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華經講義》之不思議福(一)

第74集
由 正鈞老師開示
文字內容

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問候大家身體健康!精神愉快!

「三乘菩提之法華經講義」,今天要接續上一位親教師所講的《妙法蓮華經》卷第5〈分別功德品〉第17之中的經文。

經文之中提到,釋迦牟尼佛為 彌勒菩薩宣講「受持讀誦是經典者,復有如是諸善功德」;然後 世尊欲重宣此義,接著又說一段偈頌,就是要再度強調「能奉持『此經』,斯人福無量」。「受持讀誦此經」,或者是說「奉持此經」的層次,當然是有事、有理,各不相同的,大家可以請閱 導師的《法華經講義》,其中就有深入淺出的精闢闡述。今天在這裡,就單純地從世俗法所說的「修學佛法」來談一談,看看說為什麼「修學真正的佛法」是那麼重要?而此處所說的重要,還不只是說從真正修學佛法的個人而說,因為那也一定是會進一步影響到其周遭的其他的人,只是時節成熟的因緣罷了!

首先,要簡單地說明一下「真正的修學佛法」,或者是說「修學真正佛法」的定義。一般而言,若是你看到或者聽到有人上香拜拜,可是他或者是要求:人生要怎麼樣過呢,才不會有還不完的債?像這一類的學佛人,其實都不是真正地在學佛,充其量只是一般的民間信仰,因為他沒有真正地去思惟「什麼是佛」,那當然就不會有接下來的「真正地修學佛法」的事實,他只是把佛當成世俗法中的神祇,也只是想從他所信仰的神祇,求得世俗法的幫助而已。而這一種事情卻是有人類歷史以來,就一直都有的狀況,甚至於他們還會求佛保佑闔家平安,乃至是招財進寶等等之事。

然而若是進一步,他們或者是求:我要怎麼樣可以一生而無怨無悔,而無懺悔?這個或許是有一點求「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地」的情懷,假如能夠進一步地付諸實行,看起來就好像有一分「修行人」的樣子,但是這仍然不能說是在學佛,因為佛法中有三主要道,最基本的至少要於聲聞的解脫道相應,才能夠說是有一分在學佛。

再者,也許可能他們或者是求:怎麼樣可以離開人世間無盡的悲傷、折磨?這就有一點是求「出離世間的種種苦」之事,看起來似乎是有一分「修學解脫道」的樣子;然而,若是沒有真善知識為其說明修學解脫道的內容、法門,而進一步地付之實修,所會有的結果,就只是盲修瞎練,而於真正的求出離生死之苦,完全沒有太大的幫助。而這只是在說佛法中的一分名為「解脫道」,而即便是可以徹底離開人世中無盡的悲傷、折磨,這樣子的解脫,只是佛法中的一小分而已,因為還無法涉及成佛之道,也就是佛菩提道。若說要能真正走上「成佛之道」之前,得先要如實地去理解「佛的本懷」,而進一步去分證,乃至是究竟圓滿,像這樣子的過程,才可以說是在學佛。

但是,既然說這只是簡單地說明一下,當然就會有人無法理解為什麼「真正的修學佛法」有那麼重要。假如我現在說:「只有真正的佛法,才能夠窮究宇宙中無窮無盡的萬事萬物之真理。」「也只有真正的佛法,才能夠究竟解決眾生無量無邊的煩惱。」「只有真正的佛法,才能夠為無量眾生作為其究竟的依止。」不知道您意下如何?若是一般人聽到我這麼說,那麼假如他的心量也是比較開闊的人,也許就會這麼想:「哎呀!不就是各說各話嗎?哎呀!老王賣瓜嘛,當然就要說瓜甜,我們聽聽就好了啦。」然而,只恐怕會有多數人抱持相對的意見,認為說:「憑什麼你就說,只有佛法才是最殊勝的?我信奉的某某教,我們的某某教主,一樣也可以達到同樣的功德啊!」

好!假如要討論或回答這樣的質疑之前,我先要問問某甲另外的一些問題:「世間法之中,有沒有能夠圓滿解決貧富差距的辦法?」再問說:「有沒有可以徹底解決或者避免大自然火災、風災、水災、地震等等的對策?」第三再問:「有沒有能夠讓人永遠不生病的辦法?」最後當然還要問:「乃至是,有沒有任何手段可以讓人不會死亡呢?」可以想見的是,當我一面在提一個接一個問題的時候,聽著問題的人,一定會這麼想:「這是什麼問題啊!這可不就是永遠不會有答案的問題嗎?沒有一個國家或政府,即便是整合一個世界各國的能力,而能夠真正地成辦的,最多就只是說『期待有一天的將來,可以達成其目的』。」可說一句大實話啦:「有沒有哪一個國家,是可以持續或者是經營千萬年的?」所以,以上所問的種種問題,於世間法之中,當然就要說那是「無解」了,否則我們生長的地方就不會稱為人間;或許那一些問題的答案,可以在人們心中所想像的「天堂」之中,是有可能成辦的,但是眼前我們先不討論這個問題。所以,對於這一連串的問題,想必當然大家於其答案已經有了基本的共識了。

現在,還要再問一問,對於先前的種種說明有著不同看法的某甲:「您的意下如何?您所信奉的某某教,以及其教主,能夠達到上述的種種目標嗎?」若是某甲逞一時之快,也許就立刻說:「當然可以啊!等到我們都生到他的國以後,就可以達到上述的種種目標,因為這是他所應許的。」然而我不免又要問:「一定要生到他的國以後才可以嗎?」若是某甲回答說:「是的!」那我就要想,又想要再問:「那你們為什麼要生到人間?為什麼不直接生到他的國,那豈不是皆大歡喜嗎?這樣不可以嗎?然而,又是誰讓你們生到人間?或者又是誰創造你們呢?」聰明的人才聽到我的問題,以及反覆的質疑,正應該是三緘其口。因為,假如人們真的是由某一個「萬能者」所創造,而讓大家生到人間,然後再等到大家窮其一生的努力,以及盡心地奉侍萬能者,死後才生到他的國度,而得到永遠的快樂以及永遠的生命;那我不免要懷疑,這一位萬能者到底是在想什麼,而要大家先生到人間,受著種種的苦楚,以及些許的一些快樂;若真的是萬能者的話,正應該直接讓大家生到他的國度才對啊!那麼,至於這一位萬能者,為什麼要創造人們的原因,就不在這裡討論了,否則一定會有一個又接一個的過失了。

這樣子看來,想從某甲所信仰的世俗法之中的神祇,而求得世俗法上的幫忙,在世間之中當然是比比皆是。更有甚者,中古時期的君王,為了遂其統治人們(人民)的願,往往依於當時的民間信仰,假託天神、天主之名,而自稱為天所委任的人選;乃至是也如中國的古時的帝王一樣,自稱為天的兒子,所以就有「天子」的名稱流傳於世間,其目的無不是要宣示他才是「唯一的統治者」,而這無可奈何就是欲界人間的常態。想當然爾,不明就裡的人們,也會把佛視為一般的神祇,而真正的佛的本質,只恐怕不是三、五、十世而能夠有著基本的瞭解,或者乃至是要經過十百千劫之後才終於有進一步的概念,而也能夠相信、瞭解佛不與一般的神祇相同的。從另外一個層面來講,假如人們是被這一位萬能者所創造的,而這一些人們卻從來不曾與之對話過,但竟然會相信所謂的這一位「萬能者」之所說的話!這到底意味著什麼?這表示他們的種種期望,恐怕就只是想像罷了,而終究一定是會落空的!

而我也必須這麼說:「這樣子情況的人們,在這個世界之中,會是屬於多數的。」因為這個世界名之為娑婆世界。「娑婆」二字是由梵文直接音譯的,若翻譯為中文,有「能忍、堪忍、雜膾」的意思;也就是說,在這個世界有著各種痛苦和煩惱,可是眾生卻「甘之如飴」地忍受著,而不願意、或者沒有想過是不是有什麼辦法能夠結束,或者是出離這些痛苦與煩惱。而這個娑婆世界的名稱,不管你認同與否,其實是眾生共業所形成的一個狀態,世尊只是悲憫這一些仍然不想出離這個世界痛苦與煩惱的眾生,而如實地為我們所敘述出來而已。而 釋迦牟尼佛於《悲華經》卷第5之中,敘述過去久遠劫時,有一尊 寶藏佛,一一為如今賢劫千佛前身的菩薩說法,並授記將來當於賢劫成佛,以及其國土、人壽等狀況,當時 寶藏佛就已經曾經說過「娑婆世界」這一個名詞了。經文是這麼說的:【爾時,寶藏如來告火鬘言:「善男子!未來之世,過一恒河沙等阿僧祇劫,入第二恒河沙等阿僧祇劫後分之中,此佛世界當名娑婆;何因緣故名曰娑婆?是諸眾生忍受三毒及諸煩惱,是故彼界名曰忍土。時有大劫,名曰善賢。何因緣故,劫名善賢?是大劫中,多有貪欲、瞋恚、愚癡、憍慢眾生,有千世尊成就大悲出現於世。」】

釋迦牟尼佛於諸經之中,不只一處為我們宣說如今賢劫千佛過去世的種種因緣,而當時的 寶藏如來就已經說明到這一個娑婆世界的名稱,並且也明白地說「是大劫中,多有貪欲、瞋恚,愚癡、憍慢眾生」,然而卻有「千世尊成就大悲出現於世」,所以這一個大劫,才稱為「善賢」。釋迦牟尼佛為此賢劫中的第四尊佛,前三尊佛住世時的人壽,分別為四萬、三萬、兩萬歲,而當來下生 彌勒佛住世時的人壽更為八萬歲,但是 釋迦牟尼佛住世時的人壽,也就是我們這個世界此一時節的人均壽命只有百歲。我們也知道,人均壽命越短的時期,人們的貪欲、瞋恚、愚癡、憍慢之性就會越發地猛厲,在這樣的條件下,想要有因緣能夠修學真正的佛法,而前來親近真善知識,當然也就越不容易了,除非是已經多生多劫修學,今世乘願於末法時期與學人再結善因緣者。

那麼想當然爾,這樣子一類的人們,於我先前所說的:「只有真正的佛法,才能夠窮究宇宙中無窮無盡的萬事萬物之理。」「只有真正的佛法,才能夠究竟解決眾生無量無邊的煩惱。」「只有真正的佛法,才能夠作為無量眾生究竟的依止。」必然更是無法相信的。然而,你也不應該向我提出類似的質疑:「你說眾生無量無邊的煩惱,只有真正的佛法才能夠究竟解決;而宇宙中無窮無盡的萬事萬物之理,也只有真正的佛法才能夠窮盡之。那麼你知道宇宙中無窮無盡的真理嗎?你解決了眾生無量無邊的煩惱嗎?」不應該向我提出類似的質疑!因為窮究宇宙中無窮無盡的真理等事,那是要等到諸佛的果位才能夠成辦的,而我離成佛的果位還遙遠得很。別的不說,單單菩薩從心得決定而初發菩提心的初住位開始,得要經歷三大阿僧祇劫之久。「劫」是多久?「大阿僧祇」是多少數?莫說你於此沒有概念,就算是於此稍有知見者,其於佛法僧的本質知見到底是到了什麼層次?若還是落於《金剛經》所說的「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那當然是「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只恐怕是仍然不知、不見佛法入門的門檻。

如此看來,學佛本來就不是一件簡單的事,不只是表面上拿著香,而實際上只是在佛像前求世俗的願,而說就是學佛。所以,「只有真正的佛法,才能夠作為無量眾生的究竟依止」這一件事,真的是很難很難令人相信;乃至是進一步奉行 世尊的教誨而行於六度、十度萬行,那更復為難。這樣子,你是否稍稍瞭解為什麼 世尊說「受持讀誦是經典者,復有如是諸善功德」,又強調說「能奉持『此經』,斯人福無量」的原因了?

但是時間的關係,今天就暫時說到這裡。祝願大家:

幸福健康、道業猛進!

阿彌陀佛!


點擊數: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