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背景资料
第032集
由 正莉老师开示
各位菩萨:阿弥陀佛!
欢迎收看“三乘菩提之法华经讲义”视频弘法节目,今天继续跟大家介绍〈从地踊出品〉概说。
上一集最后讲到,与会大众无法想象“从地踊出无量无边菩萨众”这件事。这些无量无边的菩萨众,智慧胜妙,威德深厚,而且各有神通力,住在娑婆世界下方的虚空中,数量太多了根本无法计算。问题是,世尊成佛才四十余年,如何已经教化这么多的菩萨众?这些菩萨众的证量都很高,他们在法华会上突然从地踊出,但是不因为他们的证量那么高而对 佛陀有慢心,各个都生起恭敬心在 世尊前面安住。
从人间的表相上来看,简直无法令人相信,因为 佛陀成道的时间才四十余年,所成就的这些菩萨摩诃萨们,数目太多了没办法计算,他们的证量必定是修学很多劫了,因此祈请 世尊为大众说明。这种事情就像世间人说的:二十五岁的年轻人指着百岁人说那是他的儿子。从世间法来看,没有人会相信的。但事实就是:这些菩萨摩诃萨,已经是无量劫以来修行佛菩提道,度化这一些菩萨们的 世尊不正是更早吗?怎么可能只有四十几年之中才度化他们。这表示,佛道修行不是一世可以成就,得要修行三大阿僧祇劫。这也说明了:世尊在人间示现成佛,一定有过去世的实证,由于众生得度因缘成熟了,所以来人间受生示现。
事实上,释迦如来是古佛再来,释迦如来在无量无边百千万亿那由他劫之前就已经成佛了,两千五百多年前在天竺只是应化示现。由于往昔,同生于转轮圣王家中的一千位兄弟,相约次第成佛的愿力;也就是这一千个兄弟发愿,将来要来人间前后次第成佛。虽然 释迦如来很早以前就成佛了,为了要圆满那个愿,所以 释迦古佛倒驾慈航,来扮演贤劫千佛中的第四佛。这意思就是说,佛菩提是伟大的成佛之道,既然是大道,当然不可能是小法,不可能在一世之中便能全部成就。
佛菩提道之所以常常要强调三大无量数劫,也就是在强调它的珍贵,强调它的至高无上、无与伦比。因此说我们修学佛法,得要了解佛道的修学次第与内涵,这样才能知道自己在佛道次第上的定位、所要努力的方向与目标。在佛菩提道上,也就是在菩萨道里面,总共要经历五十二个阶位才能究竟成佛,这是修学佛道的正行:就是十信位、十住位、十行位、十回向位、十地位、等觉位、妙觉位。这五十二个阶位共有七类种性,我们概略地介绍如下:
第一个阶段就是十信位凡夫性。也就是说,在十信位凡夫性的这个位阶,是要修除十信位的异生凡夫性。可是想要圆满十信位的功德,有的菩萨从初始发心一直修到十信位圆满,有的人是要一劫,有的人甚至要一万大劫来修,才能圆满具足十信位的所有功德。在十信位中,要能够跨越异生凡夫性的标的内涵,就是十信位满足的时候,他是深信因果的,至少得要初步深信因果;并且信受八识论,不会落入六识论的外道断灭论中。也就是说,得要信受八识论,因为八识论才是诸佛如来所说的正法,才是真正的佛法。十信位开始得要对三宝起信,开始修五根的信根,乃至发起信力,如实信解佛法僧三宝,乃至成就四不坏信。也就是说,不单单归依佛法僧三宝,也要归依佛所制定的戒法。
所以如果有人说“我在学佛”,甚至说“我想明心开悟”,可是却不归依三宝,不归依最基本的三归依戒,乃至不受持五戒的话,那表示说,十信位的异生凡夫性还具足存在,还无法跨越十信位的凡夫性,还无法进入到真正的菩萨道上来修行;也就是还无法进入到初住位的外门修菩萨行,仍然停留在十信位的异生凡夫性的位阶。
成佛之道的第二个阶段就是十住位习种性,又叫作十发趣,就是开始要趣向佛菩提道的意思,这共有十个位阶,就是初住位到十住位。这十个位阶,以初住位到六住位来说,这是外门修六度万行。到了六住位,得要熏习般若中观的正知见以及修四加行,也就是在六住位即将满心的时候,要修四加行,要能够断我见并且开始参禅。
十住位习种性,为什么叫作习种性呢?第一,是说习性还很重,还需要历缘对境消除习气;第二,是说还要熏习很多的法,悟前要熏习第一义谛、参禅知见等等,乃至悟后还要熏习别相智,所以叫作习种性。意思就是说,在圆满具足初住位主修布施,二住位主修持戒,乃至到了六住位,进入加行位,熏习般若中观,并且修四加行,在断我见、断三缚结以后,这样有定、有慧、有福德的条件下参禅,终于有一天因缘成熟,一念慧相应,般若正观现前,明心证真如不退转而进入到七住位内门广修六度万行。
在这之前,也就是从初住位到五住位叫作资粮位,在六住位的时候叫作加行位,从七住位以后一直到初地的入地心,都叫作见道位。换句话说,七住位是内门修六度万行,跟外门修六度万行之间的一个分界点。所以说,在佛道上明心证真如,是一个很重要的里程碑。亲证法界实相心如来藏转依成功以后,就是七住位位不退菩萨,然后继续跟随真善知识悟后起修,渐渐进修到十住位眼见佛性,证得世界身心如幻观。
十住位圆满具足以后,接着就是要进入十行位性种性的位阶。为什么叫作性种性呢?因为在七住位能够证得法界实相心如来藏,在十住位能够眼见佛性证得世界身心如幻观的时候,已经圆满具足十住位的所有功德,已经发起菩萨性而进入十行位性种性。虽然已经发起菩萨性,还得要继续长养菩萨性,乃至增长广大菩萨性,所以十行位菩萨又叫作十长养菩萨。所谓十长养,就是长养圣胎、长养菩萨性的十个阶段。如果想要进入十行位性种性,想要圆满性种性,也得要有相应的福德功德,差一点点都不行,差一点点就无法度过十行位,无论在别的条件上如何努力,这一关就是过不去。所以我们可以这么说,明心见性圆满十住位以后,就是纯粹要为众生作事情,广修菩萨六度万行;然后在十行位即将圆满的时候,得要证得七转识犹如阳焰的现观,才可能进入到下一个阶段十回向位道种性。
十回向位所说回向的意思,是说以大悲心救护众生。十回向位道种性,又叫作十金刚,因为十回向位所有的回向,都是在利益众生、救护众生回入正道的金刚行,也就是破邪显正的金刚行。从第一个回向位“救护一切众生离众生相回向”开始,一直到第十个回向位“法界无量回向”,全部都是金刚行。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凡夫众生非常坚固执著我见,所以当菩萨想要救护众生离众生相、离邪见深坑时,非常不容易,所以必须用坚固犹如金刚一般的身口意行来救护众生。所以说,想要利益众生、救护众生回入正道,得要先行第一个回向:救护一切众生离众生相回向。所谓众生相就是《般若经》讲的四相: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都是从我见相而生。也就是要帮助众生断我见,离开六识论邪见,回入八识论正道。
十回向位道种性菩萨,为什么叫作道种性呢?是说想要实践修道性的种性、实践修道性的功能差别,得要犹如金刚一样坚定心志;为了护持正法、救护众生,这样子在佛菩提道上,圆满成就十回向位道种性。心心念念回向救护众生,心心念念回向护持正法,心心念念回向正法恒常永续流传,心心念念回向众生也有因缘能修学正法,心心念念回向成就究竟佛道,这就是十回向位道种性菩萨。简要来说,十回向位道种性菩萨所要作的,主要就是要能够破邪显正,破斥邪说以显扬正法,并且救护众生远离邪见、远离邪师的邪教导,就是要能够救护众生回向正道。也就是说,十回向位努力护持正法、努力救护众生,这是在佛菩提道上三贤位的最后一个阶段,得要能够圆满具足道种性。
当十回向位菩萨,在道种性的修证上面,能够圆满具足而证得犹如梦境的现观,也就是证得如梦观的时候,那表示已经圆满十回向位的所有功德。这时候有很多的果德可以检查,例如十回向位圆满,准备要进入初地的时候,应有初禅的发起不退,得要永伏性障如阿罗汉;也就是要断除大乘见道所断的异生性,而不是只有断二乘见道所断的异生性而已。增上意乐清净而进入初地以后,就是下一个阶段十地行圣种性菩萨。十地行圣种性菩萨,在刚转入初地入地心时,仍然属于大乘见道的通达位,接下去才是进入修道位。
时间的关系,这一集讲到这里,谢谢您的收看。
祝福您:福慧增长、道业增上!
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