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師功德不思議

第080集
由 正益老師開示
文字內容

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我們今天仍然是「三乘菩提之法華經講義」,今天子題是:法師功德不思議。

「法師」在佛法裡面,他就是有學有證來解釋佛法的義趣,講的就是義學。不論是三乘菩提的哪一種法,都是聯結到、最後會聯結到大乘佛法來;法師他必然是不會排斥大乘法的,乃至於說大乘法師甚至都要能夠親證這個實相,這樣才能夠真實瞭解 如來所說的法義到底究竟是什麼?那如果是說,現在世間用離念靈知來作為修行,那這樣的話就很為難,因為要能夠用離念靈知去到後世,這是不可能的。在以前《阿含經》就已經說過了,有一個荼帝比丘,他說目前這個心識可以一直到未來世、到後世去,就是這些我們目前來講話的、覺知的,然後做一些事情的,然後起一些念頭的等等,這個就是我們的自我,然後祂可以一直去到後世,然後祂也會受這善惡業的果報,結果就被 世尊斥責。

那今天一直想要把這個念頭去除,好像念頭沒有再生起的一些修行人,可是他一樣就是用這樣的心來說話種種啊!他每天都是用這個心來過日子,所以不管他認為這個是靈知還是無知,都同樣就是六識心。但六識心是沒有辦法去到後世的,因為五陰一世就斷滅了,尤其這意識心是到夜晚睡覺的時候,眠熟無夢的時候祂就整個都不見了,要等到作夢或是隔天早上才會又出現,那如何將這個緣起的所生的生滅法、無常法來當作自己修學的標的呢?

所以呢,佛法講的義趣不是這樣的,佛法是要我們知道有五陰十八界,然後這些法都是如來藏所出生的;認定這些五陰就是究竟的自我,想要發揚自我、把握自我,就要活在五陰的自性中,實際上不清楚五陰沒有真正的自性,它的所有的自性全部都是空性,因為都是空性如來藏所出生的,離開了空性,五陰根本就不會存在。五陰要有一個所依,它就是要依靠如來藏不斷地流注這些識陰的種子,然後其他色陰的種子種種,這樣五陰種子不斷地像瀑流一樣的流注,也包括七轉識心的心所法的種子,這樣才有辦法運行的;不是說五陰是自己可以自己獨立存在,自己可以將自己的五陰變成永恆,將自己的五陰以為只要讓它清淨了,這樣就可以成就佛菩提道,實際上,這樣就變成玄學了。因為明明是生滅的法,再怎麼樣都不可能轉變為恆常不滅的法,所以執取五陰的人,從古時候到現在他們就會一直在雜染之中,沒有辦法脫離;不管是善道,不管是惡道,他們在這些過程中都受到五陰的侷限,每一世都想要繼續有五陰,然後每一世就繼續活在五陰的世界裡面,而不知道真實佛法大道就是「如來藏」。

那因此經典會告訴我們五陰不是這樣的,不是像大家所想的是可以永恆的,尤其在經典中說了,二乘經典提到:【諸蘊本空,由心所生,心法滅已,諸蘊無作。】(《佛說法印經》)這一句寫得很好,然後呢來說明了說:五陰它本來就是空性如來藏這個心體所出生的,所以這個「空」依大乘法來說明,就知道祂是指空性的本體,然後呢空性的本體祂有體性,可以出生諸法,因此就叫作本空、空。那因此從這地方會再聯結到這個「空」,祂是「空性」,那是什麼?就是一個心體。所以說諸蘊是心所生的(諸蘊由心所出生的),然後等到「心法滅已,諸蘊無作」,這意思是什麼?等到這個如來藏心,祂將這個五蘊種子不再流注了,那因此這五蘊就滅掉了,所以呢諸蘊從頭到尾都是「無作性」的,不是自己可以怎樣怎樣,自己可以獨立存在的,都是由如來藏所出生的。

這個實際上是在二乘聖教裡面就已經透露出這樣的訊息了,當然對於一般的二乘人,他們會想「這一切都是自己的六識心所生的」;那如果是這樣,那接下來你應該知道什麼樣境界你應該出生什麼樣的法啊!那怎麼會有些事情你不知道呢?如果說呢一切都是你心所出生的,這樣的話呢,你的業報種子,你也應該要知道啊!這樣才能夠符合因緣果報的正理啊!那為什麼你都不知道?那另外是,夜晚睡覺的時候,你心就不見了,那你色身這些到底又有誰在照顧呢?難道你就變成屍體了嗎?顯然他們的想法是不正確的。

因此,這個透露出來的訊息也是證明「心」可以出生種種的法,那這個「心」實際上是講真如,是講第八識,是講如來藏;這和大乘法所說的「真如雖生諸法而真如不生」,這是完全合轍的,完全一致的。因為「真如」祂有無量無邊的體性,可祂自身本身就是「空性」。空性就是不生,不生就不滅。所以呢,這本來這個就是自性涅槃,因為從《般若經》,從方廣經典,從唯識經典、大乘經典都在說同樣的事情。

所以,諸法在無自性,不可能有五陰自己真正的、真實的自性的時候,就知道這一定有一個所依的一個本體——所依的心識——這就是大乘所說的如來藏心體;依此心體,我們知道這心體無有一法,所以說祂猶如虛空,祂本身就是空性的,因為祂不會去沾染任何一個煩惱,沒有見聞覺知,從來無著於任何一法。所以呢,祂能夠讓眾生不斷的出生一世又一世,所以能夠儲存這種子,沒有善惡的簡擇,只要眾生想要從善就從善,只要眾生想要造惡就造惡;這些種子的熏習,如來藏都一概接受,所以才會有這種生死輪迴從無間斷的情況。那因此今天知道這個道理,喔!總算知道:喔!這個心體就是這樣的體性。

所以祂不會落在善惡法中,祂就是屬於無記性的,所以祂才能夠包容任何一個善惡的種子,都可以再儲存下來,那祂自身卻與善惡無關,可以讓我們繼續的輪迴;所以清楚了這道理以後就知道:那我們不要再生死流浪了,做人也不需要這麼痛苦,因為好不容易做人,轉眼就可能失去人身,再得到人身已經是無量劫以後了。所以呢,要能夠知道這樣的道理,把這些事情說出來,讓眾生知道抉擇;這樣抉擇以後,向於三乘佛菩提,然後三乘菩提、大乘菩提,最後成就佛果,能夠這樣來說明的,說明這樣的義趣的,這樣才是真正的「法師」,真正的大乘法師。

所以我們再看到這個二乘經典有說到,這一段我來唸誦一下:【……住平等見。住是見者,即離我見及我所見,即了諸見,無所生起,無所依止。復次,離我見已,即無見無聞、無覺無知。】(《佛說法印經》)這意思是什麼呢?在「見」裡面要深入找。世間的人就是這樣,所以他就想辦法把自己的覺知心,想辦法不要去見到一切諸法,以為這樣就可以真實,可以得到涅槃(真實開悟)。但不是這樣的,因為真正的平等見呢,是於生死界和涅槃界都知道同一界,因為同一界就是如來藏界。所以在大乘阿毘達磨的經典,契經裡面就會說到這個呢從「無始時來界,一切法等依」。從無始以來輪迴沒有開始,眾生的真正的所依到底是什麼?你依靠的是什麼?依靠的是五陰嗎?那五陰不可能,因為五陰一世就斷滅了。那五陰的依靠是什麼?最後乃至於涅槃的依靠是什麼?全部就是這個如來藏,就是這個第八識。所以住於這樣的「平等見」,可以讓一個人完全離開了我見這樣的執取,因為他住於平等見。意思是說,他親證了這樣的佛法,所以他有了見地,所以他就離開我見;以前這個以意識心為我,乃至於識蘊為我,乃至於五陰為我,那現在就知道不是這樣的,那些都是被出生的法,那些都不安穩、都不穩固,那不是法身如來藏的住所。所以,包括這我見、我所見,世間的一切,包括這一切的親人種種,這些有情種種,乃至於山河大地,一切的財富都是過往雲煙,這些都不是真實的我所啊!因為這些的法,它們沒有真實性,它們沒有真實的自性。所以透過這樣瞭解以後,乃至於有了觀行,有了見地,在佛法上有了修證以後,依於這樣的見解,然後見地出生,這就是聞、思、修、證。

然後得到這樣的見地以後呢?他就了於諸見是無所生起的。為什麼?因為一切諸法它本身,它就是如幻似夢,這樣現起、現起以後呢馬上又消失了,不是真實的,因為是生滅法,因為是無常法,它們沒有真實自性。你也沒有辦法來依靠這些五陰來怎樣怎樣可以作為永恆之法,所以離開這樣我見以後就會回到這個第八識。這經文說的「無見無聞、無覺無知」,乃至於涅槃也是「無見無聞、無覺無知」,因為涅槃真正的所依,真正的本際,就是這個第八識如來藏。所以呢要等到成佛的時候,這第八識就更名為「無垢識」,那時候祂與五別境心所法可以相應,然後跟善十一心所法相應,這時候就會成為眾生真實的我,那時候就可以稱祂為「我」。否則在因地的時候,祂還是有這樣的體性,對於一切諸法,祂不會有見聞覺知的;因為沒有見聞覺知,祂也不會被法所汙染。另外是祂本身也是無記性,所以祂可以容受一切善惡法的種子,所以才這樣難以思議。大家可以想說,這個「心」如果是自性清淨,為什麼這些染汙的種子生到祂的心田裡面,祂為什麼還能夠容受?那因為祂是無記性,祂可以容受所有的種子,不管是好的壞的、善的惡的,乃至於不善不惡都可以。那祂對於法不斷地出生的情況下,祂本身卻不會動搖,祂不會去見聞覺知(像六識的見聞覺知去了別這些諸法),所以祂就不會有任何的煩惱,祂也不會有任何的動搖;要等到我們修到佛地的時候,我們的「心」——七轉識心——都清淨了,種子清淨以後呢,這時候祂這個障礙就消失了。也就是說,本來如來藏第八識祂沒有什麼障礙的,但是我們七轉識障礙祂可以現起這無量無邊的功德。因為這個心體非常的殊勝,祂隨順一切眾生心,只要你的心在想什麼,你意根要決定什麼,意識和意根的種種的一些決定就會導引出祂在三界中來施展這種種的功德。

但祂這些功德,祂都不執取,所以祂沒有想要自己成佛,祂也不會反觀自己的心性是不是清淨,還是染汙?都不會。祂也不會介意我所出生的(如來藏所出生的)這個有情是不是不學佛啦?不認真修學佛法啦?還是一直在墮落?祂也不會去干涉,也不會去過問,祂一切都隨順,然後就是不斷地流注這些種子之法,讓這個有情能夠繼續存在。所以我們知道這樣道理以後,就知道說,那這樣的話,我也不要特別來修學這二乘法啦!因為「滅盡諸法」,實際上就是我不要有這些五欲的這些執取就可以啦!那我這樣心住於無為,然後我去找到我自己的如來藏,然後把祂裡面的一切的功能、功德,然後全部都實證,有了這樣的智慧,最後我就成佛了。對!沒有錯!就是說,如來藏本身(含藏)有非常多的無明(的種子),因此在這種你只要斷除一分無明,你就得到一分的智慧。

而且包括二乘法也這麼說的,因緣法、還有四聖諦法,不管是聲聞、緣覺所接受的法,都會提到這件事情,就是說「這些法都是如如,不離如、不異如」。這意思是什麼呢?就是說,這二乘法它本身就猶如這個「真如」這樣的法,而且二乘法這些所有的義趣不會離開真如,然後也不會異於真如,不會和真如不一樣的,而且不離開真如,就是以這真如作為所依啊!這就代表說,這法是真實如如的。那有人就會幻想說:那既然是這樣的話呢,就是有一個懸在世間之上的一個玄理、玄學,那有一個道理存在,那這就叫作真如。可不是!因為這裡的「如」呢,祂本是真實的法,祂不是沒有實體之法。有人想:欸!我創造了(意識心創造了)一個道理,這樣就是真實法。錯了!法界中不是等到你思惟以後才有道理的,法界中的道理,一定是每個人都有的,這樣才有每位眾生都可以得到解脫的可能。

所以,以這樣來說,每個人都有真如;這個真如,就是在佛道上所說的如來藏啊!所以只要去否定這真如,就會變成一闡提。那有的人他不接受,那他就要到地獄中去受苦,那這是何苦來哉啊!所以有的人還會再想說:那像阿羅漢——因為我不學真如,那以後像阿羅漢(漏盡阿羅漢),那身壞命終以後就什麼都沒有了啊!就一切都斷滅了!因為三界中他不存在了,所以他就斷滅了。這就是經典裡面說的焰摩迦的惡邪見,後來他被斥責,所以他就改了這個見解。因為阿羅漢沒有辦法滅掉真如,沒有辦法滅掉本住法、永恆法;因為這個法是在名色之外的「本識」。所以說「本識」,是因為祂本來就存在。如果一切的法都是自己可以出生的,那就變成「自生」;那或是透過其他的因緣法,然後這樣來出生世間上種種的法,然後有我這樣的相似,然後最後依他這個法,然後近似種種來出生,這就是「他生」;如果湊合起來就是「共生」。但這些都不是。因為能生的法,祂一定是實相法。「為什麼呢?能生的法不應該就是大家(諸法)都可以生嗎?」不是。因為每一個眾生都有「一個」實相法,大家(諸法)彼此(和)這個實相法是契合的,不會有種種的問題。所以在《雜阿含經》這麼說:【彼彼法緣生彼彼法,彼彼法緣滅,彼彼生法亦復隨滅、息、沒、寂滅、清涼、真實。】(《雜阿含經》卷11)二乘法,在所有的十八界法都滅盡以後,世界還是存在,然而他得到真正的寂滅、清涼、真實。但要清楚哦!他的識陰、五陰已經都不在了,那到底哪一個法是從來不論他的五陰在或不在、滅或不滅,一直寂滅、清涼、真實呢?所以這就是佛法要告訴我們的,我們本來就有一個「本來寂滅、真實、清涼」的心體,只是眾生不能夠瞭解祂,所以沒有去找到祂,沒有想要找祂。那今日知道了,這就是每個人都有一個常恆不變的如來藏,那這樣理解以後呢,來親證這個法、受學這個法,最後得到許多的智慧,這樣就可以將這個《妙法蓮華經》的法義,不斷地講誦出來,人人都可以為勝妙的法師。

好,我們今天就講到這裡。

阿彌陀佛!


點擊數: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