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持、讀誦、書寫此經如來藏者功德無量(上)

第067集
由 正雯老師開示
文字內容

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歡迎收看「三乘菩提之法華經講義」。上ㄧ集我們談到「若能奉持『此經』,斯人福無量」,接著我們再看 世尊下一段重頌中怎麼說:【

若能持此經,則如佛現在,以牛頭栴檀,起僧坊供養,

堂有三十二,高八多羅樹;上饌妙衣服,床臥皆具足,

百千眾住處,園林諸浴池,經行及禪窟,種種皆嚴好。

若有信解心,受持讀誦書;若復教人書,及供養經卷,

散華香末香,以須曼瞻蔔、阿提目多伽,薰油常燃之;

如是供養者,得無量功德,如虛空無邊,其福亦如是。

況復持此經,兼布施持戒,忍辱樂禪定,不瞋不惡口,

恭敬於塔廟,謙下諸比丘,遠離自高心,常思惟智慧,

有問難不瞋,隨順為解說?若能行是行,功德不可量。

若見此法師,成就如是德,應以天華散,天衣覆其身,

頭面接足禮,生心如佛想。又應作是念:「不久詣道樹,

得無漏無為,廣利諸人天。」其所住止處,經行若坐臥,

乃至說一偈,是中應起塔,莊嚴令妙好,種種以供養。

佛子住此地,則是佛受用,常在於其中,經行及坐臥。】(《妙法蓮華經》卷5〈分別功德品 17〉)

好!我們先語譯一下:重頌的第二段,世尊說:

「如果能夠受持『此經』,就如同釋迦牟尼佛現在正在眼前一樣,應該以牛頭栴檀來起造僧坊,供養大乘僧眾;而這個僧坊總共要建為三十二個大堂,每一間僧堂應該高達八棵多羅樹的高度;各間僧堂裡面並且還要以上妙的飲食和勝妙的衣服,包括臥床以及所坐的禪床等等全都具足,是可以使百千僧眾在其中安住的處所,每一間僧堂外面並且還要有園林和種種的浴池,還必須施設可以讓僧眾經行和坐禪的地方,種種處所都應該莊嚴妙好。

如果有人對『此經』如來藏有信解之心,能夠受持『此經』、讀誦『此經』、書寫『此經』;或者乃至教導別人同樣受持、讀誦、書寫,以及供養『此經』的經卷;並且用華香、末香來散供,又用善攝意花、瞻蔔花、薰香草和薰香油常常來點燃;像這樣供養眾僧的人,可以獲得無量無邊的功德,他的功德將是猶如虛空一樣無量無邊,而他所得到的福德也同樣是如同虛空一樣無量亦無邊。

更何況是能夠受持『此經』的人,他又能夠同時修行布施、持戒、忍辱,而愛樂於禪定的境界中安住,對眾生也不瞋恚、不惡口,而且能夠恭敬於佛塔、佛廟,又謙下於諸比丘們,自己也能遠離自高的慢心,還能夠常常思惟智慧;假使有人來問難的時候,他的心中不生起瞋恚,而能夠隨順於對方的所問來為對方解說?如果能夠修這樣的菩薩行,他的功德不可測量啊!

如果能夠看見這樣的法師成就了這樣的功德,應該以天華來散花供養,也應該以天衣來遮覆其身而作供養;見到了這樣的法師,也應該以頭面接足禮來表示恭敬,對這位法師生起如同遭遇佛陀的想法。還應該這樣想:『這樣的法師再經過不久,就能夠前往道樹下安坐,可以證得無漏無為法,而廣為利樂一切人類與天人。』他所安住、所停止過的地方,不論是經行之處,或者所坐所臥之處,乃至他為人演說一首《法華經》偈頌的地方,在這些處所都應該要起造七寶塔,要把這個七寶塔起造得很莊嚴,而且用各種寶物來裝飾,使它很勝妙、美好,並且在造好之後還要以種種勝妙之物來作供養。

佛弟子如果已經住於這樣的境界之中,那就是佛地的受用了,就是對於佛菩提道的自受用功德,他常常都在這裡面經行,以及宴坐或躺臥。」

我們繼續作釋譯:如果能夠受持「此經」,就如同 世尊還在世的時候,以牛頭栴檀來起造三十二間僧堂,用來供養僧眾;這些僧坊既高又廣,要高達八棵多羅樹之高,裡面又預備了最好吃的食物、飲食,也要以最勝妙的衣服來供養僧眾,讓他們在裡面所需的臥床以及坐禪用的禪床全部都具足,要像這樣可以供給百千僧眾的住處。造好之後,外面還要有園林和諸浴池,而不是光禿禿的一片,並且還要安立僧眾可以經行的處所以及坐禪的禪窟,這些地方都要建設得很莊嚴、美好。可是這樣建立的結果,其實遠不如受持「此經」如來藏。

受持「此經」妙法蓮華的功德為什麼遠勝過建造這樣的僧坊而且具足供養?因為這是三乘菩提的根本。起造僧坊供養僧眾千百人,只不過是一個佛教的表相,並沒有佛教正法的實質。佛教可以繼續存在,並且可以利樂眾生的所在,是因為有一個根本,這個根本就是佛法;如果沒有根本,徒有佛教表相,那麼佛教滅在不久啊!所以受持「此經」才是佛教的根本,而不是寺院或硬體建築,也不是僧眾無量無邊啦!

為何這樣說呢?因為不但大乘法中這麼說,在二乘經中也是這樣說的。在《阿含經》裡面 世尊早就說過了:當未來末法之世,相似像法廣大弘揚之時,了義的究竟正法就會被漸漸淹沒,然後就消失了。相似像法或者說是像似正法,是什麼人講的?就是廣大的凡夫僧眾所講的啊!了義究竟的正法是什麼人講的?是少數的證悟菩薩講的。自從邁入像法期以來,就開始往這個方向演變,到了末法時期就幾乎都是相似像法而不是了義正法在弘揚了,於是相似像法的勢力廣大,而了義正法的聲勢就被掩蓋而不受注意了。

以現代來說,相似像法就是為人解說:「一切法緣起性空,大乘非佛說,阿羅漢就是佛,成佛之道就是解脫道。」然後他們所說的解脫道是該怎麼修的?「就是要修四聖諦、八正道、十二因緣,這就是解脫道,就是佛菩提道。」這就叫作相似像法,因為言不及義;不但對佛菩提言不及義,乃至對於他們自己所說的解脫道一樣是言不及義啊!這就叫作相似像法。這種情形,世尊在《佛藏經》中也已經早就說過了。在正覺弘法之前,不管哪一個大師講佛法時都說:「大乘佛法就是緣起性空。」然後修學佛菩提道而證果的時候,同樣也是證得聲聞法的初果到四果,不是證得大乘菩薩道五十二個階位的果德,其實都只是聲聞道,不是大乘佛法。

在正覺弘法之前有沒有人說佛菩提道就是要藉明心、見性作為入道,然後次第進修般若的別相智以後,再經由十度波羅蜜而進修一切種智才能成佛?有沒有呢?沒有。在咱們弘法之前,有沒有人提出來說「成佛之道是要依佛菩提道的五十二個階位來進修」的呢?也沒有啊!因為他們講的所謂佛法就只是四聖諦、八正道、十二因緣,而且都是只依六識論來解說,說這樣就叫作佛法,那我們就說這叫作相似像法。

從表面上看來,他們說的也真的很像佛教的正法,大家一聽就說:「對啊!緣起性空啊!沒有講錯啊!」可是 佛陀說的緣起性空,是依無餘涅槃中的本際常住不變,來說蘊處界緣起性空而不受後有的啊!而他們都只講一半,只講表面的部分;所以他們對解脫道的解說都已經言不及義了,把聲聞解脫道套上佛菩提道來說成佛之道,也就更加言不及義啦!而禪宗在他們的眼裡就好像是跟佛菩提道無關的一樣。

所以在末法之世,相似像法不斷地擴大弘揚,於是了義正法開始弘揚的時候,這位出世弘揚了義正法的菩薩就倒楣了,他就會被所有大師們視為異類,凡夫大師們群起攻擊:「怎麼別人都不對,只有你一個人對?」本來就是這樣!當宴會結束的時候是醉的人多,還是清醒的人多?當然是醉的人多啊!只是醉的程度差異不同罷了!所以是大部分人都醉了,只留下一個清醒的人為大家開車,否則大家都難免車禍死掉。因此我們就辛苦一點為大家開車,讓他們迷迷糊糊去睡覺,就讓他們睡到家都沒關係,咱們大家就辛苦一點。

所以說,相似像法廣大弘揚之後,正法就被漸漸掩蓋而在最後被消滅了,這是在《阿含經》中早就講過的聖教,不只是大乘經中才這麼說的。所以佛教的存在,最重要的根本是什麼?是法,不是寺廟,也不是出家的僧人有多少。古時天竺佛教之所以滅亡,是因為出家的人都修密宗去了,菩薩沒有辦法弘揚正法,都被排擠了,只好往南方走。往南方去以後,古時又不像現在資訊發達而使正法消息可以廣泛傳播,所以信受的人也是越來越少;當然也是因為真的很難實證,所以信受的人越來越少,然後越來越受凡夫大師們的排擠,最後被排擠到最南方的海邊去啊。

大乘佛法在天竺最後是多麼可憐,你們不知道;那時是在南方海岸邊生存,真的是如此。以前 平實導師去朝聖的時候,坐在遊覽車上,當時他們的遊覽車很差,沒有冷氣,座位又小,所以給每個人坐兩個位置;平實導師在車上盤起腿來剛好一個人夠坐,就入定去了。那時 平實導師還沒有破參,他在定中看見有一世在尼泊爾山區的蜿蜒小道,順著小道離地一尺飛著前進;還有一世在印度南方的海邊。那時候還心裡奇怪怎麼會看到這些影像?以前曾經住在這裡嗎?因為平實導師那時候還沒有破參,還沒有具足生起如夢觀;平實導師是回復往世證量後入定時,陸續又看見更多的往世景象,再把所見的很多前世事情連貫起來,然後就知道:「啊!原來如此!」

所以那個佛教歷史的記載是正確的,大乘了義佛教最後是到印度南方海邊苟延殘喘,最後連那裡也沒辦法延續了,只好生到中國來啦!就這樣子在隋朝末年才生到中國來的,這也證明真是奮戰到最後一刻!所以我們是一千四百多年前才來到中國的。那你想,正法的存在容易嗎?不容易!所以佛寺建造得再多,最後還是被密宗外道佔據了!佛教在天竺就已經實質滅亡了,至於密宗被回教軍隊滅亡時,只是密教化以後的假佛教被消滅而已。這就是佛教史研究者一致公認的:「密教興而佛教亡。」這是個佛教事實。

所以我們是要把法——把正法的寺廟蓋在大家的心裡面,這樣正法才會有未來。所以在末法之世還能夠受持「此經」,就像是有人於 佛陀還在的時候,用上好的木頭起造了高八多羅樹的僧坊,有三十二個僧堂,作種種供養、種種莊嚴;另一個人在末法之世受持「此經」,功德比前面那個人還要大,因此我們是應該要受持「此經」絕不退轉。當你受持「此經」而不退轉的時候,你就比這個起造偉大僧坊無數棟而作供養者的功德還要大;那麼諸位這麼想一想,就知道自己應當如何安住了。

所以如果有人因為實證而能夠受持「此經」,他的功德比起建造三十二個堂閣的僧坊,造了無數座的人來,功德是更大的。當然大家都知道「此經」就是講如來藏,包括祂所函蓋的一切法都是「此經」。如果有人更進一步信受了,也有勝解了,也就是可以「受持」了;但還得要不退轉才是真正的受持,退轉了就不算。所以不退轉才是真正的受持,而且還要能夠讀誦,並且親自書寫「此經」。

親自書寫「此經」是什麼意思?就是可以為人書寫如來藏妙法啊!這個書寫「此經」的密意從來沒有人講,都只說要照這部《法華經》經卷中的語言文字,一個字一個字去抄寫。可是,他就算盡其一生努力精進去抄寫,都不睡覺也不吃飯而一直寫,一生可以寫幾部?真的很有限;就算他整整一世都在重複書寫「此經」,那他其實依舊是不懂如何寫《法華經》的人。

那麼如果說要放眼天下,現在能書寫「此經」的人全部都在正覺同修會中啊!因為受持的前提是勝解,勝解的原因是因為實證——證得「此經」;而 佛陀說的《法華經》就是指如來藏,這在前面那幾品已經都講過了;那麼這樣子才是懂得讀誦,也才懂得書寫。所以真懂《法華經》的人,跟不懂《法華經》的人,他們在受持、讀誦、書寫上面的理解是完全不同的。

一般人受持《法華經》就是每天抱著經典說:「我信受《法華經》所說的一切法。」他的讀誦就是每天捧著《法華經》勤加課誦;而他的書寫就是拿起了宣紙,蘸了毛筆好好去書寫;錯了一個字便得廢棄,從頭再寫;所以往往寫了好幾年,寫不好一部《法華經》,這就是一般的凡夫俗子在受持、讀誦、書寫《法華經》。可是真正受持《法華經》的人,當你跟他講:「《法華經》是經王,多麼勝妙!」他趕快把耳朵摀起來就走了。你問他說:「你為什麼不肯聽?我很努力在受持,你都不肯受持,這樣不行啊!」沒想到他說:「我這樣才是真受持啊!真正的《法華經》是言語道斷欸!你還跟我講什麼《法華經》。」能夠這樣講的有兩種人,一種是證悟者,另一種則是野狐大師。野狐大師也會模仿證悟者這樣講啊!那你就要檢查一下他有沒有狐狸尾巴。人家是那樣受持,菩薩卻是聽到了趕快摀起耳朵就走了,是這樣受持的。

時間關係,今天我們就跟大家分享到這裡。敬祝大家:

身心康泰、福慧增長、學法無礙、早日成佛!

阿彌陀佛!


點擊數: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