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为什么难以改变?略说唯识“因习气”

第095集
由 正昌老师开示
文字內容

诸位菩萨:阿弥陀佛!

欢迎收看正觉教团的弘法节目,在此先问候大家:少病少恼否?色身康泰否?道业精进否?目前我们正在演述的单元是“三乘菩提之相似佛法——重蹈灯下黑之琅琊阁”。

上集我们略说圣 玄奘菩萨在《成唯识论》中所开示的“因能变”唯识正理,也为大家说明了,琅琊阁因为错解万法唯识的义理,所以信受别人错误的“因能变”邪见,自己却无力抉择而堕入虚妄想像中,提出有关“因能变”等唯识邪见,其实是经不起大众们如理问难的窘境。这是因为琅琊阁中有人自认懂《成唯识论》,自以为是的结果,却是显示出连我见都断不了的本质,如是一盲引众盲的结果,造下了诽谤三宝的未来三恶道大苦果。不论今世多么能言善道,依《成唯识论》中“因能变”的唯识正理,琅琊阁的共业有情中,除了今世愿意发露忏悔,并转变护持八识正论以外,始终不肯改变的共业有情,他们的第八识心真如,由于诽谤三宝的等流、异熟二因习气所成就的恶业因缘力故,未来世各自的第八识心真如就会自然流注出容易与恶法、恶道相应的五阴身心及异熟果报。有智慧的人岂可不慎哉!

接下来,我们继续说明《成唯识论》中的“因习气”。《成唯识论》卷2:【二因习气。等流习气由七识中善、恶、无记熏令生长。异熟习气由六识中有漏善、恶熏令生长。】论中说第七识具有恒审思量的法性,配合前六识在六尘境界中分别时,七转识就能够在六尘境界里思量作主抉择,因而造作善、恶、无记等三种业行,随着这三行的造作而回熏到第八识如来藏中,就会使得第八识心真如中的三性种子随之增加或减损,成为唯识学里面所说的“现行熏种子”的过程;改变后的三性种子,会再由第八识如来藏中流注出来跟七转识相应,使得七转识随之思量作主,才有七转识种种的善、恶业行的造作,成为“种子生现行”。由于现行的善、恶、无记三行,由所熏的三性种子而来,所以称之为“等”;第八识心真如流注出来的三行种子与七转识相应,使得七转识随之思量作主,因此才有七识心造作种种善、恶、无记等三行缘故,名之为“流”。所以,第八识心真如流注出三性种子,与七转识相应而有善、恶等种种三行的现行;这个七识心相应的三行现行,又会来转变第八识心真如中的三性种子,以这个三性种子的转变作为因,而有转变后的三行能够流注现行与七转识相应,这个就是论中所说的“等流”义趣。

如窥基菩萨在《成唯识论述记》卷2中说到:【等谓相似,流谓流类,即此种子与果性同。相似名等,果是彼类名之为流。即从等所流,从因为名,故名等流。】七转识心在造作三行的过程中,会有各自分别所生的种种名言,使得第八识心真如中的三性种子被熏习转变,这个经由名言熏习而转变种子的过程,就是七转识相应的等流习气,名之为等流习气。所以窥基菩萨在《成唯识论述记》卷2中说到:【即名言熏习种子,是等流之习气,名等流习气。】由于等流习气是依三行中的七转识名言熏习,才有第八识中三性种子的转变,其中第八识不会熏习三行中的名言种子,而来改变自己心中所含藏的三性种子;第七识虽然能够思量作主,却是无记性的心,前六识才是能够与善、恶、无记三性相应;所以是在七转识和合运作下,熏习了三行中的种种名言,最后才由第七识思量、作主、决定三行的造作,因此转变了第八识心中与七识心相应的三性种子而成为了等流习气。所以等流习气是由七转识熏习了三行的名言所转变出生的,并不是由第八识心真如自己熏习了三行的名言而生的。因此窥基菩萨的《成唯识论述记》卷2中说:【故等流习气非持业释,以第八识不能熏故。唯说七生,七唯无记,六通三性。】就是像这样的道理。

从上述对于等流习气的说明,我们应该知道,若是熏习受持了错误的三行名言,生起了恶法的等流习气,遇缘对境直接等流出来的现行就会是恶行;同时,这个恶行还会通过八识心王,再次增长自心中第八识的恶性种子,不断恶性循环的结果,就是自己很难改变恶行的等流习气。譬如,世人常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其实讲的就是这个“等流习气”啊!同时也说“浪子回头金不换”,说的还是懂得去改变自己的错误见解,然后依于正确的观念想法,配合上定力暂时去压服恶行的现行;同时不断地行于善行,增长善行的势力,如此方能舍弃自心第八识中的恶行等流习气,并转变成善行的等流习气;这个佛法中所说的“定慧等持”的修行道理,同样也是通于世间善法的修行。所以一个人在佛法上是否有真修实证,看的是他“等流习气”的现行,是否符合经论中所说的义理,而不是他多么能言善道。所以,若是不符合八识正义,就算他说得再怎么天花乱坠,也不过是在打妄想罢了!

复次,有情众生想要转变自己的习性,就先要知道“等流习气”的真正义理,才会受持所闻熏到的正知见,并愿意一步一步的在历缘对境中,依止于正知见而弃舍恶行的等流习气,使得智慧逐渐增长而长养善行的等流习气;一步一步真修实证的结果,自然就会让人逐步走向成佛的真正道路。这时候,就不会如同愚痴人一样,把现行的恶行等流习气当成是自己坚持不肯弃舍改变错误的想法行为,不断地行于恶行的结果,今世就会处处碰到障碍,未来世还会有恶业异熟果报等着受报。有智之人岂可不慎之戒之啊!

至于现生受到恶业等流习气所系缚而不能解脱的例子,例如琅琊阁所刊登的文章,〈《成唯识论》的“三能变识”VS萧平实的“一能变识”〉中说道:【所有的八识心、心所法皆是由它们各自的名言种子作为四缘中的“因缘”转变而生成的“果”。比如意识,在因变的过程中,阿赖耶识里面的意识的“名言种子”转变出意识的“自体”。……同理,第八识也是前一刹那第八识里面的“第八识名言种子”所转变而生成。这意味什么?第八识不是本有的,不是萧平实所说的“自在”、不可以独立存在,所以它与其他七转识、心所法、色法一样,同样是“依他缘而出生”的,所以第八识不是圆成实性,与七转识一样,是依他起性、生灭的有为法。】(〈《我的菩提路》(五之十二):张志成——《成唯识论》的“三能变识”VS 萧平实的“一能变识”〉,琅琊阁。)文中主张说第八识是依他起性的生灭法,并不是具有圆成实性的常住法,并举出窥基菩萨所说以为佐证,然而其实是琅琊阁张志成先生自己断章取义又依文解义所生起的错误结论。

张先生在文章中,截取了《成唯识论述记》里的两段论文中的文字,作为他上述说法的佐证。首先,张先生所举出的第一段论文文字:“等流因是因缘种,其所生果即通八识。”实际上查证经论后会发现,窥基菩萨在《成唯识论述记》卷2中完整的开示如下:【前等流因是因缘种,其所生果即通八识种。此异熟因增上缘种,即是有分熏习种子。】论中窥基菩萨说:以四种缘来比喻,前面所说的等流习气因就像是因缘种类,为什么这么说呢?这是因为等流习气所现行的善、恶、无记三行,是八个识和合运作下的结果,所以三行现行与七转识相应的结果,也会回熏到第八识心中,成为新的善、恶、无记三性种子。异熟习气就像是增上缘种类,这是因为前六识的识性能够分别六尘境界,所以对于六尘境界善恶的名言熏习,会使得六识对于善恶分别被转变,而能够感得有漏的异熟果报缘故;第七识唯是无记性的缘故,所以不是感得异熟果报的因缘;第八识不领受六尘境界,所以也不受六尘名言的异熟熏习,但却会收藏六识所熏习的善、恶名言种子;所以,异熟习气是前六识熏习了六尘境界中善恶分别的种种名言种子,而转变了第八识心中与六识相应的善恶性种子,因此异熟习气所熏习转变的对象,只有第八识心中与前六识相应的有漏善恶性名言种子。所以窥基菩萨说异熟习气是“有分熏习种子”。

复次,“有分熏习种子”的异熟习气,增加或减少的只有六识相应的善恶性种子,所以只能调伏等流习气的善恶现行势力,使得等流习气的善恶现行势力有所增减,并不能直接转变等流习气的现行势力。因此窥基菩萨才以四缘中的增上缘,比类于异熟习气,而将等流习气比类于因缘。这就例如一个小朋友从小就习惯于不告而取,虽然老师、父母教导这是偷窃的行为,抓到是会被惩罚的,习惯不告而取的小朋友,他的六识心虽然能够分别偷窃是恶法,也想要改变这个不告而取的习惯,但是每当他看到喜欢的东西,还是会习惯性地就拿走,这个就是恶行的等流习气;只是事后往往他会想起父母、老师的告诫,心中就生起了恐惧后悔,并告诉自己下次绝对不能再这样做,这就是异熟习气。由于上述的例子中,我们可以知道:老师、父母告诫小朋友“不可以不告而取”的异熟习气的熏习,并不会马上转变这个小朋友天生习惯不告而取的恶行等流习气。若是小朋友本来就没有这个不告而取的习惯,没有这个恶行的等流习气因缘,自然就不需要老师、父母特别来告诫小朋友“不该不告而取”这个异熟习气的增上缘。因此张先生所举述窥基菩萨论文的文字,借以佐证自己所说“所有的八识心、心所法皆是由它们各自的名言种子作为四缘中的‘因缘’转变而生成的‘果’”,其实是张先生自己不懂窥基菩萨论中的义趣,在断章取义下又依文解义所生起的虚妄说法。

复次,上述的虚妄说法,将引发无穷的问题而无法自圆其说。譬如文中举例说:“比如意识,在因变的过程中,阿赖耶识里面的意识‘名言种子’转变出意识的‘自体’。”若依上述文中所说,当第八识心中意识的“见花名言种子”转变出“见花意识自体”,请问这个“见花意识自体”能否看见土地、树木等花以外的东西呢?还是只能看见花呢?另外,“见花意识自体”与“见树意识自体”两者是同时存在?还是不同时存在呢?上述问题都可以再衍生出更多的问题,但却不是信受上述妄想邪见的琅琊阁中人所能够回应的。所以,若是有人坚持如是妄想邪见,而想借此来否定真正的八识论义理,这类人其实是不正知经论真正的义趣,堕入第七识末那相应的大随烦恼等流习气势力中却不自知的人啊!若是真懂唯识的人,岂会随着这些无明烦恼而起舞却不自知呢?

接下来,我们继续看张先生所举述《成唯识论述记》中的第二段论文文字,《成唯识论述记》卷2:【所生通诸有漏三性之法,各自种子所引八识各各自果,名言种子是也。“等”谓相似;“流”谓流类,即此种子与果性同。相似名“等”,果是彼类,名之为“流”,即从等所流,从因为名,故名等流。】张先生以上述论文文字的表面意思作为佐证,他的重点在于论文中的这段文字:“所生通诸有漏三性之法,各自种子所引八识各各自果,名言种子是也。”然而,论中窥基菩萨的意思是说:善、恶、无记性三法现行运作的时候,都要有八识心王的识种流注出后所出生的分别性,才能成就这善、恶、无记三性;而这八种不同的分别识性,就是八识各自的名言种子,也就是八种不同的识别功能。所以窥基菩萨上述论中,并没有说到八个识的自体,是八个识的名言种子所流注出来的结果,只说到善、恶、无记三行的成就,要有八个识的识种流注的分别识性相应的八识名言种子和合运作才能够成就。所以这八个识的分别识性相应的名言种子,就是八个识各各相应的果。

因此,张先生依论文文字的表面意思来主张说:“所有的八识心、心所法都是由它们各自的名言种子作为四缘中的‘因缘’转变而生成的‘果’。”只能证明张先生因为不懂论中的义趣,所以才会把窥基菩萨论文文字的表面意思,依文解义的当作佐证,提出如是自意想像的虚妄说法。若依张先生上述的说法,以第六识的“见花名言种子”作为因缘,就能转变出“见花第六意识”的结果,那么当一个人还没听过微积分前,他是不懂什么叫微积分,所以就不会生起第六意识所分别是不是微积分的名言种子,所以第六意识相应的微积分名言种子本来就已经不存在了;这时若依张先生所说“第六意识是由第六意识的名言种子作为因缘转变出生的果”,那么不曾听过微积分的人,都还没有第六意识相应的“微积分名言种子”作为因缘,又要如何出生“这是不是微积分”这样的第六意识微积分的分别结果呢?因此,第六意识能分别所学是不是微积分,其实是先有意识的分别作为因缘,才后有意识所分别的“名言种子”这样的结果,并非如同张先生自意所妄想的“所有的八识心、心所法皆是由它们各自的名言种子作为四缘中的‘因缘’转变而生成的‘果’”。

因为时间的关系,剩下的部分,等下一集再继续为大家说明,今天先说到这里。

阿弥陀佛!


点击数: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