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修證不能只看表相

第022集
由 正才老師開示
文字內容

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歡迎各位菩薩繼續收看「三乘菩提之法華經講義(三)」,上一集我們所講的那一段經文,大意是說,彌勒菩薩摩訶薩以及法會上的無數菩薩等,心中有所疑惑,於是怪未曾有而作是念:「到底是什麼緣故,世尊成佛才幾十年之間,便已教化了這麼多的無量無邊阿僧祇諸大菩薩們,讓他們住於無上正等正覺中?」因為那些菩薩們真的無法計算,有六萬恆河沙數的諸地大菩薩領眾。雖然大眾有疑惑,可是他們不敢懷疑 佛陀的所說,但總是要提出來請問釋疑啊!

一條恆河沙就沒辦法計算清楚了,他們卻是六萬條恆河沙數目的領頭大菩薩眾,真的難以想像。然而還不只如此,這六萬恆河沙數大菩薩眾,每一位大菩薩又各帶領著六萬恆河沙數的大菩薩;有的人是帶領五萬恆河沙數大菩薩眾,有的菩薩是帶領四萬恆河沙,下至沒有眷屬而單獨一人,這樣加起來,人數真的是無量無邊啊!所以叫作「無量無邊阿僧祇諸大菩薩」。這些菩薩們至少都在初地以上,其實應該說是都在四地以上,因為他們住於娑婆世界下方虛空中,都是有意生身的人。

由於心中有這個疑惑,所以 彌勒菩薩代替大眾向 世尊請問:「世尊!如來您這一世當太子的時候,離開淨飯王的王宮,去到距離伽耶城不遠的郊外,坐於道場修行,後來成為無上正等正覺。從那個時候開始算起,直到現在也不過四十八、九年的時光。在這四十餘年的時間裡,世尊!您怎麼可能在這麼短的時間,作了這麼偉大的佛事?以佛陀的大勢力,以佛陀的大功德,教化了這麼多的無量無數無法計算的大菩薩眾,而且都是證量很高,不久以後都會成為無上正等正覺。世尊!這一些大菩薩眾們,假使有人很會算數,讓他在千萬億劫中來計算,也一樣沒辦法算得清楚,根本就無法算出他們人數的邊際。可是這一些菩薩大眾,世尊您又說,久遠劫以來教化這一些菩薩眾;可是久遠劫以來這些菩薩眾們,一定也是曾在無量無邊諸佛的所在種植了很多善根,都曾經禮拜、恭敬、讚歎、承事、供養而跟著修學,種了很多的善根才能成就菩薩道,這麼長久的時間,永遠都在修清淨行。然而世尊您成佛才四十餘年,像這樣的事情,世間人真的很難相信;這就好像說,有一個人,容貌還很俊美,臉上都沒有皺紋,身體很健康,頭髮也都是烏黑的,年紀才二十五歲,結果竟然指著一個髮白面皺、牙齒搖動、眼光昏暗的老人說:『這個百歲老人是我兒子。』怪的是這一位百歲的老人竟然也指著那個年輕俊美的少年說:『他是我的父親,生育了我們這些人。』這件事情真的很難使人相信。佛陀您也是這個樣子啊!您就像那個二十五歲的年輕人一樣,得道以來其實沒有很久,然而這六萬恆河沙數大菩薩們率領著無量無邊的大菩薩眾,他們已經在無量千萬億劫之中,為了求佛道的緣故,世世勤行精進,奉事過無量無邊諸佛,他們的證量那麼高,善於進入、善於出離、善於安住於無量百千萬億三昧;他們都得到了大神通,也是千萬億劫久修梵行了;他們各個都善能依照佛菩提道的次第,修學熏習種種善法;而且都很有善巧方便,能夠為大眾作各種問答,這是人中之寶啊!一切世間,不論是什麼樣的世間,從地獄世間、畜生世間、鬼道世間、人世間、欲界天世間、色界天世間以及無色界世間,一切的世間裡面再也找不到像他們這樣的人,像這樣的菩薩們在世間根本找不到,而您成佛才四十餘年,怎麼可能度化這樣的菩薩出來?」

問得似乎有道理,但其實沒道理!因為這只是從世間表相所見而提出來請問的。彌勒菩薩隨從諸佛聽過多少遍《法華經》了,怎麼可能不知道其中的道理,他只是要裝作不知,才好代替大眾向 世尊請問。但一般人都是不會相信這個事實,總是會懷疑不信的。就好比說,以前有很多人不信 平實導師,原因是什麼呢?他們都說:「蕭平實這一世學佛才五年,五年後就明心又眼見佛性,這哪有可能?」因為他們都只看表相而不能接受這樣的事實,所以 平實導師在書中就以他自己為例子來作說明,告訴我們學佛不能光看表相。

平實導師初學佛的五年時光,全都被人誤導,都是往開悟的相反方向學去;人家教他數息,希望能達到一念不生,可是教的人自己都作不到一念不生,但 平實導師學了半年後自己就能一念不生了。後來有一次 平實導師讀到智顗法師寫的《摩訶止觀》,才知道原來自己摸索出來的方法叫作「六妙門」;總而言之,就是「數、隨、止、觀、還、淨」六個法。但 平實導師自己就會啊!可是那位教禪的法師自己卻不懂這個六妙門。又譬如〈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的無相念佛方法,平實導師也是自己先會的,然後才讀到《楞嚴經》所說,才知道原來是這個念佛圓通法門。

那麼這代表什麼道理?代表說,這都是往世帶到這一世來,現在修行了才會開始現行。所以他們數息數不到底,平實導師卻是半年就數到底了;然後接著探究說,那學禪到底是要幹什麼?咦,要開悟明心啊!那麼開悟的境界是什麼?沒有人知道。問問那一些被印證開悟的人,他們也講不出個所以然,只說悟境就是一念不生、了了分明。後來 平實導師又想,禪宗不是講明心見性嗎?既然講明心見性,一定是「有心可明、有性可見」。有心可明,總不可能是我們平常所知道的這個覺知心,應該不會是這個一念不生的覺知心;假使開悟是悟得這個大家都知道的覺知心,何必要你開悟了才來知道祂?所以一定不是悟得這個覺知心。好,那麼「見性」,為什麼不講「明心明性」而要說是「見」性?那一定是有個「性」可以看見,那個性究竟是什麼?當然一定是佛性啊!就這樣去探究,前後不過半個鐘頭,往世的印象生起來時,就全部解決了。這意思是在說什麼呢?是說 平實導師真正參禪與破參,前後只有半個鐘頭而已,這與此世學佛修行多少年其實無關。但這種事情誰能相信?可是你不信也不行,因為事實上 平實導師就是這樣走過來的啊!

那麼,平實導師舉這些事情,就是在證明說,其實每一個人、每一尊佛、每一位大菩薩們,你看待他們的時候,都應該從過去一劫、兩劫、五劫、一萬劫、五萬劫、十萬阿僧祇劫等等,要這樣往過去很多劫的修學而累積下來看待,不能夠單看這一世,單看這一世是不準確的。平實導師參禪的那天,放棄了人家所教他的東西,拉回來自己解決,半個小時之後,明心與見性統統解決,這表示什麼呢?是說明 平實導師往世證悟的種子還在,才能夠自己拿出來重新明心又眼見佛性。

世尊也是這樣示現的,先來人間受生以後出生,故意示現成一個凡夫,然後拜訪所有外道們,當外道們說出他們的境界時,世尊聽完了把雙腿一盤上來,才坐幾分鐘就實證了,原來只是禪定的境界,於是當場告訴外道說:「你這個境界不是不生不死的涅槃。」就這樣乃至於最後證得非想非非想定,是遇到鬱頭藍弗,世尊請問:「如何是涅槃?」那外道就告訴悉達多太子說:「這就是涅槃的境界。」世尊聽完解說,才一上座就發起非想非非想定,知道這個不是涅槃,知道這只是非想非非想定,就這樣示現啊!

既然外道們都不行,於是自己來參究;接著是示現靜坐六年修苦行,日食一麻一麥;因為這個五濁惡世的眾生善根不夠,得要示現難行的苦行才有辦法服眾。所以每天打坐入定,日食一麻一麥,這人間可就沒有人作得到了。但最後還是得放棄苦行,在黃昏時分沐浴、喝了乳糜,坐下來參究而全部解決了,就從初夜明心到日出之前眼見佛性,只是一個晚上便成佛了。

世尊示現成佛並不是很多年欸!祂是在一個晚上成佛的!那時在初夜以手按地時降魔、明心,大圓鏡智現前;把所有的法開始拿出來整理,到了天將明時,東方明星出現的時候眼見佛性,成所作智現前。所以 世尊成佛是一個晚上的事,不是很多年的事,而前面那些全都只是一種示現而已。

所以不能單看表相,單看表相的人都沒辦法相信說,世尊成佛才四十九年,竟然度得那麼多的大菩薩眾。因為講《法華經》時已經是成佛最後八年的事,世尊究竟是什麼時候度了這無量無邊阿僧祇的大菩薩眾們?誰也沒看見啊,是事難信,真的是難信之事!而且這一些大菩薩無量無邊阿僧祇,他們全都可被叫作「仁波切」。仁波切這個名詞也被密宗濫用了,仁波切翻譯過來是什麼意思?就是「人中之寶」。人中之寶就是仁波切,但密宗最會盜用佛法名相。他們把人中之寶拿來用在那一些凡夫喇嘛身上,所以密宗裡其實不曾有過一位仁波切,只有佛法中才真的有仁波切;而西藏密宗裡全都是凡夫,沒有仁波切。至於古時覺囊巴的篤補巴、多羅那他等一派人,其實不該叫作藏傳佛教,應該正名為傳統佛教,因為本質正是傳統佛教的正法。又因為「從地踊出」的這些菩薩們都是證量很高的人,說他們是「人中之寶」當然名符其實。其實不必談到這些無量無邊的大菩薩眾,只要斷了我見又明心不退,就是「人中之寶」了。因為人中之寶第一個應該有的本質,就是斷我見,要先證聲聞初果。第二個條件是要懂得法界實相,也就是萬法的本源。具足這兩個條件才能稱為仁波切。

所以密宗裡面從來就沒有「人中之寶」,只有正統佛教中才有人中之寶。並且這段經文中講的「人中之寶」是四地以上的菩薩,他們都在娑婆世界下方虛空中住。那您想 世尊成佛不過四十幾年,竟然能夠度得這一些奉事過無量無邊諸佛、無量千萬億劫裡面久修佛法的大菩薩們,而他們都是必定會成佛的大菩薩。凡夫們總是想:「你成佛才四十幾年,他們已經很多阿僧祇劫學佛了,這要怎麼相信?」沒辦法信啊!

從表面上看來,你真的無法相信,所以 彌勒菩薩為大眾提出來問:「世尊!您今天才說您得佛道的時候,第一次令他們發心,教化他們、開示他們、引導他們,讓他們向無上正等正覺前進,可是世尊您得佛未久,竟然能夠作出這樣的大功德事,我彌勒菩薩跟所有的這一些大菩薩眾們,雖然至誠信受佛陀您隨著各種方便而說的開示,我們也知道佛陀您一向所發出之言語都不曾虛妄;而佛陀您對於一切所知全部都通達,沒有遺漏;然而未來那一些新發意的菩薩們,將來在佛陀您滅度之後,如果現在這些聽聞您說法的菩薩們將來轉述的時候,他們聽到這些話,很有可能不信受,然後生起了破壞佛法的罪業因緣。這時我們正心誠意、一心一意希望世尊您為我們大眾解說,除掉我們心中的疑惑;那麼我們的疑惑除掉了,未來世諸善男子們聽聞的時候,就不會生疑了。」

這樣說得也有道理,因為有疑直須問,如果等到 世尊不在了才想要問,可就來不及了。有疑本來就應該問,最怕的是疑而不問;有疑而不問的人遲早會退轉,因為他會自己亂想以後就自以為是。有疑就提出來問,然後獲得解答,自己再去衡量這個解答如理不如理;若是如理的,就信受,問題就解決了。所以 彌勒菩薩其實是在為大眾請求 世尊解除疑惑,為了要讓大家記憶深刻,所以 彌勒菩薩就重新用偈說了一遍;這個部分就要等下一集再為各位說明了。

這一集就講到這裡,謝謝您的收看。

祝福您:色身康泰、學法無礙、早成佛道!

阿彌陀佛!


點擊數: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