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薩種性尊貴(一)

第098集
由 正子老師開示
文字內容

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歡迎您收看正覺教團視頻弘法節目,目前導讀的主題是以 蕭平實導師著作《法華經講義》為藍本。接續上一集所說,我們熟悉的彌勒菩薩、天魔波旬,還有提婆達多,以及另外四位前來聽法的阿修羅王等,於過去劫毘舍浮如來時代都曾經是 佛陀的親弟弟;為了攝受他們進入佛法,當時 世尊慨然應允他們無理的苦行要求,慈心想要啟發他們歸依三寶、發菩提心。經由閱讀經論內容,也讓我們體認到這一世相逢的人,無論是冤家或親人、鄰居、同事,甚至於身旁座位的同修道侶等人,必有過去世的深厚因緣才能相逢;還有當我們在造作同樣的身口行業的時候,每個人當時自心安住的境界就能決定有情的異熟果報層次,所以在正法中若能如說修行,我們確實可以改變自己未來的命運。

再看經文頌偈中,說那位如果有「舌根清淨」的菩薩演述《法華經》的內容時:【梵天王魔王、自在大自在,如是諸天眾,常來至其所;諸佛及弟子,聞其說法音,常念而守護,或時為現身。】(《妙法蓮華經》卷6〈法師功德品19〉)梵天王、魔王,自在天、大自在天,像這樣的諸天天眾等,也常常來到這位菩薩的所在,聽聞這位菩薩演述了義的《法華經》。也就是說,這位菩薩常常會得到諸佛和諸聖弟子們的憶念和守護,因為他常常為人演述了義的《法華經》。當他的法音宣流出去時其實不會受限制,因為這種法音的宣流,是由他的自心證量中流露出來演述的;所以當諸佛、菩薩於諸淨土,或者於諸天宮,以他心智通來感應的時候,就可以聽得見他在說法,因此就會想起來:「喔!這位菩薩仍然在人間為大眾演述了義的《法華經》。」有時候有緣的某大菩薩因為一念感應而能聽到,就表示常常有佛菩薩在守護著。所以說法者如果被那一些不歸依三寶的阿修羅等干擾時,佛菩薩們一定會為說法者排除的,那麼其他的鬼神們就知道這是專門講了義《法華經》的人,又是「舌根淨」的人,知道我們背後有諸佛、諸大菩薩護念著,都知道少惹為妙。所以他們也就不來招惹,讓我們平安地繼續弘法。

那麼菩薩在人間弘法,無諸鬼神干擾,諸天擁護。因為這是佛菩薩們所擁護的人,諸天怎能不擁護呢?這就是法界中的道理。修學了義正法,我們不但要能夠勝解佛法義理,逐漸具備法無礙解的少分,以及具有觀察聽法者根器的智慧,也得增長辭無礙解的功德,適切地為不同大眾宣演了義的《法華經》。所以我們還要設法修行讓舌根可以清淨,讓我們努力往這個目標去修行。

目前已經講了舌根清淨,能受持或者為人演述《法華經》時,會有這麼勝妙的功德。接著再來看「身根清淨」的時候有什麼功德,我們恭讀 世尊的開示:【復次,常精進!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是經,若讀、若誦,若解說、若書寫,得八百身功德。得清淨身如淨琉璃,眾生喜見,其身淨故。】世尊說:「除此以外,常精進啊!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受持這部《妙法蓮華經》,或者閱讀、或者朗誦,或者解說、或者書寫,可以得到八百身根功德。他具足了八百的身根功德,實證了清淨身,猶如清淨的琉璃一般,眾生們都很喜歡看見他,是因為他這個身根清淨的緣故。」

請大家注意喔!世尊說:如果有善男子或善女人受持了「此經」。而不是說「所有的善男子、善女人都受持『此經』」,當然諸位現在一定聯想到了:「『此經』就是如來藏,不是人人都能受持,所以說『如果有』善男子、『如果有』善女人受持『此經』。」所以,若能實證而且轉依成功,才能叫作受持。若只是知道一些證悟內容的名義,當然不是真實的證悟者;真正的智慧無法生起,沒受用的,依舊無法受持「此經」。所以,能真的受持「此經」的「善男子、善女人」,就是明心不退、心得決定,已經開始生起智慧的菩薩們,如此就符合經文中說的「善男子、善女人」。因為能受持「此經」——能受持《妙法蓮華經》,就是能受持如來藏的菩薩。或者閱讀、或者朗誦,或者解說、或者書寫,這是四種層次不同的人。閱讀,是怎麼閱讀呢?得要是直接的閱讀,才是真正讀「此經」。那就是說證悟明心之後,不斷地去觀察看祂有什麼自性、有什麼功德,不斷地體驗、觀察,雖然我們心中都沒有語言文字,這才是真正的「讀」啊!

書越讀就越有智慧!同樣的道理,「此經」如來藏,我們越讀祂,就越有智慧,所以要不斷地讀祂。要讀多久呢?就是三大阿僧祇劫之久!要到成佛時才算是全部讀完了。這才是經文中說的「讀」的真正意思。

當我們找到了「此經」,好好地讀祂,再加上持續研讀 平實導師的種種講記、講義,深入詳細地讀,讀得越通透,智慧就越好,自身有受用,根本就不可能退轉於正法!擔心的就是都不讀書。我們若能養成閱讀書籍的習慣,每天三十分鐘也好,累積起來的受用真的很驚人;既然有因緣聽聞正覺的法義,我們得要提升自己的思惟模式,要拓展視野讓自己身心都成長,格局才能宏大,就如說修行,當然得身體力行!好呀,我們就設定目標,一定要先實證;當我們先把「此經」找出來,然後心得決定而接受說:「這一定是真經。」然後,有因緣擔任講堂各種義工執事,規劃項目、準備文案,或者有時乾脆寫一、兩首偈,寫完了明天再看一看、唸一唸:「嗯!我還可以再寫兩首。」又再寫上兩首,這就是「誦」啊!當年唐三藏率領著徒弟,乘著龍馬,去到西天取經回來,那經本一翻開來竟然是無字天書!所說也就是我們的如來藏心阿賴耶識啊!原來實相只有一相——無相。

可是像經中說的善男子、善女人這樣子讀、誦、解說、書寫的菩薩,在這一方面功德圓滿時,這身功德也才只有八百功德;因為沒有辦法像舌根清淨菩薩那樣能夠利益非常非常多的人,所以不能等同具足一千兩百功德。為什麼清淨的身根只有八百功德呢?因為舌根的清淨是可以把「此經」的功德作各種不同層面的演繹、譬喻、詳細解說,如同 平實導師以及上位菩薩們能有多分法無礙解、樂說無礙的功德,然而比較起來,清淨的身根卻無法作全方位的演繹,所以就只有八百功德。

世尊接著以偈說:【若持《法花》者,其身甚清淨;如彼淨琉璃,眾生皆喜見。又如淨明鏡,悉見諸色像;菩薩於淨身,皆見世所有;唯獨自明了,餘人所不見。三千世界中,一切諸群萌,天人阿修羅、地獄鬼畜生,如是諸色像,皆於身中現。】經文中說,如果有受持《妙法蓮華經》的人,他的身根是非常清淨的,猶如清淨的琉璃一樣,完全純清、透明,我們無法看得見祂有什麼形色,卻是眾生都喜歡看見的。

這個如來藏清淨之身,在眾生身中從來沒有反對的意見;無始以來不論眾生想要怎麼作,祂都沒意見、完全配合,因為祂自身的心性是清淨的,沒有取捨。眾生有所不淨,都是因為有所取捨,所以才要取善捨惡、取美捨醜;以佛法來說,只要有取捨就不是絕對真正的清淨心,因為會有取捨善惡的心念,祂有時候會反過來造惡,會變異反覆,其實還是同一個心。然而此「妙法蓮華經」祂沒有世間善惡,沒有世間取捨的心念,祂是始終如一,永不改變,所以稱為如。因為祂太清淨了,完全無私心,自始至終一心一意就是護持祂自己所出生的五陰身,所以 世尊當然要說這個如來藏身是清淨的:得清淨身如淨琉璃,眾生喜見,其身淨故。

三界世間裡所有的有情,也都是在每個人自己的「法華經」如來藏「清淨身」中出生的,當然也是要在自己的「法華經」「清淨身」中顯現出來。那是因為眾生造了種種不同的業,眾生的「法華經」清淨身就為各個眾生出生了不同種類果報的有情身,然後就會依於那樣的有情類而變現出相應於他們果報的世間。所以一切世間也都是在「法華經」如來藏「清淨身」中顯現出來的。因此 世尊說這一切的世間及其中的眾生「皆於身中現」,沒有一個有情不在這「妙法蓮華經」裡面顯現出來。下至阿鼻地獄,上至有頂,所有眾生「皆於身中現」!

這也說明了,「法華經」如來藏的功德有兩個部分:一個部分跟我們五陰身在一起,另一個部分是以祂的「不可知執受」功德同時在運作。那麼當祂把那些世間成就的時候,是不是可以說,那些世間也是因為「法華經」如來藏而顯示出來的?當然是在「法華經」如來藏「清淨身」中顯現的。從另一個層面來說,當這樣的世間成就的時候,於是眾生的五陰世間在那器世間開始出生與存在,不就同時把器世間顯現在如來藏「清淨身」中了嗎?所以說地獄世間是在如來藏「法華經」「清淨身」中顯現,不論是地獄有情的五陰世間,或者是地獄世間的器世間,都是在有情眾生的如來藏清淨身中顯現出來。

今天我們說明到此,下一集再繼續分享。敬祝各位菩薩:

身心安康,福慧增長!

阿彌陀佛!


點擊數: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