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如来寿量看佛菩萨悲愿(四)

第037集
由 正源老师开示
文字內容

各位菩萨:阿弥陀佛!

欢迎收看正觉教团“三乘菩提之法华经讲义”视频弘法节目。这一集我们继续阐释 平实导师所著《法华经讲义》就《妙法莲华经》〈如来寿量品〉所演绎的义理。

上一集说到《悲华经》中记载,释迦牟尼佛往昔在过恒河沙等阿僧祇劫的删提岚世界善持大劫时,为无诤念转轮圣王的大臣宝海梵志,经过梵志殷切劝导,圣王和他一千个王子,以及八万四千小王,还有九十二亿众生,都发愿在清净、没有三恶道的世界成佛;梵志的八十个儿子,则分别发愿在不净世界、人寿八万岁到二千岁时成佛;至于梵志的三亿弟子,除其中一千人,其余都发愿要在众生心性多已清净、少贪瞋痴等烦恼,而具善根的不净世界成佛。以上这些菩萨发愿成就的佛土,绝大多数是纯一清净世界,如转轮圣王和王子、小王和九十二亿众生等;少数如梵志的儿子和大多数的弟子,虽然发愿在不净世界成佛,但也不是五浊恶世。

宝海梵志的其他一千弟子,其中婆由比纽首先发愿要在五浊恶世成佛,并且要为这恶世中还有着厚重贪欲、瞋恚、愚痴等诸多烦恼的众生演说正法,让他们可以得到救护。当时住世的 宝藏如来授记他会在未来将近二恒河沙等阿僧祇劫后,在东方的袈裟幢世界成佛,佛号金山王如来。

接着,九百九十九弟子发愿后,宝藏佛分别授记他们将来会陆续在娑婆世界简称贤劫的善贤劫中成佛。如来解释:“何因缘故,名曰娑婆?是诸众生忍受三毒及诸烦恼,是故彼界名曰忍土。时有大劫,名曰善贤;何因缘故,劫名善贤?是大劫中,多有贪欲、瞋恚、愚痴、憍慢众生,有千世尊成就大悲出现于世。”像贤劫初佛 拘留孙如来人寿四万岁,第二佛 伽那迦牟尼如来人寿三万岁。第三佛 迦叶如来所发的愿是:“尔时人民寿命损减,初入五浊,所有众生厚重贪淫、瞋恚、愚痴、悭悋、嫉妬,行于邪见,随恶知识,诸不善根、以覆其心,于诸善根、心没退失,远离正见,邪命自活。伽那迦牟尼般涅槃后,正法灭已,一切众生,盲无慧眼、无所师宗,人寿二万岁,尔时我当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就是要在贤劫最初进入五浊、人寿二万岁时成佛。

可见娑婆世界贤劫千佛所住的时劫,并不都是五浊恶世。像接下来要发愿的梵志弟子毘舍耶无垢,他就发愿:“我愿于此世界贤劫中,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非于五浊恶世之中,如迦叶佛所有国土。”毘舍耶无垢解释说:迦叶佛示现般涅槃后,正法灭没,人寿减少至一万岁,“布施植福、调伏贪瞋痴、持守禁戒不造恶行”这三福业都已不存在了;这时候的众生,善心转变甚至灭失,远离信、戒、闻、惭、愧、舍、慧七圣财,把恶知识当作世尊、法王,永远无心学习三福业的事,那当然就会远离这三善行,反而努力造作三恶行,智慧的光明被种种烦恼染污遮覆了,以致看不清而无法分辨善恶虚实,根本没有一丝修学三乘佛法的欲想。乃至到了人寿百岁时,众生甚至不知善法的名字,何况有能行信进念定慧五善根的人。因此他发愿:“五浊恶世,人民寿命稍稍减少,乃至十岁刀劫复起,我于尔时当从天来拥护众生,为现善法,令离不善法,乃至安住十善法中,离于十恶烦恼诸结,悉令清净,灭五浊世众生。乃至人寿八万岁,尔时我当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时众生,少于贪淫、瞋恚、愚痴、无明、悭悋、嫉妬,我于尔时,为诸众生说三乘法,令得安住。”就是要在娑婆贤劫的五浊时期,以菩萨身分来人间教导众生远离种种烦恼,使令清净,直到娑婆世界不再有和五浊恶世相应的众生,乃至人寿八万岁时才下生成佛。

宝海梵志千位弟子中最小的名为持力捷疾,他发愿:“贤劫诸佛垂成佛时,愿我在初奉施饮食,般涅槃后收取舍利,起塔供养。”就是护持贤劫每一尊佛,从初成佛到般涅槃后。而他除了护持诸佛正法外,也劝化一切众生安住于禁戒、正见、定心以及圣贤教导的种种威仪中;并且在刀兵、饥馑、疾疫三劫时教化一切众生,令安住十善业道、六波罗蜜及四摄法中,以断除众生三灾的种种苦恼,甚至灭除劫浊、命浊、众生浊、烦恼浊、见浊这五浊。宝藏佛授记他为贤劫最后一尊佛,佛号楼至如来。

听完大家发愿,宝海梵志思惟:我如今已经教化劝导无量无边百千亿那由他众生,令他们发成佛的大愿,可是这些大菩萨除了婆由比纽外,大多发愿离不净土,在净妙世界成佛;发愿在贤劫不净世界成佛的其他菩萨,也几乎都不在五浊恶世。梵志感慨:五浊恶世众生烦恼厚重,能作五逆,毁坏正法,诽谤圣人,行于邪见,离圣七财,不孝父母,于诸沙门、婆罗门所,心无恭敬,作不应作、应作不作,不行福事、不畏后世,于三福处、无心欲行,不求天上人中果报,勤行十恶,趣三不善,离善知识,不知亲近真实智慧,入于三有生死狱中,随四流流没在灰河,为痴所盲,离诸善业,专行恶业。这些众生都是被诸佛世界所不能容忍接受而被摈弃的,所以聚集到娑婆世界贤劫五浊恶世来;尤其是人寿千岁以下更是舍离种种善业,造作种种不善的业行,一个个积累邪见重恶的罪业,犹如大山一般深重;可是贤劫千佛大悲不成,不取如是弊恶之世,令诸众生流转生死,犹如机关无有救护、无所依止、无舍无灯,受诸苦恼而反舍放,各各愿取净妙世界。反之,净土世界众生都已自己能够善于调伏烦恼,他们内心都已清净而生起信进念定慧等善根,并且努力精进于各种善的业行,所积聚的这些善业功德已经可以供养无量诸佛,获取无量世出世间的可爱异熟果报了,又再被诸佛净土容纳摄受,而能获取更多的利益。

因此,宝海梵志首先就禀白 宝藏如来:“世尊!乃至来世,过一恒河沙等阿僧祇劫,入第二恒河沙等阿僧祇劫后分,贤劫中人寿千岁,我当尔时行菩萨道,久在生死忍受诸苦,以诸菩萨三昧力故,要当不舍如是众生。世尊!我今自行六波罗蜜调伏众生,如佛言曰:‘以财物施,名檀波罗蜜。’”乃至“我今为是众生专心庄严,精勤修集六波罗蜜。我为一一众生种善根故,于十劫中,入阿鼻地狱受无量苦,畜生、饿鬼及贫穷鬼神、卑贱人中,亦复如是。若有众生,空无善根,失念燋心,我悉摄取而调伏之,令种善根,乃至贤劫,于其中间,终不愿在天上人中受诸快乐,惟除一生处兜术天待时成佛。”就是到了贤劫进入五浊,人寿减至千岁时,梵志愿意来人间行菩萨道,虽然因而要长久在生死中忍受种种苦,甚至落到地狱、畜生、饿鬼及贫穷鬼神、卑贱人中,都是因为不舍这些罪业深重的恶世众生,要全部摄受调伏他们,让他们有因缘可以种善根;所以,除非到了最后身菩萨要在兜率天等待时劫下生成佛,否则在贤劫之中,他都不会为了要受用快乐而求愿生在天上或人中。

而宝海梵志祈愿在五浊恶世精勤修集六波罗蜜,固然是为了继续成就无上佛道,但主要还是要教导、让恶世众生知道,坚固精勤地修集布施等六波罗蜜行菩萨道就是为了成就究竟佛果。例如梵志向 宝藏如来禀白:“我于无量百千亿阿僧祇劫,坚固、精勤、修集般若波罗蜜。何以故?或有菩萨于过去世,不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行菩萨道,坚固、精勤、修集般若波罗蜜;未来之世或有菩萨,未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行菩萨道,坚固、精勤、修集般若波罗蜜;是故我今当于来世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修菩萨道,令诸善法无有断绝。”由于过去和未来都会有无数众生想当菩萨,却不知道要以发成就无上佛道的誓愿,努力修集六波罗蜜,才是正确的行菩萨道。因此,梵志发愿要在未来世成就佛道,而在这之前的无量百千阿僧祇劫中,也要坚定不移地精勤修集六波罗蜜,让种种善法即使在五浊恶世也不会断绝,这样这些浊劣众生虽然生在无佛住世的恶世中,也仍有受用智慧光明和善法清凉的因缘,不致盲无所从,永远沦堕于恼热之中无法出离。

乃至到了人寿一百二十岁以下,众生的烦恼更加厚重,六根放逸,不行八正道,反行八邪法,不仅不知求菩提,乃至不求天上人间的善业果报;甚至行于五逆,毁坏正法,诽谤圣人,离诸善根,贫穷下贱,无所畏忌;身口意造作无量无边的种种恶行,甚至以能造作恶行而互相称扬赞叹。总合的来说:“如是众生断诸善根,离善知识,常怀瞋恚,皆悉充满娑婆世界,悉是他方诸佛世界之所摈弃,以重业故。于贤劫中寿百二十岁,如是众生业因缘故,于娑婆世界受其卑陋,成就一切诸善根者之所远离。”

宝海梵志就向 宝藏佛发愿:“世尊!愿我尔时从兜术天下生最胜转轮王家,若自在王家,处在第一大夫人胎,为诸众生调伏其心,修善根故。”就是为了令五浊众生调伏其心,修诸善根,发愿在这贤劫人寿少于一百二十岁时,从兜率天下生五浊弊恶世界,八相成道成佛。宝海梵志思索要成就的大悲,他的心量广大无边,总共发了因地、果地共五百誓愿;这五百大悲愿一一都极为悲切,令人闻之动容,叹莫能及。像已经 宝藏如来授记净土成佛的无诤念转轮圣王、观世音菩萨、得大势菩萨、阿閦菩萨等诸菩萨摩诃萨,及一切大众、天龙、鬼神、乾闼婆,人及非人等,听完都即刻从座位起身,叉手合掌,向梵志头面敬礼,甚至悲泣涕泪,而以偈诵赞叹梵志。

正当宝海梵志在 宝藏佛前右膝着地请求如来授记时,不只删提岚世界,十方犹如一佛世界全部微尘那么多的诸佛世界,大地都现起六种震动,也有大光明遍照世间,还飘洒着种种胜妙的花朵;十方无量无边阿僧祇诸佛世界的诸如来,都派遣无量菩萨摩诃萨来到删提岚世界;这些菩萨们除了礼拜、供养 宝藏佛之外,又各受本国如来指示,以三赞叹法赞叹宝海梵志。

首先是赞叹梵志初发心就已能发如此广大的悲愿,成就大悲菩萨的善名,遍十方如一佛土微尘数的无量佛世界,都能普闻而称扬赞叹。其次赞叹梵志,为了令未来诸菩萨也都能成就大悲,因此向无量无边众生劝导宣说种种大悲救护众生无有断舍的善愿,又以发成就佛道的誓愿勤行六波罗蜜,为众生竖立正法幢,于菩萨道能有所遵循。

第三,大悲菩萨以及 释迦牟尼佛的称号,还有所有的大悲愿,未来世会继续存在如一佛土微尘数阿僧祇劫这么长久的时间,教导百千亿无量无边阿僧祇众生,让他们都安止于所发成就无上佛道的大愿,乃至前往向诸佛如来求愿,也都不退转;他们有的发善愿,有的求取净妙国土,随顺所摄取众生的根性而加以调伏;这些求愿者,都能获得如来授记未来成就无上佛道。像这样的众生,在未来经过如一佛土微尘数的时劫之后,就会在如一佛土微尘数时劫这么长的时间中,在十方如一佛土微尘数的诸佛世界,次第成佛而转正法轮,继续利益众生。能够有如此长远广大的殊胜利益,也都是受到大悲菩萨及 释迦牟尼佛大悲之名和所发的悲愿感召所致,因此一切学人都应当赞叹大悲菩萨!

接下来 宝藏如来对于宝海梵志的发愿,又如何开示?等下一集再详细来说明。

阿弥陀佛!


点击数: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