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細內容
第054集
由 正國老師開示
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歡迎大家收看「三乘菩提之法華經講義」節目。今天我們要跟諸位菩薩一起來探討有關「培植福德」的相關法義,因為修福在佛菩提道中,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而且是一步一腳印;同時在菩薩六度中,修集福德也佔有非常重要的角色,譬如布施、持戒、忍辱等,因此瞭解這方面的道理,對於佛法修學會有很大的幫助。
我們先來看在《法華經講義》第十六輯中,對菩薩之培植福德有這樣的開示:【所以什麼時節是對大家最好的時節?是外道猖狂的時節。……正是因為很辛苦去護持正法,你的福德才能快速累積上來,然後才會有因緣可以開悟,所以我們要不斷地開闢福田。】這裡面開示的依「護持正法」來快速累積福德,是非常關鍵的,也是相當不容易的事情。因為首先您需要知道什麼是屬於「正法」,才能在正確的福田種下福德種子,否則在邪師說法如恆河沙的末法時代,一不小心就會種在毒田上面,那真的是很冤枉的事情,所以這也顯示了「正知見」的重要性。
有許多修行人其實都是非常善良的,也很發心乃至精進想要護持正法,但往往無法抉擇正法,跟著大眾一起護持邪師之錯誤法義,真的是非常可惜。但實際上,這裡有一個很基本的判斷方式,就是我們一定要知道「眾生皆有八個識」,如果是偏離這樣的正知見,而在弘揚「六識論」邪見的道場護持,那就應當要盡可能的避免,因為六識論之邪見,會引生很多其他的惡見及種種問題,連最基本的斷我見都無法成就。在《佛地經論》卷4中就直接開示:「以諸有情各有八識及心法故。」這裡面就很清楚說明,有情都有八識心王及其相應的種種心法,因此絕對不是某些人錯誤主張之「六識論」。而此處也顯示一個非常重要的知見,就是福德善業種子,都會收藏在不生滅之第八識種子識之中,所以因緣果報才能不失;因此信受八識論的菩薩就知道,修集福德一定有因果存在,所以作種種布施之後,也就不需要去擔心別人不知道,或擔心沒有果報。所以菩薩布施是同時有福德與功德,這也是菩薩有智慧、心量廣大及修學能快速成就的原因之一。
從上面的說明大家就可以瞭解,信受八識論是能護持正法的基本依靠,也能令修學者漸漸遠離愚癡而有抉擇的智慧。同時我們要注意的一點是,要相信:不是所有的弘法者,其所說之法義都是正確的,否則就不會說現在是處於末法時期,而且是邪師說法如恆河沙。在知道有許多人之說法是錯誤的情形之下,修學者就會知道,必須要去抉擇真正的善知識及正確的福田,如此修行,對自己來說才能有真正的保障,也不會走冤枉路。而在上述所引《法華經講義》中,平實導師也開示說「我們要不斷地開闢福田」,這對於眾生來說,是非常值得感恩的事情,因為我們就會有更多的機會來培植福德,而且是種在跟護持正法有關的大福田。
在《成唯識論》卷3中也開示:【若無能持染淨種識,一切因果皆不得成。……故應信有能持種心,依之建立染淨因果,彼心即是此第八識。】這正是在說明第八識就是種子識,而有資格稱為種子識的一定是不生滅的本心,也就是眾生生命的根源,祂就是能夠建立及履行染淨因果的心。一切有生滅之心,都無法、也沒有資格持種,因為假設生滅之心能持種,那當生滅之心滅時,一切種子或功能差別都將同時滅盡;那如果一切法的種子滅盡,就無一切法能再被出生,那一切法不就成為斷滅了嗎?所以從上述可知,種子識一定是不生滅之心,才能維持世間種種因果之存在,所以說「因果昭昭不爽」。
同時也要知道,不可能有另一個心來出生種子識,因為如果真的有另一個心能夠出生種子識,那這個心就更有資格成為種子識,那不就變成會有兩個種子識或有九個識的嚴重過失。所以有些偏離八識論的說法,如果能夠靜下心來想想,實際上也不難發現其有許多問題存在。因此信受八識論、信受自己有本心或種子識,就會信受因果,而會隨時留意自己的身口意行,也一定會積極培植福德,因為成佛之道一定是要福慧雙修,缺一不可。如同上述《成唯識論》中之呼籲,「應信有能持種心」、「彼心即是此第八識」,聖 玄奘菩薩的慈悲在此也深刻的顯現出來,另外也代表八識論法義是極為重要的。
而實際上即使是天魔,他也是不會輕易放棄修福的機會。譬如在《法華經講義》第十六輯中,平實導師的開示:【他固然要阻止人家成就佛道,可是修福可以鞏固他擁有的他化自在天王寶座;既然他的天主寶座可以因此而鞏固,所以修福的事情他是不會拒絕的,他只是會阻止人家得解脫。】天魔就是因為有修集廣大的福德,所以他才有資格擔任第六天的天主。因此如果將天魔想像為容貌醜陋猙獰,那可就錯了;他只是因為眷屬欲重,想要遮障修行人離開他的掌握,因而障礙別人解脫。
所以從這裡我們就可以知道,大家要養成植福的習慣,只要有機會,而且自己能力也做得到,就要盡力去做。一開始可能會有些猶豫,但是慢慢就會成為習慣;成為習慣之後,對植福這件事情就不會執著,不會一定想讓人家知道,而能漸漸引生功德,變成在心中可以一直保持著利樂眾生的作意,這樣就能夠有廣大的福德,可以支撐道業之快速增上。而如果有人真的很不幸,因為某些原因而下墮惡趣,可是他在受報時,卻是與其他有情會有明顯之差異。譬如在《優婆塞戒經》卷4中的開示:【破戒之人若樂行施,是人雖墮餓鬼、畜生,常得飽滿無所乏少。】也就是修集福德一定有他的福報,破戒之人即使下墮餓鬼或畜生道,這些福報照樣也能夠隨著因緣而展現出來,令其「常得飽滿無所乏少」;相對的,「修慧不修福,羅漢應供薄」,這也是無可奈何之事,因為這是因果之如實呈現,也只能接受。當然菩薩如果是依教奉行,便不必擔心會下墮惡趣,而是會有可愛的異熟果報。
同時在菩薩五十二位階中的十信位,要能夠成就,也是要對於佛法僧三寶有具足的信受及瞭解,而其根本也是要信受有不生滅之本心第八識,因為因地眾生之第八識,將來成佛時就是佛地之無垢識。第八識在因地稱為如來藏,因為眾生皆有如來藏,所以都有成佛之性,經由修行將來就能夠成佛,所以一定要信受有「佛寶」;而佛既然已經成佛,所說之佛法或「法寶」就能夠使修學者成就;世上也會有因緣具足者,能依教奉行實證而有「僧寶」之存在。所以說佛法僧三寶,都是依於第八識才能夠成就。因此以信受有如來藏為基礎,修學者在自己的五根,也就是信進念定慧上面好好培植並且深入,及隨緣累積福德智慧資糧,願意安住在正法上面,以及發起利樂眾生之願,就能開始漸漸朝十信位滿心前進。滿足十信位之後,因為信解三寶確實存在,以及確信自己有成佛之性,因此一定可以成佛,所以能夠引發前進的力量而能真發菩提心,成為住位的菩薩。而實際上能夠信受這部甚深的《法華經》之人,就已經代表他是有很大的福報,還不必說是受持、奉行,或者讀與誦、為人解說,因為這都代表此人已經多分少分在護持正法了。
在佛菩提道上,每一個位階的實證,皆需要有相對應福德的支撐,也就是福德與智慧需要並進,智慧才能穩固以及步步增上。在《瑜伽師地論》卷36中開示:【應知此中若異熟體、若異熟因、若異熟果,如是一切皆依於福,從福所生;福復依智,從智所起。……而於其中福為最勝,智為無上。若諸菩薩於福、於智隨闕一種,決定不能證於無上正等菩提。】由論中「福復依智,從智所起」之開示可以知道,修福要依靠智慧,才能正確及能增廣福德,包括即使是同一件事情,由不同人來做,其相應之福德也是可以有很大的差別,所以在聖教中有「百福」或「施主勝、施物勝」之開示,講的就是這個道理。而有造作福德善業,也就是異熟因,則能有相對應之可愛異熟果報,也就是異熟體,能具足壽量、資財或具大宗族等,令行菩薩道能夠更加廣大,就能成就廣大之異熟果;相對的,如果缺乏福報,連生活都成問題,天天為三餐奔波勞碌,那如何好好的修行,乃至行菩薩道利樂眾生,因此從這個角度來說「福為最勝」。而一般來說,修福是要靠自己身體力行,在利樂眾生之中一分一分去累積;相對的,在修慧方面,善知識卻能給予較多的幫忙,因此通常修學者缺少福德的現象,是比較普遍。而菩薩之特性,除了慈悲之外,是在於他具有大乘法之廣大智慧,並且依此智慧來培植福德就更有方便善巧;所以從這個角度說「智為無上」。而實際上,福德與智慧是需要齊頭並進的。
所以在菩薩道上是要廣行六度而同時培植福德與智慧資糧。在《大乘方廣總持經》中亦開示:【彼愚癡人妄作是說:「唯修一般若波羅蜜得成菩提。」無有是處。】也就是說,修學六度是每一度都要修學,而不是只學最後一度智慧度,以為第六度最殊勝,所以想要跳過前五度;如果是這樣子,那他所得到的也只是知識而已,無法實際發生作用,一般也稱這樣的智慧為「乾慧」。因為不願意修「布施度」利樂眾生,本質上就違背菩薩性,與菩薩法不相應;不修「持戒度、忍辱度」則無法修除性障煩惱,遇到境界則內心躁動散亂無法安忍,其相應之身口意行則非菩薩所應為,這時候智慧便無法產生作用,所以稱為乾慧,有如風中之燭,無法照物,這時他也一樣是無法安住在「精進度與靜慮度」上面的。因此六度一定是要全部修學,這時候就相當於是同時有在修集福德與智慧資糧,所以說需要「善備福德智慧資糧」,才能一個位階、一個位階的往前邁進。在十住位之初住位至六住位,就是對應菩薩六度,這時走過六度了,在第六住位修學四加行,再透過禪法親證第八識,才能進入七住之真見道位。所以從上述之說明,大家就可以知道修集福德之重要性所在。
一樣是在《瑜伽師地論》卷79中開示:【問:菩薩當言以何作意?答:悟入所知境界邊際,及作一切利眾生事以為作意。】首先稍微解釋一下「作意」的意思,作意就是心裡面有一個想要做某件事的意念,通常它會一直存在你的心中,導引你的心之趣向,所以正確之作意極為重要,而我們要的當然是如理之作意。上述論文就說得非常清楚,因為要「悟入所知境界邊際」,也就是將來成佛要具備「正遍知」的智慧,所以對於一切法、一切境界,都要修學、了知或親證;而相對的,「作一切利眾生事」就是要廣大利益眾生,最終就能成就福德圓滿。所以福德與智慧的修集,也可以說是在菩薩道之中的兩件最主要的事情,所以聖 彌勒菩薩提醒大家,要時時刻刻保持這兩種作意,也就是菩薩應當心心念念之處。我們真的是要深深感恩聖 彌勒菩薩及謹記在心。
而上述《法華經講義》中開示之「外道猖狂的時節」,在這個時節,因為眾生多具邪見及福報不足,並且外道人多勢眾,故護持正法當然是會非常辛苦,然而對於菩薩來說卻是「最好的時節」,因為此時護持正法最困難,但是相對應之功德、福德卻是最大的。因為菩薩在末法時代要利樂眾生,他需要面對種種挑戰及質難,菩薩就需要作種種準備,及在各種角度與層面來破邪顯正,而且要安忍於眾生之毀謗與罵辱等;另一方面,在這個環境之下,菩薩也能救護許多眾生免於下墮三惡道,因此說在「外道猖狂的時節」來護持正法,功德、福德是最大的。
所以雖然是在此末法時期,仍有許多勇猛的菩薩發願,下一世仍然要繼續出生於此娑婆世界來利樂眾生、護持世尊正法。這裡面除了具有上述二種作意之外,也是因為自己知道,此世已經精進在修學六度與護持正法,而因為有如來藏儲存種子及履行因果的關係,所以深信自己未來世一定會有可愛的異熟果報,同時福德與智慧皆會比此世要更加增上,所以不懼怕繼續受生於此五濁惡世,難行能行而利樂廣大受邪見誤導的眾生;而另一方面也感恩於本師 釋迦牟尼佛之廣大恩德,而發願繼續受生於此世界護持 世尊正法。
另外要留意的是強調「護持正法」,因為這方面的福德是與將來證悟有直接的關係;因為護持正法並不是一般之修橋鋪路、救濟眾生等之一般十善業所可比擬,所以在《法華經講義》中,會特別強調是「護持正法」而非一般之十善業;當然一般十善業也是我們應當要去做的。因此諸位菩薩,如果您已經能簡擇何謂正法,並且也已經在修學及護持正法,那您可以說是非常不簡單、值得讚歎,因為您必然是善根福德深厚之人,您與真實大乘法之證悟就會有深厚的因緣。
因為時間的關係,我們來作幾個簡單的結論:(1)培植福德在修學之路上,是非常重要的一個部分,尤其是對菩薩來說。(2)眾生皆有八個識的正知見,是對於三寶有真實信解的最重要根本,而且也是遠離邪見與避免護持到毒田的基礎。(3)菩薩道必須要福慧雙修,六度波羅蜜也要完整修學。(4)福慧雙修也是菩薩的二種根本作意,除了要悟入所知境界邊際之外,也要作一切利眾生事,將來才能福德與智慧同時圓滿。
因為時間的關係,我們這一集就談到這裡。
祝您:身體健康、道業增上!
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