
“法如”来说,这些法就是真如。那你想不对啊,这些法不是虚妄吗?而且这些法不是无常吗?为什么会如如不变呢?怎么会把这个“如”用上来呢?接下来还有“法尔”,法就永远如是,法就是这个样子。他还会以为说:法就是痛苦啊,这些生老病死诸种痛苦。可是这地方来说:“如”,法就是真如。而且还说这些法就是这个样子,就是真如这个样子。这样不太理解吧?结果最后还说“这些诸法不离如”,就是这些法都是以真如作为所依,所以没有办法刹那间离开过真如,一点点机会、一点点时间离开真如都不可得!然后“法不异真如”,所以叫法不异如,也就是说,这些法就是真如的一部分,就是真如的自性,就是真如一部分自性之所出生的。
所以这就是在说明了,二乘人所完全没有办法体会的大乘法。所以二乘人在熏闻这样的大乘法以后,他们在结集经典的时候,还是把这一段结集下来——因为有智慧的人知道说,大乘法是不能排斥的法,这就应该要把 如来圣教来说明,虽然我们声闻人不是很懂。
好,那因此就明白了世间的一切诸法,它都是由这个本住法所出生的,所以摄归回这个本住法,那这样的话就叫作法住。一切的法都是这个本住法如来藏所出生的,所以依这样来说,诸法就是本住;然后呢再依这个出生诸法的是空性如来藏,祂是本住法,但祂所有的自性,祂自己的自性就是空性,所以就说,这些诸法是空性如来藏所出生的。既然空性如来藏是空性,那因此这诸法就是空性,因为摄归回空性如来藏的缘故。同样的,这些法就是真如心——空性如来藏——所出生的,是由这个本住法所出生的,因此这些法就摄归回空性如来藏真如心体,所以这些法就是真如。
然后再来“法尔”,这些法因为从无始以来,乃至于现在,乃至于未来,三世之诸法出生,全部都是由这空性如来藏本住法真如所生,所以就永远是这个样子,所以叫作法尔。所以诸法也是这个样子,因为摄归回本住法空性如来藏真如心体的缘故,所以最后结论:一切诸法就是以真如作为所依,从来不离于如,从来不与如有所不同,因为都是真如自性的一部分。因为真如有真如心体,有非常非常多的万法的自性可以出生万法,这就是真如含藏一切诸法的种子。所以真如这个心体又叫作一切种子识,就是一切法的种子都含藏在这真如心体,从来没有任何一法的种子祂没有含藏的。所以由此,众生可以在三界中有善恶,然后六道这样来轮转,就永远不会断灭。就是因为有这样的法,所以我们就称这些诸法法住、法空、法如、法尔;法不离如,法不异如。所以这个空就是如,不是空就是空无,不是法尔就是属于无常,不是!要从大乘法来理解。这部经典是二乘经典所要告诉我们的,应当回归这样的缘起法,缘起所生法全部都是法如——法不离如,法不异如。也就是说,缘起所生的现在所有的现象,不管是人事地物种种,乃至山河大地,乃至宇宙时空等等,全部都是如来藏所生的,这真如心体所生的,这就是 世尊要告诉我们的。
那我们现在看另外一段经文:【何法有故名色有?何法缘故名色有?即正思惟,如实无间等生:识有故名色有,识缘故有“名色有”。我作是思惟时,齐识而还,不能过彼。】(《杂阿含经》卷12)这意思在说什么呢?就是说有一个人,他一直在思惟为什么我们会有老病死?这样他就想:因为我有出生了,从我呱呱落地的时候,就开始了老病死这条路,即使我年轻少壮,到时候还是变不了会有老、病、死;有的人他甚至会早夭,就早死了,所以这根源就是因为我出生了。那就从出生这个地方再往前一直推,最后一直推推推推推……推到最后是因有名色,就是说过去有这样的名色来出生了,或者说这一世的名色出生了。那名色是又因为什么样的法存在呢,让名色才会出生?是因为源于什么样的法,这样才会有名色的五阴呢?因此他就这样来观察,如实正确的这样观察,最后就知道有一个识,这个心识很特别,祂不是在名色五阴之内,祂是在名色五阴之外。
为什么要这样说呢?因为名色里面就有识阴,识阴有六识,那这个本识不是识阴;也就是说,不是众生所以为的意识心;眼、耳、鼻、舌、身识,这样的心也不是。不是意识心,也不是前五识,那祂到底是什么呢?如来证得了祂。然后如果说再将十八界的意(就是意根)再拉进来,意根祂不是物质,因为祂跟五根不一样——眼耳鼻舌身根,它们本身是物质性,是四大假合的物质,是色法。那意祂本身,实际上是心体。那既然是这样,就总共有七个。那在这个七个心识之外的这个本识到底是什么呢?那且不管祂应该叫作什么(到底是什么),数学稍微算一下就知道:喔!这就在说明有个叫作第八个识。因为按照顺序来说,人们会先清楚有六识;最后知道意根一定是心识,因为不是心就是物,那这样的话,祂不是物质,不是物体,不是这个色法,所以祂就是心,就称祂为第七识。然后再这样算过来,这《阿含经》所讲的这个“识有故名色有”,五阴是要缘于这个识——“识缘故有名色有”,没有这个识,五阴就不会存在了。原来我的色身,然后乃至我六识心,都是依这个本识而存在,所以他这样算下来就知道这个本识就是第八识,然后第八识就是本识,而且祂一定无始以来一直存在。为什么?因为我一直轮回,所以这个第八识祂就一直存在;一直存在的情况下,才会让我这个名色五阴一直存在;那我有名色五阴,我才能够住在三界中,所以他这样就可以明白 世尊讲的道理。
那继续作思惟,“我作是思惟时,齐识而还,不能过彼”,那意思是什么呢?就是这个本识没有前头之法了,本识以后就只能够退还回来。这样,那这个意思是什么?也就是说,这个本识是永恒之法,祂不生也不灭,也就是说不能够去坏掉祂,祂是一切三界诸法的所依。如果看到这里至少要相信,从古到今,一切众生的名色五阴、一切的法都是祂出生的,所以离开了这个本识,那实际上就没有轮回可以讲了,就全部都没有了。而且这个法一定是不生不灭的,如果五阴灭掉了,然后说这个识也可以把祂灭掉的话,这本识也灭掉,那这样人就是断灭了,就什么都没有了。所以这个识,是 如来所找到的自己的第八识,这样称呼的时候就更名为无垢识,再也没有垢染了,完全清净。所以这个识既然是源头,祂呢生死的源头,生死到此就结束了,没有办法再跨过这个识,因为这个识不必有任何的所依,祂不用依靠任何一个法,祂本来就存在;那也灭不了,因为灭了就变成断灭了,所以祂本来既然就是一个本住法,我们就称为本识,然后无生无灭。
所以探讨到这里的时候,如来亲证这个识,示现,当然这个示现给大众看,在菩提树下示现,然后示现这样明心,就是明白这个第八识,这样齐识而返。“齐识”就是说这个识就是尽头了,你没有办法再往前能够找任何一个法了,因为一切的法都祂生的,所以祂之前没有外于这个识的法可以存在,一切的法都收摄在这个识里面,于是齐识而返,这个识尽头就退回来,不能超过这个识。南传《尼柯耶》因为对于这个法是没有办法完全确认的,因此他们就在操作的过程中,就变成多了名色,那实际上这样,这句“齐识而还,不能过彼”,才是真实的道理。
那接下来我们还可以看到经文再继续往下说明的时候,说明到说,为什么这个识是不能灭的?我们继续看,下面再过来有一段说到:“何法无故则老死无?何法灭故老死灭?”这样一直一直过来,最后到识、行,然后无明无故行无,无明灭故行灭。这样大家应该可以理解。为什么?因为既然说这个识是源头啊,那应该说什么样没有?最后识没有,就没有名色啦!那就把这个识灭掉就好啦!但是我们已经说这识是本有法,祂不能灭,因此就从前面的十因缘,也就是说到识为止的话,这本识为止就是十个。
接下来要走一段,就是十二因缘法。十二因缘法可以灭的道理是什么?也就是说,过去的话有无穷无尽的六识,这时候这个识支,就不能当作本识来说明,然后这个识支再往前回溯就是行,就是种种的造作,这个造作就因为无明,所以把这些都灭了,最后就可以得到生死的解脱,所以最后是无明灭。如来就是把无明、把它灭尽,而不是可以灭掉这第八识。所以有的人,他读经论的时候不能理解,这时候看到这里就应该恍然大悟,如果这个识可以灭,那 世尊就应该在这地方写“何法灭故老死灭”,一直往上回溯,就应该说这个识灭故名色灭。可是不是这样,因为十因缘,这个识是本识,所以只能够走十二因缘,来让人家理解说,过去生有不断的六识出生,所以这六识为什么会这样,那就是因为过去生有无明的这些杂染,所以就一直造作这诸行,六识还有末那在这样的轮转不停,所以最后把这无明灭了,就可以得到真实、清净、寂灭。
不管是二乘涅槃或大乘涅槃,最后都要依止于这个第八识如来藏,因为这才是法界的究竟法,所以我们就从二乘经典里面看到很清楚,这个法实际上是二乘经典直接说的,虽然没有讲祂(用第八识的名称),但实际上就是这个法。那因此祂是不能灭的法,这不能灭的法永远就是实相啊,祂不是天马行空,像世间的这种玄学理论不可亲证,然后自己编撰出来的法;实相永远只有一个,不会说有无量无边的实相,然后来说都是实相;那如果这样的话,你应该有无量无边这样在各个世间所幻想的这种平行宇宙不断地出生啦!因为你有不断无量无边的这个实相,那众生也无量无边的实相,那到底什么时候才能成佛呢?
所以应当知道“法空、法如、法尔;法不离如,法不异如”,这个如、这个本住法就是本识,就是第八识如来藏。所以在经典有说到:【设有,我不得……如是正解脱如来,有因提罗及天、伊沙那,有梵及眷属,彼求不能得如来所依识。如来是梵,如来是冷,如来不烦热,如来是不异。】(《中阿含经》卷54〈大品 2〉)在另外一段,也有说到:【彼梵天者,是说如来、无所著、等正觉。梵是如来,冷是如来。无烦、无热,不离如者,是如来也!】(《中阿含经》卷39〈梵志品 1〉)这意思就是告诉我们,因为有一个我,没有得到。“欸!那就是说,不是说都无我吗?”但应该要知道,在这《中阿含经》里面已经很清楚说,假设有一个我没有办法找得到(设有,我不得),因为正解脱如来,真正解脱的如来,这样的究竟解脱如来,祂是有这个我的啊!因为常、乐、我、净啊!所以这时候因陀罗(因陀罗就是玉皇大帝啦),然后还有伊沙那天(这你要倒过来,因为梵语它有时候像英文一样),所以自在天,他们也有这样梵天还有眷属们,大家都开始去寻找如来所依这个心识(这个第八识),因为他们听过佛法、大乘法,知道有第八识;可是他们都找不到,所以他们就会因内有恐怖,因为他会想:那我找不到,以后我是不是会如何呢?我是不是生死中有断灭的疑虑呢?但实际上他们不用担心,因为如来藏会随顺众生,随顺有情,所以不断地存在,让我们生生世世都出生名色五阴(五蕴),所以即使还没有找到如来藏——这个众生的真实我没有找到——也没有关系,所以玉皇大帝(帝释天)以及自在天,他们都不用着急,只要继续跟随着佛法的脚步,一定可以亲证。
大乘法告诉我们“如来是梵”,这意思是什么呢?如来就是出生一切诸法者,这个如来就是自性如来,自性如来就是这个如来藏;这如来藏是冷,所以祂是清凉的,就像是涅槃所说的清凉;然后如来不烦热,因为如来藏祂没有见闻觉知啊,所以祂不会受到诸法的污染、染著,祂本身也是无记性,所以祂没有任何烦恼,祂无有一法,祂虽然有无量无边的种子,但祂不会去揽为自我,因为如来藏祂不反观祂自我,因为祂没有自我可说,所以就是这样的清净的体性,最后才会成就如来地;因为最后等到七转识清净以后,就可以成为 如来。“不离如”,你示现如来地那样的五蕴的时候,你还是不离开佛地的真如。所以二乘法中很清楚告诉我们,就是有第八识、有真如、有这个如来藏,这个是真正的我,如果没有找到我,不用因此而因内有恐怖,这就是二乘经典所要告诉我们的正理。
好,我们今天就讲到这里。
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