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細內容
第101集
由 正翰老師開示
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很高興又再次共敘法緣。歡迎您繼續收看正覺教團弘法節目「三乘菩提之法華經講義(三)」,主題是:〈法師功德品〉之八百身功德。
在前幾集的視頻中講述了法師功德,顧名思義就是為人演說《法華經》、宣講如來藏妙法的這一位說法之師有幾種勝妙的功德。此中「法師」的定義,從佛法真義上面來說,在三乘菩提中的定義是很嚴謹的。一定是在三乘菩提中有所實證,然後為人演說所證之法,才能叫作「法師」;至少也得不違背聖教量,依文解義而不是自己作解或過解來為人說法。
「法師功德」,所說的功德要從他具備了說法之師作為前提來說起,所以他必須要對萬法的根源——如來藏「此經」——有所實證,實證以後對於《法華經》所說的十方諸佛深廣內涵、以及諸佛實證的境界都深信不疑,他才能為人如實演述《妙法蓮華經》。
而這個「妙法蓮華」本身是清淨而沒有汙染的,並且是本來就清淨、本來就沒汙染,不是修行以後才清淨離染的,所以才稱為「妙法蓮華」。那麼《妙法蓮華》這部經講的就是第八識如來藏,是大家各自都有的如來藏妙心。能這樣如實講演的人才是《法華經》中 世尊所說的法師。然後如果受持這一部《妙法蓮華經》,或者讀、或者誦、或者解說、或者書寫,則此人就能獲得八百眼功德、千二百耳功德、八百鼻功德,千二百舌功德、八百身功德、千二百意功德。只要願意依證悟的見地來解說這一部《妙法蓮華經》,未來在理上一定會獲得這一些六根圓滿的功德;至於事上的功德,那就要繼續進修了,並以此功德莊嚴六根,使六根皆清淨,直到六根都清淨時才能得到。
像這樣的說法之師,將會具有眼根的八百功德。但是這八百功德,其實還是依「此經」而有,如果不依「此經」就沒有這一個功德,因為眼根、色塵、眼識以及能見之性,本來就是如來藏的妙真如性之一;乃至鼻、舌、身、意,都是各有功德。所以耳根一千兩百功德,鼻根八百,而舌根有一千兩百、身根八百、意根一千兩百,皆如來藏的示現,祂透過五陰示現出來的功德就是如此。此中的殊勝義理在《楞嚴經講記》裡已經講解過了,例如眼能見色之性能夠歸到哪裡去呢?你能歸給眼根本身嗎?不行的!因為這不是眼根自己就有的功能。你能歸給色塵嗎?能歸給光明嗎?能歸給各種藉緣嗎?都不行,最後只能歸到如來藏去。這一個功德是從如來藏中出生來的,藉著眼根、藉著色塵、藉著光明、藉著眼識而顯示出來有這一個能見之性,所以這一個能見之性其實本是如來藏的妙真如性,是如來藏很多的自性當中的其中一種,本來就屬於如來藏、附屬於如來藏。
如此講述是為了喚起諸位在上幾集的記憶,掌握住〈法師功德品〉的要旨,才能接續我們要講的主題:【雖未得無漏,法性之妙身,以清淨常體,一切於中現。】(《妙法蓮華經》卷6〈法師功德品 19〉)經文中 佛開示,善男子、善女人受持這一部《妙法蓮華經》,能如實閱讀、朗誦、解說、書寫,當可得八百身功德。他具足了八百的身功德,實證了清淨身,猶如清淨的琉璃一樣,眾生們都很歡喜看見他,是因為他這一個身根清淨的緣故。三千大千世界之中,一切已經出生的有情之類,無論其出生、死亡,出生的地位是尊貴或是卑賤的,容顏是美好的或是醜陋的,是出生於善處或者三惡道中,全部都在這一個清淨身中顯現。乃至鐵圍山、大鐵圍山、須彌山、大須彌山等等諸山,也包括諸大香水海,其中的所有眾生,也都在這個清淨身根中顯現。從欲界的最下層阿鼻地獄,往上一直到色界五不還天之頂,所有的境界和其中的眾生,也都在這個清淨身根裡面顯現;如果有聲聞羅漢、辟支佛、菩薩或者諸佛在演說佛法,也都在這個清淨身根中顯現出他們的色相。由於「清淨常體」如來藏的緣故,一切都在如來藏這個「清淨身」中顯現。
此中說「受持『此經』」,此中道理那是學佛人必須知道的;「受持」是領受任持之義,「此經」所指乃是我們真心如來藏。「受持『此經』」是指已經證悟明心的人,對於所證的無生智慧是能心得決定永不轉易,並且還要能依真如的體性轉依成功才能叫作受持;退失了就不能叫作受持。沒有心得決定退失了,智慧就起不來,那就不可能真的受持,因為知道密意歸知道密意,只是乾慧,真正的智慧生不出來,還是沒有用;沒有參究的過程,更沒有悟後整理的過程,悟後又不肯接受在增上班的詳細解說與熏習,沒有成功轉依如來藏,智慧顯不出來,所以不讀、不進修久了也就退轉了。所以未證者及退失者就不是善男子、善女人,他們依舊無法受持「此經」。
能夠受持「此經」——《妙法蓮華經》——就是能受持如來藏的菩薩,像這樣的人,或者閱讀、或者朗誦、或者解說、或者書寫,這是四種不同的層次。那如何閱讀「此經」呢?是拿著三藏十二部經論來讀嗎?當然也可以,但那已經太間接了。得要是直接的閱讀,才是真正讀「此經」。那就是說你破參了,然後不斷地去觀察看祂有什麼自性、祂有什麼功德,不斷地體驗、不斷地觀察,雖然你心中沒有語言文字,這就是讀,這才是真正的讀啊!書越讀就越有知識,同樣的道理,「此經」如來藏,你越讀祂,就越有智慧,所以要不斷地讀祂;三大阿僧祇劫成佛時才算是全部讀完。
受持「此經」的人,一定會不斷地去讀自己身中的「此經」。雖然祂沒有文字可以給你讀,可是越詳細讀祂,你就越有智慧;有時會自言自語,有時會在心中行之於文字語言,或在心裡面生起思惟,雖然沒有在嘴巴裡面唸出來,這其實就叫作「誦」「此經」。誦持過程中,有時候就隨緣為人家「解說」「此經」義理,這就從自受用功德轉變成他受用功德,能夠利樂諸有情。
接著有時候就會開始「書寫」「此經」《法華經》;此「書寫」就如同禪師一般,為求《法華經》墨寶的人「書寫」《法華經》,即差言令備文房四寶,研墨、遞筆,將筆沾了墨水,在紙上從西邊畫到東邊,一整部《法華經》就這樣「書寫」完了、也「解說」完了,筆往地上一丟,那張紙就遞給求墨寶者:「好了!這一部《法華經》寫完了,拿回去!」如此的讀、誦、解說、書寫《法華經》才是真正勝妙的第一義諦法,才是真正能受持「此經」的菩薩。
佛說這樣的菩薩,雖然還沒有得到盡除三界愛習氣種子的清淨無漏身,也就是還未能得到八地以上才能得到的法性之妙身,而這位菩薩卻可以清淨而常住之體來為大眾開示勝妙佛法,未來當可得到八百身功德。他具足了八百的身根功德,實證了清淨身,因為他這個身根清淨的緣故。三千大千世界之中,一切已經出生的有情類,全部都在這個清淨身中顯現。乃至三界器世間,所有的境界和其中的有情眾生,也都在這個清淨身根中顯現出他們的色相。由於「清淨常體」如來藏的緣故,一切都在如來藏這一個「清淨身」中顯現。
這裡講說「清淨常體」,既是清淨的,就表示祂完全符合實相《般若心經》所說的不生不滅、不垢不淨等八不中道,那才能叫作真正的清淨。所以這一首偈中所說的「清淨常體」是「常」而有「體」,不是無常之法,也不是想像施設之法。無常之法則是無體,而祂是「清淨常體」,表示這一個「清淨常體」是能夠具足顯示三界一切諸法,包括三界一切有情三世之中的世間、出世間法,全部在祂裡面顯現。所以「常體」顯然不是指講述《妙法蓮華經》的菩薩摩訶薩的五蘊身。因此說,由這一個「清淨常體」就能證明這個清淨身就是第八識如來藏。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當你找到了如來藏,一定可以作這樣的思惟觀察:因為有有情存在,三界世間才存在。舉例來說,欲界世間的存在是因為有欲界的這一些有情而存在,不管是四聖有情或者六凡有情,如果這一些欲界天和欲界有情,譬如人間和三惡道的眾生若是不存在了,那麼欲界世間就不存在了。正因為有這一些未離欲的有情存在,所以這一個世間就叫作欲界世間。如果欲界中三惡道有情惡業盡了,都轉生到別的世界去,這裡人間的人類以及欲界六天的天人們也都善業盡了,都轉生到別的世界去,欲界沒有有情眾生存在,這裡就沒有欲界世間了!沒有欲界世間的時候,這裡的欲界山河大地、日月星辰、川江湖海等等,包括地獄就會開始毀壞,就會跟著不存在。
那麼因為有情這樣在清淨身中顯現,所以這一個欲界的山河大地,乃至三惡道的世界,也就跟著這一些有情而顯現出來,也就是在眾生的如來藏「清淨身」中來顯現這一些山河大地等世間。而能夠顯現山河大地,和一切有情種種事相的這一個「清淨常體」,除了如來藏以外,再也找不到任何一法是「清淨」的,而且是「常」而有「體」的法了!
那麼這樣來解釋說,三千大千世界的眾生生時死時等等,以及山河大地、三惡道世間,以及欲界天、色界天世間等等「悉於中現」,或者說「一切於中現」,這就講得通了!所以由這裡來證明經文與重頌中所說的「清淨身」就是金剛心如來藏,又名「妙法蓮華經」,這個道理就懂了!當你實證了如來藏,你的現觀就應當如此。
而「清淨身」絕對不是指五蘊身,佛陀早就開示過了:「色陰,不論是遠色、近色、現在色,不論是粗色、微細色,都是無常、生滅、苦、空、無我。」同樣的,接著就說:「受想行識亦復如是。」所以「清淨身」「常體」一定不可能是講身體,一定不可能是講人間的色蘊;一定是有一個「常」而且有自體性的心體,不必待緣而生,是本然而住、本來而有的一個心;而這個心一定也是能生萬法的,所以有「體」。而能符合這個條件的只有一個,叫作第八識如來藏,又名「妙法蓮華經」,除此之外,再也找不到任何一個法可以是「清淨常體」!因為就只有這第八識具備這一個清淨而常、常住有體的真實義。
偈中的最後一句還說道:「雖未得無漏,法性之妙身,以清淨常體,一切於中現。」雖然菩薩他還沒有得到完全無漏的法性勝妙之身,菩薩雖然還沒有得到八地盡除三界愛習氣種子的法性妙身,但是以他現觀真如心第八識這一個金剛心的清淨常住之體,就可以從這裡面來看見三界一切有情、山河大地,乃至三界世間,全部都在這個清淨常體之中來顯現出來。
今天的視頻,就先到此告一段落。
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