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经讲义》之不思议福(二)

第075集
由 正钧老师开示
文字內容

各位菩萨:阿弥陀佛!

问候大家身体健康、精神愉快!

“三乘菩提之法华经讲义”,今天要接续上一集之中提到,世尊说“受持读诵是经典者,复有如是诸善功德”,又强调说“能奉持‘此经’,斯人福无量”的原因。然而继续深究其义理之时,就联想到所谓的“三世因果”了,佛门弟子之间,也常常有一段口耳相传的偈颂,那就是:“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但是这对一般人而言,能够真正的理解而信受的,恐怕只能说是少数人了;而且一般的宗教也不建立“三世因果”,所建立的往往只是“万物从某一个创造者所生,而人们死后再与其相合会”,类似这样的妄想之说。所以,现在再从“若是世间没有真正的佛法住世,这世界可能会有什么影响”来简单地说明,也再次显示 世尊金口所说的,真的是如实之语。

佛法若是给与广义的定义,可区分为人乘、天乘、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等五乘。菩萨乘也被称为是佛乘。但是因为人乘、天乘之法,是共于外道法的,也就是说,外道法之中也有人天乘的修为,所以实际上真正的佛法就只是三乘菩提;而将五乘之中的人、天乘之法除外,那也是因为三乘菩提之中,才真的有出世间法,乃至是世出世间法的。现在回到前面之所施设“若是世间没有真正的佛法住世”这样子的情况,就意味了说,世间之中已经没有真正分证三乘菩提的菩萨,乃至也没有二乘人住世了。当然,这样子的时节因缘之中,一定是还会有很多人自称已分证三乘菩提,有的或者自称已得三果、四果,乃至有的自称已入菩萨诸地,但其实都是不可信的。

这就好像说,两千五百多年前,佛示现出世成佛之前,古印度其实就已经有很多众生自称已得阿罗汉果,结果却是不堪 佛说法后的检验,当然就不是真正的阿罗汉;但却也是善根福德因缘成熟的缘故,所以一听 佛开示正法之后,纷纷真的证阿罗汉果。又好像说,佛授记佛法之弘传过程有正法期、像法期、末法期三个阶段,当佛法之弘传已进入像法时期,乃至是末法时期之时,大多数的学人,这也包括示现出家、在家身分者,就慢慢地只剩下知道佛法的名相,而于其背后真正的义理已经无福而得知了,更何况是分证;所以就可以以自己思惟的道理,或者是一世又一世的以讹传讹的知见,认为是真正佛法修证的义理。

这个时候会变成什么样子呢?多数人在修学佛法的过程,常常要面对的问题是善根福德的具足与否,尤其同时又是示现为弘传佛法的角色,甚至可能是因为被天魔所蒙蔽而所驱遣的缘故,所以对佛法的真正义理就只是依文解义,或者是进一步故意地加以曲解;本来在佛法的熏修下而可以分证三乘菩提的学人,就已经是凤毛麟角了,结果使得如今其分证的因缘,辗转而更是难上加难!当然这一种情况的前提是当时的环境使得菩萨无法住世,否则菩萨的悲愿所持的缘故,一定会想方设法转易那一种困境的。那么假如分证三乘菩提的学人减少了,就会使得表面上似乎是佛法还在继续的弘传——因为看到寺院越来越庄严,学佛的人也是络绎不绝,但实际上却都是表相而已。因为看起来很“兴盛”的外观,就只是有更多人攀缘佛法而受用 世尊三十二大人相的福德,说穿了,就只是多分的在名闻利养上计较而已啦!

刚才说,能于真正的佛法有所分证的情况,本来就已经是很不容易的,这样子一来,或许世间还可以保有人天善法吧?但是,末法时期既然是渐趋法末,人心的趣向会是如何?你可以仔细思惟一下,若是佛门之中已经没有真正的三乘菩提而继续弘传下来,假名善知识从表面上看起来还在继续弘传佛法,可是实际上,就只会越发地在名闻利养中计较了,而可想而知的,人天善法其实是慢慢的会被抛在一旁,最后就只能是在表面上作作姿态了!这是由于眼前都只是有名闻利养的光影,所以不知不觉地就越发的往那个方向前进,因为这里是欲界的人间,欲界法的特性,正是有一分这样子的趋势,尤其又值遇于佛法的末法时期,更是有过而无不及。

这就好像说,假如某一个时节因缘是五欲富足、天下承平,而感生到那一个时节的下一代,通常就会蒙受父母等的百般呵护,而受用的可能是过多的五欲之福,久而久之之后,当他们认为这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时候,若是对即将面临到的生活压力之时,多数人自然而然就会有所抗拒,或者是有畏惧之心。因为所生的大环境是如此,或许说这只能叫势之所趋吧!而这样子长此以往下来,当然就会感得这个世间的风雨不调了,而这一些在现前世间所能见到的天灾等,其实都是过去世人祸之所致,当然这也包括旁生道等有情之共业所感,实在是怨不得别人。

另外一个层面,也许有人会有所质疑:“其他的宗教也有人天善法,凭什么你主张‘只有佛法才能够作为无量众生的究竟依止’呢?”是的!你说的没有错,其他的宗教也有人天善法,但是假如你进一步观察、思惟其他宗教的教义,甚至于是去推敲其教主的心态,你应该不难发现,为什么那一些宗教的教义都要显示其教主是“唯一性”的呢?而又要其教徒甚至是无条件的奉行其教义,乃至是奉侍那一位从来不知道在哪里的教主。上一集之中,曾约略提到中古时期君王的统治方式,看起来似乎有如出一辙的状况。然后,当那一些宗教之间彼此都在相争于所谓的“正统”之时,而都在主张自己是唯一的正真,而别人的主张或建立则是假的,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凡有所抵触或违背者,动辄就以种种的名义兴兵讨伐,那当然就会使得人心惶惶而民不聊生了。请问这样的宗教若是其有“人天善法”,到底所在何处?所为何事?所以很多宗教所施设的人天善法,其实是有其特定的目的的,当然在某一些情况之下,就常常会不知不觉地“变调”了。

再者,你何时见到、听到那一些宗教、或者其教主,可以帮助众生“出离世间生死等苦”的呢?而那一种说要“死后生到祂的国,就可以得到永恒生命”的说法,已经证实是不可信的。同时现见人间的种种天灾人祸依然存在,甚至是年复一年地有过而无不及,那么其他的宗教何曾解决过这一些问题呢?然而,从两千五百多年前 释迦牟尼佛示现成佛以来,由于其大智慧的教导,随学的弟子之中,或者是奉行五戒十善而生到了欲界天,暂时地离开人间的苦难;或者是求生西方极乐世界继续修学佛法,而可以永离,永远离诸苦难;或者是分证了解脱道,而终于可以出离三界的生死;或者是分证了佛菩提道,而可以现证本来无生无死、无灾无难的本际,却因为悲心之所持,继续示现在这个有着生死苦难的世界,只是为了教导其他有缘的人们都可以一起出离生死之苦。无可奈何地,奉行 世尊的教导,虽然说可以出离种种的苦难,可是相反的,继续造作种种恶业的人却总是多数,所以这个世界中的有情,还会继续感生种种的苦难。

话说回来,这个世界的情况虽说是如此,然而这样子的情况,你要如何让其中一些愿意修学佛法的初机学人,能够对佛法僧三宝的信心,一世又一世地更加具足,乃至是对佛法僧三宝的真实义理,能够有分证的那一世呢?世尊为我们作了表率的示现,而在《八十华严经》卷第16之中,有这么一段经文:【佛子!云何为菩萨发心住?此菩萨见佛世尊形貌端严,色相圆满,人所乐见,难可值遇,有大威力;或见神足,或闻记别,或听教诫,或见众生受诸剧苦,或闻如来广大佛法,发菩提心,求一切智。】这一小段经文,是诸佛如来加持、警觉法慧菩萨而为我们所开示的;而这一段经文的内容,是比较偏于事相上的阐述,然而其中所阐述的事相,却都是要经历长劫的种种利乐有情之业行之后,方能够成办其功德的,所以在此就不加以作进一步的陈述了。

然而,从经文之中虽然只是概略性地阐述的事相,却也可以看出其中的一些端倪,那就是 世尊在菩萨位时,乃至是成佛之后继续永无穷尽地,只为利乐有情而所作的示现;也正是因为这一些的初机学人,甚至对佛法僧这三宝(信心)还不具足,当然也就是对佛法僧三宝的真正内涵并没有福德与智慧可以加以简择,在这一些学佛的基本条件都不具足的状况之下,于是乎,世尊就从多方面的事相来作示现。换句话说,因为众生的习性是千差万别的,所以大慈大悲的 世尊就从众生所能够相应的部分,来为众生作示现,建立其信心,进而引导其发菩提心。由于见闻 世尊种种外相上的示现,这一些十信位仍不满足,却是于佛法有缘的众生,因此而得以对佛法僧三宝,或者是心生喜乐,或者是乃至生起敬仰,最后才终于心得决定而发起了菩提心,在深心之中也希望在来世的时候可以成就无上正等正觉;因为对佛法僧三宝的信心具足的缘故,所以才能够心得决定而发起了菩提心,然而这才只是完成菩萨五十二阶位的前十信位而进入初住位,开始菩萨三大阿僧祇劫的修学过程。这样子,虽然只是简单地说明其过程,各位也可以明白,这一类的学人在那样子多生多劫之中,一定是蒙受菩萨乃至是诸佛的陪伴与教导,为了利益他们的缘故,而常常示现在三界之中,尤其是在欲界的人间之中,一直护佑着我们这一些学人。为什么我要改变而说“我们这一些学人”呢?那正是要显示,不管你今世的证量如何,或者是明心而进入七住位,乃至是见道通达而入于初地,其所以能够成就如是等功德,一定是曾经有佛菩萨在过去的多生多劫之中,为我等作了种种的方便施设,我们才能够从之而得到法益的。

试着想想看:为什么佛菩萨要于多生多劫之中,以种种勤苦之方便善巧,而且是毫不在乎于屈尊降贵而来护持我们的道业,更在我们没有信心的时候,来到我们的左右相伴呢?这不正是因为要能够“信受此经、奉持此经”是极为不容易的吗?尤其是又于此娑婆世界的五浊恶世之中的缘故啊!而因此才使得“信受此经、奉持此经”的因由,乃至是世间的“人天善法”,才不至于快速地“变质”,众生才能够因此而得到世间的五欲之乐,或者是有的众生才可以出离三界生死,乃至是分证于佛菩提道,而于未来之世得以究竟成佛。如是了知之后,自己在菩萨道之中,应该更发何等利他自利之愿,自应当知。而这一切的因由,正是从 世尊金口之所说:“能奉持‘此经’,斯人福无量。”因为 世尊在因位的菩萨道之中,当然也是由于分证此经,而更发悲愿“奉持此经”、利他自利的。

所以,我现在仍然是要这么说:“只有真正的佛法,才能够穷究宇宙中无穷无尽的万事万物之真理。”“只有真正的佛法,才能够究竟解决众生无量无边的烦恼。”“只有真正的佛法,才能够作为无量众生究竟的依止。”为的就是希望有缘的众生,能够对真正的佛法生出一分或者多分的信心;乃至是希望学佛的人能够离开《金刚经》所说的“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的学佛方式,而真正领悟到佛法僧三宝的内涵,这样子当然就会有因缘“得以见如来”了。这个时候一定就会更加确定 世尊金口所说的“能奉持‘此经’,斯人福无量”的一分道理了。

因为时间的关系,今天就暂时说到这里。祝愿大家:

幸福健康、道业猛进!

阿弥陀佛!


点击数: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