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植福德

第054集
由 正国老师开示
文字內容

各位菩萨:阿弥陀佛!

欢迎大家收看“三乘菩提之法华经讲义”节目。今天我们要跟诸位菩萨一起来探讨有关“培植福德”的相关法义,因为修福在佛菩提道中,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而且是一步一脚印;同时在菩萨六度中,修集福德也占有非常重要的角色,譬如布施、持戒、忍辱等,因此了解这方面的道理,对于佛法修学会有很大的帮助。

我们先来看在《法华经讲义》第十六辑中,对菩萨之培植福德有这样的开示:【所以什么时节是对大家最好的时节?是外道猖狂的时节。……正是因为很辛苦去护持正法,你的福德才能快速累积上来,然后才会有因缘可以开悟,所以我们要不断地开辟福田。】这里面开示的依“护持正法”来快速累积福德,是非常关键的,也是相当不容易的事情。因为首先您需要知道什么是属于“正法”,才能在正确的福田种下福德种子,否则在邪师说法如恒河沙的末法时代,一不小心就会种在毒田上面,那真的是很冤枉的事情,所以这也显示了“正知见”的重要性。

有许多修行人其实都是非常善良的,也很发心乃至精进想要护持正法,但往往无法抉择正法,跟着大众一起护持邪师之错误法义,真的是非常可惜。但实际上,这里有一个很基本的判断方式,就是我们一定要知道“众生皆有八个识”,如果是偏离这样的正知见,而在弘扬“六识论”邪见的道场护持,那就应当要尽可能的避免,因为六识论之邪见,会引生很多其他的恶见及种种问题,连最基本的断我见都无法成就。在《佛地经论》卷4中就直接开示:“以诸有情各有八识及心法故。”这里面就很清楚说明,有情都有八识心王及其相应的种种心法,因此绝对不是某些人错误主张之“六识论”。而此处也显示一个非常重要的知见,就是福德善业种子,都会收藏在不生灭之第八识种子识之中,所以因缘果报才能不失;因此信受八识论的菩萨就知道,修集福德一定有因果存在,所以作种种布施之后,也就不需要去担心别人不知道,或担心没有果报。所以菩萨布施是同时有福德与功德,这也是菩萨有智慧、心量广大及修学能快速成就的原因之一。

从上面的说明大家就可以了解,信受八识论是能护持正法的基本依靠,也能令修学者渐渐远离愚痴而有抉择的智慧。同时我们要注意的一点是,要相信:不是所有的弘法者,其所说之法义都是正确的,否则就不会说现在是处于末法时期,而且是邪师说法如恒河沙。在知道有许多人之说法是错误的情形之下,修学者就会知道,必须要去抉择真正的善知识及正确的福田,如此修行,对自己来说才能有真正的保障,也不会走冤枉路。而在上述所引《法华经讲义》中,平实导师也开示说“我们要不断地开辟福田”,这对于众生来说,是非常值得感恩的事情,因为我们就会有更多的机会来培植福德,而且是种在跟护持正法有关的大福田。

在《成唯识论》卷3中也开示:【若无能持染净种识,一切因果皆不得成。……故应信有能持种心,依之建立染净因果,彼心即是此第八识。】这正是在说明第八识就是种子识,而有资格称为种子识的一定是不生灭的本心,也就是众生生命的根源,祂就是能够建立及履行染净因果的心。一切有生灭之心,都无法、也没有资格持种,因为假设生灭之心能持种,那当生灭之心灭时,一切种子或功能差别都将同时灭尽;那如果一切法的种子灭尽,就无一切法能再被出生,那一切法不就成为断灭了吗?所以从上述可知,种子识一定是不生灭之心,才能维持世间种种因果之存在,所以说“因果昭昭不爽”。

同时也要知道,不可能有另一个心来出生种子识,因为如果真的有另一个心能够出生种子识,那这个心就更有资格成为种子识,那不就变成会有两个种子识或有九个识的严重过失。所以有些偏离八识论的说法,如果能够静下心来想想,实际上也不难发现其有许多问题存在。因此信受八识论、信受自己有本心或种子识,就会信受因果,而会随时留意自己的身口意行,也一定会积极培植福德,因为成佛之道一定是要福慧双修,缺一不可。如同上述《成唯识论》中之呼吁,“应信有能持种心”、“彼心即是此第八识”,圣 玄奘菩萨的慈悲在此也深刻的显现出来,另外也代表八识论法义是极为重要的。

而实际上即使是天魔,他也是不会轻易放弃修福的机会。譬如在《法华经讲义》第十六辑中,平实导师的开示:【他固然要阻止人家成就佛道,可是修福可以巩固他拥有的他化自在天王宝座;既然他的天主宝座可以因此而巩固,所以修福的事情他是不会拒绝的,他只是会阻止人家得解脱。】天魔就是因为有修集广大的福德,所以他才有资格担任第六天的天主。因此如果将天魔想象为容貌丑陋狰狞,那可就错了;他只是因为眷属欲重,想要遮障修行人离开他的掌握,因而障碍别人解脱。

所以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知道,大家要养成植福的习惯,只要有机会,而且自己能力也做得到,就要尽力去做。一开始可能会有些犹豫,但是慢慢就会成为习惯;成为习惯之后,对植福这件事情就不会执著,不会一定想让人家知道,而能渐渐引生功德,变成在心中可以一直保持着利乐众生的作意,这样就能够有广大的福德,可以支撑道业之快速增上。而如果有人真的很不幸,因为某些原因而下堕恶趣,可是他在受报时,却是与其他有情会有明显之差异。譬如在《优婆塞戒经》卷4中的开示:【破戒之人若乐行施,是人虽堕饿鬼、畜生,常得饱满无所乏少。】也就是修集福德一定有他的福报,破戒之人即使下堕饿鬼或畜生道,这些福报照样也能够随着因缘而展现出来,令其“常得饱满无所乏少”;相对的,“修慧不修福,罗汉应供薄”,这也是无可奈何之事,因为这是因果之如实呈现,也只能接受。当然菩萨如果是依教奉行,便不必担心会下堕恶趣,而是会有可爱的异熟果报。

同时在菩萨五十二位阶中的十信位,要能够成就,也是要对于佛法僧三宝有具足的信受及了解,而其根本也是要信受有不生灭之本心第八识,因为因地众生之第八识,将来成佛时就是佛地之无垢识。第八识在因地称为如来藏,因为众生皆有如来藏,所以都有成佛之性,经由修行将来就能够成佛,所以一定要信受有“佛宝”;而佛既然已经成佛,所说之佛法或“法宝”就能够使修学者成就;世上也会有因缘具足者,能依教奉行实证而有“僧宝”之存在。所以说佛法僧三宝,都是依于第八识才能够成就。因此以信受有如来藏为基础,修学者在自己的五根,也就是信进念定慧上面好好培植并且深入,及随缘累积福德智慧资粮,愿意安住在正法上面,以及发起利乐众生之愿,就能开始渐渐朝十信位满心前进。满足十信位之后,因为信解三宝确实存在,以及确信自己有成佛之性,因此一定可以成佛,所以能够引发前进的力量而能真发菩提心,成为住位的菩萨。而实际上能够信受这部甚深的《法华经》之人,就已经代表他是有很大的福报,还不必说是受持、奉行,或者读与诵、为人解说,因为这都代表此人已经多分少分在护持正法了。

在佛菩提道上,每一个位阶的实证,皆需要有相对应福德的支撑,也就是福德与智慧需要并进,智慧才能稳固以及步步增上。在《瑜伽师地论》卷36中开示:【应知此中若异熟体、若异熟因、若异熟果,如是一切皆依于福,从福所生;福复依智,从智所起。……而于其中福为最胜,智为无上。若诸菩萨于福、于智随阙一种,决定不能证于无上正等菩提。】由论中“福复依智,从智所起”之开示可以知道,修福要依靠智慧,才能正确及能增广福德,包括即使是同一件事情,由不同人来做,其相应之福德也是可以有很大的差别,所以在圣教中有“百福”或“施主胜、施物胜”之开示,讲的就是这个道理。而有造作福德善业,也就是异熟因,则能有相对应之可爱异熟果报,也就是异熟体,能具足寿量、资财或具大宗族等,令行菩萨道能够更加广大,就能成就广大之异熟果;相对的,如果缺乏福报,连生活都成问题,天天为三餐奔波劳碌,那如何好好的修行,乃至行菩萨道利乐众生,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福为最胜”。而一般来说,修福是要靠自己身体力行,在利乐众生之中一分一分去累积;相对的,在修慧方面,善知识却能给予较多的帮忙,因此通常修学者缺少福德的现象,是比较普遍。而菩萨之特性,除了慈悲之外,是在于他具有大乘法之广大智慧,并且依此智慧来培植福德就更有方便善巧;所以从这个角度说“智为无上”。而实际上,福德与智慧是需要齐头并进的。

所以在菩萨道上是要广行六度而同时培植福德与智慧资粮。在《大乘方广总持经》中亦开示:【彼愚痴人妄作是说:“唯修一般若波罗蜜得成菩提。”无有是处。】也就是说,修学六度是每一度都要修学,而不是只学最后一度智慧度,以为第六度最殊胜,所以想要跳过前五度;如果是这样子,那他所得到的也只是知识而已,无法实际发生作用,一般也称这样的智慧为“干慧”。因为不愿意修“布施度”利乐众生,本质上就违背菩萨性,与菩萨法不相应;不修“持戒度、忍辱度”则无法修除性障烦恼,遇到境界则内心躁动散乱无法安忍,其相应之身口意行则非菩萨所应为,这时候智慧便无法产生作用,所以称为干慧,有如风中之烛,无法照物,这时他也一样是无法安住在“精进度与静虑度”上面的。因此六度一定是要全部修学,这时候就相当于是同时有在修集福德与智慧资粮,所以说需要“善备福德智慧资粮”,才能一个位阶、一个位阶的往前迈进。在十住位之初住位至六住位,就是对应菩萨六度,这时走过六度了,在第六住位修学四加行,再透过禅法亲证第八识,才能进入七住之真见道位。所以从上述之说明,大家就可以知道修集福德之重要性所在。

一样是在《瑜伽师地论》卷79中开示:【问:菩萨当言以何作意?答:悟入所知境界边际,及作一切利众生事以为作意。】首先稍微解释一下“作意”的意思,作意就是心里面有一个想要做某件事的意念,通常它会一直存在你的心中,导引你的心之趣向,所以正确之作意极为重要,而我们要的当然是如理之作意。上述论文就说得非常清楚,因为要“悟入所知境界边际”,也就是将来成佛要具备“正遍知”的智慧,所以对于一切法、一切境界,都要修学、了知或亲证;而相对的,“作一切利众生事”就是要广大利益众生,最终就能成就福德圆满。所以福德与智慧的修集,也可以说是在菩萨道之中的两件最主要的事情,所以圣 弥勒菩萨提醒大家,要时时刻刻保持这两种作意,也就是菩萨应当心心念念之处。我们真的是要深深感恩圣 弥勒菩萨及谨记在心。

而上述《法华经讲义》中开示之“外道猖狂的时节”,在这个时节,因为众生多具邪见及福报不足,并且外道人多势众,故护持正法当然是会非常辛苦,然而对于菩萨来说却是“最好的时节”,因为此时护持正法最困难,但是相对应之功德、福德却是最大的。因为菩萨在末法时代要利乐众生,他需要面对种种挑战及质难,菩萨就需要作种种准备,及在各种角度与层面来破邪显正,而且要安忍于众生之毁谤与骂辱等;另一方面,在这个环境之下,菩萨也能救护许多众生免于下堕三恶道,因此说在“外道猖狂的时节”来护持正法,功德、福德是最大的。

所以虽然是在此末法时期,仍有许多勇猛的菩萨发愿,下一世仍然要继续出生于此娑婆世界来利乐众生、护持世尊正法。这里面除了具有上述二种作意之外,也是因为自己知道,此世已经精进在修学六度与护持正法,而因为有如来藏储存种子及履行因果的关系,所以深信自己未来世一定会有可爱的异熟果报,同时福德与智慧皆会比此世要更加增上,所以不惧怕继续受生于此五浊恶世,难行能行而利乐广大受邪见误导的众生;而另一方面也感恩于本师 释迦牟尼佛之广大恩德,而发愿继续受生于此世界护持 世尊正法。

另外要留意的是强调“护持正法”,因为这方面的福德是与将来证悟有直接的关系;因为护持正法并不是一般之修桥铺路、救济众生等之一般十善业所可比拟,所以在《法华经讲义》中,会特别强调是“护持正法”而非一般之十善业;当然一般十善业也是我们应当要去做的。因此诸位菩萨,如果您已经能简择何谓正法,并且也已经在修学及护持正法,那您可以说是非常不简单、值得赞叹,因为您必然是善根福德深厚之人,您与真实大乘法之证悟就会有深厚的因缘。

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们来作几个简单的结论:(1)培植福德在修学之路上,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尤其是对菩萨来说。(2)众生皆有八个识的正知见,是对于三宝有真实信解的最重要根本,而且也是远离邪见与避免护持到毒田的基础。(3)菩萨道必须要福慧双修,六度波罗蜜也要完整修学。(4)福慧双修也是菩萨的二种根本作意,除了要悟入所知境界边际之外,也要作一切利众生事,将来才能福德与智慧同时圆满。

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们这一集就谈到这里。

祝您:身体健康、道业增上!

阿弥陀佛!


点击数: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