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相念佛有问题吗?(上)

第153集
由 正墩老师开示
文字內容

各位菩萨:阿弥陀佛!

欢迎收看由佛教正觉同修会为各位准备的弘法节目“三乘菩提之相似佛法”系列佛法讲座。

琅琊阁惯于在网路〔网络〕的自媒体操作,用耸动的标题来吸引不知情又好奇的读者。眼前所见只是其中一例,琅琊阁公开批判:【无相念佛是一个“四不像”法门:……既不是修定也不是修观。】(〈专题讨论:正觉同修会的“无相念佛”有什么问题?〉,琅琊阁。)事实上,无相念佛法门的修行道理,可以源自《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中所说的透过念佛而达到圆通的法门,是以“忆佛、念佛”的方式锻炼动中的功夫,因而成就“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进而解脱的念佛修行方法,是一种念佛修定的法门。而透过这个修习动中定力的过程及成果,可以在净土法门的修行上,有利于往生净土世界的品位上升;也可以借念佛定力的发挥,发起慧观,利于参禅,开悟明心;并且也因为止观的成就,伴随着降伏烦恼性障,达到心清净的作用。由这样的格局来看无相念佛法门,有事有理,确实是恢宏广大、深妙殊胜,绝不是以声闻人只在积极证灭上用心,甚至外道只着眼于修世间定的角度能有少分理解。

而这本《无相念佛》是 平实导师今世弘法的第一本著作,也是印刷发行量最多、受到广大的会内会外读者一致认同的法宝。并且过去以来,有多少人因为修习了无相念佛的法门,身心得到了安止;在佛法修证的知见的启发,获得很大的帮助,这其中还包括了不少会外人士。如今看到这样狂妄的批评,乍看之下,的确让人以为是活在平行时空当中!

针对琅琊阁以“四不像”、“既不是修定、也不是修观”来对“无相念佛”批评,这里先要反问琅琊阁:无相念佛若真如所说的是一个“四不像”法门,那它的过失会是在哪里?琅琊阁若是认为无相念佛既不是纯粹的修观,也不是纯粹的修定,因此便直接批评说无相念佛是一个“四不像”法门;那我们得先要厘清一件事,佛法的修行法门,并不是都要必须只能像什么,这个法才是正确的,往往一法与另一法之间并不是完全没有关联、无法互相交涉的,也不是都不能相摄的。比方说,六度互摄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这个道理在《般若经》中也可见到 如来的开示;而止观双运,是众所皆知的佛法修学的ABC,止与观是并进的。在实际的修行上,除了经论上可以说明这个理路是正确的,也是许多人实证的经验。

无相念佛的修行宗旨,也同时强调了禅净互通、禅净双修的重要意义;就如同 平实导师的另一本著作《禅净圆融》,不但是说禅、也说净土,这也和许多历代的祖师大德有相同的看法,借由善知识深厚智慧修养及实证经验的引导,禅与净土法门也可以融通的。若按照琅琊阁的说法,只要是非纯粹单一性质的法门,这些也算是四不像了吗?作为评判别人的任何标准,必须有所根据,而这个根据是要能够符合圣教量,并不是自己随意妄说就能算数!

若琅琊阁的批评,是认为无相念佛中修定的部分不是修定,而修观的部分不是修观,既然如此,为何琅琊阁还要以修定与修观的角度来检视无相念佛法门?是否心中也已将无相念佛的法门归属于修定或者修观?然而就在同一篇贴文当中,琅琊阁自己却也说无相念佛:【它的目的是想要训练你在嘈杂的环境当中,也能够保持“心一境性”的制心能力。】(〈专题讨论:正觉同修会的“无相念佛”有什么问题?〉,琅琊阁。)琅琊阁这时倒是明白地肯定了无相念佛是一种修定的行门,而且还是有正面作用的法门。

无相念佛修学法门的旨趣与成书的因缘,在 平实导师《无相念佛》序中提到:【佛弟子若能以“禅定心要”修行净土法门,以净土法门之助益成就动中工夫,则无论修学禅或净土,皆能得力,速获成绩。……希望帮助念佛人迅速修成一心不乱的念佛工夫;并使参禅人早日获得参话头、参公案的能力。】(《无相念佛》,佛教正觉同修会,页2-4。)但琅琊阁自身不能够老实地在无相念佛的功夫上用功,不能获得动中的定力、参话头的能力以及降伏性障等法益,却企图贬抑无相念佛法门,鼓动别人退转学习。于是批判说:【萧平实导师教导的无相念佛,主要是为了学员寻找他所建立的明心密意。】那这样的批评是犯了因与果双重的错误:一、明心密意不是任何人建立的,二、无相念佛并不是专为了寻找明心密意而施设的。明心的标的是法界的真实法——第八识如来藏真如心;且能够透过与历代禅师、祖师菩萨相同方式参禅而亲证,发起无分别智,而所证可以符合圣教量,当然不是建立的法。

无相念佛所修成的动中定力可以助于参禅,但动中定力的功德是真实的,同时有普遍性的利益,并不会因为有人没有参禅而失去修此定力的价值。在同修会的学员当中,也有许多人长期安住于正法学习,并没有积极想要开悟,但由于深心相应于正法的胜妙,在戒定慧、六度万行上努力不懈;由于潜心修习无相念佛的功夫,在动中、静中锻炼保持忆佛净念相续,因此降伏习气烦恼,身心变得轻安,身口意变得调柔;不论是在佛法中闻思修所得的智慧上有很大的助力,在世间法上也因为专注力的提升、心无旁骛,减少妄想烦恼,心性调柔;遭逢不顺遂的横逆时,由于本身定、慧力的功德,防护自己的根门,不因境来而起烦恼,而能反观自省,因此人际关系更和谐融洽,受益良多。无相念佛所带来的利益有许多,而以上所说这些人可不是只为了所谓的寻找密意,才愿意修习无相念佛。

琅琊阁对于无相念佛的所缘作出了这样的批评,他说:【无相念佛的“念”太微细,无法把握,太用力把握的话,会造成身心紧张。】本来不同的念佛法门就有许多深浅层次差别,不能强求因缘根器尚未成熟的人一定能欢喜接受殊胜深妙的法,更不能保证所有的人一定能在现前可以同时修成。各人可以有自己抉择学法的自由,但不应当以深妙法很难学的理由,就来否定深妙法的存在价值;若劝别人不要学,那更是没有道理,对于修习无相念佛有发起功德受用的人,比比皆是。但这些发生在我们身边活生生的案例,在琅琊阁的眼中似乎是不曾存在,对他人的修行成就不愿意多随喜赞叹,反倒是以自己偏执扭曲的主观感受来批评,实在没有必要。毕竟忆佛念佛的法门,并不是今时才由 平实导师发明。否定了无相念佛,也等于同时否定了 如来开示的《楞严经》〈念佛圆通章〉,也同时否定了历代弘扬念佛圆通法门的祖师,以及过去、现在、未来因修习念佛圆通忆佛念佛法门受益的菩萨。

琅琊阁批评说:【无相念佛把这两件事放在一起,等于牛头加一个羊身。意识带着一个忆佛的念头,但是同时身体又要动,意识心在这个过程中无法专注一境,而是要不停地从忆佛念切过去照顾身体的动作,所以修定无法成就。】琅琊阁对无相念佛的批评,主要着眼在无相念佛同时心中忆佛念佛、同时又身体拜佛,以他的认知是不允许同时做这两件事。乍看之下,会以为琅琊阁是否定动中定力修行成就的可能性,甚至会以为琅琊阁是直接否定动中定力这件事。但他后来也表示:【它的目的是想要训练你在嘈杂的环境当中,也能够保持“心一境性”的制心能力。这个说法没错,也挺好,确实也挺受用。】(〈专题讨论:正觉同修会的“无相念佛”有什么问题?〉,琅琊阁。)在此,琅琊阁对无相念佛的批评转变为对无相念佛的动中定力的功德是正面肯定的,并且也认为无相念佛的动中定力是可以成就的,只是琅琊阁以自己偏狭的角度去批判无相念佛施设修行的次第、方法不对;他的意思是说,只要方法正确,还是能够达到无相念佛拜佛动中定力的目的。

那么就可以先澄清一件事:琅琊阁虽然一开始敲锣打鼓地批判无相念佛,但最终还是认可无相念佛动中定力的价值及功德。既然先确立了其实琅琊阁并无法否定无相念佛动中定力的修行功德,接下来才是来探讨,究竟要以什么样的方法及次第来达到动中定力才是比较可行的。来看看在琅琊阁眼中应当如何做呢?琅琊阁说:【但是应该是由静转动,而不是上来就在动中去拜佛。】琅琊阁所持的理由是:拜佛是一种为了训练动中定力所设计的干扰,定力本身不足,干扰若是太过强烈,把握不住念佛的念。因此琅琊阁主张应先从静中开始修,有了静中念佛的功夫相续成片,再加干扰进来;并且主张以走路经行当作干扰,来做动中定力的练习。

好,我们来看看无相念佛法门的修学方式,是以称名念佛及无相忆佛拜佛作为进入无相念佛法门的初期方便,并且从无相忆佛拜佛到无相念佛有十种修学次第的施设。这表示无相念佛法门的修习方式是有相到无相,由权宜入实相、事一心转理一心,循序渐进的。所施设的次第方便,这其中的奥妙处,却是从没有好好学习、却又随意信口开河批评的琅琊阁所不知的。另一方面,如琅琊阁只把所谓的忆佛念佛当作是修定时心所缘的其中一种,把拜佛当作修动中定力所加诸其中的一种干扰;这样的想法实在是对佛菩萨非常不恭敬的轻慢态度。又因此来评断这个忆佛念的所缘对于修定优劣,臧否拜佛动作对修定的帮助是否合宜;如此的言论更是狂妄,更不用说是否真能领会无相念佛的深妙殊胜之处。想想看,如果对佛菩萨不会深心起恭敬心,这样对 佛的净信究竟有几分呢?又如何能与佛法真正的相应呢?更何况如何能离邪恶的不清净因缘,证得智慧呢?又怎么可能证成佛道呢?

念佛与拜佛所代表的意义,绝非只有当作是练习定力的工具而已,相反的,一切的学佛人在心态上更不应当是以这样的想法当作是根本的动机。要知道念佛法门所函盖的内容及深度极广极深,如《无相念佛》当中所说:“广义而言,大乘佛教之一切教法莫非念佛法门,莫非净土法门。”(《无相念佛》,佛教正觉同修会,页1。)因此学习佛法的发心与作意很重要,以念佛的方便,能时时作意发菩提心要成就无上正等正觉;同时也相应如来教法,清净世出世间一切惑乱的智慧,感念 如来的恩德、礼赞 如来。由此便可以了解琅琊阁对念佛法门、净土法门是没有深入的了解的,因此对念佛的重要性并没有真正深刻的认识,一方面是狭隘的把念佛、拜佛当作修习止观的工具,只充作所谓的修定的所缘,有贬抑念佛法门的意味;另一面对于修定的基本概念是有偏差的,修定的重点是如何将能缘的心转变成清净,而不是琅琊阁一直纠结在企图以改变所缘的境界来增进定力。

从琅琊阁自我施设方法来看,比方说琅琊阁会去分析念佛的念当中的组成,又比方说鼓励念佛时用乐曲音律来帮助念佛念不掉失;然而这不但不是修定的正途,恰恰是让自己徒增葛藤障碍。姑且不论其中的分析尚有些错误之处,最重要的,这样的作法是让自己增添妄想,在念佛时的作意更纷杂,难以专一。念佛重要的是能达到净念相继,在《无相念佛》书中有提到:【若思世俗事即非净念。即使是思惟善事善法,甚至思惟佛法,都不能称为净念。从修定的知见而言,凡是一切的语言文字形相,都是妄念,不名净念。必须是离却语言文字形相来忆佛念佛,这个念头才叫作净念。这样忆佛念佛的净念相继不断,才是净念相继。】(《无相念佛》,佛教正觉同修会,页25。)

至于琅琊阁批评有关拜佛的姿势,这在无相拜佛的教导当中,从来就不是最重要的一件事,《无相念佛》书中既没有规定所谓的标准的拜佛姿势,而且还让大家自行去寺院中学习或者依佛弟子学习便可。在禅净班当中,亲教师对于拜佛姿势的教导,也是引导在拜佛时如何让身心放松、柔和,以不妨碍定力增长为主。若拜佛对身体有伤害,这绝非普遍现象,对于拜佛与出现身体不适的现象,这两者之间并不存在绝对的因果关系,难道就要鼓动佛弟子因噎废食、拒绝礼拜佛菩萨?在正觉同修会当中没有人因为特殊身根因素,而仍然被强制规定不得更改原本的拜佛姿势,或不得停止拜佛的动作。更何况针对特殊体质状况的人,《无相念佛》书中反而提醒了要以如何的善巧方便去避免引发潜在的问题。琅琊阁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对于诸如此类本质上是子虚乌有的事,却拿出来批评,也真是到处无的放矢。

无相念佛法门的忆佛念与拜佛动作的施设,皆具足种种方便及功德,可以忏除罪障,得到佛护念,消灭妄想,在定慧知见的基础,不断地修习,自然逐渐转入事一心乃至理一心,速成佛道。这正是无相念佛法门为学人设想之处,因此说无相念佛法门是念佛法门,是净土法门,是止观的法门,并且能达到念佛一行三昧——实相念佛的方便法门,是禅净圆融的法门。

由于时间的关系,这一集的解说到此。

阿弥陀佛!


点击数: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