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說《法華經》之功德

第053集
由 正仁老師開示
文字內容

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歡迎您收看「三乘菩提之法華經講義」。今天我們要說明的是接續上一集的內容,解釋以下這一句經文的意思:「我常知眾生,行道不行道,隨所應可度,為說種種法。」(《妙法蓮華經》卷5〈如來壽量品 16〉)這是說,眾生到底行道或不行道?世尊都在觀察,什麼人是可度的,應該如何度?世尊也都在觀察,然後「為說種種法」。

例如有一天,世尊說法完了,跟弟子們遊行人間時,祂經過一個地方,看到一群人堆了木頭在那裡焚燒,人們圍繞在火堆旁邊唱歌、邊跳舞。世尊看見了,就到旁邊一個空地坐了下來,也讓大家全都坐下來,世尊說:「你們有沒有看見啊?對面那些人們圍繞著火堆,在那邊邊唱歌、跳舞享樂啊?」大家說:「有!」世尊說:「譬如有一個人跳入火堆裡,整個人都燒爛了;又譬如有一個人是跟親愛的人在一起唱歌跳舞。這兩種人,哪一種快樂呢?哪一種痛苦啊?」世尊的方便善巧,就從這裡切入。

世尊接著就說:「出家修行人如果耽著於五欲,就是虛受信眾供養。虛受供養的出家人死後,就會像一個人在火堆裡面被燃燒焦爛;因為死後要下地獄去受苦,比那個還要痛苦啊!」

世尊除了以上這個譬喻,還接連說了六、七個譬喻,敦促出家弟子們要努力修道。結果當時就有六十位比丘心得決定而斷除五上分結,證得阿羅漢果。可是後面也有記載,因為聽到 世尊開示以後,害怕接受信眾的布施,但無法實證而下地獄,因此有六十位比丘捨戒還俗。

這是很鮮明的對比,六十位比丘證阿羅漢果,六十位比丘捨戒還俗。這就是 世尊的善巧方便:「隨所應可度」就度他們,於是「為說種種法」。隨所不應度、不能度的,就說種種法,讓他們捨戒還俗,死後就不會下墮。這就是「隨所應可度,為說種種法」。

最後 世尊作了一個結論說:「每自作是意,以何令眾生,得入無上慧,速成就佛身。」這一段經文中,世尊說:「我常常自己生起這樣的作意,應當要用什麼樣的法、什麼樣的善巧而可以幫助眾生,能夠進入無上的智慧之中,將來可以快速成就諸佛的三身——也就是法身、報身和化身。」

以上為〈如來壽量品〉第16的內容。接著我們進入〈分別功德品〉第17的經文:【爾時大會聞佛說壽命劫數長遠如是,無量無邊阿僧祇眾生得大饒益。於時世尊告彌勒菩薩摩訶薩:「阿逸多!我說是如來壽命長遠時,六百八十萬億那由他恒河沙眾生,得無生法忍;復有千倍菩薩摩訶薩,得聞持陀羅尼門;復有一世界微塵數菩薩摩訶薩,得樂說無礙辯才;復有一世界微塵數菩薩摩訶薩,得百千萬億無量旋陀羅尼;復有三千大千世界微塵數菩薩摩訶薩,能轉不退法輪;復有二千中國土微塵數菩薩摩訶薩,能轉清淨法輪;復有小千國土微塵數菩薩摩訶薩,八生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復有四四天下微塵數菩薩摩訶薩,四生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復有三四天下微塵數菩薩摩訶薩,三生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復有二四天下微塵數菩薩摩訶薩,二生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復有一四天下微塵數菩薩摩訶薩,一生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復有八世界微塵數眾生,皆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妙法蓮華經》卷5〈分別功德品 17〉)在這一品中,世尊要讓大家知道演說《妙法蓮華經》有什麼樣的功德,就好像大家來聽《法華經》也有功德一樣。

如來說法時如果能夠親身值遇,真是大福報!就怕值遇的時候,自己所修集的善根福德還差太遠。就像說:佛法甘霖如果像豪雨那樣降下來,那就只有身量十丈、二十丈的菩薩們不會被淹死,而且還說:「這大雨下得太好了,再也不怕缺水了!」可是如果像我們這樣身材矮小的人類呢,早都淹死了。因此說,同是一場法雨,對於不同的人,收穫就有所不同。佛陀說法時,同樣的一場說法,有的人可以證得無生法忍,但有的人卻只能產生信心而已。差別在哪裡呢?就在於各人的善根、福德具不具足。如果善根福德都具足了,那麼同樣聽了那一場法,所獲得的實證就比別人多。

所以,世尊演說了〈如來壽量品〉以後,大家知道「如來壽命無量」,因此就會聯想到一件事:如來既然壽命無量,是因為成佛前的三大阿僧祇劫就曾經利益很多人了;然而成佛以後還是壽命無量,繼續利樂眾生永無窮盡,那一定會有無量無邊的眾生因為 如來而獲得大饒益。這還不是普通的饒益而已,以無量無邊錢財布施給眾生,眾生所得的不過是一世的福報;可是 世尊給眾生的是法財,可以利益眾生未來無量世,遠遠超過世間財寶的珍貴,因此 世尊這個才真的叫作「大饒益」。

接著 世尊告訴 彌勒菩薩摩訶薩說:「阿逸多!」「阿逸多」就是慈氏。「我演說這個如來壽命長遠的事實,有六百八十萬億不可數恒河沙數的眾生,證得無生法忍」,也就是進入了初地。

除此之外,還有千倍的菩薩摩訶薩「得聞持陀羅尼門」。聞持陀羅尼門是說,對於法的總持已經獲得了,他能夠記誦佛法裡面有哪些法,以後就不會忘失,因為那個總持就可以使他把佛法記住。這應該是三地滿心位的事了。

接著,「復有一世界微塵數菩薩摩訶薩,得樂說無礙辯才」。這是說 世尊在開示諸佛如來壽命長遠,特別是在說明 釋迦如來壽命長遠的時候,大家是個個成就道業,因為有許多我們看不見的菩薩摩訶薩們同時在聽受《法華經》。這一句是說:還有一個世界,盡大地磨成微塵以後,與那些微塵數量相同的菩薩摩訶薩們,他們都得到了「樂說無礙辯才」。這個「樂說無礙辯才」,我們也只能高懸為目標,因為那是很難到達的。怎麼叫作「樂說無礙」呢?在「樂說無礙」境界時,不論是什麼法,也不論是什麼人來問法,他都「樂說無礙」。

但是在「樂說無礙」的前面,還要有三個條件:法無礙、義無礙再加上辭無礙。要先具足這三個無礙,才有辦法「樂說無礙」。真正「樂說無礙」是哪一地的境界呢?是九地菩薩的境界。像這樣一世界微塵數的菩薩摩訶薩們,這些人都能夠得到「樂說無礙辯才」,已經是快要滿足第三大阿僧祇劫的摩訶薩了,因為這是九地即將滿心才有辦法作到的。

接著下來說:「復有一世界微塵數菩薩摩訶薩,得百千萬億無量旋陀羅尼。」一個世界微塵數的菩薩,是跟前面得九地勝解具足成就的菩薩數量一樣多,他們得到的是百千萬億、而且是無量的「旋陀羅尼」。也就是說,他們得到百千萬億無量運轉的總持。「旋」就是運轉的意思,它可以不斷地旋轉,就是不斷地運轉。這個「旋陀羅尼」表示可以把佛法總持不斷地運轉,意思就是說,一切法都可以時時運作而現在眼前,隨時隨地都可以把一切法宣說,而且口若懸河,猶如天上的雲不斷地飄過來,無窮無盡。這究竟是哪一地的境界呢?這是法雲地。這就是第十地快要滿心了,所以才能夠為大眾說法,如河如雲滔滔不絕。說法猶如大雲一樣沒有止盡,這樣才能叫作「旋陀羅尼」。

我們今天的內容就說明到這裡,非常謝謝大家。敬祝各位菩薩:

福慧增長,早證菩提!

阿彌陀佛!


點擊數: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