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樂行品(五)

第005集
由 正光老師開示
文字內容

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歡迎收看正覺教團所推出的弘法節目,這個主題名為「三乘菩提之法華經講義」,主要是依據 平實導師所著的《法華經講義》這本書來加以說明,今天繼續上一集的子題〈安樂行品〉。

上一集已說明 佛教化眾生有種種的善巧方便,那就是四種悉檀:世界悉檀、為人悉檀、對治悉檀、第一義悉檀。前一集已說明三種悉檀,剩下的第一義悉檀還沒有說明,今天就繼續說明什麼是第一義悉檀。

所謂的第一義悉檀,是指 佛對於第一義諦的法界實相究竟了知而證得四種涅槃,那就是有餘依涅槃、無餘依涅槃、本來自性清淨涅槃、無住處涅槃,因而對於具有菩薩種性的弟子們,去教導他們如何修證第一義諦的法,使他們能夠斷結證果,乃至於成就佛道。

在初轉法輪時,佛是隱覆密意而說蘊處界及諸法等法是生滅法,譬如 佛在《雜阿含經》卷10曾開示:【於無始生死,無明所蓋,愛結所繫,長夜輪迴,不知苦之本際。】也就是說,聲聞弟子們聽聞 佛的開示以後,知道有一眾苦所依止的本際,那就是無餘涅槃的本際,知道無餘涅槃並不是斷滅空,所以一一去現觀現象界的蘊處界及諸法等法都是生滅法,並於捨壽時,因內無恐怖、因外無恐怖,願意將自己的蘊處界及諸法等法的空相滅盡了以後,就可以入無餘涅槃。又譬如緣覺不僅觀察十因緣,知道「齊識而還,不能過彼」的識,就是無餘涅槃的本際,並不是斷滅空,而且也觀察十二因緣的一一有支都是可滅之法;由於緣覺是自己觀察蘊處界及諸法等法的空相,都是可滅之法,於捨壽時因內無恐怖、因外無恐怖,願意將自己的蘊處界及諸法等法的空相滅盡了以後,就可以入無餘涅槃。又譬如 佛在《長阿含經》卷10開示:「識緣名色,名色緣識。」其中的名色,已經包括了色法及七轉識在內;也就是說,於色法及七轉識之外,還有一個識存在,這個識能緣自己所生的名色,名色不能離開這個識而有,所以這個識是名色之所依,不能外於這個識而有,因此有了下面三個重點出現:第一個重點,當二乘人於捨壽時將名色滅盡了以後,剩下的不就是這個識單獨存在嗎?這證明了二乘人滅盡自己的蘊處界及諸法等法之名色而入無餘涅槃,剩下的就是這個識,也就是無餘涅槃的本際,所以二乘人入無餘涅槃並不是斷滅空。第二個重點,聲聞人是聽聞 佛的開示知道無餘涅槃不是斷滅空,還有本際存在,所以願意滅盡自己的蘊處界及諸法等法之名色而入無餘涅槃,但是這個本際在哪裡,聲聞並未證得;緣覺雖然自己觀察到有一個識存在,知道滅盡自己的蘊處界及諸法等法之名色以後入無餘涅槃,並不是斷滅空,但是這個識在哪裡,緣覺人並未證得。以此緣故,故說二乘人根本沒有證得無餘涅槃的本際、這個識,只因為聲聞、緣覺願意將自己的五蘊、六入、十二處、十八界等法,包括七轉識在內滅盡了以後,已無七轉識來了知自己是否已證得無餘涅槃?究竟是誰證涅槃?所以說二乘人根本沒有證得無餘涅槃的本際、這個識;像這樣說法證成了 龍樹菩薩在《十二門論》的開示:【此五陰滅,更不生餘五陰,是名涅槃。五陰本來自空,何所滅故說名涅槃?又我亦復空,誰得涅槃?】(《十二門論》〈觀因緣門 1〉)第三個重點,這個無餘涅槃的本際、這個識是真實的,名為第一義諦;色法及七轉識之名色是虛妄的,名為世俗諦;世俗諦與第一義諦真妄和合運作似一。前面已說二乘人根本沒有證得無餘涅槃的本際、這個識,唯有菩薩在真妄和合運作下證得第一義諦,可以現前觀察自己還沒有斷盡煩惱的現行,就已經證得這個無餘涅槃的本際、這個識,就算二乘無學窮盡神通與智慧,也無法了知菩薩所證的無餘涅槃的本際、這個識究竟是什麼,故名為菩薩不可思議。

當二乘無學已有能力出離三界以後,佛觀察因緣成熟,開始進行第二轉法輪的般若時,不僅宣說《大品般若》、《小品般若》諸經,讓佛弟子們熏習般若得以迴小向大;而且也旁開別教法門,讓弟子們能夠證悟第一義諦的般若,成為第七住位的菩薩。當菩薩證悟時,可以獲得三個心得如下:第一個心得,現前觀察現象界的蘊處界及諸法等法的空相,都是生滅不已的虛妄法、本身是空;空的緣故,對菩薩而言,根本沒有任何苦厄可言,所以說就度了一切苦厄。又菩薩現前觀察實相法界的實際理地,那是無有一法的真實空,哪有任何苦厄可言,所以菩薩就度了一切苦厄。這證成了 佛在《心經》的開示:【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第二個心得,既然菩薩證悟時,可以同時現觀現象界及實相法界,也就是菩薩同時可以現前觀察世俗諦與第一義諦,不僅知道真妄和合運作,而且也知道如果不透過真妄的和合運作,菩薩又如何外於蘊處界而找到第一義諦的真心呢?所以龍樹菩薩在《中論》卷4說得好:【若不依俗諦,不得第一義;不得第一義,則不得涅槃。】(《中論》卷4〈觀四諦品 24〉)第三個心得,既然菩薩已證得般若的真心,反觀 佛在第一次轉法輪所說的本際、識等心,不就是同一個心嗎?這時證悟的菩薩就會發現,這是 佛度眾所施設的種種善巧方便之一,無非就是要讓眾生能夠證悟,最後能夠往唯一佛乘邁進,乃至於成就佛道。

菩薩了知這個道理以後,就會依照 佛在經中所開示的修行次第一一去實現。首先要完成第一大阿僧祇劫的修行,也就是不僅要成就阿羅漢果,而且也要一一去完成三賢位的修證,分別證得第十住位滿心、第十行位滿心、第十迴向位滿心的如幻觀、陽焰觀、如夢觀;並於轉入地上階位之前,佛就會出現而加持第十迴向位滿心的菩薩一個三昧,名為「大乘照明三昧」來作為證明,讓菩薩得以轉入第二大阿僧祇劫的地上階位繼續修行。當菩薩轉入第二大阿僧祇劫地上階位修行時,不僅在定力、慧力、福德、神通等用心,而且也努力去斷除煩惱障的習氣種子隨眠;如是一一經歷初地,乃至到七地的階位,分別證得鏡像、光影、谷響、水中月、變化所成、似有非有、犍闥婆城的現觀,菩薩因而斷除煩惱障的習氣種子隨眠。這時 佛就會出現在七地滿心菩薩面前,傳授七地滿心菩薩一個三昧,名為「引發如來無量妙智三昧」,讓七地滿心菩薩不入無餘涅槃,因而往第三大阿僧祇劫繼續修行。當菩薩轉入第三大阿僧祇劫修行時,不斷地在慧力、福德、大神通,以及斷除所知障隨眠等用心,因而分別完成八地於相於土自在、九地四無礙辯、十地大法智雲出現,因而轉入等覺位百劫修相好。

如果有因緣的話,佛會觀察這位菩薩是否能夠縮短時間來修相好,譬如在《大智度論》卷4曾記載:釋迦菩薩於等覺位百劫修相好時,當時的 弗沙佛觀察 釋迦菩薩因緣已經成熟,欲使 釋迦菩薩疾得成佛,因此 弗沙佛坐寶窟中入火定、放光明。釋迦菩薩見已心生歡喜及敬信,以一首偈讚佛:【天上天下無如佛,十方世界亦無比,世界所有我盡見,一切無有如佛者。】(《大智度論》卷4〈序品 1〉)釋迦菩薩得以超越九劫,於九十一劫中證得無上正等正覺。從上面分析可知:如果菩薩沒有遇到諸佛,以及諸佛種種的善巧方便的教導,菩薩很難在修行上有所實證第一義諦的般若,乃至於得以迅速成就佛道,所以說,佛為了讓眾生能夠迅速成就佛道,必然有種種的善巧方便來接引菩薩們實證第一義諦,以及悟後起修,讓菩薩們在佛菩提道的修行無有障礙而成就佛道。接著 世尊開示如下:【此經為尊,眾經中上,我常守護,不妄開示,今正是時,為汝等說。我滅度後,求佛道者,欲得安隱,演說斯經,應當親近,如是四法。讀是經者,常無憂惱,又無病痛,顏色鮮白;不生貧窮、卑賤醜陋,眾生樂見,如慕賢聖;天諸童子,以為給使。刀杖不加,毒不能害;若人惡罵,口則閉塞。遊行無畏,如師子王,智慧光明,如日之照。若於夢中,但見妙事;見諸如來,坐師子座;諸比丘眾,圍繞說法。又見龍神、阿修羅等,數如恒沙,恭敬合掌;自見其身,而為說法。又見諸佛,身相金色;放無量光,照於一切,以梵音聲,演說諸法。】(《妙法蓮華經》卷5〈安樂行品 14〉)

說明如下:這部《妙法蓮華經》是最尊貴的一部經,也是眾經之中層次最高的一部經,我釋迦牟尼佛永遠守護這一部《妙法蓮華經》,不會在因緣不成熟、不恰當的場合來作開示,而今天正是時候,所以為你們大眾演說這部《妙法蓮華經》。我滅度以後,一切佛弟子們若是追求佛道的人,想要獲得安隱而演說這部《妙法蓮華經》時,每一個人都應當要親近我所說的這四個安樂行處。閱讀這一部《妙法蓮華經》的人,永遠都不會有憂愁煩惱,也不會有什麼病痛,而且他的身體顏色是鮮白的;未來世不會出生於貧窮之家,也不會是卑賤而醜陋的,眾生都樂於看見他,猶如看見所仰慕的賢聖一樣;諸天的童子們,都願意來為他作為給使奔走的人。凡是演說《妙法蓮華經》的人,刀杖不能加諸於他的身上,各種毒物也不能侵害他;如果有人出口要惡罵他,罵不了幾句,口就不得不閉塞起來。這位講解《妙法蓮華經》的菩薩,遊行於人間是無所畏懼,猶如獅子王一般,他的智慧光明,如同日光照耀於天下一樣。如果是在夢中,他只會看見勝妙的事情;他會夢見如來坐於獅子座上;有眾比丘圍繞著如來,而如來正在為大眾說法。有時又會夢見龍神以及阿修羅等,其數猶如恆河沙一般,全都恭敬合掌;也會夢見自己坐在那個地方,來為大眾說法。有時又會夢見諸佛,身相是紫金色的;放出無量光芒,照耀於一切有情,以殊勝的梵音聲,來演說諸法。

從上面說明可知,這首偈頌的說明非常淺顯,而且也清楚明白,讀者一讀就懂了,不需要重覆說明,以免讓聽眾產生困擾。還有一個重點可以來加以說明,那就是諸佛的身相的光明是金色的,絕不會是喇嘛教行者所說的諸佛身相的光明是暗色的,因為那不是真佛,而是由夜叉、羅剎等鬼神所變現出來的,用來迷惑眾生為其所用,導致眾生走上邪路而不自覺。為什麼?喇嘛教行者由於有妄想所產生的邪見,以及被錯誤教導的緣故,導致他們所謂的五佛身上有五種光,譬如喇嘛教的胎藏界的曼荼羅,中央的大日如來配白色、東方的寶幢佛配紅色、南方的開敷華王佛配黃色、西方的無量壽佛配青色、北方的不空成就佛配黑色;又譬如金剛界的曼荼羅,中央的大日如來配白色、東方的阿閦佛配紅色、南方的寶生佛配黃色、西方的無量壽佛配青色、北方的不空成就佛配黑色。

也就是說,喇嘛教行者所說的,不論是胎藏界的五如來,或者金剛界的五如來,每一尊佛各配一種顏色,像這樣將如來加以配色,而呈現不同顏色的如來的說法,完全違背佛菩薩的開示。為什麼?因為 彌勒菩薩在《瑜伽師地論》卷49曾開示:佛的三十二大人相當中有二相與此有關,一者佛的常光,其光一尋;二者佛的身光,也就是佛的身皮是金色的。但不論是佛的常光或者是佛的身光,都是金色的,不會是暗色的。為什麼?因為佛有四智,這四智所顯現的光明是金色,不會是暗色光。佛的常光,除了智慧所顯現的光為金色光,再加上有禪定的緣故,其所顯現的光明是白色光,可以增益金光的光明,正如 平實導師在《狂密與真密》第一輯的開示:【諸佛菩薩皆現金色光,由佛菩提之智慧而生故;佐以白色光而增盛其金光,乃因由禪定故生白色光,故增益金光爾。】(《狂密與真密》第一輯,正智出版社,頁194。)也就是說,諸佛由於有智慧及禪定的緣故,其所表現在外的,只有金光及白光,不會有其他的暗色光。如果有特殊的因緣,佛才會放出其他的光明,譬如在《大方便佛報恩經》卷1中,阿難尊者向 佛請示孝養父母的事,於是 佛放出五色光如下:【爾時,世尊熙怡微笑,從其面門放五色光,過於東方無量百千萬億佛土。】(《大方便佛報恩經》卷1〈序品 1〉)又譬如 佛在《佛說觀無量壽佛經》中,放出五色光照頻婆娑羅王頂如下:【爾時世尊即便微笑,有五色光,從佛口出,一一光照頻婆娑羅王頂。】又譬如 佛在《菩薩本行經》卷3中,從口中放出五色光如下:【爾時,世尊欣然而笑,五色光從口中出,有千百奇,一一光頭出無數明,一一光端有七寶蓮花,一一花上皆有化佛遍照十方。】這告訴大眾:佛身上僅有金光、白光,如果有特殊的因緣,才會從門面、口中等放出其他光明如五色光等,絕不是 佛的常光及身光是暗色光、五色光。關於這一點,凡是有正知見的佛弟子們應該要認清楚,以免被喇嘛教行者錯誤的教導,因而走上三乘菩提的不歸路,而與三乘菩提越走越遠了,導致無法成就三乘菩提當中的任何一個菩提。

說到這裡,時間已經到了,今天就講到這裡。

敬請各位菩薩下次繼續收看!

阿彌陀佛!


點擊數:12