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華經講義》之不思議福(二)

第075集
由 正鈞老師開示
文字內容

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問候大家身體健康、精神愉快!

「三乘菩提之法華經講義」,今天要接續上一集之中提到,世尊說「受持讀誦是經典者,復有如是諸善功德」,又強調說「能奉持『此經』,斯人福無量」的原因。然而繼續深究其義理之時,就聯想到所謂的「三世因果」了,佛門弟子之間,也常常有一段口耳相傳的偈頌,那就是:「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來世果,今生作者是。」但是這對一般人而言,能夠真正的理解而信受的,恐怕只能說是少數人了;而且一般的宗教也不建立「三世因果」,所建立的往往只是「萬物從某一個創造者所生,而人們死後再與其相合會」,類似這樣的妄想之說。所以,現在再從「若是世間沒有真正的佛法住世,這世界可能會有什麼影響」來簡單地說明,也再次顯示 世尊金口所說的,真的是如實之語。

佛法若是給與廣義的定義,可區分為人乘、天乘、聲聞乘、緣覺乘、菩薩乘等五乘。菩薩乘也被稱為是佛乘。但是因為人乘、天乘之法,是共於外道法的,也就是說,外道法之中也有人天乘的修為,所以實際上真正的佛法就只是三乘菩提;而將五乘之中的人、天乘之法除外,那也是因為三乘菩提之中,才真的有出世間法,乃至是世出世間法的。現在回到前面之所施設「若是世間沒有真正的佛法住世」這樣子的情況,就意味了說,世間之中已經沒有真正分證三乘菩提的菩薩,乃至也沒有二乘人住世了。當然,這樣子的時節因緣之中,一定是還會有很多人自稱已分證三乘菩提,有的或者自稱已得三果、四果,乃至有的自稱已入菩薩諸地,但其實都是不可信的。

這就好像說,兩千五百多年前,佛示現出世成佛之前,古印度其實就已經有很多眾生自稱已得阿羅漢果,結果卻是不堪 佛說法後的檢驗,當然就不是真正的阿羅漢;但卻也是善根福德因緣成熟的緣故,所以一聽 佛開示正法之後,紛紛真的證阿羅漢果。又好像說,佛授記佛法之弘傳過程有正法期、像法期、末法期三個階段,當佛法之弘傳已進入像法時期,乃至是末法時期之時,大多數的學人,這也包括示現出家、在家身分者,就慢慢地只剩下知道佛法的名相,而於其背後真正的義理已經無福而得知了,更何況是分證;所以就可以以自己思惟的道理,或者是一世又一世的以訛傳訛的知見,認為是真正佛法修證的義理。

這個時候會變成什麼樣子呢?多數人在修學佛法的過程,常常要面對的問題是善根福德的具足與否,尤其同時又是示現為弘傳佛法的角色,甚至可能是因為被天魔所蒙蔽而所驅遣的緣故,所以對佛法的真正義理就只是依文解義,或者是進一步故意地加以曲解;本來在佛法的熏修下而可以分證三乘菩提的學人,就已經是鳳毛麟角了,結果使得如今其分證的因緣,輾轉而更是難上加難!當然這一種情況的前提是當時的環境使得菩薩無法住世,否則菩薩的悲願所持的緣故,一定會想方設法轉易那一種困境的。那麼假如分證三乘菩提的學人減少了,就會使得表面上似乎是佛法還在繼續的弘傳——因為看到寺院越來越莊嚴,學佛的人也是絡繹不絕,但實際上卻都是表相而已。因為看起來很「興盛」的外觀,就只是有更多人攀緣佛法而受用 世尊三十二大人相的福德,說穿了,就只是多分的在名聞利養上計較而已啦!

剛才說,能於真正的佛法有所分證的情況,本來就已經是很不容易的,這樣子一來,或許世間還可以保有人天善法吧?但是,末法時期既然是漸趨法末,人心的趣向會是如何?你可以仔細思惟一下,若是佛門之中已經沒有真正的三乘菩提而繼續弘傳下來,假名善知識從表面上看起來還在繼續弘傳佛法,可是實際上,就只會越發地在名聞利養中計較了,而可想而知的,人天善法其實是慢慢的會被拋在一旁,最後就只能是在表面上作作姿態了!這是由於眼前都只是有名聞利養的光影,所以不知不覺地就越發的往那個方向前進,因為這裡是欲界的人間,欲界法的特性,正是有一分這樣子的趨勢,尤其又值遇於佛法的末法時期,更是有過而無不及。

這就好像說,假如某一個時節因緣是五欲富足、天下承平,而感生到那一個時節的下一代,通常就會蒙受父母等的百般呵護,而受用的可能是過多的五欲之福,久而久之之後,當他們認為這一切都是理所當然的時候,若是對即將面臨到的生活壓力之時,多數人自然而然就會有所抗拒,或者是有畏懼之心。因為所生的大環境是如此,或許說這只能叫勢之所趨吧!而這樣子長此以往下來,當然就會感得這個世間的風雨不調了,而這一些在現前世間所能見到的天災等,其實都是過去世人禍之所致,當然這也包括旁生道等有情之共業所感,實在是怨不得別人。

另外一個層面,也許有人會有所質疑:「其他的宗教也有人天善法,憑什麼你主張『只有佛法才能夠作為無量眾生的究竟依止』呢?」是的!你說的沒有錯,其他的宗教也有人天善法,但是假如你進一步觀察、思惟其他宗教的教義,甚至於是去推敲其教主的心態,你應該不難發現,為什麼那一些宗教的教義都要顯示其教主是「唯一性」的呢?而又要其教徒甚至是無條件的奉行其教義,乃至是奉侍那一位從來不知道在哪裡的教主。上一集之中,曾約略提到中古時期君王的統治方式,看起來似乎有如出一轍的狀況。然後,當那一些宗教之間彼此都在相爭於所謂的「正統」之時,而都在主張自己是唯一的正真,而別人的主張或建立則是假的,在這樣的情況之下,凡有所抵觸或違背者,動輒就以種種的名義興兵討伐,那當然就會使得人心惶惶而民不聊生了。請問這樣的宗教若是其有「人天善法」,到底所在何處?所為何事?所以很多宗教所施設的人天善法,其實是有其特定的目的的,當然在某一些情況之下,就常常會不知不覺地「變調」了。

再者,你何時見到、聽到那一些宗教、或者其教主,可以幫助眾生「出離世間生死等苦」的呢?而那一種說要「死後生到祂的國,就可以得到永恆生命」的說法,已經證實是不可信的。同時現見人間的種種天災人禍依然存在,甚至是年復一年地有過而無不及,那麼其他的宗教何曾解決過這一些問題呢?然而,從兩千五百多年前 釋迦牟尼佛示現成佛以來,由於其大智慧的教導,隨學的弟子之中,或者是奉行五戒十善而生到了欲界天,暫時地離開人間的苦難;或者是求生西方極樂世界繼續修學佛法,而可以永離,永遠離諸苦難;或者是分證了解脫道,而終於可以出離三界的生死;或者是分證了佛菩提道,而可以現證本來無生無死、無災無難的本際,卻因為悲心之所持,繼續示現在這個有著生死苦難的世界,只是為了教導其他有緣的人們都可以一起出離生死之苦。無可奈何地,奉行 世尊的教導,雖然說可以出離種種的苦難,可是相反的,繼續造作種種惡業的人卻總是多數,所以這個世界中的有情,還會繼續感生種種的苦難。

話說回來,這個世界的情況雖說是如此,然而這樣子的情況,你要如何讓其中一些願意修學佛法的初機學人,能夠對佛法僧三寶的信心,一世又一世地更加具足,乃至是對佛法僧三寶的真實義理,能夠有分證的那一世呢?世尊為我們作了表率的示現,而在《八十華嚴經》卷第16之中,有這麼一段經文:【佛子!云何為菩薩發心住?此菩薩見佛世尊形貌端嚴,色相圓滿,人所樂見,難可值遇,有大威力;或見神足,或聞記別,或聽教誡,或見眾生受諸劇苦,或聞如來廣大佛法,發菩提心,求一切智。】這一小段經文,是諸佛如來加持、警覺法慧菩薩而為我們所開示的;而這一段經文的內容,是比較偏於事相上的闡述,然而其中所闡述的事相,卻都是要經歷長劫的種種利樂有情之業行之後,方能夠成辦其功德的,所以在此就不加以作進一步的陳述了。

然而,從經文之中雖然只是概略性地闡述的事相,卻也可以看出其中的一些端倪,那就是 世尊在菩薩位時,乃至是成佛之後繼續永無窮盡地,只為利樂有情而所作的示現;也正是因為這一些的初機學人,甚至對佛法僧這三寶(信心)還不具足,當然也就是對佛法僧三寶的真正內涵並沒有福德與智慧可以加以簡擇,在這一些學佛的基本條件都不具足的狀況之下,於是乎,世尊就從多方面的事相來作示現。換句話說,因為眾生的習性是千差萬別的,所以大慈大悲的 世尊就從眾生所能夠相應的部分,來為眾生作示現,建立其信心,進而引導其發菩提心。由於見聞 世尊種種外相上的示現,這一些十信位仍不滿足,卻是於佛法有緣的眾生,因此而得以對佛法僧三寶,或者是心生喜樂,或者是乃至生起敬仰,最後才終於心得決定而發起了菩提心,在深心之中也希望在來世的時候可以成就無上正等正覺;因為對佛法僧三寶的信心具足的緣故,所以才能夠心得決定而發起了菩提心,然而這才只是完成菩薩五十二階位的前十信位而進入初住位,開始菩薩三大阿僧祇劫的修學過程。這樣子,雖然只是簡單地說明其過程,各位也可以明白,這一類的學人在那樣子多生多劫之中,一定是蒙受菩薩乃至是諸佛的陪伴與教導,為了利益他們的緣故,而常常示現在三界之中,尤其是在欲界的人間之中,一直護佑著我們這一些學人。為什麼我要改變而說「我們這一些學人」呢?那正是要顯示,不管你今世的證量如何,或者是明心而進入七住位,乃至是見道通達而入於初地,其所以能夠成就如是等功德,一定是曾經有佛菩薩在過去的多生多劫之中,為我等作了種種的方便施設,我們才能夠從之而得到法益的。

試著想想看:為什麼佛菩薩要於多生多劫之中,以種種勤苦之方便善巧,而且是毫不在乎於屈尊降貴而來護持我們的道業,更在我們沒有信心的時候,來到我們的左右相伴呢?這不正是因為要能夠「信受此經、奉持此經」是極為不容易的嗎?尤其是又於此娑婆世界的五濁惡世之中的緣故啊!而因此才使得「信受此經、奉持此經」的因由,乃至是世間的「人天善法」,才不至於快速地「變質」,眾生才能夠因此而得到世間的五欲之樂,或者是有的眾生才可以出離三界生死,乃至是分證於佛菩提道,而於未來之世得以究竟成佛。如是了知之後,自己在菩薩道之中,應該更發何等利他自利之願,自應當知。而這一切的因由,正是從 世尊金口之所說:「能奉持『此經』,斯人福無量。」因為 世尊在因位的菩薩道之中,當然也是由於分證此經,而更發悲願「奉持此經」、利他自利的。

所以,我現在仍然是要這麼說:「只有真正的佛法,才能夠窮究宇宙中無窮無盡的萬事萬物之真理。」「只有真正的佛法,才能夠究竟解決眾生無量無邊的煩惱。」「只有真正的佛法,才能夠作為無量眾生究竟的依止。」為的就是希望有緣的眾生,能夠對真正的佛法生出一分或者多分的信心;乃至是希望學佛的人能夠離開《金剛經》所說的「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的學佛方式,而真正領悟到佛法僧三寶的內涵,這樣子當然就會有因緣「得以見如來」了。這個時候一定就會更加確定 世尊金口所說的「能奉持『此經』,斯人福無量」的一分道理了。

因為時間的關係,今天就暫時說到這裡。祝願大家:

幸福健康、道業猛進!

阿彌陀佛!


點擊數: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