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如来寿量看佛菩萨悲愿(三)

第036集
由 正源老师开示
文字內容

各位菩萨:阿弥陀佛!

欢迎收看正觉教团“三乘菩提之法华经讲义”视频弘法节目。这一集我们继续阐释 平实导师所著《法华经讲义》就《妙法莲华经》〈如来寿量品〉所演绎的义理。

上一集说到《悲华经》中记载了 释迦牟尼佛往昔因地在过恒河沙等阿僧祇劫的删提岚世界善持大劫时,是无诤念转轮圣王下的大臣宝海梵志。经中说:宝海梵志在七年中殷勤供养当时住世的 宝藏如来以后,并且供养了僧众,然后教导阎浮提内一切众生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后,睡梦中看见了三个景象;其中第二个景象看见了转轮圣王和王的一千个儿子,几乎都是一世又一世取得脸孔像猪等动物的身体,到处奔走吃着各种的虫,然后换自己被无数众生咬食,最后只剩下一具白骨。宝藏如来为梵志解释这景象,就是圣王等人虽然能安住于布施、调伏、善摄身口三福业事,却以此功德发愿求诸天或转轮圣王的福报,结果正是展转生于无量生死的愚痴人。宝海梵志就借此机缘,先劝请转轮圣王要发修证佛菩提的誓愿,才能舍离这种种苦。

梵志进一步劝说:“大王!今者已供养佛,已种善根,是故于三宝中应生深信。大王当知,先所供养佛世尊者,即是来世大富之因;爱护禁戒,即是来世人天中因;今者听法,即是来世智慧因也。大王!今者已得成就如是等事,便应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就是鼓励转轮圣王已有供养如来的大福业、宣导持守禁戒的清净业,又种下了听闻正法的智慧种子,就应该要发成就无上正等正觉的成佛大愿。然而圣王却回答梵志:“我今不用如是菩提;我心今者爱乐生死,以是缘故,布施、持戒、听受妙法。梵志!无上菩提甚深难得。”就是世间诸业虽然都是生死业,但他心中对此仍有爱乐;由于这个缘故,他才布施、持戒、听受妙法,求取世间福报;何况无上菩提甚为艰深,极难获得。

梵志因此又说明佛菩提道具有清净、无浊等二十九种殊胜的果报,继续劝请转轮圣王:“大王!是道如是,能到安乐之处乃至涅槃,是故应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圣王听了,提出他的疑惑:众生必须先种善根,才能依所种善根多少、胜劣,而各自受善不善乃至凡圣的果报。如今 宝藏如来出世,佛寿是有限的八万岁,还是不能帮这世界一切众生都断除恶业,令他们种善根;何况这世界中乃至只要有一个人没有善根,如来就不能为一切众生普遍宣说断苦之法;无善根的人,毕竟是无法令他断除种种苦恼的。然后又说:“我今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我行菩萨道时修集大乘,入于不可思议法门,教化众生而作佛事,终不愿于五浊之世秽恶国土发菩提心。我今行菩萨道,愿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世界众生无诸苦恼。若我得如是佛刹者,尔乃当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就是不愿意在五浊恶世的污秽国土,只愿在一切众生都无任何苦恼的清净世界成佛。

这时 宝藏如来就入于“见种种庄严”三昧,作神足变化放出大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各千佛土,显现微尘数等佛世界种种庄严。这些世界有的有佛,有的无佛;有的世界三乘都有,有的世界只有大乘菩萨摩诃萨;有五浊弊恶世界,也有无诸浊恶的清净微妙世界;有世界寿命无量,也有世界寿命短促等,数量种类无量无边啊!

转轮圣王看见 如来化现无量诸佛世界种种庄严后,就叉手向 佛请问:“这些菩萨各个是以怎样的行业摄取清净世界?以怎样的行业摄取不净世界?又行何业能得寿命无量?以何业行而寿命短促?”宝藏如来回答:“大王当知,诸菩萨等以愿力故,取清净土、离五浊恶。复有菩萨以愿力故,求五浊恶。”就是诸佛摄取清净世界或五浊秽恶国土,都是依因地行菩萨道所发誓愿各个有异,依这不同的誓愿力而成就的。

因为转轮圣王前面已经表明,不愿对五浊恶世污秽的国土来发菩提心,而誓愿只在一切众生都没有任何苦恼的清净世界成佛;现在听闻 如来开示之后,就禀白 如来:“世尊!我今还城,于闲静处专心思惟,当作誓愿。如我所见佛土相貌,离五浊恶,愿求清净庄严世界。”就是要回去专心思惟,自己发愿成就的清净庄严世界应该具有哪些更具体的内容。

转轮圣王就用七年的时间,摒除心中对世间诸欲的追求,在住处静坐入定思惟,定中看见了十方如微尘数诸佛清净庄严世界;圣王就以所见,依随自己的意愿取其中上妙清净的景象,然后拿着宝海梵志送给他的妙莲花,去到 宝藏佛前,合掌长跪向 如来禀白:“世尊!我今真实欲得菩提,如我先于三月之中以诸所须,供养于佛及比丘僧,如是善根,我今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终不愿取不净佛土。”接着又发了许多誓愿,例如:“令我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世界之中无有地狱、畜生、饿鬼。一切众生命终之后,令不堕于三恶道中。世界众生皆作金色,人天无别,皆得六通……”就是转轮圣王这时不再以供养 如来和僧众的殊胜功德求取转轮圣王的世间生灭福报,而真正发起了求证无上正等正觉的佛菩提大愿,祈愿在没有三恶道的清净世界成佛,不愿以不清净的世界为佛土。

宝海梵志接着又一一劝请转轮圣王的一千个王子发成佛的大愿,这千王子都求清净庄严世界成佛;另外还有“八万四千小王,各各别异作殊胜愿,人人自取种种庄严上妙佛土。”以及“九十二亿众生亦各发愿,取种种庄严胜妙佛土”也都发愿在清净国土成佛,佛世界中也没有地狱、饿鬼、畜生三恶道。

接下来,梵志又劝导自己的八十个儿子,也就是 宝藏如来的兄弟们发愿成佛。首先长子海地尊心中有疑惑,就请问梵志:“我如今发愿,究竟当取清净国土,或者不清净国土?”梵志回答:“若有菩萨成就大悲,尔乃取于不清净世界。何以故?欲善调伏众生垢故,如是之事汝自知之。”然后海地尊等梵志的八十个儿子,就分别发愿在不净世界、人寿八万岁至两千岁时成佛。

当知建构佛土,成就佛果,唯有大慈大悲摄受无量众生方能成就,犹如《地藏经》中 师子奋迅具足万行如来开示:想证得千福庄严相好佛身,当须久远度脱一切受苦众生。因此,像无诤念转论圣王的大王子观世音菩萨发愿:“愿我行菩萨道时,若有众生受诸苦恼、恐怖等事,退失正法,堕大闇处,忧愁孤穷、无有救护、无依无舍,若能念我、称我名字,若其为我天耳所闻、天眼所见,是众生等,若不得免斯苦恼者,我终不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而八王子普贤菩萨发愿:“我今所愿,要当于是不净世界修菩萨道;复当修治庄严十千不净世界,令其严净如青香光明无垢世界,亦当教化无量菩萨,令心清净无有垢秽,皆趣大乘,悉使充满我之世界,然后我当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都是发愿要在因地行菩萨道时,以大慈悲竭尽心力教化不净世界众生,免除他们的苦恼,让他们心清净没有污秽垢染;然后摄受这些清净无垢的众生到胜净庄严佛土,再教导这些菩萨一路直往,快速成就佛道。而发愿在不净世界成佛的菩萨,则是由于在因地就已成就大悲心,愿意在成佛之后继续摄受调伏仍有深重烦恼垢染的众生。

宝海梵志又劝导他的三亿弟子发愿成佛,其中弟子树提摩纳先提问:“什么是菩提?什么是助菩提法?什么是菩萨修行菩提?什么是系念得于菩提?”梵志回答时说到“布施、持戒、多闻以及思惟都是助菩提法”。树提又问:“如来不是说‘布施的果报,就是未来能获得大财富及广大眷属;护持禁戒,获得生天的果报;广博多闻,能获得大智慧’?如来也说,懂得思惟之法,就能够度过生死。”

梵志就再为他说明:“摩纳!若乐生死故行布施,是故大富。摩纳!若善男子、善女人,心向菩提,为心调伏,故行布施;为心寂静,故持禁戒;为心清净,无有爱浊,故求多闻;为大悲故,思惟修道;其余诸法,智慧方便成就助求。摩纳!是名助菩提法。如是修行,即是系念得菩提也。”说如果乐著生死而行布施,就获得世间广大财富的果报。其实心向菩提的善男子、善女人,是为了调伏自心而舍弃财物行布施;为了令心寂静,不造作身口意业,而严持禁戒无有违犯;求多闻,让心清净,不会因为爱乐污浊的事物,而生起贪瞋痴的烦恼;为了圆满救度一切众生的大悲心,因而要仔细思惟如法修道,才能自度度他;其余的法,也都是依于智慧和方便来帮助成就菩提,这样才能称为助菩提法。时时以修证佛菩提的作意,一心系念着大乘菩提的实证,来修行这些助菩提法,就是系念而证得佛菩提。

宝海梵志进一步劝导弟子们:这佛菩提道是清净的,应当专心发愿使它成就;佛菩提道是无浊染的,因为断除三界世间的贪瞋痴烦恼,心已经清净;又因为烦恼已经断除,所以佛菩提道也是正直无有谄曲的;佛菩提道是安隐的,依之次第修行乃至可以得到大乘涅槃的果证。梵志劝请弟子们都应当发成就无上正等菩提的大誓愿,随着自己的意愿摄取清净或不清净的世界,求取庄严的佛土。

树提摩纳首先发愿:“我今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此不净世界所有众生,少于贪淫、瞋恚、愚痴,不犯非法,心无爱浊、无怨贼想,舍离悭悋、嫉妬之心,离邪见心、安住正见,离不善心、求诸善法,离三恶心、求三善道,于三福处、成就善根,于三乘法、精勤修习,尔时我当成无上道。”然后宝海梵志的三亿弟子除一千人,其余咸共同声发愿,于此世界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尔时,宝藏如来皆为一一授其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乃至毘婆尸、尸弃、毘尸沙婆,最后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些弟子虽然都发愿要在不净世界成佛,但其世界众生已少贪瞋痴等烦恼,就是心性大多已清净,而具有善根,所以最后的 毘婆尸佛寿命八万岁,尸弃佛七万岁,毘尸沙婆佛六万岁,意味着这世界虽然不是纯一清净,但也不是五浊恶世。

剩下的一千弟子先前都是读诵毘陀外典,然后再归依宝海梵志,其中最受敬仰的婆由比纽率先发愿:“世尊!我今所愿,当于五浊恶世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此厚重贪欲、瞋恚、愚痴多恼众生,说于正法。”对于婆由比纽这五浊恶世成佛的誓愿,梵志解释:“是菩萨大悲成就故,于五浊世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尔时,众生无有救护、无诸善念,其心常为烦恼所乱、诸见所侵;于中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乃能大益无量众生,善能为作拥护,依止舍宅灯明,兼复度脱于生死大海,教令安住于正见中,使处涅槃服甘露水,是菩萨摩诃萨欲示现大悲故,愿取如是五浊恶世。”是说五浊恶世众生烦恼深重,为种种邪见所侵扰却少有善知识愿意来教导,因此他们没有救护,难以生起善念;如果在五浊恶世成佛,就能大大地利益无量众生,善巧教导扶助他们,让他们有舍宅可以安止,有明灯可以依恃,而度脱生死大海,教令他们安住正见中,得到涅槃的安乐如同饮甘露水一般,所以菩萨摩诃萨大悲示现的缘故,就愿意摄取这五浊恶世成佛。

其余九百九十九人及宝海梵志又如何发愿?下一集再继续来说明。

阿弥陀佛!


点击数: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