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細內容
第007集
由 正嫺老師開示
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歡迎收看正覺教團為諸位觀眾菩薩們準備的「三乘菩提系列─法華經講義」,導讀 平實導師所講解的《法華經》法義,我們緊接著上一集的下列說明。諸位菩薩想一想,假使有因緣,如果夢中夢見了 佛在說法,您自己在四眾之中,說法圓滿時要記得讚佛、供養,並且整個過程要仔細地聽,不能遺漏。如實的勝解才是最重要的,因為只要有勝解,那就是您的智慧;也許會忘了聽到什麼法,可是當別人一說起同樣的法,立刻知道那是什麼,也會為人解說,那表示這一個法就是您的啦!
所以聞法時要記得如實勝解,要專心聽受,也要記得供養。應身佛在世的供養,跟您夢中夢見了 佛的供養不一樣;應身佛在世時,假使有緣遇見了,聽完法就應該請 佛陀明日受供。佛陀明天來了,得要先供養,可不能等 佛陀為我們說法,證初果了後再供養。因為 佛陀幫您證初果後,已經過了午時,那時您再供養 佛,佛陀也不吃了。那時您怎麼請求都沒有用喔,因為 佛陀不為說法而受供,那一整天也就不再進齋了。而供佛那一缽飯也沒有人能承受得了,沒有誰具有功德能承受;理應由 佛陀受用的午齋,那時 世尊會交代您把那一缽飯菜拿到野外去:「要注意水裡面沒有蟲,必須在沒有蟲的水裡整缽倒下去。」倒下後,水中就會像燒紅極熱的鐵丸丟到水裡一樣,整個水都會滾開,所以要教您丟入無蟲的水中;因為如果水中有蟲,全部都會被燙死了。
夢中所見的 佛,這跟應身佛不一樣;您在夢中見佛也要記得供養,夢中供養諸佛也有功德啊!由心生故,是福田故。如果是在等持位裡面看見了某一尊佛說法,也得要好好記住,可別一高興起,結果出了定,後面的妙法您就聽不見了。聽完要記得供養,因為那種狀況與應身佛在世不同,當您供養之後很可能就能獲得陀羅尼,就獲得「不退智」。這是因為您有七住位陀羅尼的時候,這四種陀羅尼可以保證您不會退轉。
這個「不退智」是很重要的事,我們弘法以來已有幾批人退轉了;為什麼會退轉?因為他們沒有這四種陀羅尼,他們只有法陀羅尼,可是義陀羅尼呢?付諸闕如。所以我們所說的法,他們後來顯示出來時全部曲解了;會把法曲解的原因,就是對那些法沒有如實知,所以他們缺乏義陀羅尼,當他們用自己的意思解釋時,就跟那些法的本意脫節了,也就是沒有義陀羅尼。沒有義陀羅尼,他們心中對這個法就沒有記持,也就沒有咒陀羅尼。猶如您受持某一種咒,那個咒一點都不靈驗,您就不信它,就一定不會受持;同樣的道理,因為他們對第八識如來藏不相信,所以就不肯受持,想要外於真實心而另行求法,對這個平常實在的阿賴耶識如來藏不肯受持,那他們就沒有咒陀羅尼。沒有咒陀羅尼,就更不可能有忍陀羅尼啊!所以就外於阿賴耶識,想要再找另一個如來藏─於真實的陀羅尼不能忍,即是要再找另外的藏識。
心外求法,怎麼可能找得到?因為阿賴耶識就是如來藏,證阿賴耶識以後,能夠現觀阿賴耶識的真如法性時就是證真如,但對阿賴耶識的真如法性不能生忍,所以沒有忍陀羅尼;既然沒有忍陀羅尼,當然就會退轉啦,因此不能「證不退智」。所以您如果在夢中看見 佛陀說法,正在那時聞法,要記得專心聽法;聽完了記得要作供養,供養完後才可以醒過來。千萬要記得喔!這樣子「證不退智」的時候,這不退轉的智慧當然有很多種層次,佛陀同樣的說法,有人可以明心,有人可以入地,也有人可以入八地,有人可以成為第十地不等,卻是同樣的說法,這個原因在哪呢?就是因為所得到的陀羅尼層次不同,隨著個人目前的層次而去獲得所能獲得的部分,但是總而言之,就是不退轉智。
從最低的層次來說,是這裡所講不退轉智之外的,例如十信不退,叫作信不退;能夠聽聞佛法而得到信力的發起,不只是信根,具足了十信位,這種能使自己不退的智慧,也可以稱為信不退,雖然只是凡夫位的智慧。那麼修到第六住位滿心以後,接著明心了,就屬於這一部分了,因為真正的智慧生起而不退轉了,這叫作位不退。接著就是行不退、念不退,佛地則是究竟不退,分屬初地、八地以後以及佛地。所以不退轉智有各種不同的層次,當然所得的陀羅尼也就有各種不同的層次。
再看下列經文:「佛知其心,深入佛道,即為授記,成最正覺:『汝善男子!當於來世,得無量智,佛之大道。國土嚴淨,廣大無比;亦有四眾,合掌聽法。』又見自身,在山林中,修習善法,證諸實相,深入禪定,見十方佛。」當能夠獲得不退轉智的時候啊,假如您的境界不是在定中、夢中看見,而是在應身佛於人間說法時,您生起這樣的智慧,真的是「證不退智」,等到 佛陀演說《法華經》的時候,就會為您授記。如果在等持位中,是在他方世界聞法;例如有意生身,去色究竟天宮聞佛說法,或者去他方世界聞佛說法,得到較高層次的不退轉智,佛知道您所想,也知道您心中的證量到什麼地步,確定不會退轉,當然知道已經深入佛道,未來將會如何走完成佛之道,這時就會為您授記,說將來可以成為「最正覺」,也就是成為至高無上的佛陀。
那麼這時 佛陀會如此授記:「你這位善男子!於未來之世,會得到無量的智慧,具足瞭解諸佛的成佛大道。那時你的國土是莊嚴清淨的,而且是廣大無比的;你的座下也有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等四眾,大眾一起恭敬合掌聽聞你說法。」授記時一定是有具體內容的,這個具體授記,通常要把佛號、佛國世界、聲聞弟子若干、菩薩弟子若干、正法住世多久、像法末法各住世多久、入涅槃後如何,全部要作授記的。假使成佛之後,並且直到入滅了,都沒有作任何授記,那叫作與眾生開玩笑的假佛。因為那是拿自己的法身慧命開玩笑,不是真佛。
如果將來遇見了什麼人自稱成佛,就問他:「請問您何時要講《法華經》,為我們授記?」他們一定會好奇問為什麼這麼說?就告訴他:「諸佛入涅槃前一定要講《法華經》,在《法華經》中為大眾授記。」他一聽到這裡就懂了。當時諸佛演說《法華經》時,是連經本都沒有的。諸佛都是全部講完以後,祂已經入涅槃了,人家再結集下來給後人宣講的,才稱為《法華經》。
也就是說,當您有因緣實證這一個法,而在定中或者在夢中看見諸佛說法時,要記得好好去聽,因為這跟我們的道業息息相關。如果在會外,這個道理跟他們就不相干;但是在同修會裡斷了三縛結,隨後又明心的菩薩眾就足夠被授記了。前面《法華經》的經文中,被授記的人是有學跟無學的人都有,有學位的人也可以被授記啊!那斷了三縛結,又明心了,請問您是有學還是無學呢?是有學嘛!雖然還不到無學的境界,至少在三乘菩提中都能說是有學位者;對這樣的菩薩,佛在三轉法輪圓滿以後講解《法華》時是要作授記的。因此在那個時候要好好聽受 佛所說的妙法,要生起勝解,把 佛陀所說的詳細理解。萬一記不住,沒有關係,那一個法已經在您腦海裡,將來需要的時候就可以拿出來用。
當勝解完,要記得好好供養;即使是定中、夢中的供養,也得要作;因為 佛會領受您的心意。供養完了,得到不退轉智;因為您有四種陀羅尼,這時要醒過來之前,佛就會為您授記。這是可遇不可求的機會喔,因為這種機會不多;這時如果被授記了,得要記住,不要輕易講出來;一旦講出來就會有大麻煩,也會障礙道業。定中被授記,自己知道就好,因為這屬於密授記。被授記以後,您知道未來再經過多少劫、供養奉侍多少佛以後,就會成佛,佛號叫什麼,有多少弟子等等,您自己會知道;如果需要他人也知道,佛自然會為您講出去。
除此,有時您會看見自己住在山林之中;在山林之中,當然是努力修行,不是隱居過著閒雲野鶴的生活;因為菩薩生來人間,竟然不是出世利樂眾生而住山中,當然不是為了生活,而是為了道業。所以如果進了正覺以前,一天到晚還在講究如何生活,那他進了正覺講堂學法以後就會很辛苦;不是身苦,而是心苦。因為眼看著這一位開悟了,那一位也開悟了,看來看去,左鄰右舍都開悟了,心想:「啊!只有我一個人還沒有悟。」那會不會很苦?心裡當然苦欸!所以進了正覺講堂以後就不講究生活了,就是要努力在道業上面。不但為這一世,也為未來的無量世,都得要努力。
因此如果夢見自己在山林之中,當然不是去摘野果、野菜,而是在辦道,都是在修習善法,努力去熏習、修行「法與次法」;把法與次法努力學習,目的是要證得實相中更多的種種法。這裡說的「證諸實相」,不是要您證得各種實相,而是實相只有一種,沒有很多種;可是一個實相裡面有很多的法,無量無邊;把這一些法都一一加以親證,叫作「證諸實相」。
並且還要深入於禪定中,即使在夢中也能修定;因為您如果修定慣了,假使睡到一半,在半夜裡面轉入夢中的時候,您也會是在修定。如果在夢中也修定,一樣在睡夢中之定境也會進步。而且夢中的修定,可能那個修定的夢才只有十分鐘,但是在夢中那個定境可能已經過完一個大劫,那您的定力增長就會非常的快速。如果夢中那個定只是半天,那您夢中所修得的定力進步就慢。
所以不要小看那個夢,要看您夢中是在幹什麼;如果夢中也能夠深入禪定,就會引發意生身,甚至醒來以後,可以進入等持位中,生起意生身去「見十方佛」,這也是一個意外的收穫。而這個意外的收穫是從哪裡來的?是從您受持《法華經》、讀誦《法華經》、為人演述《法華經》而得來的;可是有個大前提,才能得到這個殊勝境界,就是具足這四種「安樂行」法。一定要遵守這四個「安樂行」法,如實去履踐《法華經》全部所說,才能夠得到這樣的境界。
我們再看下段經文:【「諸佛身金色,百福相莊嚴,聞法為人說,常有是好夢。又夢作國王,捨宮殿眷屬,及上妙五欲,行詣於道場;在菩提樹下,而處師子座,求道過七日,得諸佛之智;成無上道已,起而轉法輪,為四眾說法,經千萬億劫,說無漏妙法,度無量眾生。後當入涅槃,如煙盡燈滅。若後惡世中,說是第一法,是人得大利,如上諸功德。」】(《妙法蓮華經》卷5〈安樂行品 14〉)
我們來說明「諸佛身金色,百福相莊嚴,聞法為人說,常有是好夢」。在〈安樂行品〉的最後,佛說,後末世為大眾演說《妙法蓮華經》的人,遵守了〈安樂行品〉這四個「安樂行」法來弘法,最後會有什麼樣的好相或者妙境出現。佛的重頌在最後這一段是作總結,也就是說:菩薩為人如實演講《法華經》時,應該依照〈安樂行品〉來受持,不可以自己隨意杜撰,也不該強不知以為知,然後講一些大眾只能想像而無法理解的名言,最後連他自己都覺得不能理解,這樣講出來就不合「安樂行」法了。不可以在演講《法華經》時用解脫道的法義來解釋,也不可以以二乘法來取代《法華經》所說的「此經」—如來藏,更不可以讚歎二乘之道。能夠這樣子演講《法華經》,即使他破邪顯正的時候,也不會自吹自擂、自讚毀他;如果自吹自擂,用來自讚毀他,就不符合「安樂行」。
並且要具有「大慈心」,對於菩薩種姓者願意加以幫助,讓他們瞭解《妙法蓮華經》的真實義;對於那一些沒有因緣可以實證大乘菩提的聲聞種姓或者凡夫,以及對於那一些還沒辦法領受《法華經》的真實義,或者連聽聞的因緣都還沒有的人,也願意對他們生起「大悲心」,設法憐憫、幫助他們,至少可以在二乘法中有所理解,不至於誤會解脫道。為人如實演說《法華經》的菩薩,還得要有這樣的大悲心。像這樣子行於安樂法的人,有一個基礎,就是先要具備「法親近處」、「眾生親近處」;法親近處就是在實相之法有所實證,如果在實相法上有所實證,他在二乘菩提中自然也能有所實證,以這個作為第一個親近處—第一個基礎。然後還要有第二個基礎,就是瞭解應該如何善待眾生;對於眾生不要有排斥或者有貪取之心,平等觀待而攝受、親近一切有情。以這兩個親近處作為基礎,來實行其他三個安樂行法。那麼這樣的菩薩,後末世中即使是五濁具足時,一樣可以為人安樂地演述《法華經》。
像這樣為人演述《法華經》之時,他常常會夢見一個好夢,就是夢見諸佛;所夢見的諸佛,不管是在哪個時候夢見哪一尊佛,色身都是紫磨金色,而且所夢見的每一尊佛都具有百福之相。具有百福之相的佛,不是常常可以夢見的喔;因為這表示他所夢見的不是化身佛,所以有百福之相來作莊嚴。不但如此,也會聽聞他所夢見的諸佛,也許前幾年夢見某一尊佛,過幾年又夢見另一尊佛,同樣都是為他說法;或者為他一個人,或者為眾人而說,而他也在座,所以總是能夠聽聞佛法。聽聞到佛法之後,因為有了勝解,所以他醒來以後,知道那是什麼法;因此醒來之後,他可以為人解說,這就是「聞法為人說」。像這樣具足〈安樂行品〉所說四種「安樂行」法,來為人演述《法華經》的菩薩,常常會有這樣的好夢。
今天就先說到這裡,謝謝收看!
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