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背景资料
第071集
由 正墩老师开示
各位菩萨:阿弥陀佛!
欢迎收看正觉教团“三乘菩提系列弘法讲座”,本单元是依 平实导师《法华经讲义》的内容,来解说《妙法莲华经》〈分别功德品〉有关法师功德及七真如。
接下来是七真如的“了别真如”,一切有情不论在三界六道的哪一道之中,贵为诸天天主,或者为人,或者在畜生、饿鬼恶道中,或者更不如而下堕到无间地狱去,这一切的有情莫不都有了别;而能有了别的功能是因为有心识的作用,有情外在最显著的特性就是能够了别,因为一切有情都具有情识的缘故。
所以 弥勒菩萨开示说:“何等为分别?谓三界行中所有心心所。”(《瑜伽师地论》卷72)不只人间的人、天界的人、欲界天人、色界天人,乃至无色界的生命,因为有心及心所法,所以有了别的功能。那么,了别的行相有什么样的差别呢?有情了别的功能,因为根据在三界中不同类的有情,心与心所的作用能力大小、广狭差别,便有粗细、广狭等不同。此外,因所了别的境界相的不同,了别的行相也有不同,这就是 弥勒菩萨所开示的:“问:分别有何行相?答:由相、名势力故,亦有种种无量行相。”例如人间,人类可以了别很多法,但都在欲界六尘境界的范围之中,如果超过欲界人间的境界,如欲界天、色界天的境界,即便是鬼道众生的境界,人类也都无法了知的,除非有神通及禅定,或者在殊胜因缘,如佛菩萨加持,才能了知。佛法所说五法:相、名、分别、正智、如如,其中“分别”又可称作“觉想”,就是指对境界的了知,或者说是“想”。
《阿含经》中说:“想亦是知,知青、黄、白、黑,知苦、乐,故名为知。”了别的范围包括了有语言文字的“有念灵知”,以及没有语言文字的“离念灵知”。有语言文字的“有念灵知”是在分别境界时伴随着语言文字,而“离念灵知”是指当分别时心中没有出现语言文字,即能了知诸法的相貌以及所指涉的意涵。当有情正在了别的时候,为什么称祂为“了别真如”?也就是说,一切有情不论他具不具足八识心王,只要是有情就能了别,差别的只是了别的内容与或多或少而已,而了别的过程,就是觉知心七转识的运作过程,也就是识阴所摄诸行的过程,也就是“行阴”。而觉知心分别的过程,因为真正能产生了别不可能只有一刹那了别的功能可以完成,一定要前后两个刹那作基础,然后第三刹那把前两个刹那作一个对比而了别出来,才知道情况是什么。这是说明,在分别的过程来说有三心可得,以出现的次第分别是率尔心、寻求心、决定心。
如眼识俱意识的了别色尘境界,伴随色尘上法尘境界的过程,最初的“率尔心”眼识出现,然后意识“寻求心”,最后“决定心”出生后才有判断善恶的“染净心”,最后眼识“等流心”才会接续,不断流注、现行运转。然而了别性不能离开第八识真如心单独存在,以某些没有复杂器官分化的低等生物而言,了别性不能够离开它的意根,以及它的极粗糙、极简陋的意识。人类具足八识心王,因此可以了别六尘中的一切法,乃至这部《妙法莲华经》还能够听得懂,表示你的八识心王运作得很好,熏习的佛法基础也够,所以你能够了别其中的法义,当然不离意识觉知心的了别性。这种意识了别法义的分别作用须要有过程,而了别的过程就是“行阴”,当然必须要有真如心配合运作才能完成。
“了别真如”的意思就显示说,在了别的过程中刹那刹那都在显示第八识真如性,就称为“了别真如”。所以只要是能够了别的有情,他就有真如;当他在了别的过程当中就时时刻刻显示出他的真如性。当你证得自心真如的时候,能够现观你的八识心王配合运作时,确实能够显示第八识的真如法性;同样的,能从其他的有情身上看见他们也有了别性,但你也从他们那里看到他们都有了别真如。所以对这个“了别真如”可以给祂一个定义:一切的行,全部都是识别的法性。这是因为了别一定要有一个运作的过程,这就是识的行阴,因此身行也跟着行不辍,所以一切的行全部都是识的法性;识就是了别,识的了别法性正在运作时,同时就显示出如来藏阿赖耶识的真如法性,这就是“了别真如”。在《解深密经》中,如来这么开示的:“了别真如,谓一切行唯是识性。”《成唯识论》则是说:“唯识真如,谓染净法唯识实性。”
接着是七真如的“相真如”,为什么叫作“相真如”?所谓的“相”是相状的意思,指的就是所谓的“法相”,意思是说诸法的法相,或者说是诸法的相分。具体来说,就是指六尘境界以色、声、香、味、触、法的差别之相,而这六种法皆有差别的六尘境界相,是因为借由能了别这六尘的眼、耳、鼻、舌、身、意识等六识所得而有。所以《大乘入楞伽经》,如来开示说:“此中相者,谓所见色等形状各别,是名为相。”另一处经文则开示说:“此中相者,谓眼识所见,名之为色;耳鼻舌身意识得者,名之为声香味触法;如是等,我说为相。”
因此六识了别的六尘境界,包括一切透过眼识所能见的色尘相,如山河大地等器世间的种种景象,或者所见三界六道一切有情的形象,而透过耳听闻的种种有情声、无情音声;乃至意识心、心所有法相应的法尘境界,包括喜怒哀乐的情绪境界、善恶心行、记忆等所呈现的心中影像莫不是相,或者说是“相分”所含摄的范畴。进一步来说,种种的一切法相都是被六识所了别,包括定所相应的定境法尘境界,或者一切总持法门的相应境界等,因为也都是包含意识等六识相应的六尘境界,因此在《大般若波罗蜜多经》中,佛便开示说:【何等为相?所谓色相,受、想、行、识相,乃至一切陀罗尼门相、一切三摩地门相。】
对于修持“心一境性”的三摩地法门,根本论对于觉知心所缘的境界的种种差别,说明了修定牵涉了对于四种不同面向差别的相的修行,包括了所缘相、因缘相、应远离相以及应所修相。所谓的所缘相,这是说“所知事分别体相”。“分别体”指的是能分别的心心所;而“所知事”则是指分别相,是被能分别的心、心所所分别的所缘相分。因为修定是以“见分”与“相分”为所缘的缘故,众生之觉知心总离不开“相”。什么“相”呢?我相、定相、法相。众生之觉知心也离不开“名”——一切法相之名称。而“觉想”无论是无语言文字之了知,或者有语言之分别,都以“相”为了别的所取境界。
但是五法除了以上三法之外,尚有二法:正智与真如。《解深密经》中,如来这么开示的:“相真如,谓一切法补特伽罗无我性及法无我性。”《成唯识论》则是说:“实相真如,谓二无我所显实性。”“相真如”,顾名思义就是你从人的法相,以及有情八识心王展转所生诸法的法相,和八识心王自己的法相之中,都可以看得出真如法性,而一切有情都是生灭性,都无真实我;所以又称作是“实相真如”。
有情,我们把他分为人与法两种,人就函盖了动物、天人,一切畜生、饿鬼道、地狱道、修罗道也都函盖了,这叫作“人”。“人”在这里是指有情众生;一切的有情都有“人相”与“法相”两种。人相是说他的五蕴自身,五蕴自身就称之为人。人,可以分为五蕴,或者区分为六入、十二处、十八界来看;或者甚至区分为地水火风空识六界来看,其实五蕴、十二处、十八界等等法相之中,都可以看见一定有“真如”。虽然人是虚妄的,人是无我的,人是生灭无常的,可是人这个相存在的时候啊,他的无我法相之中是同时显示了真如相,但二乘圣人不懂这个真义。由于每个人各有这种真如性的缘故,所以显现出是无我的,就是“人无我”;由“人无我”的行相来显示真如法相,称为“相真如”。
同样的道理,将有情区分为六根、六尘、六识十八界,这其中有色法、有心法,再把心法区分成八识心王及心王相应的心所法,再加上心不相应行法、无为法等等,一一加以细分就有好多“法”,就是所谓的“唯识百法”的内容。在这些“法”当中,可以现观,当这些“法”存在以及和合运行的时候,同时也有第八识如来藏的真如法性存在。例如说,以八识心王来讲,第六意识有五个遍行心所有法——触、作意、受、想、思,也有五个别境心所有法——欲、胜解、念、定、慧,也还有其他的善、不善心所法,如贪、瞋、痴、慢、疑、恶见等六根本烦恼,二十一种随烦恼,及有惭、有愧等,这些总共五十一种的法是心所有法,这些就是“法”,是心王意识的助伴,意识一定会有这些法可以相应,当你证悟以后,从意识与这些“法”相应的时候,就可以看见有第八识的真如法相同时存在。
由于意识不能单独存在,当以这一些心所有法运作的时候,显示出这些心所有法是从真如心出生出来,而且你可以看见有第八识真如心配合意识来运作。虽然这些“法”的运作过程中显示没有真实不坏的自我,可是(在)这些法没有真实我的时候,却同时显示了有“法无我”的第八识真如法相时时刻刻地显示在那里。这就是从“法我、法无我”的法相之中来显示出真如法相,这也叫作“相真如”。所以“相真如”有两种,从种种有为行相中的人相、人无我相,以及从法我相、法无我相,来显示出真如法相的真实存在,这就是“相真如”。在《解深密经》,如来开示说:“相真如,谓一切法补特伽罗无我性及法无我性。”《成唯识论》则是说:“实相真如,谓二无我所显实性。”
接下来说七真如的“安立真如”。《解深密经》中,如来这么开示的:“安立真如,谓我所说诸苦圣谛。”《成唯识论》则是说:“安立真如,谓苦实性。”意思是说,一切有情的存在莫非是苦。弥勒菩萨开示说:“有情世间是包含了在欲界到世界顶的无色界非想非非想天。”三界一切境界、一切有情都是属于世间的范畴,始从欲界乃至有顶诸萨迦耶,皆名“世间”。并且说明,我们所居处的欲界有情世间有苦、有乐、苦乐参半;此中义者,意在欲界有苦、有乐有情世间。
如果有情过去世所培植的福报不差,在此世显示出来生活所需一切充足没有匮乏,并且身体康健没有病痛,又正处在未到衰老的年纪,这便是欲界中有乐的有情世间;但如果不是这样,便是有苦的有情世间。【若诸有情十资身具之所摄养无所匮乏,身康无病年未衰老,名为有乐有情世间;与此相违,当知有苦有情世间。】(《瑜伽师地论》卷17)但要知道的是,世间众生少分有乐、多分有苦,众生在世间之中苦多乐少,并且即便是诸有有乐有情世间,也都是常怀恐怖的,也都是有苦的。拥有财宝的人深怕被他人侵夺,甚至说因此有遭受任何人身自由或性命的苦难;身体健康的人不也都无法避免有时也有病痛,或者也有人会遭受其他人或者鬼神的侵犯干扰。这样恐惧耽忧失去原来的财富、或者健康安隐的身心,心中时常怀着恐怖畏惧的心情,若是指有苦有情世间,那更是现前便面临种种的苦难而令身心煎熬,让人有许多的苦恼忧愁,身心时常处在不安之中,现为众苦逼切身心,有苦有忧、有愁有箭,有诸扰恼恒不安住。
所以说,有哪一个有情的存在是纯乐而无苦的?也许有人想:“持五戒修十善,死后生到欲界天去,不就是快乐无苦吗?”在忉利天享受最多快乐的是天帝释提桓因,有一天因为五衰相现,知道生命快要结束,将堕落人间,觉得很苦恼,所以去求佛为他解决;佛就为他说法,说法之后使他获得新生。这表示这位在民间认知天上最高地位,并且崇拜信仰,祈求保佑自己的天帝、大帝,他也是有苦啊!也许有人想:“那生到无色界天不就无苦了吗?”例如证得非想非非想定,死后生到非想非非想天去,八万大劫之中都是一念不生,可是八万大劫的定中过程不就是行阴吗?就是意识、意根住在行阴里面,是这样过完八万大劫。然而“行”不可能是常!三法印中也说“诸行无常”,最后还是得要死啊!而且把福报在非想非非想天八万大劫的一念不生之中享尽了,死后下堕,没有福德作为依靠,可能想要当人都还有困难。
“诸行无常”当然也是有苦,怎么可能是没有苦呢?可是不管哪一种苦,一切有苦众生,即使是流浪瘌痢狗,常不得一顿饱餐,还要被其他的狗咬;即使堕落成为饿鬼,长年得不到一口脓痰吃;即使堕到无间地狱去,殷重受苦不曾中断,依旧在他们的行阴上显示出他们各自第八识的真如法性,就称之为“安立真如”。所以真如可以安立很多种,遍及三界六道有情身中都能安立这个真如:非想非非想天的真如,无所有处、识无边处、空无边处、四禅、三禅、二禅、初禅天有情的真如,乃至欲界天中的真如,下至人间、修罗道、饿鬼道、畜生道、地狱道有情之中莫不有苦;但是在一切行苦之中,你都可以为他们安立真如的名称,就说:“这叫作地狱真如,那叫作天人真如;这叫作人类真如,那叫作畜生真如。”
不论什么真如你都可以安立,凡是有苦的众生你都可以为他们安立种种真如,就称为“安立真如”。
用安立真如的正理可以遍三界、六道、二十五有等有情,全都安立真如。为什么会这样安立呢?因为同样都有苦。也就是依于苦圣谛,来安立三界有情一切不同状况的真如,这就是“安立真如”。所以安立真如在显示什么呢?在显示一切三界有情都有苦,都不离生死轮回,这样来安立一切真如,因此也可以名为“苦谛真如”,这就是“安立真如”,是依苦圣谛而安立的种种真如。
由于时间的关系,这一集的解说到此。
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