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細內容
第032集
由 正莉老師開示
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歡迎收看「三乘菩提之法華經講義」視頻弘法節目,今天繼續跟大家介紹〈從地踊出品〉概說。
上一集最後講到,與會大眾無法想像「從地踊出」無量無邊菩薩眾」這件事。這些無量無邊的菩薩眾,智慧勝妙,威德深厚,而且各有神通力,住在娑婆世界下方的虛空中,數量太多了根本無法計算。問題是,世尊成佛才四十餘年,如何已經教化這麼多的菩薩眾?這些菩薩眾的證量都很高,他們在法華會上突然從地踊出,但是不因為他們的證量那麼高而對 佛陀有慢心,各個都生起恭敬心在 世尊前面安住。
從人間的表相上來看,簡直無法令人相信,因為 佛陀成道的時間才四十餘年,所成就的這些菩薩摩訶薩們,數目太多了沒辦法計算,他們的證量必定是修學很多劫了,因此祈請 世尊為大眾說明。這種事情就像世間人說的:二十五歲的年輕人指著百歲人說那是他的兒子。從世間法來看,沒有人會相信的。但事實就是:這些菩薩摩訶薩,已經是無量劫以來修行佛菩提道,度化這一些菩薩們的 世尊不正是更早嗎?怎麼可能只有四十幾年之中才度化他們。這表示,佛道修行不是一世可以成就,得要修行三大阿僧祇劫。這也說明了:世尊在人間示現成佛,一定有過去世的實證,由於眾生得度因緣成熟了,所以來人間受生示現。
事實上,釋迦如來是古佛再來,釋迦如來在無量無邊百千萬億那由他劫之前就已經成佛了,兩千五百多年前在天竺只是應化示現。由於往昔,同生於轉輪聖王家中的一千位兄弟,相約次第成佛的願力;也就是這一千個兄弟發願,將來要來人間前後次第成佛。雖然 釋迦如來很早以前就成佛了,為了要圓滿那個願,所以 釋迦古佛倒駕慈航,來扮演賢劫千佛中的第四佛。這意思就是說,佛菩提是偉大的成佛之道,既然是大道,當然不可能是小法,不可能在一世之中便能全部成就。
佛菩提道之所以常常要強調三大無量數劫,也就是在強調它的珍貴,強調它的至高無上、無與倫比。因此說我們修學佛法,得要瞭解佛道的修學次第與內涵,這樣才能知道自己在佛道次第上的定位、所要努力的方向與目標。在佛菩提道上,也就是在菩薩道裡面,總共要經歷五十二個階位才能究竟成佛,這是修學佛道的正行:就是十信位、十住位、十行位、十迴向位、十地位、等覺位、妙覺位。這五十二個階位共有七類種性,我們概略地介紹如下:
第一個階段就是十信位凡夫性。也就是說,在十信位凡夫性的這個位階,是要修除十信位的異生凡夫性。可是想要圓滿十信位的功德,有的菩薩從初始發心一直修到十信位圓滿,有的人是要一劫,有的人甚至要一萬大劫來修,才能圓滿具足十信位的所有功德。在十信位中,要能夠跨越異生凡夫性的標的內涵,就是十信位滿足的時候,他是深信因果的,至少得要初步深信因果;並且信受八識論,不會落入六識論的外道斷滅論中。也就是說,得要信受八識論,因為八識論才是諸佛如來所說的正法,才是真正的佛法。十信位開始得要對三寶起信,開始修五根的信根,乃至發起信力,如實信解佛法僧三寶,乃至成就四不壞信。也就是說,不單單歸依佛法僧三寶,也要歸依佛所制定的戒法。
所以如果有人說「我在學佛」,甚至說「我想明心開悟」,可是卻不歸依三寶,不歸依最基本的三歸依戒,乃至不受持五戒的話,那表示說,十信位的異生凡夫性還具足存在,還無法跨越十信位的凡夫性,還無法進入到真正的菩薩道上來修行;也就是還無法進入到初住位的外門修菩薩行,仍然停留在十信位的異生凡夫性的位階。
成佛之道的第二個階段就是十住位習種性,又叫作十發趣,就是開始要趣向佛菩提道的意思,這共有十個位階,就是初住位到十住位。這十個位階,以初住位到六住位來說,這是外門修六度萬行。到了六住位,得要熏習般若中觀的正知見以及修四加行,也就是在六住位即將滿心的時候,要修四加行,要能夠斷我見並且開始參禪。
十住位習種性,為什麼叫作習種性呢?第一、是說習性還很重,還需要歷緣對境消除習氣;第二、是說還要熏習很多的法,悟前要熏習第一義諦、參禪知見等等,乃至悟後還要熏習別相智,所以叫作習種性。意思就是說,在圓滿具足初住位主修布施,二住位主修持戒,乃至到了六住位,進入加行位,熏習般若中觀,並且修四加行,在斷我見、斷三縛結以後,這樣有定、有慧、有福德的條件下參禪,終於有一天因緣成熟,一念慧相應,般若正觀現前,明心證真如不退轉而進入到七住位內門廣修六度萬行。
在這之前,也就是從初住位到五住位叫作資糧位,在六住位的時候叫作加行位,從七住位以後一直到初地的入地心,都叫作見道位。換句話說,七住位是內門修六度萬行,跟外門修六度萬行之間的一個分界點。所以說,在佛道上明心證真如,是一個很重要的里程碑。親證法界實相心如來藏轉依成功以後,就是七住位位不退菩薩,然後繼續跟隨真善知識悟後起修,漸漸進修到十住位眼見佛性,證得世界身心如幻觀。
十住位圓滿具足以後,接著就是要進入十行位性種性的位階。為什麼叫作性種性呢?因為在七住位能夠證得法界實相心如來藏,在十住位能夠眼見佛性證得世界身心如幻觀的時候,已經圓滿具足十住位的所有功德,已經發起菩薩性而進入十行位性種性。雖然已經發起菩薩性,還得要繼續長養菩薩性,乃至增長廣大菩薩性,所以十行位菩薩又叫作十長養菩薩。所謂十長養,就是長養聖胎、長養菩薩性的十個階段。如果想要進入十行位性種性,想要圓滿性種性,也得要有相應的福德功德,差一點點都不行,差一點點就無法度過十行位,無論在別的條件上如何努力,這一關就是過不去。所以我們可以這麼說,明心見性圓滿十住位以後,就是純粹要為眾生作事情,廣修菩薩六度萬行;然後在十行位即將圓滿的時候,得要證得七轉識猶如陽焰的現觀,才可能進入到下一個階段十迴向位道種性。
十迴向位所說迴向的意思,是說以大悲心救護眾生。十迴向位道種性,又叫作十金剛,因為十迴向位所有的迴向,都是在利益眾生、救護眾生迴入正道的金剛行,也就是破邪顯正的金剛行。從第一個迴向位「救護一切眾生離眾生相迴向」開始,一直到第十個迴向位「法界無量迴向」,全部都是金剛行。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凡夫眾生非常堅固執著我見,所以當菩薩想要救護眾生離眾生相、離邪見深坑時,非常不容易,所以必須用堅固猶如金剛一般的身口意行來救護眾生。所以說,想要利益眾生、救護眾生迴入正道,得要先行第一個迴向:救護一切眾生離眾生相迴向。所謂眾生相就是《般若經》講的四相: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都是從我見相而生。也就是要幫助眾生斷我見,離開六識論邪見,迴入八識論正道。
十迴向位道種性菩薩,為什麼叫作道種性呢?是說想要實踐修道性的種性、實踐修道性的功能差別,得要猶如金剛一樣堅定心志;為了護持正法、救護眾生,這樣子在佛菩提道上,圓滿成就十迴向位道種性。心心念念迴向救護眾生,心心念念迴向護持正法,心心念念迴向正法恆常永續流傳,心心念念迴向眾生也有因緣能修學正法,心心念念迴向成就究竟佛道,這就是十迴向位道種性菩薩。簡要來說,十迴向位道種性菩薩所要作的,主要就是要能夠破邪顯正,破斥邪說以顯揚正法,並且救護眾生遠離邪見、遠離邪師的邪教導,就是要能夠救護眾生迴向正道。也就是說,十迴向位努力護持正法、努力救護眾生,這是在佛菩提道上三賢位的最後一個階段,得要能夠圓滿具足道種性。
當十迴向位菩薩,在道種性的修證上面,能夠圓滿具足而證得猶如夢境的現觀,也就是證得如夢觀的時候,那表示已經圓滿十迴向位的所有功德。這時候有很多的果德可以檢查,例如十迴向位圓滿,準備要進入初地的時候,應有初禪的發起不退,得要永伏性障如阿羅漢;也就是要斷除大乘見道所斷的異生性,而不是只有斷二乘見道所斷的異生性而已。增上意樂清淨而進入初地以後,就是下一個階段十地行聖種性菩薩。十地行聖種性菩薩,在剛轉入初地入地心時,仍然屬於大乘見道的通達位,接下去才是進入修道位。
時間的關係,這一集講到這裡,謝謝您的收看。
祝福您:福慧增長、道業增上!
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