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修行位阶实证(五)地上菩萨

第030集
由 正伟老师开示
文字內容

各位屏幕前的菩萨们:阿弥陀佛!

现在您所收看的节目,是由佛教正觉同修会为各位准备的“三乘菩提之法华经讲义(三)”,是 平实导师的著作《法华经讲义》的导读课程。

在上一集的节目中,我们已经顺序地从初信位讲到了要入地了,也讲到了要能够入地,在菩萨道上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位阶。入地之后就成为真正的不退菩萨,因为行不退;所以要入地所需要的福德、功德、智慧,它甚至要远超过于之前的位阶。因此,在佛教史上,即使像是世亲菩萨这样子德慧兼备者,被称为千部论师,但也因为福德不足,距离入初地仅一步之遥,或者说最多只能算初地的入地心,而无法完成初地的满地心。

世亲菩萨生活于公元四世纪,他的同母异父的哥哥就是无着菩萨。由于世亲菩萨是再来人,从小就表现出异于常人的天分,例如他的老师觉亲曾经与数论外道辩论,被对方所破后丧命,所以世亲就著作了《七十真实论》辩破了数论外道,因此出名。当时印度佛教最大的部派是说一切有部,世亲前往说有部的大本营克什米尔的罽宾国,装疯卖傻地学习了有部中最出名的《大毗婆沙论》,并且发现了其中的缺失之处;回到家乡以后他就著作了《俱舍论》,本论出世后,支持的声浪超过了原本的《大毗婆沙论》,成为了二乘佛法中最重要的论著。由于佛法的法义深又广,所以《俱舍论》并不容易学习,又被称为《聪明论》,意思是说学了这部论就会变聪明,或者说只有聪明人才能够学会这一部论,这一本书反而成为说一切有部的根本论了。

世亲菩萨在这个时期,大量著作了二乘的论典高达五百部,所以被叫作五百论师。此时来到摩竭陀国的世亲,他看见了哥哥无着所著述的《瑜伽师地论》等,因为当时他的心中不理解大乘的妙义,于是他就嘲笑着说:“呜乎!无着哥哥在森林里修学了十二年禅定,禅定没修成,却创造了这种东西,成了背驼子的宗派了。”还说了一些其他诽谤的话。后来无着菩萨知道了,怜悯弟弟,也知道时节因缘到了,可以用方便善巧来度化世亲回小向大,无着菩萨便要两位弟子去向世亲诵读《无尽慧所说经》,然后再诵读《十地经》。世亲菩萨听完了《无尽慧经》之后,心里想着:“那这样子的话,大乘教法在因地上是好的,但是在证果上面却散逸了。”听完了《十地经》后,他心想:“唉呀!原来大乘的教法不但在因地上是好的,在果证上更妙啊!而我却作了诽谤正法的罪业啊!”

他知道自己大错特错了,此时的世亲既惭且愧,想要割去自己的舌头来忏悔之前诋毁大乘的罪业,但哥哥派来的弟子告诉他:“不如你赶快去找无着菩萨,他可以救你的罪。”于是世亲就来到无着的身边,哥哥告诉他:“你的罪太重,不是割舌头就能忏悔的,唯有用你的聪明才智来护持大乘,广说大乘教法,写论典来注释经典,这样子才有可能灭此重罪。”所以世亲开始向无着学习。据说世亲很快地就学完了所有的大乘教法,并且当兄弟两人在谈论法义的时候,世亲辩才无碍,无着的辩才反而不如弟弟世亲。世亲菩萨后来将全部的时间都用来讲述大乘经典的妙义,以及著述大乘的论典,又著述了五百部,前后加起来超过了一千部,所以就被人家称为千部论师。也因为专心护持大乘正法,所以世亲菩萨后来只住在摩竭陀国,不再出外游方,并且当哥哥离世后,他接任了下一任的那烂陀寺的住持,直到晚年才带着弟子们去尼泊尔,看到了当地的比丘身上穿着袈裟在耕田,他感叹着佛法的衰败如斯啊!就在当地过世了。

但即使如此,祖师说无着菩萨证入三地,而世亲菩萨呢,因为曾经诽谤过大乘正法的恶业,那一世他只能够邻于初地,最多只有初地的入地心,所以要进入初地是非常困难的事情啊!又好像各位有没有听过佛教界流传的一句话呢?说“唯识三年,俱舍八年”,意思是说,学习唯识只需要三年时间,而学习《俱舍论》得要八年时间。那这一句话就是在打脸世亲菩萨啰?他舍弃了二乘部派的论点回小向大,向无着菩萨修习唯识种智,并且终生戮力弘传唯识妙法,结果中国佛教界竟然说学唯识学很简单,只要三年时间,而学《俱舍论》很困难,要八年时间。从这一句话,观众们就可以看出佛教界的错误有多么的根深柢固,一派错乱至斯啊!

接下来我们来看,修证入地后圣性种性的十地位阶,所应该完成的六观。初地到三地要完成“住观”,对于布施、持戒、忍辱、般若波罗蜜多的修习,依于第八识真如心而如实地履践修行,能安住真如(安住安忍)。初地完成一切法如镜中像的“镜像观”。二地有能力去改变自己的内相分,要快要慢、范围的大小都可以由自己决定。三地修学四禅八定、四无量心、五神通等等,配合着道种智无生法忍而修,因此发起了广大的意生身能度化众生;三地满心证得“犹如谷响”的现观。以三地满心的境界,如此可安住于地上境界至十地,他开始属于诸佛菩萨中的一分子了,能与诸佛菩萨一起安住,此时对佛菩萨的依止依归就更深了,对于诸佛菩萨惟奉命而行。三贤位的菩萨虽然也是奉命而行,但有时仍会有一下子的犹豫,三地菩萨则是连一丝丝暂时的思量考虑都不会有。

四地焰慧地要完成“行观”,入地以来首次开始第一次以大乘法真如佛性观八正道,随时检查自己对于八正道是否如实地一一履践。

五地要完成的是“向观”,观行众生是如何地趣向生死,众生趣向之观;观行菩萨又是如何地趣向生死,以此增进自己的道种智。由十因缘的流转黑品法而广观行,众生有第八识阿赖耶识所以向生死流转;再逆向观行由十因缘的流转白品法,广观行一切有情及种种法,是否皆由第八识阿赖耶而来,故能深入现观众生的无明本质到底是什么?于是现前照见现象法相中,众生对于五蕴、十二处、十八界的生灭不了解,所以有流转生死;有生之法则必有灭,于外道所说的一切观点,什么诸法有因生、诸法无因生、诸法共生、诸法他生,菩萨在这个时候都能够灭尽无余。诸法从何处而来?皆由第八识阿赖耶识而来,但众生不明了这一点——有生之法由第八识阿赖耶识而来,有无明故有行,有行故有识,有识故有名色等等,众生之行即是如是的趣向于生死。推到名色,名色由往世的六识所造,为何众生会有此行?因为有无明,如是观行将无明灭掉,就可以说是向观的完成。

六地“重观”因缘法,因缘法的流转比四圣谛的观行更为深细。因缘观,也就是十因缘、十二因缘的观行大多是在心所法上,要一一细观这些所经历的心所法,而且是依于真如心的观行、依于道种智的观行,将心所法一一全部观行完成,解脱境界具足,所以必须入无相行;在六地之前则是大部分住于有相观。

七地则要依止真如无相而修“无相观”,他要修行“无妨行于相中,而心地无相”,相无碍于心,但一个不留心就会落入有相;然而唆使的是六识,第八识清净无碍,不断地依止真如修无相观,至满心位的时候呢,方便般若波罗蜜多成就,无相观大部分都成就了,于是第七地远行地也就成就了。

八地、九地、十地要完成的是“一切种智观”,自此入佛菩提道修行的三大阿僧祇劫中的最后一大阿僧祇劫了!入八地后大部分的时间是在无相观中,由于习气种子随眠已经断尽了,只剩下无覆无记的种子变异生死,观行更微细的心所是如何运行的,要修愿般若波罗蜜多,全部都在种子的变异上修,所以八地叫作一切种智观——一切种子智慧的观行,这个观行成就了,便有了力般若波罗蜜多。因此八地菩萨又被叫作“大力菩萨”,于相于土得自在,而不是只在神通上面,是因为他完成了至八地的道种智的原因。

八地之后四无碍辩开始生起了,所以九地满心则四无碍辩就全部成就了,例如 富楼那尊者具足四无碍辩,也就是说力般若波罗蜜多已经完成了。入于十地,在种子上观察,全依如来而观,更为深入一切种子的智慧,甚微细难知。十地完成了,见大宝莲花王宫殿,此时放光上照诸佛如来,惊觉一切九地菩萨来到法会;十方如来放光加持这一位十地菩萨,余光则加持九地众菩萨,让大家得到了百千万三昧,于是这一位十地菩萨就成为受职菩萨,也就是成就了等觉菩萨的位阶。

等觉与妙觉地,由于种子已经清净,所以叫作无垢地,但仍然不是究竟佛,因为成佛的成所作智尚未现起,而上品的妙观察智、平等性智也还没有得到。

讲到这边,我们为各位极其简略再简略介绍了在菩萨道五十二个阶位上,对于每一个阶位的“忍辱心决定”,也就是安忍以及得决定心的内容。这些教法,虽然 世尊在三乘经典中多所宣说,明载于文字,但现今的佛教界,几乎听不到这一类的教法,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现在在正觉讲堂之外,很难有人实证三乘菩提果,很难有人实证三乘见道的果位,所以任何未证果的人,只要他宣说此类法教,立即就会引来听众询问:“那这个演说的老师,你自己在这些位阶上有没有实证呢?是在哪一个位阶啊?”为了避免这一类尴尬的问题,所以众说法者都尽量不提这方面的教法。

然而 平实导师常说:对于一般的凡夫而言,最困难的法忍在于要否定自己,才能够断除身见我见。可是,现今众大师们都叫大家要把握自我、要作自己,要抓住六字洪名打死不放,要说好话、做好事、存好心。但这一些教法,是教导弟子们尽力去维持我见与我执的运作啊!这样子即使是二乘初果的证得,都变成了不可能了。而对于好不容易已经进入了正觉讲堂修学正法的同修而言,二乘法的法忍还算是简单,只要肯依着亲教师的教导,次第地观行三界我、我见的虚妄,要完成二乘的见道位断身见我见并非太困难的事情。对于大乘法的法忍才叫作艰难,光是在大乘法上见道的法忍心决定就已经非常的困难了,所以 平实导师出世弘法以来,才会有一批一批退转的人,但这正是末法时代修学正法的常态。

法忍不能成就,背后的原因常常是因为福德的不足,因为在二乘的见道位上,他只要对施、戒、忍、生天的福德可以接受实践,他就可以满足二乘见道的福德所需,而大乘法从十个信位开始,每一个位阶都有要求对应的内外福德的善业;福德难以满足的背后原因,则是众生的心性很难转易,艰难复艰难。

好,今天时间的关系,就先为各位介绍到这一边。谢谢大家!

阿弥陀佛!


点击数: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