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经讲义》之不思议福(一)

第074集
由 正钧老师開示
文字內容

各位菩萨:阿弥陀佛!

问候大家身体健康!精神愉快!

“三乘菩提之法华经讲义”,今天要接续上一位亲教师所讲的《妙法莲华经》卷第5〈分别功德品〉第17之中的经文。

经文之中提到,释迦牟尼佛为 弥勒菩萨宣讲“受持读诵是经典者,复有如是诸善功德”;然后 世尊欲重宣此义,接着又说一段偈颂,就是要再度强调“能奉持‘此经’,斯人福无量”。“受持读诵此经”,或者是说“奉持此经”的层次,当然是有事、有理,各不相同的,大家可以请阅 导师的《法华经讲义》,其中就有深入浅出的精辟阐述。今天在这里,就单纯地从世俗法所说的“修学佛法”来谈一谈,看看说为什么“修学真正的佛法”是那么重要?而此处所说的重要,还不只是说从真正修学佛法的个人而说,因为那也一定是会进一步影响到其周遭的其他的人,只是时节成熟的因缘罢了!

首先,要简单地说明一下“真正的修学佛法”,或者是说“修学真正佛法”的定义。一般而言,若是你看到或者听到有人上香拜拜,可是他或者是要求:人生要怎么样过呢,才不会有还不完的债?像这一类的学佛人,其实都不是真正地在学佛,充其量只是一般的民间信仰,因为他没有真正地去思惟“什么是佛”,那当然就不会有接下来的“真正地修学佛法”的事实,他只是把佛当成世俗法中的神祇,也只是想从他所信仰的神祇,求得世俗法的帮助而已。而这一种事情却是有人类历史以来,就一直都有的状况,甚至于他们还会求佛保佑合家平安,乃至是招财进宝等等之事。

然而若是进一步,他们或者是求:我要怎么样可以一生而无怨无悔,而无忏悔?这个或许是有一点求“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地”的情怀,假如能够进一步地付诸实行,看起来就好像有一分“修行人”的样子,但是这仍然不能说是在学佛,因为佛法中有三主要道,最基本的至少要于声闻的解脱道相应,才能够说是有一分在学佛。

再者,也许可能他们或者是求:怎么样可以离开人世间无尽的悲伤、折磨?这就有一点是求“出离世间的种种苦”之事,看起来似乎是有一分“修学解脱道”的样子;然而,若是没有真善知识为其说明修学解脱道的内容、法门,而进一步地付之实修,所会有的结果,就只是盲修瞎练,而于真正的求出离生死之苦,完全没有太大的帮助。而这只是在说佛法中的一分名为“解脱道”,而即便是可以彻底离开人世中无尽的悲伤、折磨,这样子的解脱,只是佛法中的一小分而已,因为还无法涉及成佛之道,也就是佛菩提道。若说要能真正走上“成佛之道”之前,得先要如实地去理解“佛的本怀”,而进一步去分证,乃至是究竟圆满,像这样子的过程,才可以说是在学佛。

但是,既然说这只是简单地说明一下,当然就会有人无法理解为什么“真正的修学佛法”有那么重要。假如我现在说:“只有真正的佛法,才能够穷究宇宙中无穷无尽的万事万物之真理。”“也只有真正的佛法,才能够究竟解决众生无量无边的烦恼。”“只有真正的佛法,才能够为无量众生作为其究竟的依止。”不知道您意下如何?若是一般人听到我这么说,那么假如他的心量也是比较开阔的人,也许就会这么想:“哎呀!不就是各说各话吗?哎呀!老王卖瓜嘛,当然就要说瓜甜,我们听听就好了啦。”然而,只恐怕会有多数人抱持相对的意见,认为说:“凭什么你就说,只有佛法才是最殊胜的?我信奉的某某教,我们的某某教主,一样也可以达到同样的功德啊!”

好!假如要讨论或回答这样的质疑之前,我先要问问某甲另外的一些问题:“世间法之中,有没有能够圆满解决贫富差距的办法?”再问说:“有没有可以彻底解决或者避免大自然火灾、风灾、水灾、地震等等的对策?”第三再问:“有没有能够让人永远不生病的办法?”最后当然还要问:“乃至是,有没有任何手段可以让人不会死亡呢?”可以想见的是,当我一面在提一个接一个问题的时候,听着问题的人,一定会这么想:“这是什么问题啊!这可不就是永远不会有答案的问题吗?没有一个国家或政府,即便是整合一个世界各国的能力,而能够真正地成办的,最多就只是说‘期待有一天的将来,可以达成其目的’。”可说一句大实话啦:“有没有哪一个国家,是可以持续或者是经营千万年的?”所以,以上所问的种种问题,于世间法之中,当然就要说那是“无解”了,否则我们生长的地方就不会称为人间;或许那一些问题的答案,可以在人们心中所想象的“天堂”之中,是有可能成办的,但是眼前我们先不讨论这个问题。所以,对于这一连串的问题,想必当然大家于其答案已经有了基本的共识了。

现在,还要再问一问,对于先前的种种说明有着不同看法的某甲:“您的意下如何?您所信奉的某某教,以及其教主,能够达到上述的种种目标吗?”若是某甲逞一时之快,也许就立刻说:“当然可以啊!等到我们都生到他的国以后,就可以达到上述的种种目标,因为这是他所应许的。”然而我不免又要问:“一定要生到他的国以后才可以吗?”若是某甲回答说:“是的!”那我就要想,又想要再问:“那你们为什么要生到人间?为什么不直接生到他的国,那岂不是皆大欢喜吗?这样不可以吗?然而,又是谁让你们生到人间?或者又是谁创造你们呢?”聪明的人才听到我的问题,以及反复的质疑,正应该是三缄其口。因为,假如人们真的是由某一个“万能者”所创造,而让大家生到人间,然后再等到大家穷其一生的努力,以及尽心地奉侍万能者,死后才生到他的国度,而得到永远的快乐以及永远的生命;那我不免要怀疑,这一位万能者到底是在想什么,而要大家先生到人间,受着种种的苦楚,以及些许的一些快乐;若真的是万能者的话,正应该直接让大家生到他的国度才对啊!那么,至于这一位万能者,为什么要创造人们的原因,就不在这里讨论了,否则一定会有一个又接一个的过失了。

这样子看来,想从某甲所信仰的世俗法之中的神祇,而求得世俗法上的帮忙,在世间之中当然是比比皆是。更有甚者,中古时期的君王,为了遂其统治人们(人民)的愿,往往依于当时的民间信仰,假托天神、天主之名,而自称为天所委任的人选;乃至是也如中国的古时的帝王一样,自称为天的儿子,所以就有“天子”的名称流传于世间,其目的无不是要宣示他才是“唯一的统治者”,而这无可奈何就是欲界人间的常态。想当然尔,不明就里的人们,也会把佛视为一般的神祇,而真正的佛的本质,只恐怕不是三、五、十世而能够有着基本的了解,或者乃至是要经过十百千劫之后才终于有进一步的概念,而也能够相信、了解佛不与一般的神祇相同的。从另外一个层面来讲,假如人们是被这一位万能者所创造的,而这一些人们却从来不曾与之对话过,但竟然会相信所谓的这一位“万能者”之所说的话!这到底意味着什么?这表示他们的种种期望,恐怕就只是想象罢了,而终究一定是会落空的!

而我也必须这么说:“这样子情况的人们,在这个世界之中,会是属于多数的。”因为这个世界名之为娑婆世界。“娑婆”二字是由梵文直接音译的,若翻译为中文,有“能忍、堪忍、杂脍”的意思;也就是说,在这个世界有着各种痛苦和烦恼,可是众生却“甘之如饴”地忍受着,而不愿意、或者没有想过是不是有什么办法能够结束,或者是出离这些痛苦与烦恼。而这个娑婆世界的名称,不管你认同与否,其实是众生共业所形成的一个状态,世尊只是悲悯这一些仍然不想出离这个世界痛苦与烦恼的众生,而如实地为我们所叙述出来而已。而 释迦牟尼佛于《悲华经》卷第5之中,叙述过去久远劫时,有一尊 宝藏佛,一一为如今贤劫千佛前身的菩萨说法,并授记将来当于贤劫成佛,以及其国土、人寿等状况,当时 宝藏佛就已经曾经说过“娑婆世界”这一个名词了。经文是这么说的:【尔时,宝藏如来告火鬘言:“善男子!未来之世,过一恒河沙等阿僧祇劫,入第二恒河沙等阿僧祇劫后分之中,此佛世界当名娑婆;何因缘故名曰娑婆?是诸众生忍受三毒及诸烦恼,是故彼界名曰忍土。时有大劫,名曰善贤。何因缘故,劫名善贤?是大劫中,多有贪欲、瞋恚、愚痴、憍慢众生,有千世尊成就大悲出现于世。”】

释迦牟尼佛于诸经之中,不只一处为我们宣说如今贤劫千佛过去世的种种因缘,而当时的 宝藏如来就已经说明到这一个娑婆世界的名称,并且也明白地说“是大劫中,多有贪欲、瞋恚,愚痴、憍慢众生”,然而却有“千世尊成就大悲出现于世”,所以这一个大劫,才称为“善贤”。释迦牟尼佛为此贤劫中的第四尊佛,前三尊佛住世时的人寿,分别为四万、三万、两万岁,而当来下生 弥勒佛住世时的人寿更为八万岁,但是 释迦牟尼佛住世时的人寿,也就是我们这个世界此一时节的人均寿命只有百岁。我们也知道,人均寿命越短的时期,人们的贪欲、瞋恚、愚痴、憍慢之性就会越发地猛厉,在这样的条件下,想要有因缘能够修学真正的佛法,而前来亲近真善知识,当然也就越不容易了,除非是已经多生多劫修学,今世乘愿于末法时期与学人再结善因缘者。

那么想当然尔,这样子一类的人们,于我先前所说的:“只有真正的佛法,才能够穷究宇宙中无穷无尽的万事万物之理。”“只有真正的佛法,才能够究竟解决众生无量无边的烦恼。”“只有真正的佛法,才能够作为无量众生究竟的依止。”必然更是无法相信的。然而,你也不应该向我提出类似的质疑:“你说众生无量无边的烦恼,只有真正的佛法才能够究竟解决;而宇宙中无穷无尽的万事万物之理,也只有真正的佛法才能够穷尽之。那么你知道宇宙中无穷无尽的真理吗?你解决了众生无量无边的烦恼吗?”不应该向我提出类似的质疑!因为穷究宇宙中无穷无尽的真理等事,那是要等到诸佛的果位才能够成办的,而我离成佛的果位还遥远得很。别的不说,单单菩萨从心得决定而初发菩提心的初住位开始,得要经历三大阿僧祇劫之久。“劫”是多久?“大阿僧祇”是多少数?莫说你于此没有概念,就算是于此稍有知见者,其于佛法僧的本质知见到底是到了什么层次?若还是落于《金刚经》所说的“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那当然是“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只恐怕是仍然不知、不见佛法入门的门坎。

如此看来,学佛本来就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不只是表面上拿着香,而实际上只是在佛像前求世俗的愿,而说就是学佛。所以,“只有真正的佛法,才能够作为无量众生的究竟依止”这一件事,真的是很难很难令人相信;乃至是进一步奉行 世尊的教诲而行于六度、十度万行,那更复为难。这样子,你是否稍稍了解为什么 世尊说“受持读诵是经典者,复有如是诸善功德”,又强调说“能奉持‘此经’,斯人福无量”的原因了?

但是时间的关系,今天就暂时说到这里。祝愿大家:

幸福健康、道业猛进!

阿弥陀佛!


点击数: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