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細內容
第010集
由 正嫺老師開示
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歡迎收看正覺教團為諸位觀眾菩薩們準備的「三乘菩提法華經講義」,導讀 平實導師所講解的《法華經》法義。
我們緊接著看下列經文說明如下,經文這麼說:【是諸菩薩從地出已,各詣虛空七寶妙塔多寶如來、釋迦牟尼佛所。到已,向二世尊頭面禮足;及至諸寶樹下師子座上佛所,亦皆作禮,右繞三匝,合掌恭敬,以諸菩薩種種讚法而以讚歎;住在一面,欣樂瞻仰於二世尊。是諸菩薩摩訶薩,從初踊出,以諸菩薩種種讚法而讚於佛,如是時間經五十小劫。是時,釋迦牟尼佛默然而坐,及諸四眾亦皆默然五十小劫;佛神力故,令諸大眾謂如半日。】(《妙法蓮華經》卷5〈從地踊出品 15〉)
各位菩薩,以上這樣的說法,您們看這樣像不像神話?真的很像。但是它是不是神話?不是的。聖 平實導師於費時十九天後破參明心,同時眼見佛性,才剛剛破參後,剛好是一週七天〔編案:平實導師因往世因緣,於今生被誣告;破參後接到地檢署「不起訴處分」公文〕。又過大約一週左右,世尊召見,這回不是在定中被召見,而是在清晨的夢中。召見的時候,一開始就好像3D電影一樣,把聖 平實導師上一世整個一生的過程顯示出來,可就鉅細靡遺一一地出現,也就是很有條理鉅細靡遺全部出現。所以您們想想,若要修道也得要有智慧,很多人修行無法真實分辨善惡,人家說這是善事,然後就跟著去作,事實上也許是被人家利用了,那麼未來世還是會有果報的。
平實導師就是這樣說的,當您真實修行中,真參實修就能看見過去世中的一些事情,如果睡前進入等持位中,那是彩色的情境;可是如果打坐進入等持位中看,有時裡面沒有聲音,只有影像,而且是黑白的,可以一件件串起來以後就知道自己的來歷,這不必要宿命通。老實說,就算有宿命通,也無法看見那麼多劫以前的事。所以古人說:「每一隻雞,牠們一生的每一飲、每一啄,莫非前定。」還真的是這樣。聖 平實導師曾在一次夢裡 世尊召見的情形,就把某件事情的來龍去脈整個都顯示出來。可是只有短短五、六分鐘的時間,怎麼可能把一生的事情,包括發生事情的每一個細節完全顯示出來呢?顯示上一世自己在那裡面造作了某些情境,結果是善心竟被人利用。但是那些事情是很長的時間,光是造那一件業就是好幾個鐘頭的時間,加上前面那一世的那一些重要事項,全部加起來需要多久的時間呢?可是醒來的時候發覺,那個夢其實只有五、六分鐘而已。這樣的一下子到底要怎麼定義「時間」?所以啊,時間是您沒辦法定義的,時間是一個相對的東西;依這個地球的自轉與公轉來界定時間,這是人們所定義的時間,正是人們約定俗成而定下來的時間定義。可是在不同的法界當中,時間的定義跟地球運轉的時間定義是不同的。例如夢中的那一個時間的定義,跟您清醒位的時間的定義也是不同的;而諸佛都有這種威神力,所以「長劫入短劫,短劫入長劫」,不是虛言假語;因此這一段經文所說的是一個事實,不是虛構或者神話。
我們同修會裡面有很多同修悟了,可是悟了以後接下去要入初地,乃至要入八地,要怎麼修呢?要依照《楞伽經》進修;那麼您要到八地、要到十地,更重要的是《解深密經》與《成唯識論》。您看《六祖壇經》裡面又講「心直即彌陀」,如果心地直爽而不歪曲,那就是彌陀了;那如果心不彎曲就是彌陀,那是不是表示:西方就沒有彌陀世尊了呢?不是!《六祖壇經》這樣的說法,是一個方便的說法,他有他的時空背景,為了破斥當時以定為禪的北宗,所以他必須要這樣講,藉以攝受那些人,這是一個方便說法。
《六祖壇經》裡面有許多言句,都是方便說法,但是他所講的明心與見性,是真正一點兒都沒有差錯的。可是剛剛講到說「成佛要三大阿僧祇劫」,就像某些人問說:「好像一生就可以到初地,那麼簡單,那一生就過完了一大無量數劫,是不是大妄語啊?」世尊在《解深密經》裡面即將講完的時候,祂有交代,祂說:三大無量數劫是怎麼計算的呢?有的人是以一劫為一劫;那就是悟了以後很懈怠的人,不肯精進修行的人,他的修行成佛之道,一劫就是一劫,時間不能縮短;精進一點的人,他「以一個小劫為一劫」,縮短了許多了;再更精進的人,福德因緣更具足的人,他可能以「一年為一劫」;甚至有的人以「一個月為一劫,一天為一劫,一個時辰為一劫」;乃至以「一時、一分、一剎那為一劫」。如果您是以一時、一分、一剎那為一劫的話,那麼一大無量數劫,不必說一生,可能五年、十年,您就過完這第一大無量數劫了。所以啊,這個劫是指什麼呢?就像菩提達摩大師所講的,說您要度過三界的境界,怎麼度?把貪欲斷除了就是度過欲界了,您把瞋心斷除了就度過色界了,您把愚癡斷除了就度過無色界了,就出三界了。所以斷三毒就出三界哦!所以說,時間的長短依憑不是個定數。
我們以斷貪欲來略說,例如難陀尊者仍有先看女眾的習氣,但是當他的意識發覺到這個現象的時候,就會糾正末那;這樣一次又一次的糾正,而消除染汙末那的習氣以後,才能漸漸成為清淨的末那,習氣才算是真正的修除了;在尚未完全消除之前,都還有少分染汙性存在。為什麼第七識末那的這種染汙習氣會存在很久呢?這是因為末那是遍緣一切法的。因為祂是遍緣一切法的緣故,所以當您睡著無夢、意識斷滅時,祂還是藉五塵上的法塵而遍緣一切法的;當五塵上的法塵有了劇烈的變動時,祂就會喚醒意識來作分別和判斷。在睡著無夢時、悶絕時、正死位時、無想定中、滅盡定中,祂都是這樣不休不息地遍緣一切法,更何況是醒著的時候呢?祂又有一個特性,就是思量作主的體性,這種思量作主的體性,是分分秒秒都不休息的。所以大阿羅漢的末那,在意識尚未加以檢查的時候,祂就已經在依過去的習氣運作了;必須到了究竟佛地,才算完全消除,轉換完成;所以在未成為究竟佛時,末那識多多少少還有染汙的種子存在。想要轉變為究竟清淨的末那識,必須在悟後經歷長時間的歷緣對境中,一分一分去轉變祂,並非一悟就可完成的;但也不是像世間法上所講的「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只要有決心努力去做,時間久了,還是可以有成績的。
又例如夜間作夢,在清晨醒來時,為何有時記得、有時不記得?只依稀覺得好像有作過夢。夜間作夢醒來以後,有時不記得,是因為您的意識當時已經判斷,這個夢不重要,不太需要記住,所以醒過來以後就不太記得。有時記得很清楚,是因為您的意識當時認為這個夢是很重要的,應該記住它,就像電腦的存檔一樣,因為認為不可以忘記它,所以就自動的把它記住了,醒來的時候就會記得;這是因為意識的判斷,認為必須記住它,末那瞭解了、同意了,就會在這件事上用心,就把它儲存起來,醒來的時候就會記得。
夢中的情境,如何判別是過去生的事,或今生曾習境的延伸?或含有警示、機鋒之夢境?或者只是天馬行空之幻想、無有意義?夢中的情景,俗語有一句話說「尿床夢」,就是即將夢醒而尿急時亂夢一場,那種夢是沒有條理的,亂七八糟、張冠李戴的,那就是一種無記的妄想;如果是有條有理的,而且它所示現出來的過程是很清明的,往往跟您周遭的人有關係,而且與他們的狀況和個性都相符合,卻不是今生的事情,那都屬於過去世的事情。
有很多人有一種錯誤的觀念:一定要眼見為憑、耳聞為證。問題來了,沒有辦法被證明的就不存在嗎?其實科學上有很多東西是無法證明的,科學是有侷限的;所以沒有親眼看見的,不能就定義為不存在。就像以前有人說:「如來藏是外道神我。」或者說:「如來藏只是緣起性空的別名,沒有一個心叫如來藏,所以不可實證。」因此佛教界都以為如來藏是不可實證的法,只因為他們都無法實證;但他們那樣主張,是否是在指控 玄奘菩薩的法義錯了?可是聖 平實導師出來弘法在正覺約有三十多年,也證明〔他〕已實證了,也教導大家實證了。
有的是您今生曾習境的延伸;這是說,有一些事物是今生所不曾熏習過的、不曾接觸過的,但卻是過去世曾熏習過的,它有時會在今生的夢境中反復出現。例如過去幾年所遭遇的逆境,或者非常重要的事,或者讓您非常快樂的境界經歷,事後在夢境中出現,那就是曾習境的延伸。有時候,您會夢見正在研讀某一部經,經文的表面意思也能讀懂,醒過來之後才發覺到今生根本不曾讀過這部經,也沒有聽過這部經典的名稱。後來去問別人,才知道真的有這部經;這就表示您過去世曾讀過這部經典,那麼這個夢便是顯示過去世的事情,在夢境中由於見道的功德而現前的。因此說,不知道的或者沒有看見的,不能就直接認定它不存在,因為有很多法是人類的智慧所不能知的。
以現在來講,佛教界雖然已經相信如來藏是可證的,現在也相信我們說的佛性可以眼見;但是單講一個如來藏的實證,佛教界就不懂了;他們不懂,而我們又不能勉強幫他們實證,因為他們實證的法緣還不成熟!但他們不能夠因此就說「如來藏是不存在的」。假使如來藏是不存在的,那我們所說的都是憑著想像而編造杜撰出來,那麼所說的一定會有前後矛盾的地方;但您如果是實證的,所說的就不會前後矛盾;不管怎麼樣講,不管講了多少遍或多少內涵,全都不會自相矛盾。
同樣的道理,沒有親自體驗到的,不等於不存在;還沒有如實理解的,也不等於是虛構的。因為經典中,佛陀所說的三乘經典,我們確實可以實證啊!佛陀並沒有欺騙過我們一次,例如《阿含經》中所說的斷三縛結、薄貪瞋癡,以及斷五下分結、五上分結,我們都可以實證啊!例如第二轉法輪般若諸經所說的八不中道,或者無量不的中道,以及證真如,我們也實證了啊!第三轉法輪說的七種性自性、七種第一義、五法三自性、二種無我,我們也實證了!《解深密經》講的三種性自性,以及三種無性,我們也實證了,證明 世尊從來沒有騙人,所以這段經文說的那些事情全都是真的。那麼會外那一些沒有實證的人,他們不可以說:「這是不可能實證的,所以它不存在。」不能這樣講。
所以這一段經文所說的:化長劫入短劫,也就是說在短短的時間裡,去過完很多劫的時間,並非不可能。在世俗人的夢中就已經可能了,例如以前講那個黃粱夢,他夢見自己成親一年後進京趕考,然後中了進士當官,最後當到宰相告老返鄉。這樣整整一生,等到他醒來的時候,黃粱都還沒有煮熟呢!那才多少時間啊?所以這些事情是說,在不同的法界裡面,它是可以這樣的,而諸佛有大神力可以加持,使人在很短的時間裡了知很多事情正在過去;也能使很多事情在很短的時間裡快速過完,實際上可以這樣完成。
回到經文來說,這一些菩薩們「從地踊出」之後,就直接飛到虛空中,來到虛空中的七寶妙塔面前,面見了 多寶如來與 釋迦牟尼佛,到達之後當然首先要「頭面禮足」。見了 佛陀可別像那些善根不夠的眾生,點個頭就坐下來聽經;修行越好的人就不一樣了,他們總是「頭面禮足」,也就是五輪著地,就在虛空中像我們五輪著地一樣禮拜;禮拜完了,還有諸方世界召回來的 釋迦如來的化身佛,也得要一一都去禮拜,並且一一禮拜後還得各繞三匝。繞三匝並不是像回教徒去麥加朝聖的時候,在廣場繞三圈;而是在原地小小的地方,右繞三圈,表示至誠,這是一個禮儀。
這樣右繞三匝之後,還得要合掌恭敬,用菩薩禮讚諸佛的種種妙法,來讚歎兩尊 如來跟其他的 釋迦佛的化身佛。諸位想一想,六萬恆河沙數的菩薩摩訶薩,每一個人帶有六萬恆河沙數乃至二恆河沙、半恆河沙,下至只有獨自一個人,像這樣的菩薩數目是多少?您要怎麼計算?這一些菩薩一一都向所有化佛去禮拜,也都去讚歎,全都去右繞三匝,那要花掉多少時間?那時間當然要很長,不可能三五分鐘、一兩個鐘頭就完成;因為那個數目是無量無邊,所以時間一定是很久。
最後談修行道業長短,若計執時間,那就是對於假設安立名相產生錯誤理解而偏離道業。
今天就說到這裡,接續後面未說完的經文,再由下一位親教師為諸位菩薩們介紹,謝謝收看!
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