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背景资料
第104集
由 正德老师开示
各位菩萨:阿弥陀佛!
“三乘菩提之法华经讲义”,今天我们要来探讨的主题是“菩萨行处与亲近处”。
娑婆世界中的众生,在 佛示现灭度以后,善根渐渐转少了,有人在没有实证佛法的情况下,却以增上慢的心态,宣称是开悟或者是解脱的圣者,因为要贪图自身的利益与大众的供养而增长不善根;没有实证佛法,所以心就不实并且功德浅薄。如果遇到有人在法义上提出质疑或者辨正,那他自己不能正面回答,也无法忍受学人的不同意见,所以就瞋心很重、心地污浊,只喜欢别人阿谀奉承谄媚,而不能直爽的接受佛法大意的探讨。在这种情况下,虽然有菩萨不愿意在娑婆世界奉持、读诵、广说《法华经》,但是也有许多菩萨对 释迦佛非常的尊敬与孝顺,发大誓愿,要在 佛入灭后的五浊恶世护持、读说《法华经》。但是要作这么困难的事情啊,并不是只依靠发大誓愿就能够达到;因此,菩萨在 佛入灭后的五浊恶世,若要为众生演说《法华经》,释迦佛说:首先必须具备能安住于菩萨行处与亲近处的本事,才能为众生演说圆满究竟的一佛乘妙法,也就是如来藏正法。
这里所说的菩萨行处,除了一般所熟悉的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等六度波罗蜜的作意以外,最重要的就是以实证如来藏而转依的真如法性为行处,也就是《金刚经》所说的,不于色声香味触法生心,无所住而生其心,以无所住心行六度波罗蜜才是菩萨行处。如同《般若经》中所说的:【真如、法界、法性,不虚妄性、不变异性、平等性、离生性、法定、法住、实际、虚空界、不思议界相应作意,应知是为菩萨行处。】(《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584)经中所说的真如、法界、法性、不虚妄性、不变异性、平等性、离生性等,指的就是第八识如来藏自心特有的法性,真实而如如,具备一切法的功能差别,有七种性自性能借缘出生诸法,有真实自体,不是因缘所生的虚妄法。自体的真如、法界、法性、不虚妄性,永远不会被改变,一切有情的自心如来藏平等无差别,本来无生而不会坏灭,无论佛出世或者不出世,如来藏自体的法性是决定性的。诸法安住于三界世间的本源,这个本源即是诸法的实相,是涅槃的本际,体性如虚空,无人无我,迥无一法可得,不可思议的无所得境界;菩萨要以这些如来藏自心的本来自性清净涅槃法性相应的作意行六度波罗蜜,才是 释迦世尊所说的菩萨行处。
为什么 世尊说在末法时代,菩萨要宣说如来藏妙法的经典,应当安住于这样的菩萨行处呢?因为到了末法时代,众生在缺乏善根的情况下,增上慢的有心人为了贪图自己的利益与供养,为了取悦于信众,所说的佛法已经流于世俗化了;追求定境神通或者与鬼神打交道,或者从事于世间的事业招揽信众,一切所作完全偏离佛法中解脱道与佛菩提道的真修实证,反过来却以世俗的有所得法,例如高广寺庙的兴建,于佛学思想研究建立权威,世俗事业群的多寡等等作为吸引信众的号召力,以世俗的成就作为修行的功德。那在这种环境下,如果有实证佛法的菩萨想要宣说如来藏妙法的经典,所说的法一定与教界那些有名气的山头所说相背悖离;因为如来藏妙法是无我、无人、无所得的法,如同经中所说的:【道俗相反自然之数,道之所乐,俗之所恶;俗之所珍,道之所贱。】(《杂譬喻经》)道俗相反犹如解脱与生死轮回必然是相反的道理是一样的,修道乐于寂灭寂静,而世俗却是乐于聚众攀缘,厌恶远离与寂静;世俗所最珍贵的就是宝爱三界中的五蕴我,而修道却是断我见、断我执与我所执,轻贱于三界中的五蕴我与我所。
宣说如来藏妙法必定要解说如何是真正的实证解脱,如何是真正的开悟佛菩提,如何是一切法空无所有的涅槃真义;而这些佛法的精髓,都是如来藏所蕴涵的实相法要,却要面对着已经世俗化的教界的反弹。因为宣说如来藏妙法,等同于影射世俗化的教界大师们是没有实证佛法的凡夫,等同于要剥夺他们自身的名声、地位、利益与供养,所以他们就不能忍于如实宣说如来藏妙法的菩萨,生起瞋恨心而带头诽谤安住于菩萨行处的善知识。当大众看到或者听闻到教界各山头有名气的名师,指责菩萨善知识不和谐、不尊重出家人,把教界搞得乌烟瘴气,甚至于颠倒地指责菩萨善知识所说真实如来藏,即是外道神我的主张、是邪魔外道;那善根浅少的大众多数会跟着诽谤,不信受一切众生皆有真实如来藏。
如同 平实导师出世弘法三十多年期间被指责、被诽谤,甚至于被所帮助开悟的退转者反咬搞破坏,无中生有创造事端,于网路〔网络〕平台化名或者匿名贴文谩骂侮辱;面对这样善根缺少众生无福的末法时代,平实导师不会因此而产生恐怖畏惧,更不会生起退心放弃弘扬如来藏正法。因为曾经于过去无量劫领受 佛陀的慈悲教化,悯念自己、饶益自己,让自己能够于清净的解脱法中安隐快乐的这样的恩德,深深的知道,只有最殊胜的法供养才得以回报一二。佛陀不辞辛劳,让佛法能在百岁人寿众生心性刚强、烦恼深重的娑婆世界流传,为的就是不舍五浊恶世的众生,发大悲心,期盼能以佛法滋润众生的善根,救护众生早日进入佛菩提道修学。平实导师一向非常敬重与孝顺 佛陀,所以看待 佛陀的大悲愿就是自己的志愿,而勇于荷担如来家业;因为懂得敬顺 佛陀,如教修行即是对 佛作法供养。
菩萨要有实证如来藏、般若道种智的解脱功德,才得以安住于菩萨行处,才有能力在五浊恶世的末法时代宣说如来藏妙法;如实宣说如来藏妙法所降下的甘露法雨,能让众生断除一切烦恼,灭除一切重罪,具足还得十善之法,因此说佛与菩萨是一切善法的根本处。而有菩萨能出世宣说如来藏妙法,众生才有因缘听闻到真正了义的佛法,对佛法僧三宝的信根才能增长乃至具足;如同经中所说:【一切众生以听法故则具信根,得信根故,乐行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得须陀洹果乃至佛果;是故当知得诸善法,皆是听法因缘势力。】(《大般涅槃经》卷25)一切众生因为听闻善知识如实宣演佛法的缘故,可以具备对三宝的信根;因为获得信根的缘故,就乐于修行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与智慧等六度,进一步地获得解脱果的初果,乃至获得佛菩提道的次第修证果位。因此要知道,众生能够获得种种知苦、断集、证灭、修道的善法,都是来自于听闻正法的因缘势力所导致的。
如果没有听闻到真实善知识宣讲了义的佛法,表相上看起来似乎对三宝有信,但是实质上却是信根不具足、疑根未断,对一佛乘的佛法存在着怀疑,对三宝的种种解脱功德境界不能正信;或者只接受现象上的无常、苦、空、无我,不接受有常恒不变的如来藏;或者口里说无常、苦、空、无我,但是却不能修学无常想、苦想、无我想、不净想,不能修学四圣谛法与十二因缘法,因此不能毕竟的免除不造作十恶的根本过失与罪业。所以,安住于菩萨行处的实义菩萨,在末法时代护持 佛陀的如来藏正法,虽然值遇世间众生不知恩报,尽是以怨报德;邪见执著深重,迷惑实相、愚痴颠倒无智,于 佛陀正法与善知识没有信心,终日随逐恶友生起种种恶慧,充满着贪爱无明种种烦恼,但那正是实义菩萨修菩萨行处的因缘所在。
因为实义菩萨对于众生不会冀望、不曾冀求有一丝一毫乃至一字赞美之言,尽未来劫所修的菩萨行,未曾有过一念是为自己着想;只是希望度脱一切众生,让众生得到清净的解脱法,永远出离生死之苦。实义菩萨是众生在生死黑暗中,走向佛法宝藏光明之处的导引者。法的本质即是无我、无所得,因此实义菩萨但为众生修菩萨道,使众生能够到达安隐的本来解脱彼岸,故菩萨行处必然不取不求。就像经中 佛陀告诉善现:【“于意云何?若菩萨摩诃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为行在何处?”善现答言:“若菩萨摩诃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行在胜义谛,此中现行及现行处俱无所有,能取、所取不可得故。”】(《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330)佛陀告诉善现:“你的意下如何?如果菩萨摩诃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的时候,是行在何处呢?”善现答覆说:“如果菩萨摩诃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的时候,那是行在胜义谛,于胜义谛中六识心的现行以及现行的处所都无所有,能取的分别与所取的六尘境不可得的缘故。”
善现指的就是须菩提,他是 佛陀座下解空第一的弟子,也就是开悟了以后,对于般若空性的证解与现观非常专精的一位尊者菩萨。佛陀问须菩提的就是问:何处是菩萨的行处,而说为行深般若波罗蜜多?须菩提回答说:菩萨行处,行在没有六识心现行,以及没有六识心现行所依的内六处的胜义谛法中;这个胜义的法,是没有能取诸法的觉知心,以及所取的六尘诸法可得的。而能安住于无能取与所取的法中,又能够随顺与支持菩萨有能取与所取功能的觉知心,行于布施、持戒、忍辱等六度万行的,即是甚深极甚深的真如心如来藏。实义菩萨转依如来藏无能取所取、无我无所得的真如法性,行于自利利他的菩萨万行;真如法性不取不求,故实义菩萨也是不取不求,这样才是菩萨行处的行深般若波罗蜜多。
如果菩萨开悟以后,虽然发起了般若的智慧,但是不能转依自心如来藏的真如法性,降伏觉知心的执著心性,使得觉知心仍然如同未悟之前一般,处处行于色受想行识我之中,以五蕴我人有所得想精进的行六度,仍然不是菩萨行处的行深般若波罗蜜多;就算他口中懂得说般若,也不是 佛陀所说安住于菩萨行处能宣演如来藏妙法的菩萨。因为觉知心安住于色受想行识五蕴我之中,必然与贪瞋等烦恼相应,一旦他遇到有人恭敬供养,乃至赞叹修证的功德,即不能忍于无所得而随起贪著,生起增上慢以及种种慢心;遇到有人反对而诽谤正法,乃至于对人身作无根诽谤的时候,必定不能忍于无所得而起瞋心,或者生起怖畏之心,乃至于生起了退心。在这种情况下,说法的人自己的心不能如同真如心那样清净,就不能如实的宣讲如来藏妙法了。
也就是说,《心经》所说的:【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很明确的在说,实证自心如来藏而能现观如来藏本来自在、离能取、所取真实如如的菩萨,转依真如法性而以无我、无所得为菩萨行处的时候,以般若智慧照见如来藏没有六识觉知心的现行法相,没有六识觉知心现行所依的内六处,没有色蕴的质碍相,没有六尘的领受相、取像了知相、造作相与分别相,与五蕴同时同处却完全没有五蕴的法相,照见五蕴完全没有自相,皆是如来藏的空性法相;如是不坏五蕴法相,而照见五蕴本是如来藏所生所现,本来无生故没有老病死诸苦。这即是实义菩萨所自受用的般若解脱功德,这样的般若解脱功德是与无所得相应的;这个无所得是来自于无能取与所取的实相法性,不是意识心以思惟五蕴的无常、苦、空、无我的无常空智慧。因为五蕴的无常空无属于毁坏相,是本无今有、已有还无没有实性的虚妄法,因此没有般若波罗蜜多不生不灭的中道本质,就不是菩萨实相智慧所行之处了。
换句话说,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的行处,指的必定是自心如来藏无人无我的真如无所得;转依于这样的无所得,才能如同《心经》所说的:【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罣碍;无罣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由于真如心如来藏自体没有五蕴十八界诸法,没有无明,本来不生,没有老病死,也没有无明灭尽、老病死灭尽的事情可得,所以没有苦集灭道的修证可得,因此没有所谓的解脱智慧可得;一切都无所得的缘故,实义菩萨转依这样的真如般若中道实相,心中没有任何五蕴生死苦恼的罣碍;没有罣碍的缘故,对无自体犹如幻相而有相貌显现的五蕴法,不会产生恐怖;对于自性清净体性如虚空的如来藏心含藏五蕴生死烦恼种子,也不会产生恐怖;从此远离对五蕴假我执著为真实的颠倒想,而安住于五蕴的本来面目——也就是本来不生不死的涅槃本际,世世行于菩萨行处直到成佛。
可见 佛陀在经中特别强调,在末法五浊恶世的时代,想要以无怖畏心宣说如来藏妙法,应当入于菩萨行处,这是有其因缘背景存在的。如果觉知心不能安住于实相般若中道实性的殊胜解脱功德,对于虚幻不实的五蕴假我,在现象界中有着生住异灭会产生恐怖;也会对于自性清净心的如来藏,却含藏染污种子的空性法性产生恐怖,因而不能确实远离颠倒想断除我见。在自己不能受用般若解脱功德的前提下,如何能够履行所发的护法大愿,为人解说难信难入、甚深难解的如来藏妙法呢?因此,实义菩萨在末法时期弘传与护持如来藏正法,确实履行实践 佛陀所教诫的菩萨行处是非常重要的。
那我们今天就说到这里了。
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