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如来寿量看佛菩萨悲愿(五)

第038集
由 正源老师开示
文字內容

各位菩萨:阿弥陀佛!

欢迎收看正觉教团“三乘菩提之法华经讲义”视频弘法节目。这一集我们继续阐释 平实导师所著《法华经讲义》就《妙法莲华经》〈如来寿量品〉所演绎的义理。

上一集我们说到《悲华经》中记载,释迦世尊往昔在过恒河沙等阿僧祇劫的删提岚世界、善持大劫时,为无诤念转轮圣王的大臣宝海梵志。梵志在供养当时住世的 宝藏如来,并劝导转轮圣王、王子和梵志弟子等众人都发了成就佛道的誓愿后,自己也为了要调伏五浊众生,让他们都能修诸善根,而向 如来发愿要在贤劫人寿不超过一百二十岁的五浊恶世成佛。

宝藏佛听了,赞扬宝海梵志成就的大悲,授记:【汝大悲于未来世,过一恒河沙等阿僧祇劫,入第二恒河沙等阿僧祇劫后分,娑婆世界贤劫中人寿百二十岁,为老病死之所缠缚,黑闇世中,无所师咨,聚集一切诸不善根,行于邪道,入烦恼河,专作五逆,毁坏正法,诽谤圣人,犯四重禁,余如上说。于如是等烦恼乱世,当成为佛如来、应、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离生死轮,转正法轮,破坏四魔。】(《悲华经》卷8〈诸菩萨本授记品 4〉)就是如梵志所发的誓愿,在五浊恶世人寿少于一百二十岁时成佛。

以上概略恭述 世尊在《悲华经》中,开示祂因地发愿在娑婆世界贤劫人寿百岁、众生浊恶深重时成佛的经过。世尊在因地行菩萨道及果地成佛转正法轮,都是为了摄受调伏众生,特别是五浊恶世的众生。而 世尊摄受调伏众生的方法,首先就是以方便善巧劝令众生“归依三宝,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归依三宝”是修学佛法求出三界生死的开始。但是,【依止于佛才是究竟的归依,如果只是归依法、归依僧,却不归依佛,那都只是少分归依,不是究竟归依。】(《胜鬘经讲记》第三辑,正智出版社,页286。)因为【如果有众生由如来调伏了,归依于如来而得到佛法的津润,由此生起了大信心及爱乐心以后,才能归依于法、归依于僧。众生都是先要由佛来调伏的,在佛还没有示现于人间开始调伏之前,不会有佛教的出现,所以不会有佛法与贤圣僧。一切外道都是由佛出现之后调伏了,然后才有菩萨出现在人间;所以先有声闻僧出现之后,才会有菩萨僧的出现。】(《胜鬘经讲记》第三辑,正智出版社,页295。)

因为只有 如来降生人间八相成道,让众生相信以人身修行,未来是可以成佛的,才能真正调伏众生;众生被如来调伏了,信受并且爱乐如来开示的法道,就会归依法,也会归依演述如来正法的僧众;这样归依三宝,就正式成为一个佛弟子。然而《悲华经》记载,观世音菩萨、普贤菩萨、弥勒菩萨等诸大菩萨,都发愿在成佛之前会在不净世界行菩萨道,救护众生免除种种苦恼;但毕竟不如 如来示现八相成道,转正法轮,广弘法教,天上人间调伏摄受无量无边众生,成效广大。尤其【人寿转少至十千岁,所有布施、调伏、持戒悉皆灭尽,是诸众生善心转灭,远离七财,于恶知识起世尊想,于三福事永无学心,离三善行,勤行三恶,以诸烦恼覆智慧心,令无所见,于三乘法不欲修学。……乃至人寿百岁,是时众生乃至无有善法名字,何况有行善根之者。】(《悲华经》卷5〈诸菩萨本授记品 4〉)这时众生愚痴无明,憍慢心重,只看表相,只相信自己凡夫肉眼所见,唯有 如来示现八相成道才能让他们信服,进而被调伏摄受。

而“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就是发起成就佛道的大乘菩提心。《悲华经》告诉我们,虽殷勤供养如来及僧众,然不知以此殊胜功德求成就无上佛道,却求转轮圣王或诸天天主等世间福报,其结果就是不断在三界中生死轮回,一再领受着生老病死等种种苦痛。唯有发起成就佛道的大乘菩提心,然后遵循 如来开示佛菩提菩萨道五十二阶位的次第,修学增上,才是真实究竟的解脱之道。

然而菩萨性非本有,平实导师说:【“性非本有”是说,要有一些因缘去促发它,众生的菩萨性才会生起。……为什么菩萨性非本有呢?因为无量劫以来都不曾接触过三宝,所以他没有发起菩萨性的因缘;可是,一旦有因缘接触到了佛法,或者见到了佛像、见到了佛,或者听闻佛法等等,那时他曾经发起一念善心而不否定或反对,那么他的成佛种子,也就是他的菩萨性,就开始会发展。等到他的菩萨性发展成熟了,那他当然就要开悟实相般若了。】(《法华经讲义》第三辑,正智出版社,页188-189。)释迦世尊因地为宝海梵志时,正值 宝藏佛住世,梵志就以种种方便善巧,努力劝导无诤念转轮圣王和一千个王子,以及小王、大臣等,乃至当时阎浮提一切众生,都应归依三宝、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用意也在于此。

宝海梵志以“归依三宝,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摄受调伏众生之后,接着就为想要修学无上大乘的众生具足广说六波罗蜜,然后劝令住六波罗蜜来行菩萨道。六波罗蜜中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这前五度统合就是“布施、调伏、善摄身口”的三种福业,还有第六度是般若。三乘菩提诸经都有说到六波罗蜜或六度,像阿含经中记载:【菩萨摩诃萨布施之时,作是思惟:诸有众生之类,菩萨最为上首,具足六度,了诸法本。何以故?食已,诸根寂静,思惟禁戒,不兴瞋恚,修行慈心,勇猛精进,增其善法,除不善法,恒若一心,意不错乱,具足辩才,法门终不越次,使此诸施具足六度,成就檀波罗蜜。】(《增壹阿含经》卷19〈等趣四谛品 27〉)就提到了六度和波罗蜜。

大乘法中记录 如来详细演述六波罗蜜义涵的经教更是不胜枚举。乃至《法华经》后面的经文,也开示了:“为诸菩萨,因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说应六波罗蜜法,究竟佛慧。”这也呼应了《悲华经》中 世尊教诫的正理:要以成就无上佛道的目标,努力修集六波罗蜜,才是正确的行菩萨道。

而诸佛菩萨凡有所愿,皆是不舍众生的悲愿。像《菩萨璎珞本业经》中 如来开示,佛子为满足十信位应发二十四大愿,从:“我今行施,当愿众生,舍贪欲意,入空道位。法戒常行,当愿众生,摄行不破,得正解脱。”到:“三十二相,当愿众生,相相严好,灭依报果。得应身用,当愿众生,乘大法船,入佛法海。”包括了因地修习布施、持戒等六波罗蜜,到成就三十二种大人相,得佛应身,每一愿都是为众生而起的悲愿。

在十信位里面修的主要就是信、进、念、定、慧五根,这五根不修足就脱离不了十信位,无法进入十住位。平实导师开示:【“于如来”生起了五根,这只是刚入手;接着还要于法、于僧同样要有五根。于三宝的五根具足了,才能够谈到五力。】(《实相经宗通》第五辑,正智出版社,页247。)正如《华严经》中圣教:【深信于佛及佛法,亦信佛子所行道,及信无上大菩提,菩萨以是初发心。】(《大方广佛华严经》卷14〈贤首品 12〉)乃至【自归于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意。自归于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自归于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大方广佛华严经》卷6〈净行品 7〉)就是满足十信位和归依三宝都是出于不舍众生的悲愿。这与《悲华经》中 世尊开示为众生而精勤修集六波罗蜜;乃至大悲成就,发愿于五浊恶世成佛的精神都相契合。

另外,如来在《法华经》〈从地踊出品〉中向 弥勒菩萨等大众开示:那些从地踊出,未来会护持、读诵、广说妙法莲华经如来藏的六万恒河沙等菩萨摩诃萨,都是过去无量无数劫以来 如来教化而修习佛菩提智慧的大菩萨。这在《悲华经》中也有相关的圣教:【尔时,佛告寂意菩萨摩诃萨言:“善男子!如我今者,以佛眼见十方世界,如一佛土微尘等诸佛世尊般涅槃者,皆悉是我昔所劝化初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行檀波罗蜜,乃至般若波罗蜜者,未来之世亦复如是。善男子!我今见此东方世界无量无边阿僧祇等诸佛世尊,今现在世转正法轮,亦是我昔初劝令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行六波罗蜜者。南西北方四维上下,亦复如是。”】(《悲华经》卷10〈入定三昧品 6〉说不仅目前在娑婆世界之外的东南西北四维上下正在转正法轮的无量无边阿僧祇等诸佛如来,是 释迦世尊过去劝导而最初发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并且行六波罗蜜,乃能渐次成佛,转正法轮;就连十方如一佛土微尘等已经示现般涅槃的诸佛如来,也是一样。那么 世尊在过去无量劫的因地行菩萨道及成佛转法轮中,曾劝导这些从地踊出的六万恒河沙等菩萨摩诃萨最初发心成就佛道,进而教化他们修集六波罗蜜,增长佛菩提智慧,就不足为奇了!

至于 如来在《法华经》讲〈如来寿量品〉,表示说:“我实成佛已来无量无边百千万亿那由他劫。”在《悲华经》中更有直接的证据,就是宝海梵志在 宝藏佛前发的五百大愿中有说:【世尊!我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已,愿令他方世界所有五逆之人,乃至行诸邪道,登涉罪山,如是众生临命终时,悉来集聚生我世界,随其本相所受身色,艾白无润,面目丑陋,如毘舍遮,失念破戒,臭秽短命,以此诸恶损减其身,资生所须常不供足。为是众生故,于娑婆世界诸四天下,一时之中,从兜术下现处母胎,乃至童子,学诸伎艺,出家苦行,破坏诸魔,成无上道,转正法轮,般涅槃后流布舍利。如是示现种种佛事,悉皆遍满如是百亿诸四天下。】(《悲华经》卷6〈诸菩萨本授记品 4〉)想想看这些他方世界所有造作五逆、行邪道、涉重罪的人,其数量之多,必定难以计数;而 世尊示现降生成佛的娑婆贤劫五浊恶世,人寿既然少于一百二十岁,要摄受调伏如此众多的众生,必当在这娑婆世界百亿诸四天下,一一示现应身八相成道才能度得尽;我们所在的这个地球,不可能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那么 如来宣示“我实成佛已来无量无边百千万亿那由他劫”,是极为合理而如实可信的。

虽然《悲华经》中记载,绝大多数菩萨都发愿在纯一清净世界成佛,誓愿在不净世界成佛的菩萨明显少数,至于在五浊恶世成佛的更是寥寥可数,然而这应是诸佛菩萨在“众生无边誓愿度”通愿下的“默契分工”。假使不是宝海梵志在人寿八万岁的删提岚不净世界,以种种方便善巧,努力劝导无诤念转轮圣王等人归依三宝,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就不会成就无三恶道、人寿无量如阿弥陀佛极乐世界的纯一清净世界。而娑婆世界不断有众生依 世尊教化,求愿往生清净世界,也能令清净世界众生源源不绝,持续增长。

但是如【《菩萨璎珞本业经》中,佛陀说很多个无量劫以前,净目天子、法才王子、舍利弗三人,当时般若正观现在前,也就是证悟了,但是没有善知识摄受于是退转;退转后十劫之中无恶不造,果报就是要先去地狱受报,然后渐次来到最浅的地狱,再来到饿鬼道一一受报,再来畜生道,最后成为宠物,再来到人间,这是很惨痛的过程。】(《佛藏经讲义》第四辑,正智出版社,页163)所谓“菩提妙果不难成,真善知识实难遇”,那么当不净世界无佛菩萨善知识住持正法、摄受众生的时劫,求生由清净世界如来持续调伏摄受,毋宁是不退转乃至不堕入恶道的保证之一。

然而,如来不出于世间,一切众生入邪道,永离甘露饮毒药,长溺苦海无出期。如果不是 释迦如来和诸大菩萨善知识的大悲愿行,愿意在五浊恶世调伏摄受浊秽众生,我们又何有出离生死之时?所以,我们都应该至心归依三宝,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精勤修集六波罗蜜,并且劝导众生同发此心,这样才是知佛恩、报佛恩,也才是知师恩、报师恩!

阿弥陀佛!


点击数: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