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乘聖教顯示大乘法

第081集
由 正益老師開示
文字內容

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我們今天是「三乘菩提之法華經講義」,今天的子題是:二乘聖教顯示大乘法。這意思是什麼呢?二乘聖教為什麼有大乘法?如果常聽這些我們錄製的單元,就可以明白說,在《阿含經》裡面有不斷地說到大乘法,只是一般的聲聞人他不能夠理解,他覺得為什麼會有大乘法?不是二乘經典只會說二乘法嗎?實際上不然!所以真正的法師要能夠理解、不排斥這些諸法在《阿含經》裡面呈現,甚至在親近大乘法以後,這二乘法師也應該要贊同大乘法才是根本。

那我們今天來說其中的一段經文:【緣生故有老病死憂悲惱苦。此等諸法,法住、法空、法如、法爾;法不離如,法不異如。】(《雜阿含經》卷12)這是不是 如來在說明這緣起法的時候,講到這樣緣起所生的一切法,就是不斷地生死病苦,然後乃至於老死?這樣的過程中,有許許多多的憂悲愁惱種種的苦,這些苦這麼多,那到底這些法是怎樣呢?這些法不就是煩惱嗎?不就是只是痛苦而已嗎?不就只是無明所惱亂的?結果經典告訴我們,這些種種的法,不管是哪一個法,全部都是「法住」。「欸!你講法住?不是剎那剎那不住嗎,怎麼變成法住了呢?」這個就有疑問了。接下來「法空」,法空實際上是指空性,不是指空無,那等到他終於明白這地方的法空,他就會覺得為什麼這些是空性,還跟如來藏有關啊。然後接下來「法如」,那最後又說到「法爾」。

「法如」來說,這些法就是真如。那你想不對啊,這些法不是虛妄嗎?而且這些法不是無常嗎?為什麼會如如不變呢?怎麼會把這個「如」用上來呢?接下來還有「法爾」,法就永遠如是,法就是這個樣子。他還會以為說:法就是痛苦啊,這些生老病死諸種痛苦。可是這地方來說:「如」,法就是真如。而且還說這些法就是這個樣子,就是真如這個樣子。這樣不太理解吧?結果最後還說「這些諸法不離如」,就是這些法都是以真如作為所依,所以沒有辦法剎那間離開過真如,一點點機會、一點點時間離開真如都不可得!然後「法不異真如」,所以叫法不異如,也就是說,這些法就是真如的一部分,就是真如的自性,就是真如一部分自性之所出生的。

所以這就是在說明了,二乘人所完全沒有辦法體會的大乘法。所以二乘人在熏聞這樣的大乘法以後,他們在結集經典的時候,還是把這一段結集下來——因為有智慧的人知道說,大乘法是不能排斥的法,這就應該要把 如來聖教來說明,雖然我們聲聞人不是很懂。

好,那因此就明白了世間的一切諸法,它都是由這個本住法所出生的,所以攝歸回這個本住法,那這樣的話就叫作法住。一切的法都是這個本住法如來藏所出生的,所以依這樣來說,諸法就是本住;然後呢再依這個出生諸法的是空性如來藏,祂是本住法,但祂所有的自性,祂自己的自性就是空性,所以就說,這些諸法是空性如來藏所出生的。既然空性如來藏是空性,那因此這諸法就是空性,因為攝歸回空性如來藏的緣故。同樣的,這些法就是真如心——空性如來藏——所出生的,是由這個本住法所出生的,因此這些法就攝歸回空性如來藏真如心體,所以這些法就是真如。

然後再來「法爾」,這些法因為從無始以來,乃至於現在,乃至於未來,三世之諸法出生,全部都是由這空性如來藏本住法真如所生,所以就永遠是這個樣子,所以叫作法爾。所以諸法也是這個樣子,因為攝歸回本住法空性如來藏真如心體的緣故,所以最後結論:一切諸法就是以真如作為所依,從來不離於如,從來不與如有所不同,因為都是真如自性的一部分。因為真如有真如心體,有非常非常多的萬法的自性可以出生萬法,這就是真如含藏一切諸法的種子。所以真如這個心體又叫作一切種子識,就是一切法的種子都含藏在這真如心體,從來沒有任何一法的種子祂沒有含藏的。所以由此,眾生可以在三界中有善惡,然後六道這樣來輪轉,就永遠不會斷滅。就是因為有這樣的法,所以我們就稱這些諸法法住、法空、法如、法爾;法不離如,法不異如。所以這個空就是如,不是空就是空無,不是法爾就是屬於無常,不是!要從大乘法來理解。這部經典是二乘經典所要告訴我們的,應當回歸這樣的緣起法,緣起所生法全部都是法如——法不離如,法不異如。也就是說,緣起所生的現在所有的現象,不管是人事地物種種,乃至山河大地,乃至宇宙時空等等,全部都是如來藏所生的,這真如心體所生的,這就是 世尊要告訴我們的。

那我們現在看另外一段經文:【何法有故名色有?何法緣故名色有?即正思惟,如實無間等生:識有故名色有,識緣故有「名色有」。我作是思惟時,齊識而還,不能過彼。】(《雜阿含經》卷12)這意思在說什麼呢?就是說有一個人,他一直在思惟為什麼我們會有老病死?這樣他就想:因為我有出生了,從我呱呱落地的時候,就開始了老病死這條路,即使我年輕少壯,到時候還是變不了會有老、病、死;有的人他甚至會早夭,就早死了,所以這根源就是因為我出生了。那就從出生這個地方再往前一直推,最後一直推推推推推……推到最後是因有名色,就是說過去有這樣的名色來出生了,或者說這一世的名色出生了。那名色是又因為什麼樣的法存在呢,讓名色才會出生?是因為源於什麼樣的法,這樣才會有名色的五陰呢?因此他就這樣來觀察,如實正確的這樣觀察,最後就知道有一個識,這個心識很特別,祂不是在名色五陰之內,祂是在名色五陰之外。

為什麼要這樣說呢?因為名色裡面就有識陰,識陰有六識,那這個本識不是識陰;也就是說,不是眾生所以為的意識心;眼、耳、鼻、舌、身識,這樣的心也不是。不是意識心,也不是前五識,那祂到底是什麼呢?如來證得了祂。然後如果說再將十八界的意(就是意根)再拉進來,意根祂不是物質,因為祂跟五根不一樣——眼耳鼻舌身根,它們本身是物質性,是四大假合的物質,是色法。那意祂本身,實際上是心體。那既然是這樣,就總共有七個。那在這個七個心識之外的這個本識到底是什麼呢?那且不管祂應該叫作什麼(到底是什麼),數學稍微算一下就知道:喔!這就在說明有個叫作第八個識。因為按照順序來說,人們會先清楚有六識;最後知道意根一定是心識,因為不是心就是物,那這樣的話,祂不是物質,不是物體,不是這個色法,所以祂就是心,就稱祂為第七識。然後再這樣算過來,這《阿含經》所講的這個「識有故名色有」,五陰是要緣於這個識——「識緣故有名色有」,沒有這個識,五陰就不會存在了。原來我的色身,然後乃至我六識心,都是依這個本識而存在,所以他這樣算下來就知道這個本識就是第八識,然後第八識就是本識,而且祂一定無始以來一直存在。為什麼?因為我一直輪迴,所以這個第八識祂就一直存在;一直存在的情況下,才會讓我這個名色五陰一直存在;那我有名色五陰,我才能夠住在三界中,所以他這樣就可以明白 世尊講的道理。

那繼續作思惟,「我作是思惟時,齊識而還,不能過彼」,那意思是什麼呢?就是這個本識沒有前頭之法了,本識以後就只能夠退還回來。這樣,那這個意思是什麼?也就是說,這個本識是永恆之法,祂不生也不滅,也就是說不能夠去壞掉祂,祂是一切三界諸法的所依。如果看到這裡至少要相信,從古到今,一切眾生的名色五陰、一切的法都是祂出生的,所以離開了這個本識,那實際上就沒有輪迴可以講了,就全部都沒有了。而且這個法一定是不生不滅的,如果五陰滅掉了,然後說這個識也可以把祂滅掉的話,這本識也滅掉,那這樣人就是斷滅了,就什麼都沒有了。所以這個識,是 如來所找到的自己的第八識,這樣稱呼的時候就更名為無垢識,再也沒有垢染了,完全清淨。所以這個識既然是源頭,祂呢生死的源頭,生死到此就結束了,沒有辦法再跨過這個識,因為這個識不必有任何的所依,祂不用依靠任何一個法,祂本來就存在;那也滅不了,因為滅了就變成斷滅了,所以祂本來既然就是一個本住法,我們就稱為本識,然後無生無滅。

所以探討到這裡的時候,如來親證這個識,示現,當然這個示現給大眾看,在菩提樹下示現,然後示現這樣明心,就是明白這個第八識,這樣齊識而返。「齊識」就是說這個識就是盡頭了,你沒有辦法再往前能夠找任何一個法了,因為一切的法都祂生的,所以祂之前沒有外於這個識的法可以存在,一切的法都收攝在這個識裡面,於是齊識而返,這個識盡頭就退回來,不能超過這個識。南傳《尼柯耶》因為對於這個法是沒有辦法完全確認的,因此他們就在操作的過程中,就變成多了名色,那實際上這樣,這句「齊識而還,不能過彼」,才是真實的道理。

那接下來我們還可以看到經文再繼續往下說明的時候,說明到說,為什麼這個識是不能滅的?我們繼續看,下面再過來有一段說到:「何法無故則老死無?何法滅故老死滅?」這樣一直一直過來,最後到識、行,然後無明無故行無,無明滅故行滅。這樣大家應該可以理解。為什麼?因為既然說這個識是源頭啊,那應該說什麼樣沒有?最後識沒有,就沒有名色啦!那就把這個識滅掉就好啦!但是我們已經說這識是本有法,祂不能滅,因此就從前面的十因緣,也就是說到識為止的話,這本識為止就是十個。

接下來要走一段,就是十二因緣法。十二因緣法可以滅的道理是什麼?也就是說,過去的話有無窮無盡的六識,這時候這個識支,就不能當作本識來說明,然後這個識支再往前回溯就是行,就是種種的造作,這個造作就因為無明,所以把這些都滅了,最後就可以得到生死的解脫,所以最後是無明滅。如來就是把無明、把它滅盡,而不是可以滅掉這第八識。所以有的人,他讀經論的時候不能理解,這時候看到這裡就應該恍然大悟,如果這個識可以滅,那 世尊就應該在這地方寫「何法滅故老死滅」,一直往上回溯,就應該說這個識滅故名色滅。可是不是這樣,因為十因緣,這個識是本識,所以只能夠走十二因緣,來讓人家理解說,過去生有不斷的六識出生,所以這六識為什麼會這樣,那就是因為過去生有無明的這些雜染,所以就一直造作這諸行,六識還有末那在這樣的輪轉不停,所以最後把這無明滅了,就可以得到真實、清淨、寂滅。

不管是二乘涅槃或大乘涅槃,最後都要依止於這個第八識如來藏,因為這才是法界的究竟法,所以我們就從二乘經典裡面看到很清楚,這個法實際上是二乘經典直接說的,雖然沒有講祂(用第八識的名稱),但實際上就是這個法。那因此祂是不能滅的法,這不能滅的法永遠就是實相啊,祂不是天馬行空,像世間的這種玄學理論不可親證,然後自己編撰出來的法;實相永遠只有一個,不會說有無量無邊的實相,然後來說都是實相;那如果這樣的話,你應該有無量無邊這樣在各個世間所幻想的這種平行宇宙不斷地出生啦!因為你有不斷無量無邊的這個實相,那眾生也無量無邊的實相,那到底什麼時候才能成佛呢?

所以應當知道「法空、法如、法爾;法不離如,法不異如」,這個如、這個本住法就是本識,就是第八識如來藏。所以在經典有說到:【設有,我不得……如是正解脫如來,有因提羅及天、伊沙那,有梵及眷屬,彼求不能得如來所依識。如來是梵,如來是冷,如來不煩熱,如來是不異。】(《中阿含經》卷54〈大品 2〉)在另外一段,也有說到:【彼梵天者,是說如來、無所著、等正覺。梵是如來,冷是如來。無煩、無熱,不離如者,是如來也!】(《中阿含經》卷39〈梵志品 1〉)這意思就是告訴我們,因為有一個我,沒有得到。「欸!那就是說,不是說都無我嗎?」但應該要知道,在這《中阿含經》裡面已經很清楚說,假設有一個我沒有辦法找得到(設有,我不得),因為正解脫如來,真正解脫的如來,這樣的究竟解脫如來,祂是有這個我的啊!因為常、樂、我、淨啊!所以這時候因陀羅(因陀羅就是玉皇大帝啦),然後還有伊沙那天(這你要倒過來,因為梵語它有時候像英文一樣),所以自在天,他們也有這樣梵天還有眷屬們,大家都開始去尋找如來所依這個心識(這個第八識),因為他們聽過佛法、大乘法,知道有第八識;可是他們都找不到,所以他們就會因內有恐怖,因為他會想:那我找不到,以後我是不是會如何呢?我是不是生死中有斷滅的疑慮呢?但實際上他們不用擔心,因為如來藏會隨順眾生,隨順有情,所以不斷地存在,讓我們生生世世都出生名色五陰(五蘊),所以即使還沒有找到如來藏——這個眾生的真實我沒有找到——也沒有關係,所以玉皇大帝(帝釋天)以及自在天,他們都不用著急,只要繼續跟隨著佛法的腳步,一定可以親證。

大乘法告訴我們「如來是梵」,這意思是什麼呢?如來就是出生一切諸法者,這個如來就是自性如來,自性如來就是這個如來藏;這如來藏是冷,所以祂是清涼的,就像是涅槃所說的清涼;然後如來不煩熱,因為如來藏祂沒有見聞覺知啊,所以祂不會受到諸法的汙染、染著,祂本身也是無記性,所以祂沒有任何煩惱,祂無有一法,祂雖然有無量無邊的種子,但祂不會去攬為自我,因為如來藏祂不反觀祂自我,因為祂沒有自我可說,所以就是這樣的清淨的體性,最後才會成就如來地;因為最後等到七轉識清淨以後,就可以成為 如來。「不離如」,你示現如來地那樣的五蘊的時候,你還是不離開佛地的真如。所以二乘法中很清楚告訴我們,就是有第八識、有真如、有這個如來藏,這個是真正的我,如果沒有找到我,不用因此而因內有恐怖,這就是二乘經典所要告訴我們的正理。

好,我們今天就講到這裡。

阿彌陀佛!


點擊數: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